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和谐劳动关系的巩固

2010-08-15 00:49丰,徐
关键词:金融危机劳动者劳动

方 丰,徐 冬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和谐劳动关系的巩固

方 丰,徐 冬

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追求目标;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是现代劳资关系的真实写照,而巩固已经建立的和谐劳动关系,是国家、企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战胜困难的法宝之一。

金融危机;和谐劳动关系;巩固;举措

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在世界各国快速蔓延,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努力完成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任务,使广大企业和职工在金融危机面前把社会主义劳动关系向更健康、更合作推进,笔者认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劳资双方和谐劳动关系的巩固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抵御外部冲击、整合内部资源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和谐劳动关系的实质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在和谐社会理论众多关系中,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最重要、最基础的关系,劳动关系不和谐,整个社会的和谐缺乏基础。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企业就劳动任务、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保护、社会保障、休息休假等通过契约的形式而建立的关系。投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通过企业这个载体走到一起来了,它们各自需要的利益不同,但相互依存。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谐劳动关系的实质是劳资双方和衷共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互利双赢。“厂兴我荣,厂衰我穷”,就是这个道理。和谐的劳动关系,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文明思想。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须把握劳动关系全局,坚持党的领导,联动劳动关系主体双方,以建立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为中心环节,着力打造企业法治和利益均衡的机制,从而调动劳动关系主体的两个积极性,使其双方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二、金融危机对中国和谐劳动关系的冲击

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导致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破产、裁员、减员等,使得我国劳动力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我国的失业特征已经从结构性失业转向周期性失业。失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许多不稳定因素。

金融危机使企业经营困难,由此造成企业与员工之间平等协商的平衡被再次打破。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劳动关系的影响表现在“四大四小”,即对外贸出口型企业影响较大,对内向型企业影响较小;对纺织、玩具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影响较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影响较小;对外资企业影响较大,对国内民营企业影响较小;对外来农民工影响较大,对本地劳动者影响较小。经营困难的企业不得不通过降低用工成本而与劳动者进行利益博弈,劳动关系更加尖锐。

同时,金融危机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式更加严峻,农民工返乡潮再现等等,这些都对我国社会主义劳动关系产生重大影响。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和谐劳动关系存在的基础在产生动摇,因此,需要寻求巩固和谐劳动关系的举措。

三、巩固和谐劳动关系的举措

第一,坚持贯彻法律。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进而影响我国企业,部分经营者经营困难,中小企业倒闭,一些企业所有人和学者把矛头直指《劳动合同法》,有人要求修改有,人要求废黜,而笔者认为,《劳动合同法》不但不必修改和废黜,相反还应加大执法力度。

众所周知,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正式生效,实施10多年来,在社会上的影响和效果似乎并不好,原因在于资本的强势和劳动力的弱势地位无法改观,而劳动力的弱势源于我国劳动力供给过剩,结构性矛盾突出。

经过改革开放30年,中国已从温饱型社会逐步向全面建设小康的社会迈进,特别是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更是反映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劳动者地位的决心,因此,在一片期待声中《劳动合同法》应声而出,应时而生。《劳动合同法》是调节劳资双方权力与义务的法律,但侧重点在于保护劳动者劳动过程中的种种权力和义务,这正是对过去10多年来没有较好地执行《劳动法》的一种纠正,是对过去做法的纠偏,必然会遭到既得利益者的抵触甚至反抗。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经营困难,员工面临被裁员、解雇甚至失业的种种压力,如果不坚决执行《劳动合同法》,他们的利益得不到保护,势必会引起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因素的增加。因此,越是在金融危机等背景下,越要贯彻《劳动合同法》,广大劳动者才是社会稳定的坚强基石,这不能动摇。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是巩固和谐劳动关系的法制保证。

第二,政府履行职能。政府积极搭台,让企业和劳动者唱戏,政府要积极维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主动为企业服务。

首先,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政府责无旁贷。通过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使劳动者看到政府在切切实实为他们“做事”;同时,还要推行一系列的惠民政策,以取信于民,比如最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近推出的“大学生定向培训计划”社会反应非常好,其他还包括免费培训农民工、劳动者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等,使劳动者看到了政府的决心,也增加了与企业巩固和谐劳动关系的群众基础。

其次,政府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使企业在金融危机困难面前有所依靠,例如企业可暂时降低单位应缴的养老保险金的比例、为部分企业出口退税、为中小企业减税等等,使企业增加了抵御金融危机风险的能力,增加了巩固和谐劳动关系实体基础。

第三,充分利用工会。工会在巩固和谐劳动关系的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国总工会在企业推行的“共同约定行动”,是一个劳资双方共同努力应对金融危机,巩固劳资关系的积极举措和有益尝试。它能使劳资双方一起平等协商谈判,采取共同约定行动,对推动我国协调劳动关系的制度创新,加强劳资合作,巩固和谐的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企业转变态度。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巩固劳动关系需要企业态度积极。获取经营利润包括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本质目的。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经营方面的困难必然会影响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而试图通过牺牲劳动者利益的方式来保持企业的利益往往并不能如愿以偿,结果甚至会适得其反。实际上,如果企业在经济困难时期能够更多地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在降低劳动成本上“做文章”,将巩固劳动关系放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应有位置上,不仅可以彰显企业社会责任的担当,而且可以获取劳动者十分难得的企业认同和主人翁的责任感,这对于巩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五,根本在于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中国企业一直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企业和员工之间缺乏必要的、有效的、长期的信任,企业只把劳动者当作企业外部的因素,而不是企业利益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企业与员工之间缺乏信任,同时劳动者对企业也没有信心。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处于这种状态下,即便是正常情况下企业都难以搞好,更何况要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如果企业和劳动者之间有了足够的信任,企业即便因经营困难真的要减薪、裁员,劳动者也会理解、支持。

企业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是一种稀缺资源,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和健康发展。当企业中劳动者的积极性高的时候,劳动者的行为会促进企业效益的增长,反之,则引起企业效益的下降。企业要顺利渡过本轮金融危机,需要企业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共同努力,这其中,员工是决定性的因素之一,只有企业的员工,包括其中的主体——劳动者的劳动才是活的东西,才能真正承担所谓的责任。企业的普通员工在企业遇到困难之时,至少可发挥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第一,理解企业的处境和困难,积极支持企业采取措施应对危机;第二,更加努力地工作,为企业多作贡献,多出效益;第三,为企业利益着想,节约成本,降低消耗,革新技术,提高企业竞争力。但是,这些积极作用发挥的前提条件仍然且必须是,企业对员工要有足够的信任,这样员工才会对企业有足够的信心。只有双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与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劳资关系,进而形成和谐的劳动关系。

第六,关键在于各方共同努力。政府、企业、工会、劳动则应站在渡过难关的大局层面,共同谋划,相互帮助、相互谅解,达成一致。以形成“各司其职、共决利益、共保健康、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开创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做出应有贡献。

[1]陈晓强.和谐劳动关系探析[J].长白学刊,2009(3).

[2]童爱农.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2).

[3]董保华.和谐劳动关系的思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F014.1

A

1673-1999(2010)02-0085-02

方丰(1977-),重庆人,硕士,重庆科技学院讲师,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等研究。

2009-08-28

猜你喜欢
金融危机劳动者劳动
致敬劳动者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劳动者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致敬最美劳动者
热爱劳动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