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萍
新时期农村和谐家庭与婆媳文化建设刍议
——基于福建省莆田市农村的调查与分析
陈丽萍
和谐家庭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而家庭和谐的核心是婆媳关系的和谐。探析了农村婆媳不和谐的成因,提出了构建农村和谐婆媳文化的合理性建议。
家庭;和谐家庭;婆媳文化
家是感情的港湾,是灵魂的栖息地。人生道路上如果没有一个“家”,在精神上就会永远处于“居无定所”的心理感觉中。人生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一个幸福而温馨的家,特别是对广大农村家庭主妇来说,“家”几乎是她生活的全部内容。但家不是房子、家电、家具的简单组合,而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包容、互相关爱。
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的纽带联系起来的人的群体,家庭是个多元体,有众多的关系元素组成,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家庭是血缘亲族关系的核心,它是关系每个人人生质量和幸福指数的核心问题。“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才会心情舒畅,健康高寿,人格完善。家庭问题是关系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是维系社会稳定、国家强盛和人口优质的重要因素。实现家庭和谐,处理好家庭的各种关系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而家庭关系中“最麻辣”的当属婆媳关系。
婆媳关系作为男人的母亲与男人的妻子的一种关系,是最微妙最特殊的家庭关系,也是现实农村生活中最难相处的一种家庭关系。婆媳不和,全家不宁。婆媳关系融洽与否直接影响其他家庭关系,影响一个家庭的和谐稳定。然而在当前广大农村,婆媳关系十分融洽的为数不多,虽然大部分婆媳能够相安无事,但也伴随着许多无奈。部分婆媳还经常吵闹,指桑骂槐,互相挖苦、责难,关系十分紧张。
(一)农村婆媳关系不和谐的表现
笔者在对福建莆田农村一些家庭的调查中发现,在现实农村地区,婆媳关系并不十分和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活方面。在广大农村,由于很多家庭都不像城镇家庭那么宽裕,过惯苦日子的婆婆一般都比较简朴、节约,善于治家,而年轻的媳妇在生活方面很难符合婆婆的标准。于是婆婆常反感媳妇花钱大手大脚,骂她们是败家子;媳妇则认为婆婆小气透顶、生活太斤斤计较,是老朽一个等等。
二是经济方面。由于农村家庭中的婆婆多数没有收入或收入很少,得靠儿子、媳妇赡养。于是,婆婆们一方面苦于无经济作后盾,遇事常觉得自己说不起话,有时不得不迁就于媳妇;另一方面,她作为家中的长辈,往往觉得自己在养育儿子方面有功,其内心并不想“顺从”于媳妇。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婆媳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
三是思想方面。农村家庭中的婆婆大多没有多少文化,其思想观念比较传统和保守,而媳妇一般都受过新时代文明的影响,她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社交往来,也有自己的处世原则,思想观念也较新。尤其是在对待孙子辈的管教问题上,婆媳间的冲突更多。农村婆婆对孙子辈往往是溺爱的,而具有一些现代教育思想的媳妇往往不喜欢这样的教育方式,双方之间产生冲突也就在所难免。
(二)农村婆媳关系不和谐的原因
1.传统的婚嫁方式是婆媳关系不和谐的隐患。我国婚姻法明文规定禁止婚姻买卖,但在广大农村,婚嫁陋习仍大量存在。按目前福建莆田的地方风俗,娶一个媳妇,男方需付给女方的有“6”个“8”,即聘金、私房钱、黄金、定婚礼、肉面钱、烟糖钱等6个名目,每个名目各8000元,合计共48000元 (有的村庄更高达60000元)。加上结婚添家具、办酒席,女方陪嫁还要按60℅的比例回礼。也就是说,男方娶一个媳妇要一次性付出十几万元,这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实在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所以有许多家庭在婚娶当天,公婆因拿不出回礼的钱就让新娘拿出自己的私房钱,有的新娘不乐意,于是从过门第一天起就与公婆有了矛盾。在莆田农村还存在这样的情况:女方家庭一方面想方设法向男方家庭索取各种费用,一方面又给女儿准备丰厚的嫁妆,如果女方娘家不满意男方家庭的回礼,有的当场就发生争执。这时候,女方往往偏袒娘家,这样,媳妇第一天进入婆家,婆媳双方就留下很不好的第一印象。有的婆媳甚至当场互不礼让,当众示威;有的婆婆还跟别人家的媳妇攀比嫁妆,引起媳妇不满。所以,封建婚嫁陋习是引发婆媳不和谐的一大隐患。
2.反差的思想观念是婆媳关系不和谐的根源。在农村地区,由于人们接受教育的程度低,所以视野不开阔,思想不解放,加上地方风俗的巨大压力,使得婆婆的“大人”观念严重,她们总认为儿媳是小字辈,应该尊重自己,对自己俯首听命,甚至希望儿媳能像自己一样委曲求全、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她们管制、挑剔着媳妇,或隐或现地表露出对媳妇的工作、生活以及对子女教育方面的不满。另一方面,大多数的农村媳妇自恃自己有更多的见识、有独立的经济地位而不肯接受管束,希望获得家庭中的决策权和经济权。当传统观念遭遇现代意识,当彼此都想改变对方得时候,婆媳之间就容易起冲突。
3.现实的养老问题是婆媳关系不和谐的因素。中国的养老方式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这是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模式。中国的老年人口70%以上生活在农村,家庭养老在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具有浓厚的社会心理基础,而且受到法律的保护。目前,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还不广,特别是那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村地区,养老完全靠家庭。而大多数农村家庭的收入不高,还有的家庭子女多,负担很大。这样的家庭,媳妇一旦过门,可能就要承担债务,就要开始赡养老人,这很容易引起媳妇的不满。有的媳妇认为自己白手起家,公婆没有功劳,赡养公婆是她们的累赘,所以对公婆不够尊敬。这时,当婆婆的往往埋怨的不是儿子而是媳妇。所以农村养老问题也是婆媳不和谐的一个重要原因。
4.过度的“亲密接触”也使得婆媳关系不和谐。俗话说,距离产生美。城里工薪阶层平时婆媳分开过,大多时间不住在一起,只在周末或节假日小聚。彼此偶尔的小聚可以做到客气有礼。而在广大农村家庭,大多数是父母、子女同住在一个屋檐下,时间一久,婆媳难免会因经济或家务问题起磕绊;子女即或是与父母分了家或另盖了新楼,大都还是住在同一个村庄。距离一近,婆媳的一举一动都十分清楚:老年人看不惯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和为人方式,年轻人看不惯老年人的固执偏见与絮絮叨叨。这种近距离相处,虽然在生活上的关照较为方便,但也容易引起矛盾。
家庭文化是建立在家庭物质生活基础上的家庭精神生活和伦理生活的文化体现,它既包括家庭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所体现的文化色彩,也包括文化生活、爱情生活、伦理道德等所体现的精神情操和文化色彩。和谐的家庭文化与和谐的婆媳关系的形成是密切相关的。构建和谐的婆媳关系,切入点应该是作为婆媳的人,而文化直接作用于人,决定着人的思想、行为。所以,和谐家庭文化正是和谐家庭人际关系形成的灵魂所在。反过来,和谐家庭人际关系的形成也必然影响着和谐家庭文化的形成。因此,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应着力构建和谐的婆媳文化,以推动和谐家庭的建立。
(一)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文化
传统文化是维系和谐家庭的一大纽带。传统“孝”文化中的“三从四德”、“忠孝柔顺”这些糟粕的东西必须否定,但孝道文化的核心是敬老养老。作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优良传统,它强调小要敬长、晚要尊前,要求晚辈尊敬老人,使老人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孝”是维系家庭的凝聚力。感恩是一种善良的道德意识与情感,是支配人实现道德行为的动机之一。母亲培养孩子成人成才,需付出艰辛的努力,做媳妇的若怀有一颗感恩、宽容之心,那些生活上的小分歧就会自然消除。
(二)注重女性文化建设,提高女性文化修养
农村女子多早婚,并且女性受教育的程度明显低于男性。常言道,“婆婆是个鼓,聚在一起说媳妇;媳妇是个锣,聚在一起论婆婆。”文化一低,格局也低,眼光也狭窄。婆婆自以为是长辈,在家常摆出长辈的姿态;而许多媳妇仗着自己经济独立,老人需自己赡养,认为礼让的应该是婆婆,双方是“针尖对麦芒”,互不相让。女性只有多学习,才会克服狭隘、嫉妒、褊狭和愚昧,以新时代的见识与宽容自我提升,才会使家庭融洽。
(三)发挥电视媒体等传播媒介的教育影响功能
农村文娱少,活动少,看电视是许多人唯一的消遣方式,特别是广大农村妇女,她们对电视剧更是情有独钟。如最近几年流行的韩国家庭连续剧,在中国农村地区的收视率特别高。进步的影视文化就似火光,可以点亮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可以开阔人们的视野,完善人们的人格。一部好的电视剧作品对人的震撼是特别巨大的。如在电视剧《我的丑娘》热播期间,婆婆从剧中“丑娘”的身上看到了这个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婆婆”形象,便不再以苛刻的眼光找媳妇的茬了;媳妇也从“梅大姐”这个义无反顾伺奉瘫痪婆婆的媳妇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责任。婆媳在这类主旋律电视剧的导向下,逐步学会了自我调控、自我反省,并有意识地改变着自己,这种教育比其它的宣传说服更有效,对构建和谐婆媳关系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充分发挥村委会、老年会等基层组织、社团的教育功能
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治理的基层组织,村委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通过条幅宣传语、村民大会、娱乐活动等多种形式教育村民移风易俗,倡导和谐的农村家庭文化。农村习俗能否改变,关键是老年人这个坎。老年会是全村老年人常聚的地方,老年会要积极宣传传统家庭美德,让正面的社会舆论、良好的风俗、高尚的道德品质规范人的行为;老年会可组织一些评选活动,定期评选“和睦家庭”、“文明之家”、“好婆婆”、“好媳妇”,树立家庭楷模并进行表彰。对不遵循道德规范的婆婆或媳妇进行批评,给她们一定的舆论压力;对个别没有道德良知,甚至以耻为荣的人要进行惩罚;对个别无助的妇女要帮助她们寻求法律援助。这样,良好婆媳关系的形成就有了一定的社会氛围。
[1]大卫.奈温.婚姻维新记:幸福婚姻的100个简约法则[M].朱茫,黄宇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国分康孝.婚姻心理[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
[3]玛泽瑞.罗森.婚姻调查:关于幸福婚姻的最权威的案例报告[J].黄潇漪译.北京:中央编绎出版社,2007.
[4]胡沐人.婚姻面相[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
[5]牛若峰,等.中国的“三农”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6]宿原.孝敬父母要做的45件事[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6.
C913.11
A
1673-1999(2010)02-0055-02
陈丽萍(1967-),女,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福建莆田351254)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德教育。
2009-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