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目前国际经济形势的几个问题

2010-07-06 12:18范建军
中国发展观察 2010年8期
关键词:债务危机欧洲

■ 范建军

影响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不牢固的因素有哪些?为何具有不确定性?

当前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因素主要有:(1)主要经济体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上存在很大困难的问题。各国刺激政策在退出时机选择和具体操作方面可能存在操作失误或出现“各自为战”的情况,等等。(2)欧洲部分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问题。虽然,欧盟联合IMF建立了7500亿欧元的主权债务危机解决机制,但是,危机国家的财政紧缩计划对欧盟乃至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将是深远的。(3)诸如“两房”(房利美和房地美)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型金融机构的风险化解还需时日。“两房”最近被迫退市这一事件说明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远没有结束,一些大型金融机构的风险化解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此外,欧洲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尚存诸多不良资产和隐匿坏账等问题,这也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欧洲银行业的信贷扩张。(4)主要国际货币汇率的大幅波动问题。今年以来,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主要国际货币间汇率大幅波动,这给国际贸易,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国际贸易持续复苏蒙上阴影。(5)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明显增多的问题。

由于我们目前还无法预估上述影响因素对世界经济复苏的确定性影响,因此,我们认为世界经济的持续复苏并不是板上钉钉的事,它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短期看,世界经济的主要风险是部分国家的主权债务问题以及主要经济体的金融监管改革可能给金融市场带来的巨大压力,其结果很可能导致企业借贷成本上升,银行盈利能力下降,不良资产增加,并最终导致全球信贷再度紧缩,从而危及世界经济复苏进程。

美国目前的经济形势究竟如何?下半年经济将会出现哪些好转迹象?如何看目前的数字统计,如何看待美国在危机中规划长远发展?

从美国经济整体走势来看,自去年3季度到今年3季度是美国制造业非常强劲的补库存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制造业复苏明显。今年4月,反映美国制造业复苏情况的重要指数——ISM制造业指数——曾一度创近6年来的新高(达到60.4)。同时,自去年3月以来,美国股票市场持续反弹和政府对汽车及住房消费的补贴使得美国私人部门消费和投资快速增长。伴随着制造业的复苏和消费、投资的快速增长,自去年三季度起,美国经济走出一波强劲的反弹走势,就业数据和房地产数据也出现了逐月好转的势头。

但是,进入2季度后,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经济复苏的势头已经开始放缓,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一系列的财政刺激政策大多已经结束(如:旧车换现金和购房退税),这使得消费增长趋缓;其次,制造业修复库存的贡献正在逐步减弱(但依然是正贡献),ISM制造业指数已经连续两个月(5月和6月)出现下滑,但依然在景气上限;第三,受股市下跌预期影响,6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出现下滑;第四,期盼已久的房地产补库存活动似乎并未启动,美国经济进入了一个缺乏明确增长点的阶段。总之,在消费没有出现明确好转迹象、房地产库存回补没有全面启动的情况下,美国三季度经济增速将会放缓。

欧债危机的前景如何,下半年,欧盟会不会启动退出策略,一旦实施将对世界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

我们认为欧元区债务危机再度恶化的风险正逐步消逝,触发全球二次金融海啸的可能较小。首先,7500亿欧元救助计划融资机制细节已经敲定,可以保证欧元区任何国家在出现债务问题时能及时得到贷款,并且规模足以覆盖南欧小猪四国(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和爱尔兰)近三年的所有到期债务(本息共计4400亿欧元左右)。此后更严重的冲击似乎已不会再出现。其次,欧债危机对美欧银行体系冲击力度不大,银行间市场未出现明显的流动性紧张现象。再者,欧债危机是在市场去杠杆化的过程中发生的,全球各大投行没有大规模地将欧洲主权债务打包证券化,也没有以“杠杆销售”、“信用担保”等方式推销至全球,因此波及范围远小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最后,近期欧盟对20个国家的91家银行所进行的“压力测试”在某种程度上可使欧洲银行账面的不良资产和隐匿坏账更加透明化,并且,测试结果也远好于市场预期(只有7家银行未通过测试),由此可判断全球爆发二次金融海啸的可能性已大幅降低。

尽管如此,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未来经济复苏的负面影响也不应小觑。正是由于存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导致美欧在对后金融危机时期如何确保经济可持续复苏的看法上出现了明显分歧:一方面,美国希望各国继续维持财政刺激,并确保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充裕;另一方面,欧元区及英国则大规模启动财政紧缩政策,目的就在于平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稳定国债市场。

虽然欧洲快速退出财政刺激政策可以达到尽早削减财政赤字的目的,但对欧洲经济的持续复苏却是非常大的损害。据统计,欧元区在未来三年中赤字总体削减规模将在3000亿欧元左右,其中德国为800亿欧元;英国在未来四年中计划削减赤字总额约为2000亿欧元。我们认为只有当欧洲经济增长可以支撑2%以上的基准利率时,才是推行财政紧缩政策的安全时机。如果英德等欧洲主要经济体下半年实施财政收缩政策,那么,必将对目前十分低迷的欧洲经济造成进一步的压制,动摇其脆弱的经济复苏基础。

如果欧元区货币刺激政策也提前退出(早于美国提前加息),那对欧洲乃至全球经济的打击将是灾难性的。一方面,欧元区出口对经济拉动的力度将大打折扣,内外需可能出现的双重不振会使得欧洲经济二次衰退的风险明显加大。其次,美元的相对走弱会推动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促使全球通胀预期升温,这将对世界经济的持续复苏非常不利。

从目前欧盟各国政府和欧洲央行的态度来看,提前退出货币刺激政策的可能性不大,但提前实施财政紧缩政策的可能却很大。

新兴国家在率先实现经济重振的同时,国内普遍存在通胀风险,这一问题是否会酝酿新的危机?下半年,新兴国家作为复苏发动机,其作用还能发挥多久、多大?

从目前情况看,主要新兴市场国家(金砖四国)在经历金融危机和经济重振之后,都导致国内通胀压力出现明显上升的情况(俄罗斯除外):巴西2季度末CPI同比达到4.84%,市场预期印度二季度末批发价格指数同比已达到10.90%,中国CPI同比在5月也已经达到3.1%,虽然6月出现了小幅回落,但三季度还有进一步攀高的可能。

从历史趋势上看,印度与巴西的中性通胀水平分别在5.0%~5.5%左右。由于两国在本次金融危机后期经济反弹力度都较大,各自国内都出现了物价快速上涨的情况。但是,由于今年下半年乃至明年的大宗商品及原油价格很可能会处在一个温和上涨的态势当中,因此,我们认为印度和巴西下半年的国内通胀压力并不高。况且,两国货币当局已经分别启动加息政策。虽然中国的CPI指数在3季度还将进一步攀升,但货币供应量、信贷等反映名义需求的指标正在迅速下降,只要下半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出现异常上涨,中国后期的通胀压力也不是很大。

综合中印巴这三国的通胀预期情况看,当前看似较高的通胀水平并不会酝酿新的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全面收缩,因新兴国家的通胀问题而引发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

全球经济若想在2010 年内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还需要解决哪些具体的问题?

我们预计全球经济在下半年不会出现非常强劲的增长,更大的可能是出现一个温和的增长态势。当然,全球经济若想实现持续稳定的温和增长,还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欧元区国家为了消除政府高负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基本都将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当然,德国大力度的财政紧缩显得多余)。在此前提下,如果欧洲经济乃至全球经济要保持稳定的可持续增长,必须保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具有延续性。

第二,美元应当继续保持强势。美元强势可以压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从而压低发达国家和目前物价已经高企的新兴市场国家(如印度、巴西和中国)的通胀预期。以避免这些国家因治理通胀的压力而采取全方位的收缩政策,只有这样,全球经济才可能走上持续复苏之路。

第三,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政策应适当收紧,以控制经济过热的风险。金砖四国在危机后经济呈V型持续反弹,目前已经基本回到甚至是超越了其各自的长期中性增长水平。结合前文提及的通胀情况和OECD经济领先指标来看,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已存在过热的嫌疑。目前,巴西央行已经三次升息,基准利率由危机时的8.75%升至10.75%;印度央行基准利率也从危机时的3.25%升至4%。我们认为两国的加息时机选择是适宜的。中国虽然没有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即推出中国式加息政策),但已经三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银行间市场利率也大幅上扬(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由危机时的0.85%上升到6月份的2.31%)。虽然新兴市场国家有必要通过收紧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但是,考虑到下半年通胀压力普遍不是很大以及政策的时滞效应,各国政府在政策力度的把握上需要拿捏好分寸,以避免因过度紧缩而使经济出现二次探底。

第四,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不会出现矫枉过正。中国这轮房地产调控政策总的基调是“抑制投机性需求,增加有效供给”。理想的调控结果是,投资和投机性需求受到抑制,而房屋总供给量(商品房供应量加保障性住房供应量)出现明显增长。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相关调控部门可能简单地把这轮房地产调控政策理解为打压房价,通过限制房地产企业贷款和其它直接融资渠道来迫使企业降价销售,虽然短期内能起到打压房价的作用,但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却会因预期利润率的下降和资金面的紧张而出现明显下降,从而影响商品房未来的供应量,长期看同样不利于房地产价格的稳定。这种饮鸩止渴的调控策略很可能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大幅波动,从而不利于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持续复苏。如果中国政府能够纠正目前不当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那么中国经济将在下半年面临更小的下行压力甚至能够基本恢复到上半年的经济增速,如果是这样,就能对下半年全球经济的持续复苏起到更加积极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债务危机欧洲
欧洲“芦笋季”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家庭日常生活所负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在欧洲邂逅温州人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
“危机”中的自信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
“消失”的千万元债务
欧洲面临42年来罕见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