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随访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2010-06-29 07:53董银桃姚晓东胡风云马慧萍姚世昌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7期
关键词:指导组偏瘫出院

董银桃,姚晓东,胡风云,马慧萍,秦 昭,姚世昌,李 智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结合三级康复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目前,我国三级康复医疗体系并未很好建立,许多急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未能继续得到良好的康复治疗。因此,我院神经内科对2005年7月—2007年7月122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了5个月的院外随访对照研究,探讨一种目前我省康复治疗环境下方便有效的方法,以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2例均为急性期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且病情稳定,无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无前庭或小脑功能障碍,无严重骨科或全身系统疾患等影响康复治疗的并发症,发病初在我科住院治疗2周以上,经过正规的神经内科临床治疗和康复治疗,病情平稳后出院,出院后随机分为指导组和未指导组。指导组64例,脑出血26例,脑梗死38例;男性36例,女性28例,年龄42岁~74岁(55.7岁±8.6岁)。未指导组58例,脑出血20例,脑梗死38例;男性 33例,女性 25例;年龄 40岁~74岁(53.9岁±9.8岁)。观察期间,各组各有2例卒中再发患者未包含在内,无死亡病例。两组一般资料经检验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院内均经过正规的神经内科诊治[3],并行正规神经康复治疗。康复治疗中采用以Bobath[4,5]和运动再学习疗法为主的现代康复技术,根据脑卒中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和全身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治疗。对患者及家属以运动再学习方案为理论的康复治疗教育,鼓励家属参与康复治疗,出院时根据评定情况给予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并给予康复指导。门诊复查时行正规三级预防处理[3],同时,指导组前两月每半月左右康复指导一次,后三月每月康复指导一次,康复指导技术以运动再学习为主[4]。指导训练内容包括:上肢功能、口面部功能、床边坐起、坐位平衡、站起和坐下、站立平衡、行走。强调患者反复学习、家庭成员主动参与,并创造恢复和学习的环境;强调分析正常功能、训练丧失的成分、训练整体功能、转移到日常生活中四个步骤;并适时给予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指导。训练量根据患者体质、全身情况决定,尽可能多地进行,以次日不感疲乏为标准。

1.3 评定方法 两组患者在出院及出院后2月、5月时进行康复评定,运动功能评分采用简式Fugl-Meyer(FMA)量表[6],满分100分,上肢最高66分,下肢最高34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6],总分100分,具体包括 10项内容:进食、转移、用厕、洗澡、平地行走、上下楼梯、穿衣、大小便控制等。每个项目根据是否需要帮助及帮助的程度分为0分、5分、10分、15分四个等级,得分越高,独立生活能力越好。所有评定由专门培训过的康复医师完成。

2 结 果

出院时两组患者FMA和BI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月、5月复查时两组患者较出院时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2月、5月时指导组与未指导组相比,FMA和BI评分改善更明显(P<0.05),未指导组患者出院5月时与其出院2月时相比,FMA和BI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指导组患者出院5月时与其出院2月时FMA评分无统计学意义,但BI评分有明显提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FMA、BI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FMA、BI评分比较(±s) 分

组别 时间 n FMA BI指导组 出院时 64 53.76±15.54 47.42±14.32出院后2月 64 73.67±16.871)2) 66.60±15.561)2)出院后5月 64 78.54±13.251)2) 77.33±12.431)2)3)未指导组 出院时 58 52.66±16.62 46.02±15.52出院后2月 58 66.55±16.362) 53.67±16.462)出院后5月 58 66.05±12.412) 59.67±13.422)与未指导组比较,1)P<0.05;与出院时比较,2)P<0.05,与出院2月比较,3)P<0.05

3 讨 论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致死率均高,存活者50%~70%遗留偏瘫、失语等严重残疾,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充分积极的康复治疗可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7]。本课题研究旨在探讨院外康复指导门诊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以期望弥补目前康复治疗不充分的现状。Bobath治疗手法是目前神经康复治疗的传统技术[5],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理论及操作相对复杂,需要康复专业治疗人员操作。运动再学习方案[4,8]阐述了日常生活的基本功能,包括上肢功能、口面部功能、床边坐起、坐位平衡、站起和坐下、站立平衡、行走七个部分,训练针对性强,具有明显的任务导向性[8],能充分将治疗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相结合;康复训练思路由分析正常功能、训练丧失的成分、训练整体功能、转移到日常生活中四个步骤,强调姿势及重心调整,易于理解掌握,便于院外康复指导下由家属对患者行康复治疗。训练强调患者主动反复学习、家庭参与并创造恢复和学习的环境,强调适当的肌力增强训练和牵伸训练。有利于调动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针对康复治疗技术的特点,采取院内正规康复治疗与院外康复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以运动再学习为主要治疗技术,并增加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指导内容,对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治疗。

未指导康复组患者在出院2月时运动功能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改善,考虑与疾病及体力恢复,环境改变以及住院期间康复相关知识的学习有关,5月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未得到进一步改善,考虑与康复治疗不充分相关。指导康复组患者出院后5月运动功能恢复与2月时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样本数少有关系。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最快时期在发病后3月,后期恢复减慢。康复指导组出院后5月时日常生活能力与出院2月时相比仍有改善,这些结果与相关研究一致[9,10]。因此,脑卒中偏瘫患者患病后半年中,前3月康复治疗适当侧重于强化运动功能训练,后3月适当侧重于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指导。随访观察5月,该方法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不失为现阶段现实的康复治疗方式。

[1] 陈旗,卞荣,王彤,等.三期康复干预对偏瘫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12):903-905.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M].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1):379.

[3]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编写委员会.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版)[M].2005,1:27-36.

[4] Carr JH,Shepherb RB(黄永禧,徐本华译).中风病人的运动再学习方案[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21-121.

[5] 于兑生.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328-345.

[6] 缪鸿石,朱镛连.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9-26.

[7] 胡永善,白玉龙,陈文华,等.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8):605-608.

[8] Carr JH,Shepherb RB,王宁华,黄永禧,黄真译.脑卒中康复-优化运动技巧的练习与训练指导[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27-158.

[9] 范文祥,倪朝民,王涛,等.社区康复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远期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1):68-71.

[10] 曹玉灵,马超,伍少玲,等.早期综合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11):1029-1030.

猜你喜欢
指导组偏瘫出院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农业农村部:成立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专家指导组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指导组莫当“知道组”
个性化避孕指导对提高瘢痕子宫重复人工流产妇女有效避孕率的效果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延伸护理在出院糖尿病患者中的实践研究
靓丽风景线——关工委科技指导组
第五回 痊愈出院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