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绞痛41例

2010-08-10 09:37李慧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气滞血瘀西药

李慧志

(青岛市按摩康复医院 内科,山东 青岛266071)

心绞痛是内科常见病,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笔者自2008年以来,采用中医以补肾为主,结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1例,疗效满意。现将本组病例与2006-2007年单纯西药治疗的11例和单纯中药治疗的19例作对照观察,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组71例患者均按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冠心病心绞痛的命名及诊断标准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者。中西医结合组41例,门诊33例,住院8例;男19例,女22例;年龄30~39岁8例,40~49岁12例,50~59岁16例,70岁以上5例;病史半年以上13例,1年以上8例,2年以上7例,3年以上13例;西医分型,不稳定性15例,其中初发劳累性心绞痛13例,恶化型心绞痛2例;稳定性心绞痛23例;变异性心绞痛3例;合并高血压23例,心律失常6例,高血酯27例,高血黏者21例,糖尿病12例。西药组11例,门诊8例,住院3例;男5例,女6例;年龄30~39岁2例,40~40岁 3例,50~59岁 5例,70岁以上1例;病史半年以上2例,1年以上3例,2年以上5例,3年以上1例;西医分型,不稳定型4例,其中初发劳累性心绞痛3例,恶化性心绞痛1例,稳定性心绞痛5例,变异性心绞痛2例;合并高血压者7例,心律失常2例,高血酯者7例,高血黏者6例,糖尿病3例。中药组19例,门诊16例,住院3例;男10例,女9例;年龄30~39岁3例,40~49岁 7例,50~59岁6例,70岁以上3例;病史半年以上3例,1年以上6例,2年以上8例,3年以上2例;西医分型,不稳定型7例,其中初发劳累性心绞痛6例,恶化性心绞痛1例,稳定性心绞痛9例,变异性心绞痛3例;合并高血压者10例,心律失常3例,高血脂12例,高血黏者11例,糖尿病5例。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 t检验和χ2检验。

2 治疗方法

2.1 西药 心绞痛发作时立即舌下含化硝酸甘油1~3 mg,继酌情选用消心痛,硝苯地平,心得安,潘生丁等药治疗。

2.2 中药 熟地黄、附子、制何首乌、黄精、枸杞子、肉桂、补骨脂、人参、黄芪、炙甘草、川芎、郁金、生山楂、丹参、葛根、淫羊藿。气滞者加柴胡、枳壳、沉香等;血瘀甚者加蒲黄、三七、降香、桃仁、红花、琥珀;痰浊者加瓜蒌、薤白、二陈汤等;寒凝者加桂枝、薤白、苏合香丸等;胸痛重者加血竭、三七;心律失常者加酸枣仁、五味子;高血压者加珍珠母、夏枯草;高血脂者加泽泻、虎杖;糖尿病者加玄参、苍术、知母、天花粉;心动过速重用炙甘草,加黄精;心动过缓重用附子、肉桂。1个月为1疗程,一般2个疗程。开始每日1剂,症状好转者2 d 1剂。西药组单服西药,中药组单服中药,结合组中、西药同服。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 依据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年V018-016标准[1-2]。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显著改善或消失,心电图ST-T段恢复正常,12个月内无心绞痛发作;改善:临床主要症状改善或好转,心电图不稳定,12个月内有心绞痛发作;无变化:临床症状稍好转,病情不稳定及心电图无变化;恶化:病情、心电图无好转或加重。

3.2 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 3组疗效结果比较 例(%)

4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冠心病属本虚标实证。其本虚,按五脏之气相干的理论,应与心、脾、肝、肾有关。标实,多责与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笔者认为,肾有主宰生命的作用,为五脏之本,阴阳之根,心肾相交,心本于肾。心主阳气、主血脉、主神明的功能均需肾的资助。肾脏阴阳的虚衰和失调,往往造成心脏阴阳的虚衰和失调。肾精亏虚不能化生气血,气血不足,心脏及其血脉失于濡润则发生疼痛,不荣则痛。肾阳虚衰,脾阳亦衰,脾肾阳虚,阴寒内盛,痰浊易生。肾阴不足,肝失所养,多致肝阳上亢,肝气郁滞而致气滞血瘀。其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阻滞心脉亦可发生心痛,不通则痛。在临床表现上,心绞痛除心系表现而多见短气乏力,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腰膝酸软,小便频数,精神疲倦,自汗,浮肿及五心烦热,口干盗汗,面部烘热等症状尤为常见。故治疗上应以补肾固本,调整阴阳为主。笔者采用附子、肉桂、补骨脂温补肾阳;熟地黄、何首乌、枸杞子、黄精等滋补肾阴;人参、黄芪、炙甘草补其肾气。临床表现肾阴虚时,滋阴药大剂量,温阳药小剂量;肾阳虚时,温阳药大剂量,滋阴药小剂量;肾气虚时补气药大剂量以治本虚,细辨标实,随证加入温通心阳,理气活血,化瘀止痛,化痰宣痹等药以标本兼治。动物实验证明,补肾确能改善冠状动脉循环,冠状动脉血流,显著提高小白鼠对缺氧的耐受力,并能消除动脉硬化斑块。此外,补肾还能提高和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及内分泌功能[2]。

西药对心绞痛症状控制迅速,中药可改善或消除心绞痛的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和致病因素。中西药合用,不仅能提高近期疗效,而且对心绞痛的远期疗效和预防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张问渠,刘智壶.心脑血管病中医诊治[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98.

[2]周盛年,杨润河,刘黎青,等.实用心脑血管病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12.

猜你喜欢
气滞血瘀西药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话说血瘀证
身痛逐瘀汤敷贴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从五禽戏论治肝郁气滞型功能性便秘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血瘀体质知多少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