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银行初探

2010-08-15 00:49唐启炎
关键词:皖江法币金库

唐启炎

大江银行初探

唐启炎

为抵制日伪币对根据地的侵略,减轻法币过度膨胀的危害,皖江根据地成立大江银行,发行大江币,通过发放贷款、代理金库、回收货币等业务,巩固了根据地的经济安全。

大江银行;发行;巩固安全

一、大江银行成立前根据地金融状况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皖江根据地内的城乡市场仍以流通法币为主,敌占区城镇还流通少量日本军用票和台湾银行票。由于战争的阻隔,法币的来源缺乏,特别是因日、伪大量掠夺作为军工生产原料辅币铜元异常的缺乏,不少农村地区出现物物交易的现象。

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其所谓的“以战养战”的目的,积极扩张伪金融势力,极力排斥法币在关内的金融势力,取得金融垄断,以掠夺关内沦陷区的物资。日本侵略者首先对军事占领下的关内沦陷区的金融机构展开掠夺。“自1937年7月到1941年12月,沦陷区的中国银行、中央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浙江地方银行、江西裕民银行等53家公私银行被日本侵略者夺占,从而造成了4124.9万元的损失,其中直接损失为36184.92万元,间接损失5063万元。”[1]这一庞大的资金,绝大部分被运往日本,只有一小部分留作成立各地伪银行的金融基础,对沦陷区实行更进一步的掠夺,各伪银行在沦陷区次第成立。日本帝国主义将沦陷区金融划为四区,各区都有所谓的“中央银行”,发行钞票。“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管辖区,1939年5月在上海设立‘华兴商业银行’,发行‘华兴券’,只限在江苏、浙江、安徽等地使用。1941年1月,汪伪‘国民政府’在南京设立为‘中央储备银行’,发行‘中储券’取代了‘华兴商业银行’的‘华兴券’。 ”[2]“中储券”的发行范围极大,其主要的流通范围在江苏、浙江、安徽以及几个主要的城市如上海、南京、以及武汉、广州、厦门等地区。日军在华中和华南等地方还发行过数额极大的军用票。

伪政权以及日本侵略者所控制的银行及军队所发行的钞票和军用票都是准备金不足或者是毫无准备金,尤其是军用票,根本没有发行准备,不能够兑换,纯粹是依靠暴力强制人民使用掠夺人民的废纸。

日本侵略者的行为造成了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缺乏足够的准备金,在国统区物价开始上涨,法币开始大幅度的贬值。更为严重的是,1941年,英、美先后冻结日本资金,中国在英、美的的资金同时被冻结,日本套取中国外汇资金受到阻碍。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已完全无法套取中国的外汇资金,于是开始执行彻底打击法币,积极扶植伪钞的政策,规定自1942年6月22日起,停止使用法币,一切债务存款均以二兑一的比率,将法币折合‘中储券’,并将搜刮的大量法币向国统区套购战略物资。日本侵略者的措施给国统区经济造成了严重后果,一方面使国民党政府无法抢购沦陷区物资,加深了国统区的物资恐慌;另一方面,法币被逐出日伪统治区,大量涌入国统区,加剧了国统区经济的通货膨胀。

汪、伪币和法币因滥发无度,币值急剧下跌,根据地人民深受其害,货币斗争日益尖锐。

随着抗日战争的日益深入,整个中国市场流通的货币更加混乱,沦陷区流通的是日、伪币,国统区流通的是法币,民间又自行恢复使用银元和铜元。国民党政府当时专注大额钞票,市场缺少辅币,交易极为不便。为解决辅币的需要,各地商号就自制小额代价券,以解决找零困难。有的城镇商号、商会、同业公会还发行类似水筹的竹片、骨片、铜片、赛珞珞片等作为筹码,有的甚至以邮票代做辅币。皖江抗日根据地的情形极为复杂,处在日、伪、顽的包围之中。“因为敌伪操纵金融,破坏法币的信用,以致法币遭受种种限制,仅有极少数的几种能够在市面流通,其余大都不能使用。尤其是角票和一元的法币,已经破烂不堪,而后方又不能大批运接济,以至找零不便,商业萧条,物价高涨,生活程度日益提高。”[3]鉴于辅币短缺严重,根据地政府吸收民间的经验,由一些商号或合作社发行代价券,面值为一角、五角等。1940-1941年皖江根据地明令禁止日、伪币流通,但由于根据地周围环境复杂以及商业贸易往来频繁,根据地市场上出现了代价券、法币、日伪币、银圆、铜元等多种货币并存状况。根据地周围市场的货币更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态,货币之间的比价随时变化,导致民间商品交易的成本加大和贸易的不便。

法币流通环境的巨大变化严重地影响到各根据地的货币流通。为此,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货币政策不能不从货币流通的实际出发,制定独立的货币政策。皖中行署成立不久,根据中共中央和华中局指示,要求财经处迅速建立自己的银行,发行抗币,抵制伪币,限制乃至排除根据地内流通的法币。

二、大江币的发行

(一)大江银行的成立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华中局于1942年初根据中共中央指示要求各根据地:(1)巩固区实行贸易管理,进行以货易货,阻止法币内流、物资外流;不巩固区可选择出产较大的物资加以控制,以货易货,减少法币内流。(2)禁止携带大批法币入境,其数量按实情决定之。(3)组织金融机关,发行票面3元、10元、50元和100元、1000元的本票,兑回之法币即向境外购买物资,或吸取一部分敌票作为购买外货的准备金。(4)发行抗币,提高其比价,直到和敌币相等[4]164。

1942年6月,日伪宣布废除法币,禁止法币流通,大量发行伪“中储券”,严重打击了法币,使皖江根据地人民遭受了更大的损失。在华中根据地领导下的各根据地遭受着两种货币的威胁,一种是法币可能无限的流入,造成根据地物价的上涨,通货膨胀;另一种是伪币的侵入。在这种形势下,华中根据地实行了“限法排伪”的货币政策,普遍以提高抗币对法币的比价来扩大抗币的流通量,并在市场上限制法币的流入,同时停止使用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中农票和打折使用旧法币。

皖江根据地根据华中局指示,制定了控制金融阵地,保护根据地资源和人民利益的对策[4]165:(1)建立金融机构,发行本票及筹备印刷抗币。(2)囤积物资,不积存法币,并以此教育群众。(3)成立资源管理局,进行以货易货。(4)部分的实行实物征税。皖中根据地先以皖中总金库的名义发行本票,“数目小的有一百元、一千元,大的有五千元和一万元等,在抗战快要胜利的时候,最高票面写到五万元。我们用这种本票向区供销合作社和严桥、石涧埠、汤家沟等乡镇组织单位凭票兑钱。这种本票共发行一百万元左右。”[5]但本票面额过大,不便于流通。并且“革命根据地扩展了,政权机构相应增设,正规军和地方武装日益壮大。全区部队给养,行政度支,都实行预决算,由行署财经处统一收付,还有一定的上缴任务。同时,又要兴办商业,建立工厂、外购设备,都要钱,也需财经处发放。如果财经处但靠税收进款,很难保证货币周转裕如。没有银行,更不能掌握好流动性很大的全区货币。”[6]鉴于这种情况,皖中区党委决定迅速建立大江银行发行大江币,尽快排除在根据地内流通的法币和日、伪币。1942年8月30日,大江报刊出消息:“正在积极筹备我们自己的银行,定名‘大江银行’。 ”[7]

由于敌人扫荡和根据地印刷条件的限制,1942年大江银行并没有建立起来。直到1943年六、七月间,大江银行才宣告成立,当时的大江银行行长是叶进明同志,副行长是金贵一、徐德明两同志[5]53。银行内设:发行科,业务科(又叫营业科),会计科。为适应群众生活需要,皖江根据地在严桥、石涧埠、黄洛河设有三个抗币兑换点。

(二)大江银行的主要业务

1.发放贷款。为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皖江行政公署开展了大规模开荒、生产运动。“1944年在皖江地区增加种植棉花数万亩,植树1000万余株,养鱼1000万余条。湖东一带在1944年一年内就开荒9000余亩,由政府贷给各地款项大江币(皖江大江银行发行)二百万元。”(无为县档案局.全宗号1目录号13案卷号20)另外,根据地“举办合作事业,手工业贷款20万元,以华洋义秤会资金充之。”(同上)皖中地区在抗战时兴修最大的水利工程黄丝滩工程,耗资巨大,时任皖江行署主任吕惠生在日记里记载:为完成该项工程,根据地共投入:坝用费19439元,行政费486092.元,材料 134557.05元,共计 640088.55元;投济款45万元;夫费154793700元(同上)。这项巨大工程如没有大江银行贷款,从资金方面来说就是不可想象的。大江银行成立后,其主要业务之一就是发放根据地的农业贷款,“根据有关资料记载,根据地的农业贷款(包括水利、耕牛、种子、垦荒等)约占贷款总额的50%,其他主要是以手工业合作社为主的工商贷款,以支持根据地生产自救,战胜敌人封锁。各项贷款约占大江币发行总额20%—25%。”[4]168大江银行在资金使用上对农村问题给予了足够关注,农民积极性得到了极大调动,保障了皖江地区的农业发展,同时也打击了农村的高利贷盘剥,促进了根据地的经济发展。

2.代理金库。 大江银行的前身是皖中金库[5]53。 大江银行成立后,当时并没有将金库和大江银行分开办公。银行和金库合署办公,即一套人马,两块牌子。金库的主要职能是统一收支各项公款。凡逾期未交者,金库有权催收或报告上级部门,并根据行署财经处审计签发的现金支付命令支付款项。地方上款项除不得已,大江银行暂时“除大款在必要时存放于基本群众或开明士绅家的地下外,我们都是穿着周围是荷包的钱背心,白天随身带,晚上作枕同眠,时时与钱共存。 ”[8]但只要在环境允许时,即使在距离皖江根据地中心较远的安庆地区,组织上为及时回笼资金需要,仍然会派专人将税款送交在无为县山水涧附近的根据地总金库[8]。另外,据葛正基回忆:“和含地区货管部门征税收入比较多,各分局每月分几次向货管局、总局交款,货管总局也及时向皖中总金库交款。”[9]

3.回收大江币。发行大江币是大江银行的主要任务之一。同时,大江银行配合货检站和税收小组,在严桥、汤家沟、新沟、中坝、六坝、大榆村、开城桥、恍城等交通要道口设立兑换点,公开挂牌宣布:“凡商人进入我皖江根据地,须先将日伪币或法币换成大江币。分支行和兑换点还随时为群众兑换破旧的大江币。 ”[4]166

[1]沈雷春.中国金融年鉴[M].黎明书店,1947:150-152.

[2]史全生.中华民国经济史[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377.

[3]编写组.华中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工商税收史料选遍(上)[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6:31.

[4]安徽省钱币学会.华中革命根据地货币史[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5]叶进明.生财招利强兵富民:新四军皖中地区财政经济工作回忆(1939.11-1945.10)[Z].新四军七师、皖江解放区史料编写室.皖江的抗日烽火(第 1 辑),1983:53.

[6]蒋伯举.皖江抗日根据地货币发行情况综述[Z].中共无为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皖江烽火,1991:332.

[7]积极筹备自己的银行[N].大江报,1942-08-30.

[8]陶毅民.铁的纪律是战胜敌人的重要保证:回忆新四军沿江团第二分金库二三事[J].安庆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中共安庆市委党史研究室.皖江烽火,2001:151.

[9]葛正基.和含抗日根据地货物管理工作的一些情况[M]//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七师分会.皖江风云.济南黄河出版社,2001:502.

K264

A

1673-1999(2010)02-0130-02

唐启炎(1975-),男,安徽巢湖人,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巢湖238000)社会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经济、文化史。

2009-07-12

猜你喜欢
皖江法币金库
离婚了,我们还是最亲的人
抗战中不为人知的假币暗战
国际经济下行阶段我国商品吉芬化分类、成因及对策分析研究
比特币取代法币的可能性分析
伦敦新金库专供亿万富翁
60亿!皖江金租巨额融资
法币崩溃原因新探
城市连绵区和皖江城市带发展
激荡皖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