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陶艺的创意与制作

2010-08-15 00:49赖颖秦
关键词:陶艺家陶艺陶瓷

赖颖秦

论现代陶艺的创意与制作

赖颖秦

传统陶艺追求釉面的光洁、无暇,造型的完整、优美,装饰的富丽堂皇或朴素简练、手法单一,现代陶艺则强调表现自我,追求个人风格。现代陶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应以创造性思维去开发、寻找、挖掘、探索新的广阔天地,以适应时代的精神、体现时代的色彩,尤其在原材料的改进上,应开发多种材质媒介并加以综合利用,以体现个性特征和时代风格。

现代陶艺;创新思维;个性;风格

《论现代陶艺创作的思维方法》中提到: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反向思维法、隐喻思维法、形态重叠思维法、空间交叉思维法、相同元素构成思维法、移花接木思维法、几何思维法、对称思维法、夸张变形思维法、打散思维法、述事思维法、超写实思维法、幽默讽刺思维法、异质同构思维、依形取意思维法等等[1]。如何对待若多的创作思维方法?笔者认为,一件作品不可能囊括全部思维方法,但也不可能脱离这些创作思维方法。因此,我们也可以以“想在作先”为由把郭文连教授归纳的这些思维方法加以运用发挥。

在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中,首先是创造性的思维,其次就是把这一创造思维变成现实,那就是创造性的劳动。对现代陶艺家尤为重要的是,“想”即打破陈旧的常规。“数千年来,传统陶瓷作品极力追求的釉面的光洁、无暇,造型的完整、优美,装饰的富丽堂皇或朴素简练……”已经为现代陶艺家“强调作者的自我意识和对人生、世界的看法,追求个人风格的标新立异”所代替[1]。标新立异的思维方法是一种对陈规的挑战,具有破旧立新的革新思想,这种新的思维方法的蕴育和诞生必将以行动相伴随才能呈现其强大的生命力,才真正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新思维方法与材料的关系问题

在中国美学史上,我们的先人主张“天人合一”的美学哲学思想,先辈们成功地把自己的思想和自然界物质结合起来,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中国陶瓷文化闻名世界。

但是,在近现代世界科学技术和科学思想的突飞猛进的时候,而我们的先人却明显地落伍了。他们曾经追求过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但却没有把它变成现实。他们反对封建,但全面否定了中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天人合一”的人类(中国人)的思想是东方人特有了治世宗旨,只要能做到这四个字,世间万物都会以美的形式与人间共存。历史上,无论是原始的仰韵文化、龙山文化,还是秦汉的陶俑,乃至隋唐宋元的瓷器,它们之所以优秀灿烂,最主要的就是创造陶瓷文化的先祖们成功地运用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把自然界陶瓷材料挥散自若。相反,近现代之所以落伍,那就是人们虽然接受了西方的思想,却没有同中国的物质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物因环境而异这是自然界的生变规则,同时也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理应遵循的原则。在陶瓷生产以及陶艺创作的过程中,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是我们成功地走向未来,显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生命力的必然之路。

在世界政治、经济和科学思想文化犬牙交错、激烈争夺的今天,对外开放、学习先进是我们谦逊的一面,但是,我们更不能忘记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我们应该把我们先人的这面光辉旗帜成功地举向未来。

首先,我们要认真总结得失的经验教训,开拓创造性思维的新路子,把这种创造性思维变成现实。郭教授利用反向思维法,在作品《群英荟萃》中,成功的应用了景德镇的瓷土原料和装饰材料,以及钢木材料,给我们在继承传统上创造了个“新”字,真是难能可贵。同样地,台湾陶艺家李金生的作品《童年》是利用了空间交叉思维法,一反常规,将两个不同的空间交叉于一个环境中,呈现一个自身矛盾的空间状态,展现了一个孩子在童年时代的天真、好动,充满了幻想的精神。不难看出,创作者除了陶瓷材料以外,还用了其他的辅助性材料,诸如绳子、木材等等。由此可见,随着思维方式的开拓,材料的多样化以及综合应用成为现代陶艺如何“做”的发展趋势。

其次,我们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把“雅俗共赏”提高到新的发展阶段。“传统陶瓷作品极力追求的釉面的光洁、无暇,造型的完整、优美,装饰的富丽堂皇或朴素简练……”这种审美需求,一经创作者打破就变得俗不可耐了。如台湾陶艺家翁国珍先生在反向思维法指导下利用“离心拉坯法”也把陶瓷泥料变成了型体。然而,“这个原本要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的东西,倒成了一件崭新的不同一般的陶艺作品了。”这个成功的创意意味着什么呢?那是因为,随着人们欣赏角度的不同,更主要的是由于生活的紧张和松驰,在互相转化的过程中,需要某些滑稽的作品。这种一反典雅优美的审美需求而为俗不可耐的心理需求正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时代精神赋予一个新的审美特征—— “雅俗共赏”。

“雅俗共赏”在审美需求上早已被世人所接受,在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层次的人对不同作品欣赏水平的不同,要求的不同。那种被传统思想视为“邪悬”的东西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但恰恰是那些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东西却成了当代陶瓷艺术家追求的对象,也成了陶瓷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时代的变迁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在进步的时候往往需要返古归真。“雅俗共赏”的艺术需求要求艺术家创作出风格多样化的作品。

正因为如此,前文提及的反常规思维方法才唤起了众多的陶瓷艺术家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探索。他们突破了在原有审美要求下的正常的思维方法,反常规思维方法实际上补充了思维方法上的辩证法,在创作思维上彻底地形成了其哲学思想。然而,要使创作哲学思想系统化,还需要众多陶艺家及其理论家去发掘补充和完善。把这种思想变成现实,还需众多的陶瓷艺术家去共同努力。

在开拓新思维的道路上,与之相辅相成的是新材料的发掘,以及新的成型方法的应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原有材料的改进要符合新的思维方法和成型方法。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只能说是刚刚起步,尽管已经有不少陶艺家做了,但是还没有真正得心应手和随心所欲,至于新材料的发掘更显得苍白。

因此,结合新的思维方法和成型方法要求陶瓷艺术家勇于开拓新材料以及综合利用自然物质资源是一个重要课题。

二、从传统陶艺到现代陶艺

现代陶艺和传统陶艺的关系一直是陶艺家和陶艺理论家争论不休的问题。涉及该尚未定论的问题,并表述笔者的看法,仅为陶艺的发展走向成熟和完善。

弄清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的关系并非易事。须由陶艺家们的集体努力研究和探讨来完成,努力形成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色彩和具有时代精神,形成表现个性特征的陶瓷艺术发展趋向。为此,首先必须从历史的方位出发,用发展的眼光去探讨。陶艺既是历史的范畴,也是过程的结晶。从传统陶艺到现代陶艺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跨越。在历史上,传统陶艺的生发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完成。传统陶艺从仰韶文化的彩陶艺术到宋代的以审美为出发点的陶瓷艺术的发展形成过程,渗透了各朝各代的经济、文化、思想、科学技术成果以及当时的审美意识和时代精神,囊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总特征。传统陶艺在创作思维、材料运用、成型技巧、装饰手段及烧成上都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传统陶艺所极力追求釉面的光洁、无暇,造型的完整和优美,装饰的富丽堂皇或朴素简炼均在选择材料、创作思维、制作工序和烧成工艺上要求遵循的一定的律例和戒条。这个体系是传统陶艺立足和发展的基础。确切地说,是传统陶艺的规矩。俗语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传统陶艺就是在这个“规矩”的约束下而成的“方圆”。既然规矩是人为制定的,那么人为也可以打破它,只有这样历史才能成为历史。

其次,要弄清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的关系还要从现实的角度立足。历史是一面镜子,陈规只有在新秩序的冲击下而破碎。“破旧”才能“立新”。之所以立新是为现实的需要,抱着陈规不放始终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但是,“破旧”不是完全抛弃旧有的东西,“立新”也不是虚无的幻想。“破旧”是“立新”的需要,是为了“立新”而“破旧”,立新是在破旧的基础上的立新。现代陶艺是传统陶艺发展上的新,是破了传统陶芝的“旧”,是立了现代陶艺的“新”。

再次,艺术是创造性的思维和思维性的创造,陶艺创作更是如此。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一反陈规旧俗,以新的思路而又淋漓尽致地表现自我。体现情感和动感以及时代的节奏。明显地区别于传统的就是现代陶艺充分地体现了创作者的自我价值是一个人精神的展现,情感的流露。它抛弃了传统陶艺的繁琐程序与精雕细琢,继承了传统陶艺朴素简炼,自然天成的风貌,强调创作者的个性散发,材料的“法天贵真”以及烧成结果的自然天成。因此,现代陶艺视残缺、破损为美,甚至创作者故意毁坏作品的某个部位,以人为达到残缺之美的目的。与传统陶艺的创作思维相比,现代陶艺用新的创作思维万式去开发、寻找、挖掘、探索新的广阔天地,适应了时代的召唤和时代的精神,并体现着时代的风彩。

最后,严格弄清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的区别是明晰陶艺发展的方向的需要。这就是不断的创新。陶艺创作是思维性的创造,新思维的启动必须要新材料的辅助和新形式的完成。所以,现代陶艺的最终实现就是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陶瓷艺术的创作必须在一种媒介质的辅助下完成,传统陶艺是以陶瓷原料和火的有机结合而达到了“自然天成”的艺术效果。现代陶艺全面体现了个“新”字,要在陶瓷原料和火结合的基础上去完善它,必须开拓新材料的广阔天地。在中外陶艺家的创作中,发掘新材料、利用新材料的陶艺家不乏其例。他们的作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视形象。其中,郭文莲教授不仅是新思维的总结者之一,也是新思维实现的先导。在他的作品中,体现他的创作思维方式的陶艺作品,如前文己提到过的《群英荟萃》就是一个典范,不论这一步迈出的多么艰苦、多么微小,但它都是一个创举。

因此,就反常规的思维方式而言,它在历史上发展丰富了传统陶艺的创作思维方法,从而形成和正在形成现代陶艺的创作思维方式。笔者认为,陶艺是个历史范畴,其发生、成熟是个过程的结体,不能简单地把这个结体分开,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去纵观其发展趋向,弘扬其主旋律,完善其创作思维方式,丰富其创作媒介。

总之,只有站在历史的民族的文化基础上,以传统陶艺为根基,充分运用各种创作思维方式,综合开发各种材质媒介,同时以时代精神为主旋律,走出一条适合自己民族文化特征的、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风格的现代陶艺之路。

[1]郭文连.论现代陶艺创作的思维方法[J].陶瓷学报,1996(4).

[2]中国陶瓷全集[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J527

A

1673-1999(2010)02-0142-02

赖颖秦(1970-),男,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德化362500)陶瓷设计艺术系教师,研究方向为陶瓷装饰。

2009-10-19

猜你喜欢
陶艺家陶艺陶瓷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疯狂”的陶艺
陶瓷艺术作品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陶瓷鉴赏
当代陶艺
中外现代陶艺家作品
陈烈汉陶艺
中国当代陶艺家作品
对现代陶艺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