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临国际贸易保护的新趋势与对策分析

2010-06-27 00:51马章良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对外经贸实务 2010年5期
关键词:摩擦贸易企业

马章良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树起保护本土贸易的旗帜,从而导致全球国际贸易摩擦向纵深发展。在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实体和第一大出口国,将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主要对象,中国外贸将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如何积极应对贸易摩擦成为当前中国政府、企业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一、中国遭遇贸易保护的现状与新趋势

(一)中国遭遇贸易保护的现状

1.崛起中的中国经济改变着世界经济的格局。入世以来,我国外贸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时期,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2-2009年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 21.8%、37.1%、35.7%、23.2%、23.8%、23.5%、17.8%和-13.9%。而据WTO统计,世界贸易同期增长率分别为 5%、17%、22%、13%、8.5%、5.5%、4%和-2.1%。中国的外贸增速在世界贸易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中国统计局2010年1月21日发布数据,2009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2073亿美元,全年出口12017亿美元,进口10056亿美元,贸易顺差196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994亿美元。德国 2009年出口总值达到11213亿美元,低于中国的12017亿美元,中国成为全球出口“冠军”。我国不仅贸易总量大,部分产品占世界同类产品的比重很高,在部分国家地区市场的集中度更高。

2.中国步入了贸易摩擦的高发期。1979年欧盟对我国糖精、钠盐的反倾销指控,标志着我国进入国际贸易摩擦的开端;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遭遇的国际贸易摩擦的发展阶段;90年代贸易摩擦进一步发展,涉案金额进一步扩大,有向贸易冲突发展的趋势;进入21世纪,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中国步入了贸易摩擦的高发期。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对所有从中国进口的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决定三年加征关税的比例分别为35%、30%和25%。这在全球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阿根廷、印度、巴西纷纷表示要调查中国轮胎是否存在倾销行为。欧盟裁定中国输欧无缝钢管对欧盟产业构成损害威胁,决定征收17.7%至39.2%的最终反倾销税。同时,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税调查,对从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将可能面临98.37%的反倾销税以及额外的反补贴税。欧盟还对我国碳化钨、草甘膦、熨衣板等案件发起12起复审调查,占欧盟针对全球发起复审案的50%。中国仍然是欧盟贸易救济调查最大目标国。在1995-2008年期间,在全球被指控案件数排名中,中国位居第一,被指控案件数为677,并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和地区(见表1)。

表1 国际反倾销国别和地区分布(1995-2008年)

(二)中国遭遇贸易保护的新趋势

新贸易保护主义具有强制性强,对贸易各方影响大而直接,受约束范围广和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简单来说,新贸易保护主义主要的形式包括:

1.绿色壁垒。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像大气污染、温室效应、有毒废物排放、物种灭绝、资源枯竭等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世人的高度关注。工业发达国家以生态环保为借口,凭借其经济和技术的垄断地位,制定了一系列苛刻的环保措施和高于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的环境质量标准,以此作为市场准入的条件,对本国市场和工业形成保护,构筑了一道绿色屏障,主要形式包括绿色标志,绿色包装,环境成本等。

2.技术壁垒。科学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各国产品的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日益科学与成熟,并推动经济向前发展。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依其经济和技术优势而制定的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以及由此而衍生的认证标准、评审程序和认证、认可制度等名目繁多、复杂多变,具有强烈的主观性、目的性和苛刻性,对有关国家的产品和服务构成了技术障碍,使其难有作为。包括市场准入,认证、认可制度等。

3.美欧给中国扣“汇率操纵国”的帽子。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奥巴马上台之初,一度在此问题上展现强硬,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2010年3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进出口银行年会上发表贸易政策讲话时,要求人民币进一步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汇率机制”过渡。他同时表示,美国政府将在4月15日发布的财政部半年报告中,决定是否将中国划为“汇率操纵国”。施压中国汇率政策的不仅只是美国政府。另据报道,美国国会部分议员正在起草一封致奥巴马的联名信,敦促他在汇率问题上,向中国施加更大的压力。

4.发达国家推行碳关税,打出贸易保护环保牌。碳关税,一般指对高耗能进口产品征收二氧化碳排放关税。这实际上是发达国家凭借先进的环保技术,设定特殊标准以阻碍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从而保护本国贸易的一种手段,本质上是“以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众所周知,高能耗产品多数由发展中国家生产,并向发达国家出口,其中“中国制造”所占份额非常大。目前中国对美国顺差特别明显,而且中国出口最多的恰恰是含碳量比较高、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一旦美国方面开征碳关税,必然对中国出口产品的数量形成明显影响。

5.欧美强推企业社会责任标准SA8000。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起源于美国,“企业社会责任”指企业在谋取自身及其股东最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出发,为其他利害关系人履行某方面的社会义务。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制定的企业劳工标准(SA8000),其内容包括童工、强迫劳工、安全卫生、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歧视、惩罚性措施、工作时间、工资报酬及管理体系等九项。专家称,该标准对中国贸易发展存在负面影响,不仅可能增加管理成本,降低对外资吸引力,还会失去劳动力充足的优势,降低就业率,不利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二、中国频遭国际贸易保护的原因

(一)世界经济的衰退是导致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根本原因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主要经济体都发生了经济衰退或增长迟缓。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就陷入了严重的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到目前还没有恢复元气;美国经济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急剧降温,2001年3月正式陷入衰退;另外,欧盟经济也一直处于低速增长状态,按欧委会的统计,2001年欧盟的经济增速仅为1.7%,是欧盟自90年代初经济衰退以来的最低水平。2007年3月在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席卷主要发达国家,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在世界经济疲软的总体态势下,作为世界贸易自由发展的最大障碍的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不可避免地要导致贸易摩擦的频繁发生和不断升级。

(二)欧美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

由于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在加入W T O时我国承诺 15年内其他成员国可将我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因此许多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采取了“替代国”等歧视性办法,即以第三国的国内市场价格确定我国出口产品的正常价值,这意味着我国产品将失去相对优势,无法与其他国家产品竞争。2010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真诚希望美欧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且放开高科技产品对中国的出口,这有利于贸易的平衡。我是自由贸易的坚定支持者。自由贸易不仅会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且会促进世界的和谐,还能改变和提高人们的生活。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加深,贸易保护主义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这应该引起全世界各国的警觉。我相信,自由贸易会给应对危机、经济复苏带来有力的推动力量。”

(三)“中国威胁论”的产生,使我国成为制裁的对象

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年均9.4%的快速增长,这个记录在世界经济史上是罕见的。中国经济和贸易的突飞猛进,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尤其在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情况下,中国能一枝独秀使其格外引人注目。因此,有些发达国家悄然流行起所谓“中国威胁论”,对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实行严格限制,无故制造摩擦和争端。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及其出口规模的扩大必然给一些国家的国内市场和相关产业带来严重的竞争压力,于是有些国家就把本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某些困难归咎于中国。这种言论迎合了一些国家国内利益集团的需要而得到扩散,导致更多国家对中国的出口产品进行限制,从而使我国面临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

(四)WTO相关条款的模糊性增加了贸易摩擦产生的机会

为了协调缔约国之间的利益,避免贸易自由化对国内经济的过分冲击,WTO中规定了一些例外条款,通过这些例外条款,缔约国可以以维护国际收支平衡、促进特定工业的建立、维护国家安全、保护环境等理由暂停、修改或撤消WTO的各项义务。由于WTO个别条款在例外规定上存在模糊和漏洞,常常被贸易保护主义者所利用,成为他们实行进口限制的借口,导致贸易摩擦更加频繁。例如日本限制中国大葱等农产品的进口案中,日本就是利用保障措施的不完善,在WTO允许的范围内打擦边球。

三、对策与建议

根据目前中国遭遇贸易保护的现状与新趋势,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来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第一,建立统一规范的产品认证体系。研究和学习国际上先进的认证技术及标准,拓展认证服务领域,特别是高科技产业、服务行业要做好环境保护(ISO14000国际标准)和职业安全卫生(OHSAS18000标准)等领域的标准认证工作。企业要以环保产业作为提升出口产业结构方式的重点;要转变观念,提高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加大环保的投入,增强国际竞争力。政府可制定信贷、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环保产业的发展,把环保产业培育作为提升出口产业结构的重点和带动国民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设立“绿色银行”和“绿色产业基金”,为环保产品的开发与出口提供专项贷款和信贷担保基金。

第二,应对新贸易壁垒要变压力为动力。发展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中国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碳关税既是新的贸易壁垒压力,也是中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外部动力。据国家统计数据,中国现在每百万美元 GDP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中国1吨煤产生的效率仅相当于美国的28.6%、欧盟的16.8%、日本的3%-10%。高投入、高消耗必然带来高污染和低效益,中国现在经济增长成本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5%。针对美国打“碳关税牌”,我们完全有理由打“中美清洁能源技术合作牌”,不仅可以改变我们的国际形象、彰显大国责任,也可借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还可加速培育发展自身的低碳经济。

第三,规范企业社会责任标准。SA8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体系)明确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规范,也提出了相应的管理要求。我们应通过企业自身、政府、社会和员工的共同努力来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规范企业的行为,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企业应重视认证工作。应当认识到SA8000标准积极作用,从严要求自身,主动、积极地开展认证工作。如果能够正确运用,SA8000标准就可能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同时,政府应该积极宣传中国有关劳工权益的法律法规,结合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总体情况,进一步促进《劳动法》、《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积极进行国际协调,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 SA8000标准的宣传、培训和普及,发挥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

第四,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应对贸易摩擦的主体是企业,最根本的出路在于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水平。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是化解国际贸易摩擦的重要条件。国家要加大力度在研究开发方面的投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大力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把战略的重点从价格竞争转到质量竞争上来。企业应该转变观念,鼓励扩大国内市场,进一步淡化出口的作用,引导扩大国内消费市场。提高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创出世界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第五,鼓励企业积极应诉。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增强应诉能力。企业一定要增强应诉的勇气和胆略。发生贸易摩擦后,企业如果不应诉,负责案件审理的部门就可对不应诉的国家或企业直接做出“缺席审判”,这就意味着企业将退出该市场。因此,对国外的有关诉讼,我国企业只要产品质量过硬,出口手续完备,就应该积极应诉,据理力争,努力保住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一席之地。▲

猜你喜欢
摩擦贸易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干摩擦和湿摩擦的区别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神奇的摩擦起电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条分缕析 摩擦真相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