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创建一流党校的探索

2010-07-12 08:08沈在宏
唯实 2010年4期
关键词:淮安一流党校

沈在宏

(中共淮安市委党校,江苏 淮安 223003)

对创建一流党校的探索

沈在宏

(中共淮安市委党校,江苏 淮安 223003)

坚持定性分析,明确发展目标,正确把握一流党校的发展内涵;坚持定量分析,明确指标体系,科学确定一流党校的发展路径,把创建一流党校落到实处。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一流党校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级党校要努力发挥“五种作用”、树立“五种意识”。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需要各级党校明确自身定位,瞄准一流标准,争创一流党校。近年来,淮安市委党校树立了“坚持科学发展,争创一流党校”的目标,在创建一流党校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大胆的探索,提出“明确一个目标,坚持两个分析,做到三个满意,实现四个一流”的发展思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坚持定性分析,明确发展目标,正确把握一流党校的发展内涵

对一流党校进行定性分析,就是把握一流党校的质,也就是明确一流党校的发展内涵。对此,《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这种“四位一体”的界定是对各级党校的明确定位。但是,写进《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的只是应然的东西,应然不是实然,要把应然的党校变成现实的党校,还要看各级党校能否发挥自身的作用,体现自身的价值。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党校作为一个组织,只有在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物品,满足服务对象的基础上才有生存的价值,这就需要各级党校高度关注服务对象的需求。从目前来看,党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党委政府和受训学员,一流的党校必须能确保“三个满意”,即保证使地方党委政府满意,使广大的受训学员满意,使送训单位满意。要做到“三个满意”,需要各级党校能够在内在素质方面确保“四个一流”。首先,党校作为学校,中心任务就是教学,所以要确保一流的教学质量,圆满完成党委政府规定的培训任务,保证受训学员满意,达到应有的效果。其次,党校作为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科研工作要牢牢把握“四服务”方向,争创一流的科研成果,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智库作用。第三,要实现一流的教学与科研,就需要有一流的人才队伍做支撑,要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做好教学、管理和后勤三支队伍的建设。第四,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一流的管理作保证。党校既有机关的特点,又有学校的性质,党校管理不能搞一刀切,要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比如,对教师的管理要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对知识工作者管理的要求,而不能按照对行政人员的管理来操作。

二、坚持定量分析,明确指标体系,科学确定一流党校的发展路径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应该是统一的,相互补充的。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没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种盲目的、毫无价值的定量;定量分析使之定性更加科学、准确,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所以,我们在对一流党校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一流党校目标进行定量考察,结合省委评估组制定的考评体系,明确我校争创一流党校的指标体系,科学确定我校的发展路径。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为构建学习型政党与和谐社会服务

贯彻落实好全国和全省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和《党校工作条例》,根本要求是党校教学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对淮安发展实际,满足广大干部理论素养、领导能力和党性作风的培训需求。为此做到:

第一,以服务淮安科学发展为导向,深化教学内容布局改革。为此,我们做到,一是以学习“理论体系”为中心,夯实理论基础。深化基础理论的研究与教学,使最新理论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加大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在教学中的分量;加大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教学中的分量。二是以开展“市情研究”为重点,培养战略思维。紧密结合当前全省和我市中心工作,切实加强对淮安发展战略和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将“五大建设”、“沿海战略”中的相关内容纳入各类班次学员研讨题目。增加各种研讨和调研活动,将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或论文成果通过《学习与思考》,呈送给市委市政府领导,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服务。三是以实施“按需培训”为出发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我们从学员工作需求出发,贴近不同层次学员实际,灵活设置课程,丰富授课内容,变“有什么学什么”为“需要什么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紧密结合淮安实际,如围绕建设生态和谐宜居城市,组织开展对环境保护、城乡规划等知识的学习;围绕实施固本强基维稳工程,组织开办信访稳定班次,切实提升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淮安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二,以提高培训质量为目标,大力推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一是组织教师学习现代培训方法。组织全体教师到清华大学接受为期5天的“培训者培训工程”的学习,使教师了解国内外干部教育培训发展的新趋势,组织教师观摩如何运用现代培训方法,提高了运用新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的能力。二是积极推进新教学方法改革试验。2003年起,我们尝试“2+1”研讨式教学,即教师先讲授2小时,剩下1小时课堂研究和讨论,任课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引入并逐步推广了研讨式和案例式教学,在全市干部培训界产生了良好反响。引入结构化研究式教学模式,围绕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农村、企业、机关部门调研,查找根源,提出对策措施,培养求真务实理念和化解矛盾的能力。三是丰富和完善实践课堂,充分整合和利用社会实践中的教学资源,积极探索现场教学和体验式教学手段,开发了一批革命传统教育、军营一日、城市规划典型等现场教学项目,开展了模拟媒体采访、创新思维训练、即兴演讲、专题辩论赛、户外拓展训练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增强了培训的实效性。四是促进学员互教互学以增进培训效果。我们开设了学员论坛,以小组为单位,对某一专题进行研讨,每组推荐一名理论水平高、经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员讲课,营造一种学员之间互动的良好氛围。

第三,以干部在线学习平台和手机党校为载体,积极打造全新的干部教育培训模式。为落实推动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的要求,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针对我市广大党员干部队伍的实际状况,我校大胆探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搭建了以干部在线学习平台和手机党校为载体的全新干部教育培训新途径。一是搭建了干部在线学习平台。该平台融在线学习、成绩考评、培训管理、资料查询、对话交流等为一体,功能强大,经济便捷,形式灵活,内容丰富,优势明显。二是开通了手机党校。手机党校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是将党校教育依托手机功能来实现的一种现代化教育方式。干部在线学习平台和手机党校大大提高了全市干部教育培训步伐,扩大了培训范围,较好地体现了中央关于“全员培训”、“自主学习”的要求;有利于实施个性化培训,较好地体现“以人为本、按需施教”的原则,加快干部知识更新速度;能够较好地解决“工学矛盾”突出的现实问题,便于综合利用集中培训与自主选学,脱产进修与在职自学等培训方式,增强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整合培训资源,节约培训费用,降低干部教育培训成本。

2.不断提升科研能力,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战略决策服务

科研工作坚持“顶天立地”的原则,一方面要关注最新理论前沿,多出精品力作;另一方面,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抓好科研,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智库作用。一是科研工作要牢牢把握“四服务”方向。科研坚持为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为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服务。致力于科研出精品、上档次,充分体现党校的特色,做大党校科研品牌,为市委中心工作提供决策服务。二是要加强团队协作,建立开放型的科研工作机制。近年来,我们坚持把科研协作作为管理创新的着力点,围绕项目联合攻关借用外脑,内外结合,致力凝聚各方科研力量,提升集体科研攻关能力。做好全市党校系统的科研协作工作;充分发挥学员作用,为学校科研积累来自工作实践的第一手资料;充分发挥学校客座教授和客座研究员队伍的“外脑”作用;争取国内著名专家、学者的支持。三是着力促进成果转化,实现服务水平新提高。我们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专题,优先进课堂;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资政内容,及时进决策;积极推动“一题多果、一果多用”,进一步提高成果综合效益。

3.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努力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争创一流党校,必须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培养和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教学科研人才和管理人才,是党校完成党赋予的职责和使命的基础和关键。一是重视人才培养,积极做好培训者的培训。着力完善学习进修、实践锻炼、激励竞争、考核评价等培养机制,有计划地安排中青年教师到国内知名院校学习进修、进行学术交流,安排中青年教研人员和管理干部到党委政府综合部门及基层挂职锻炼。近年来,我校先后有20余人参加脱产学习,30余人参加各类在职培训。二是坚持和完善党政主要领导到党校讲课制度,建立相对固定的高素质兼职教师队伍。根据《党校工作条例》,坚持和完善党政领导到党校讲课制度。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在市委组织部的支持下,精选100个专题,建立优质专题师资库,弥补本校师资不足。三是大力实施“引智”工程,加大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我校引进10名硕士研究生充实教研队伍,促进了教师队伍素质和能力的整体提升。

4.坚持从严治校方针,不断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一流的党校,需要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管理水平,要坚持从严治校的方针,严格党校的管理。一是制定完善教学科研管理制度。建立教学科研一体化制度,召开教学科研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如何实现科研课题向主体班教学转化。健全教学质量评估制度,通过每学期一次的教学观摩竞赛和学员打分评价相结合,完善对教师的教学评价。着力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根据科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加强对策分析研究,适时调整奖惩措施,给每位教师量身定做科研工作任务标准,坚持以质量评价科研成果,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补贴制度。二是建立教学科研综合考核制度。制定了《事业人员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对教研人员教学、科研和综合工作进行量化考评。在考核中坚持做到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综合考核;坚持正确导向,多劳多得,优质优酬;坚持客观公正,操作规范制度。三是加强行政后勤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行政后勤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行政后勤服务人员的教育管理和业务培训,按照管理科学化和服务规范化的要求进行各项必要的改革,建立激励机制,增强活力和效率,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后勤保障能力。大力加强和推进信息化建设,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注重应用、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切实做好工作。

责任编辑:钱国华

book=12,ebook=128

D261.41

A

1004-1605(2010)04-0012-03

沈在宏(1964-),男,江苏金湖人,中共淮安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

猜你喜欢
淮安一流党校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晋源区委党校:历经四年寻访 赓续红色血脉
关注一流学科
梨园寻梦淮安缘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共党校建设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