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越南国际工程承包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0-06-27 00:51张建中广西财经学院
对外经贸实务 2010年5期
关键词:承包商越南竞争

张建中 广西财经学院

国际工程承包是一项以工程建设为对象,以货物、服务、技术贸易为载体的,具有跨国经济技术特征的综合性技术经济交往和商务活动。我国对东盟国家工程承包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东盟国家的工程承包市场空前活跃,东盟各国急需建立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其中,中国与越南的工程承包领域不断扩大,规模连年扩大,越南已经是中国重要的对外工程承包合作市场。2009年中国在越南新签工程承包合同额为44.86亿美元,同比增长46.7%,越南已成为我在东南亚最大的工程承包市场。在此背景下,有效利用中国与越南的区位优势,提高我国企业在越南工程承包的竞争力,对促进中国与越南工程承包业的健康、快速、稳步地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中国对越南工程承包的发展概况

(一)我国企业在越南工程承包的现状

我国企业自1992年进入越南工程承包市场,经过多年经营,“中国建筑”已经在越南逐渐打响品牌,很多由中方承建的项目获得各方的好评,如表1所示。中国企业不但建设了一批质量好、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增加了当地的就业和税收,还引进了适合越南经济发展水平的设备和技术,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员,在当地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中建总公司、中冶总公司、上海外经公司等多家公司在越南工程承包市场形成了品牌,获得越南的认可,为进一步开拓越南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8年,中国在越南新签工程承包、劳务合作、设计咨询合同1685份,合同额30.8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9.82亿美元。中国企业在越南水电、火电、水泥、化工等领域具备一定竞争优势,近两年中国已累计向越南提供 10亿美元优惠出口买方信贷。2009年,中国在越南新签工程承包合同216份,同比下降27%,营业额23.7亿美元,同比增长 21.9%。截至2009年12月底,中国在越南工程承包合同额为154.2亿美元,营业额75.17亿。

(二)中国对越南工程承包的行业分布

越南是发展中国家,曾遭受长期战争创伤,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落后。目前越南正在采取积极措施和优惠政策加大吸引外资力度,鼓励外商投资包括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而我国公司在当地承揽的工程项目除房建、公路等一般的基础设施外,技术含量高的项目也在不断增多。近几年,我国对越南工程承包项目涉及的行业范围越来越广,已从最初的房屋建筑扩展到电力、交通、通讯、水利、冶金和有色金属、铁路、煤炭、林业等多种专业。目前,我国在越南工程承包的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房屋建筑、交通和电子通讯三个方面,这同整个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行业分布集中情况是大致相同;在电力行业也占有较大的份额,且发展前景较为乐观;伴随着我国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越南工程承包的企业在科技含量比较高的工业项目、电子通讯类项目上竞争优势增强。目前,电子通讯工程服务已逐渐成为我国新的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成为新的增长点。

表1:近年来我国企业在越南工程承包主要项目 (单位:万美元)

(三)中国对越南工程承包的特点

1.带资承包日益普遍。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经济总量日益增加,对建筑服务需求逐步扩大,越南建筑市场的投资主体结构正发生变化。国际金融机构的投资增长缓慢,越南政府发包的项目有所减少,而伴随着国际直接投资和国内私人资本投资的增加,私人资本对建筑业的投资明显增多。业主结构的变化,将使承发包方式发生重大的变革,带资承包将成为普遍现象,承包商帮助业主解决项目资金问题成为中标的关键。市场的变化对承包商融资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资金实力将成为承包商参与越南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据专家估算,带资承包项目约占越南工程承包市场的65%,仅仅能够承揽项目国政府或国际金融机构出资项目的承包商,实际上就等于放弃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为了与带资承包需求相适应,工程承包企业的融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2.承包合作方式多样化。随着越南工程承包市场的发展,传统的设计与施工分离的方式正在快速向总承包方式转变,业主对承包商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承包方式也发生很大变化,EPC(设计—采购—施工)、BOT(建造—经营—移交)、BOO(建造—拥有—经营)、BOOT(建造—拥有—经营—移交)等方式被普遍采用。单纯的工程施工业务利润逐渐降低,利润重心向产业链前端和后端转移。

3.工程承包市场快速增长。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呈跳跃式发展,因而增加对基础设施投入,建筑服务需求扩大,基础设施工程承包市场将更加活跃,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工程承包也得到快速的发展。

二、中国对越南工程承包存在的问题

(一)内在问题

1.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我国多数企业由于规模小、经营分散、市场多元化程度较低、缺乏综合性人才,导致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交易成本高而经济效益较差。一般主要从事施工分包,有能力进行工程总承包的企业不多。而且,勘察设计、工程咨询、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开拓能力较弱。我国开展对外工程承包的企业众多,达到近2000家,但是核心竞争力低,缺乏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旗舰型企业。

2.工程项目信息乱、低价竞标多。在越南华人群体很大,熟悉国内情况的人较多。某些人通过各种渠道得到一些项目信息,甚至编造项目信息,然后在国内寻找企业,吸引企业到项目所在国考察、签约。在这些项目信息中,有价值的真实项目信息比例不是很高,很多企业因此而受骗,不仅浪费资金,而且有时甚至失去市场机会。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正式建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入越南工程承包市场。但在承揽业务时基本上是分散经营,各自为战,相互联合不够。有的企业为获得某个项目,打起了价格战,致使承包价格偏低。这不仅直接损害企业的各自利益,而且也破坏了竞争的秩序和规则,影响到我国企业在越南的整体形象。

3.资金短缺、融资能力差。越南资金短缺,对于申请到世界银行、亚洲银行贷款的项目,越南要求外国承包商必须同越南企业联合投标,以保证越南企业能承包部分工程。但是对于自筹资金项目,越方一般要求外国承包商提供信贷或带资承包,这对于我国企业而言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现在我国银行对外工程贷款利率为3.8%,虽然低于其他国内企业贷款两个百分点左右,但远高于国际通行工程承包 1%的贷款利率,较高的融资成本极大地削弱了我国工程承包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二)外在问题

1.招投标操作不规范,行政壁垒多。越南“黑箱”操作盛行,招标过程中的违规现象多。越南政府常会通过行政、经济手段为自己的企业安排工程任务,或通过对外国公司设限以保护本国企业的生产。例如越南对国内电信网建设与经营、港口建设、机场建设的国外工程承包商有限制,除非其采取BOT、BOO、BOOT等形式。

2.竞争压力大。目前外国其他公司也开始通过各种形式参与越南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虽然越南市场规模较小,但竞争十分激烈。(1)与越南本国企业的竞争。近几年越南国内工程承包力量迅速崛起,而越南政府给本国企业以政策倾斜,对外国公司的单独投标设限,加大了外国公司中标的难度。同时,越南建筑企业中普遍存在短期行为,把争取到项目作为首要目标,甚至有些越南公司以比标底低30%~40%的价格进行恶性竞争,这必定排挤了外国参加竞标的企业。(2)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竞争。近几年,作为“远景五国”之一,越南经济增长率保持在年均 9%左右,发展速度在世界上仅次于中国。随着越南在基础设施方面投资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日本、韩国和欧美等国家的承包商介入越南工程承包市场,凭借超强的融资能力及其政府出口信贷等支持,在越南工程承包市场占据很大的份额。

三、推进中国对越南开展国际工程承包的对策

(一)微观层面——企业

1.选准项目,加强市场调研。我国企业在开拓越南市场时,应注意项目信息的来源、项目的付款保证能力,选准项目进行跟踪。目前我国企业在越南的项目多数为亚行、世行及我国政府信贷项目,当地资金项目较少。为避免过度的市场竞争,企业将不可避免的开拓当地资金项目,这就更需要企业增强判断市场机会的能力。

2.善于利用当地资源。由于越南国家的承包工程市场操作不是很规范,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有限,这就要求企业更加注重与当地公司、当地人的合作,更多的利用当地资源,提高我国企业在当地投入产出的效率。

3.扩大经营领域,开展相关多元化经营。中国企业在越南的工程承包业务主要涉及水利、交通运输石化、房屋建筑、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领域。为了应对他国的竞争对手,中国应多层次、多领域地开辟越南工程承包市场。国际工程承包项目高度专业化的特征,对承包商的专业技术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使承包商的跨专业领域实施项目竞争成本高、代价大。因此,我国承包商依托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通过以企业核心技术体系为基础和技术的延伸扩展,实施环绕主业的多元化经营。

4.加强中国公司之间的合作。在越南承包工程市场上,我国企业在进行充分竞争的同时,也应注意尽量避免恶性价格竞争、加强我企业间的合作,在保证企业利益、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同时,也维护国家利益,在当地市场上形成多赢的格局。

(二)中观层面——金融体系

1.参与风险管理。银行利用自身资金和信用为承包商的投资进行风险管理,这不仅可以解决承包商对越南投资的后顾之忧,加大承包商对越南投资的力度,而且可以提高银行获利的空间,拓宽银行的业务领域,加速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进程。

2.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建立信用保险体制。一方面,银行通过向承包商提供买方信贷、打包放款以及政府优惠政策等资金融通,为我国承包商开拓越南国家市场提供可靠的资金后盾,并以此为龙头,提供融资、担保结算、咨询等多功能、全方位的配套服务。另一方面,银行通过建立政策性的保险机构为承包工程提供汇率保险、政治保险及工程项下成套设备出口信贷担保等,推动信用保险品种,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

3.创新投资方式。银行利用在国际资本市场筹资相对便利的条件,通过担保、信用证业务等服务方式或以参股的方式向承包商投资。加强对对外工程承包业务进行项目融资,以及建立银行间相互资源和信息的共享体系,使各自的海外风险得以分散,共同提高海外业务的成功率。

(三)宏观层面——政府

1.建立并健全对外工程承包的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建立完善对外工程承包业务的政策体系,建立和健全大项目报送、跟踪的动态管理系统;完善资本市场的运作机制,促进资金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有效配置,为具备条件的企业利用境内外上市和发行债券等方式筹措资金创造条件。

2.完善对企业融资支持体系。积极推动国际承包工程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完善金融服务的产品和程序,扩展项目融资渠道,突破融资瓶颈,以满足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可考虑将进出口银行提供的直接贷款改为信用担保,由资金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提供贷款,风险由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商业银行和进出口银行按照一定比例共同承担。同时积极探索适合国际市场的融资渠道和担保方式,形成以项目盈利能力为基础,各种金融机构互相配合的融资体系。

3.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根据波特的竞争理论,国家是企业在国际间创造或保持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尽力去创造一个支撑生产率提升的良好环境与外部竞争条件。因此,制定和完善《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实行依法管理,形成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走出去”的法律基础,对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损害国家和行业利益的,予以严惩,已达到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的目的。

4.加大技术创新鼓励力度,推广管理创新。企业的竞争是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人才的竞争,科技能力高,效率就高,成本也就更低。面对国际承包工程市场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必须强化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拥有更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专利,增强核心竞争力。政府应制订为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鼓励措施,可以按其研发投入资金额给予一定的补贴,也可以依据其所取得技术专利的情况给予奖励,或者依据承包工程项目对高新技术应用情况及产品使用情况进行评比,并给予一定奖励。从而不断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核心技术,确保竞争优势。同时,应及时发现对越南工程承包管理中的创新,并在全行业进行推广宣传。▲

[1]许文凯.国际工程承包[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

[2]谭国、卫更太.越南工程承包市场开拓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建筑经济,2008(10):75-77.

[3]张随.中国在东盟国家工程承包现状分析——以印尼、越南为例[J].现代商业,2007(18):184-185.

[4]王克山、原海燕.工程总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模糊层次分析模型 [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9(1):34-36.

[5]刘艺.东盟国家的工程承包市场走势[J].东南亚研究,1994(1):21-22.

猜你喜欢
承包商越南竞争
读图
越南Vedana餐厅
2018中国承包商80强和工程设计企业60强揭晓
PBC模式 养护管理机构与承包商的“双赢”
越南百里“银滩”
感谢竞争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承包商如何做好FIDIC建造合同条件下的工程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