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在慢性肝病诊断中的应用

2010-06-30 04:14柳黎
当代医学 2010年31期
关键词:肝炎肝病纤维化

柳黎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变的必经阶段,是肝细胞发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所致的病理过程。如果能早期诊断并给于抗纤维化治疗,可预防肝硬变的发生。通过检测血清纤维化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肝内的纤维化状况[1]。本文对我院门诊及住院的106例肝炎、肝硬变患者的HA、LN、PCⅢ、IV-C四项指标进行分析。探讨它们对肝纤维化诊断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本院2009年3月~2010年2月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06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28例,年龄20到76岁,平均年龄44.6岁,按2000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进行临床分型[2],慢性肝炎轻度32例,中度29例,重度27例,肝硬化18例。对照组25例,均为健康体检人员。

1.2 试剂与方法 空腹抽血5ML,及时分离血清,-20℃保存,1周内测定血清的HA、LN、PCⅢ、IV-C。试剂盒由上海海研医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使用SN-6105放射免疫γ技术仪分析。

2 结果

各组肝病患者4项指标检测结果见表1,血清中HA、LN、PCⅢ、IV-C的水平与肝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含量随着病情发展而升高。慢性肝炎轻度组和慢性肝炎中度组HA、PCⅢ高于正常组,慢性肝炎重度组和肝硬变组的HA、LN、PCⅢ、IV-C四项指标均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肝纤维化的主要发生机理为肝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增多和异常沉积[3]。研究表明,血清纤维化标志物HA、LN、PCⅢ、IV-C的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及炎症的活动度有良好的相关性,与肝脏损伤程度及肝纤维化发展密切相关[4-6]肝纤维化的及时诊断与治疗,对阻止肝硬化的发生,改善慢性肝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能否早期诊断肝纤维化是控制肝硬变形成的关键。

表1 各组肝病患者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结果(±s)

表1 各组肝病患者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结果(±s)

?

作为肝纤维化的血清标志物,其机制各不相同,其中以HA最敏感,它是一种蛋白多糖,是维持间质胶体性的重要成分,主要由肝间质成纤维细胞合成、摄取和降解,在内皮细胞中完成。肝脏受损时,肝脏中的蛋白多糖成分增多,反应了肝窦内间质细胞增生致HA合成增多,肝血流受阻使肝窦内皮细胞受损致HA摄取和降解减少[7],使血中HA增加,因此表明血清中的HA水平能反映肝纤维化的活动性和肝损伤及程度。PCⅢ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能反映Ⅲ型胶原的合成代谢,在纤维化早期可增高[8]。因此PCⅢ的增高间接反映了肝脏Ⅲ型胶原的合成加速。文献中报导在肝硬化晚期因纤维合成与增生不如初期活跃,PCⅢ可较前降低[9]。PCⅢ以慢性肝炎重度的水平最高。本文资料显示,随着纤维化的发生,肝硬变组PCⅢ低于慢性肝病重度组。IV-C是基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正常肝血窦周围缺乏基膜构造,而肝纤维化时显著增加,与LN一起参与基膜的形成与发展,它能反映肝炎向纤维化发展的过程和程度。LN是一种非胶原结构糖蛋白,在肝纤维化时,LN与IV-C相结合,沉积在DISSE间隙,形成内皮基底膜,呈毛细血管化,既妨碍了肝细胞与肝窦间营养物质的交换,又产生了门静脉高压,在肝硬化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肝纤维化的诊断指标,LN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及门脉——肝静脉压力梯度有关[10]。以上四项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纤维化的变化,所以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结果显示,随着肝病病情加重,HA, LN, PCⅢ, IV-C水平越高,反映患者随着病程进展,病情加重,纤维化程度增加,尤其以HA增高最显著,HA升高梯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成稳定的正相关,提示我们可将HA作为观察肝纤维化的常规指标。目前肝穿刺病理组织学检查是判断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金标准,但由于其有创伤性患者难以接受多次穿刺而不利于动态观察,又因取材部位及取样量存在局限性。因此联合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对慢性肝病纤维化的早期诊断、观察病情演变、指导治疗及判断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田树华,王守义.肝纤维化指标血清学检测的临床意义[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33(2):178-179.

[2]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29.

[3]FRIEDMAN SL.Liver fibrosis from bench to bedside[J].Hepatology,2003,38(suppl 1):38-53.

[4]许爱民,纪民,耿平梅.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5,21(3):175-176.

[5]张占卿,杨宏伟,黄琴,等.血清透明质酸与慢性肝炎病理分级分期的相关性分析[J].世界感染杂志,2003,3(2):111-113.

[6]张占卿,王渭康,叶佩燕,等.血清纤维化指标对慢性肝炎炎症活动和纤维增生程度的诊断价值[J].世界感染杂志,2003,3(6):482-484.

[7]李缓缓,田苗.肝纤维化和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5,30(1):38-39.

[8]王兴鹏.现代胃肠病学高级进修教程[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238-242.

[9]贾长河.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指标[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 (1):34-37.

[10]Jia JD,Yin SS.The progress of diagnosis and elite in cirrhosis of the liver[J].Journal of Clincal Internal Medicine,2002,19(4):244-246.

猜你喜欢
肝炎肝病纤维化
《世界肝炎日》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世界肝炎日
肝纤维化的中医药治疗
你还在把“肝病” 当“胃病”在治吗?
战胜肝炎,沿需努力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
肾纤维化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