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社会发展思考

2010-08-15 00:49刘丽红
关键词:信心经济文化

刘丽红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社会发展思考

刘丽红

阐述金融危机背景下作为普通公民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总体认识,讨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和谐社会构建。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

在金融危机波及全球、中国人民共克时艰的关键时期,人们更明晰地看到了中国面临的特殊使命,从而加深了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认知。

一、信心战胜危机

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深不可测,它的发展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强烈地牵动着人们的神经。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缘自美国次贷危机的风险如此广泛、如此深刻地释放到世界的角落!直面困难、迎难而上,人们的意志正在经受非凡考验;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从世界到中国,从企业到家庭,非常时期的信心力量正在迅速积聚,不断凝结……

越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坚定信心,这对战胜困难尤为重要。如果失掉信心,那就失掉了一切。“当务之急是制止信心丧失……从而避免经济衰退变成大萧条。”“在此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只有坚定信心、携手努力,我们才能共同渡过难关。”“领导者要有信心,工人要有信心,全国人民都要有信心。”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信心的重要性。

危机影响持续深化,经济形势异常严峻。中国作为快速增长的经济大国,能否担当起维护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稳定的重任,这既是对中国的一次考验,也关乎世界经济能否尽快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展现出的非同寻常的信心力量,使其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人们不会忘记,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经历过无数波折起伏,但在每一次困难面前都能化险为夷,并迎来一次又一次大跨步的发展,靠的就是愈挫愈奋、愈挫愈勇、战胜困难、从不言弃的坚强信心。黑暗之后,必然迎来一个明亮的清晨。从中国到世界,有顽强的信心和毅力,有丰富的基础和实力,有各经济体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无论是战胜危机、推动经济复苏,还是改革国际金融体系、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都将成为现实。坚定对中国经济未来走势的信心,坚信中国属于中华儿女,更属于世界,信心最终将使我们看到更加繁荣的中国出现在世人面前!

二、诚心助推社会民主

通过对中国与西方政治体制与政治制度问题的深度研究,人们可以找到明确的答案。2009年“两会”的开放透明程度让海内不少外媒体颇感兴奋。解放思想的呼吁带来了诸多新气象。说真话、说实话,鼓励“百花齐放”的民意表达,成为一时之风。热点话题得到广泛讨论,交锋辩论之声时时可闻。在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上,觉得思想也应该适当解放。备受关注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在人代会上获得表决通过,表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观察家认为,这次改革在探索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方面作出了重要的探索,通过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以完善权力结构、规范权力运行、防止权力滥用,最终有利于消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

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得到坚持和完善。人大代表结构进一步优化,领导干部代表减少,一线工农代表增加,这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变在政治制度层面的反映,也是进一步通过人大制度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实践。在促进经济社会生活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的进一步解决方面,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将发挥更大作用。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展示了更大活力,这次政协会议上就有4000多份提案、几百个大会发言,平均每个人有2件以上的提案和发言,而且大部分有问题、有分析、有建议。种种迹象显示,经过改革开放30年已经取得瞩目经济成就的中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政治体制改革也正在深化。

三、苦心铺就文化之路

如今,伴随着中国走向世界,中国文化更为深入广泛地走向世界也是可以预期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如果对他国借鉴和吸收中国文化感到忧虑和恐惧,有可能造成对中国文化生命力和影响力的伤害。

相反,中国文化的最大忧虑来自国内。百余年来国人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批判质疑和颠覆解构,今天,一些国人对中国文化有太多的不解、误解、曲解,中国五千年来所积淀形成的价值信仰和文化生态目前正面临着现代俗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中国人指责韩国新版纸币使用浑天仪理直气壮,然而更紧迫和重要的是通过各种途径树立中国文化主体性,守护和继承、发扬光大中国文化,实现中国文化的复兴。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曲《我和你》,颠覆了以往几届主题曲充满激情、热烈奔放的风格,尽显平和安宁的气度。其实,继承传统文化与接受外来文明并不矛盾,只是面对文化之间的融合,我们需要以理智和审慎的态度作出甄别,练就一身抵御外来文化冲击的本领。而这一切的前提是首先学好自己民族的文化。学生是未来、是希望,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应从娃娃抓起,从年轻一代入手。幼儿时期诵读的国学经典将为我们叩开走进历史的大门,对历史的了解又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自己民族的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的尊崇最终使我们在面对异族文化时不再盲从,到那时,我们就不会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而担忧。

四、真心构建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 “和谐社会”的目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把“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工作的一个重点。这是一个顺民意、得民心的奋斗目标。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向往和追求 “国泰民安”、“政通人和”、“民康物阜”、“安居乐业”这样的稳定。今天我们有许多有利条件,人民期盼的社会目标是有望实现的。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社会工程,需要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党和政府有责任,各单位和组织有责任,每个社会成员也有责任。

中国是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情况远比其它国家复杂,如何渡过这个敏感而关键的发展时期,值得全国上下高度警惕,这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进程,也关系到每个社会成员及其后代的切身利益。至关重要的是,在认清我们面临发展阶段的特点的基础上,大家要树立齐心协力、和衷共济的思想,排除一切障碍,渡过这个难关。全国上下要抓住那些严重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不放,全国从中央到基层到普通群众,都是心中有数的,而且有高度共识。问题是要有决心、有办法,要坚决打击非法利用权力和违法暴富;对自然条件恶劣和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以及社会弱势群体要加大扶持力度,同时要依法运用税收的杠杆作用,调节收入差距。

看准问题,狠抓不放,坚持不懈,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构建和谐社会,每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谁也不应把自己置之度外。社会是否和谐,与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有关系,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有关系。如果每个人都能以身作则,善待别人,同情和帮助弱者,社会能不和谐?社会成员中党员的表率作用尤其重要,7000多万党员只要牢记党的宗旨,执政为民,就一定能构建符合民意的民主社会。

C912.6

A

1673-1999(2010)02-0057-02

刘丽红,女,硕士,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48)社科部讲师。

2009-12-01

猜你喜欢
信心经济文化
信心满满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比黄金更重要的,是重拾信心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信心和山
Study Of ShiJie Control Thought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谁远谁近?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