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葡萄糖的比对

2010-06-30 04:14栾和伟
当代医学 2010年31期
关键词:血糖仪全自动分析仪

栾和伟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据估计目前全世界约有糖尿病患者1.2亿,且糖尿病患病率还在不断攀升[1];血糖监测是强化治疗方案中的基础和重要环节,血糖控制不良患者每日需进行至少4次以上的血糖监测[2]。以往通过静脉抽血测定血糖的方法虽然准确度高,但此方法采血量较多,测试时间较长,不便于一日多次监测,且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不适合门诊患者快速等结果的要求,另外,近年来国内外临床界要求对患者进行床旁检验(Point of care testing,POCT)[3-5],以便能及时了解病情,因而现在多采用快速血糖仪进行血糖测定,即用血糖仪测定外周毛细血管全血血糖来监测血糖变化。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改进与成熟,快速血糖仪正逐步进入更多患者家中为更多的糖尿病患者提供血糖监测,但是使用这种产品是否能够准确地反映患者体内血糖水平也成为广大使用者关心的问题。为此,笔者采用美国强生血糖测试系统与罗氏MODULARP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30例患者进行血糖对照测定,观察两种方法的相关性,探讨快速血糖仪检测结果与实验室测定结果不相符的可能原因,为临床提供更确实的血糖检验结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门诊及住院糖尿病患者共130例,其中男91例,女39例,年龄32~69岁。全部测试中包括空腹状态及服葡萄糖后2h状态。

1.2 测试仪器及试剂 美国强生血糖测试系统及配套原装试纸条;罗氏MODULARP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原装试剂。

1.3 方法 采血及测试方法:由专业受训人员于受试者左手无名指末端指侧采毛细血管全血,迅速用血糖仪进行测定,然后于2min内在同侧上肢采静脉血1~2mL,在2h内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静脉血浆血糖,将全部数据以静脉血浆血糖值为标准分为5组(≤6.1mmol/L,6.1~11.1mmol/L,11.1~16.1mmol/L,16.1~20.0mmol/L,>20.0mmol/L)进行比对。

2 结果

2.1 毛细血管全血血糖(CBG)、静脉血浆血糖(VPG)之间的比较 分别检测130例患者血样的CBG和VPG,结果CBG为(11.92±4.82)mmol/L,VPG为(10.85±3.92)mmol/L,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CBG较VPG高。在相关研究中,两者之间相关系数(r)为0.977,P<0.01,两者显著相关。

2.2 不同血糖水平CBG与VPG相关性 从表达式可以看出不同血糖水平下CBG与VPG结果相关性良好(r在0.85~0.94),且随着血糖水平的升高,CBG与VPG的相对差绝对值呈小范围递增趋势。

3 讨论

快速血糖仪与大型生化分析仪相比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操作简便、获取结果快速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床边血糖测定和糖尿病患者的家庭自我监测[6-7]。快速血糖仪检测标本采用末梢血,具有取样方便、用血量少、随到随检、自我检测等优点,缩短了患者等待检验结果的时间,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血糖检验方法;但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生化仪测定的血糖结果与血糖仪测定值不相符的现象。目前,临床检验科检测血糖的主流方法是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因此,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差异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市场上的快速血糖仪品种繁多,其工作原理不尽相同,一般在短期内是比较准确的,在保证穿刺顺利、血量充足等众多因素的前提下,其准确性、重复性均符合全国临床检验标准化委员会颁布的《便携式血糖仪血液葡萄糖测定指南》,可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自我监测[8]。但是快速血糖仪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偏差,与大生化仪相比其测得值可高、可低,本文实验结果表明美国强生血糖测试系统测得的血糖值高于罗氏MODULARP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得的血糖值,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是由于:在正常情况下快速血糖仪测定的标本是末梢血,结果是包括红细胞在内的诸多物质中的葡萄糖含量,而实验室测定的是血浆或血清中的葡萄糖含量,由于血浆或血清标本不含红细胞,因此其中的葡萄糖将更为密集,即血浆或血清的血糖值应高于末梢血,但是血液离体后血细胞可不断从血浆中摄取葡萄糖,若未及时分离血浆或血清即可明显影响检测结果使其血糖生化仪测定值较快速血糖仪测定值偏低。有资料表明,室温自然凝固的标本,血清葡萄糖每小时下降7%左右。一般情况下,血糖第1~3小时下降明显,18~24小时时,血糖已降至23%~33%;血标本在2h内因糖酵解引起葡萄糖丢失的量可用0.008mmol/L乘以放置的时间(min)来表示[8]。另有资料指出,空腹毛细血管葡萄糖浓度只比静脉血高约0.1~0.28mmol/L,而在糖负荷情况下,毛细血管的葡萄糖浓度要比静脉血高2~4mmol/L(平均3mmol/L)[9],本文数据与此相符。我院住院患者一般采血时间较早,因此血液抽取后应及时分离、及时测定,以保证血糖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到快速血糖仪存在明显的缺陷,一方面影响因素过多(包括采血部位、试纸的保存、药物的影响、电池的影响等),另一方面由于全血质控品难以保存,质量怎么控制至今没有完全成熟的经验或法规,在理想的质控品未开发之前,笔者认为各医院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期进行比对实验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将实验结果以书面形式醒目地告知本院的医务工作者和临床患者,以使结果有较高的准确性。

表1 毛细血管全血血糖(CBG)、静脉血浆血糖(VPG)之间的比较(±s,mmol/L)

表1 毛细血管全血血糖(CBG)、静脉血浆血糖(VPG)之间的比较(±s,mmol/L)

分组 例数 CBG VPG r P<6.1 21 5.32±0.81 5.17±0.46 0.856 <0.01 6.1~11.1 29 8.77±1.67 8.34±1.13 0.891 <0.01 11.1~16.1 37 14.71±1.9 13.55±1.29 0.910 <0.01 16.1~20.0 20 18.49±1.55 17.13±1.33 0.924 <0.01>20.0 23 23.11±3.14 21.47±3.08 0.933 <0.01合计 130 11.92±4.82 10.85±3.92 0.977 <0.01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血糖仪测CBG不仅准确、快速、简便,而且所需人力物力较静脉采血用生化测定为少,且血糖仪体积小、易携带,可随时检测血糖,只要控制好测定的影响因素、定期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比对实验,其检测结果是可信的。

[1]步怀恩,王泓午,李戈.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的Meta分析[J].天津医药,2008,36(2):119-121.

[2]王 海英,王凯锋.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糖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3):3148-3149.

[3]董清松,宋秀宇,林贵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快速血糖仪测定血糖的比对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7,29(6):101-102.

[4]郭倍,刘德敏,张沐.三种血糖测定方法的研究比较[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2,8(1):103-104.

[5]陈彩莲,王亚飞,丁琳.二种快速血糖测定法与标准法血糖测定结果比较[J].护士进修杂志,1999,14(8):12.

[6]郑松柏,张秀明,林莲英.五种即时检验血糖仪的主要分析性能评价[J].检验医学2008,23(5):454-456.

[7]周博锋,何本进.POCT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仪对血糖测定结果的比对分析[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2(3):23-24.

[8]罗南英.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的对比分析[J].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1):4333 -4334.

[9]Steven A,Waski C.Advances and strategies for glucose metering[J].Am J Clin Pathol,1995,104:59-71.

猜你喜欢
血糖仪全自动分析仪
Sievers分析仪(苏伊士)
咔吱兔的全自动生活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
全自动发明机
全自动洗衣机
全自动运行系统的兴起与未来之路
血糖仪的发展史
自测血糖靠谱不
自测血糖靠谱不
我和血糖仪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