让学生爱上语文作业

2010-06-21 03:44吴红维
广西教育·A版 2010年6期
关键词:课文作业语文

吴红维

作业是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一种手段,它必不可少,但也绝对不是多多益善。《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2009版)》第6条对作业布置提出了要求:“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合理安排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体验作业。语文作业重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低年级以单项作业为主,重在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中高年级适当增加综合性作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言文字。课内书面作业时间一般不少于8分钟。低年级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教师可以根据这一要求合理给学生安排作业,但不能忽视的是只有当学生对作业产生兴趣的时候,作业才能真正达到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目的,因为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想既保证训练又减轻学生负担,语文作业必须在形式上下工夫,要着眼于效率、着力于设计。

一、作业内容层次化,因人而异

学生只有在积极主动的心理诱因下才有可能发挥最大的潜能,取得最优的作业效果。因而,教师可以把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归为几个“层次”,让作业内容体现层次性。

比如同样是抄写生字,可以这样布置:已经会写了的学生只需写一遍,要求写得既准确又快;不会写的学生写三遍,要求寫得对、写得好,这样任务明确,又能保证质量。

练习写片段也可以分层次设计作业,以五年级上册课文《鲸》为例,“小练笔”中要求“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写一篇短文”。我把这一“小练笔”按难易程度分为三个层次,让学生进行练习。第一个层次是,“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写一段总分结构的话”,要求使用一些简单的说明方法。此练习适合基础比较差的学生,重点考查学生掌握说明方法的情况。第二个层次是,“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写一篇短文”。此练习和课后的习题一致,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这个要求。第三个层次是,“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种自己熟悉的动物或植物,要求用上简单的说明方法”。由于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所以这一写作要求适合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

把作业内容层次化,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实际学习能力的作业,并乐于去完成这个作业,作业才能真正达到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目的。

二、作业形式多样化,趣味横生

我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尝试了多种形式的作业,力求作业氛围民主和谐,让学生主动求知,从而引导他们全面发展。

(一)观察检测类作业

观察检测类作业适用于教学写景状物类文章前后,如一年级课文《菜园里》《自选商场》《画家乡》等。可以是课前观察,如在教学课文《画家乡》时,让学生先留心家乡有什么变化;也可以是课后观察,如教学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后,要求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植物是用什么方式传播种子的。教学课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下生活中哪些事物能够帮助自己辨别方向。到了高年级,为了配合课文的教学,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去观察爬山虎(《爬山虎的脚》)、晚霞(《火烧云》)等。

(二)实验操作类作业

实验操作类作业适用于学习科普性的文章。教学课文《一次成功的实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课文中的实验,从而真切地体会文中的小姑娘先人后己的精神;学了课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后,也可以让学生做一做伽利略的实验,体会一下科学家的谨慎与智慧;学了课文《画杨桃》后,让学生看看其他的水果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什么不同,还可以切开来看看,和外形比有什么变化,比如苹果横着从中间切开是一个五星的造型。像这样的作业,融思想教育与语文知识于一体,学生能不爱上这样的作业吗?

(三)绘画体验类作业

绘画体验类作业一般适用于学习实践性较强、画面丰富优美的课文。如教学《秋天的画》之后,我要求每个学生都画一幅秋天的画,然后用“先……又……接着……还要……”的句式向别人介绍画画的过程,这样,既给学生留有训练的机会,又给了他们创造发挥的余地,不仅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还使他们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

学习完课文《珍珠鸟》以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中对小鸟的外形描写,画一画可爱的珍珠鸟,再次感受冯骥才先生对珍珠鸟的喜爱。《乡下人家》中陈醉云先生笔下的乡下透着一股水墨画的清新,教师不妨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画一画乡间风情,相信对深入理解课文会很有帮助。至于那些本身就充满了画面感的古诗词,如《渔歌子》《牧童》《清平乐·村居》等,学生画画的过程就是又一次感悟诗情的过程。

(四)小组合作的作业

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可以让学生学会更好地沟通、交流,作业亦是如此。比如学完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之后,我安排了两个小组合作的作业:搜集资料、小组讨论后,以“地球妈妈的眼泪”为题写一篇习作;小组合作植一棵树,并记录小树苗的成长过程。

作业形式多了,不再局限于机械的读读写写,学生的兴趣自然也就高涨了。

三、作业时间个性化,随机应变

我曾对我校三年级学生进行过一次抽样调查,结果令人吃惊:学生离校时将近五点,70%以上的学生回家后做语文作业需要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如再加上数学、自然等作业至少得做一个半小时以上。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高,作业量也越来越大,大量作业让学生感到疲倦、乏味。因此我认为语文作业还要从时间安排上来下工夫。

(一)固定性作业

固定性作业指预习、复习类作业,学生通过训练能自觉完成。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提前完成,对于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适当放低要求,这既能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又使学生能够自主安排作业,合理支配自己的时间。

如从四年级开始,每一单元的教学前,我都指导学生进行“单元导读”,讲讲本单元的学习重点,预习中需要注意哪几方面的内容,需要查找哪些资料,需要背诵积累的内容有哪些,并说明这一单元的学习时间预计有几天,然后让每个学生制订本单元的学习计划。这样有些作业的完成时间,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如果跟其他的学习、活动时间相冲突,学生就会根据自己制订的计划提前或是延迟完成。

(二)自拟作业

教学中,有时我会这样交代第二天的学习任务,如学了《月光曲》第一课时后,我告诉学生:“明天的语文课上我们要完成三个学习任务,一是听写这一课的词语,二是积累第9自然段中优美的语句,三是继续学习《月光曲》这一课,并学习‘资料袋”。这样学生可以根据第二天的学习任务和自己的语文水平灵活地给自己布置任务了,这种布置作业的方式十分受学生欢迎。

精简了一定量的书面作业,学生课外就有时间去阅读他们所喜爱的读物,去观察自然和社会生活,参加课余兴趣小组,享受童年的快乐。儿童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可以使他们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这对提高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责编郝勋)

猜你喜欢
课文作业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作业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