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体育课实施人文教育的思考

2010-08-15 00:49梁周全
关键词:人文精神体育课人文

梁周全

高师体育课实施人文教育的思考

梁周全

阐述人文和人文教育内涵,结合《全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分析高师大学体育课开展人文教育的必要性,探究体育课中实施人文教育的基本途径。认为体育精神的本质是人的精神,是人类普遍价值之所在,所以体育学习不仅是技能技巧训练,更是一种体育文化学习和教育。

高师;体育;人文;人文精神;人文教育

2002年8月,国家教育部颁布并实施《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从课程性质、目标、结构、内容与方法等方面对高校体育课程的各构成要素提出了全新的理念,尤其是通篇贯穿着“以追求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发展”的体育教学理念,强调以人文精神为价值取向,突出了学校体育的人文性。可见,在高师体育课中实施人文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一、人文与人文精神

人文,广义上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概括地讲,“人文”是“人”与“文”的统一。 “人”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突出人的根本地位。“文”强调的是“以文化人”,就是通过文化的方式教化、涵养和培育人,也就是通过教育和文化的手段不断地更新人的思想观念,进而转变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最终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1]。

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类为争取自身的存在、发展和自由,以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不断追求自身解放的一种自觉文化精神。

人文精神在教育中的渗透和体现则是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人类优秀的人文成果被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和修养,从而成为维系社会平衡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人文教育与体育课的关系

(一)体育学习过程是人文教育的过程,二者互融一体

体育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体育首先是人文的,这是体育精神之所在。体育精神本质上是人的精神,是人类普遍价值所在,因此体育学习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更是一种文化学习和人文教育。

2002年,教育部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体育课程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可见体育课程本身承载着人对于自身自然、客观自然以及文化自然(社会)的认识、改造和思考,孕育着丰实的人文知识内容,是实施人文教育的肥沃土壤。

体育教育应该弘扬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意义,着眼于塑造良好发展的理想人格,关怀人的困难和痛苦,容忍人的缺点和弱点,发展人的自主和自觉,鼓励和促进人的创造才能等等,使体育体现对人健康成长的关怀,成为人的一种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而这一切的实现离不开体育课程这一载体

(二)以人为本,归真、向善、求美是二者共同的追求

人文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培养全面和谐之人的教育,是不能脱离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的教育。美国圣母大学校长赫斯伯主张,完整的教育应同时包括“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两部分。他认为,“学会做事”必须接受科学教育,养成科学精神;“学会做人”必须接受人文教育,养成人文精神,可见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密不可分。人文精神的本质和核心价值所在是追求真、善、美,人文教育是培养人文精神的外显形式,故归真、向善、求美也是人文教育追求的目标。

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体育对人而言不仅仅是身的需要,而且也是“心”对价值和意义的追求。故体育课程的理论表述和建立过程体现着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而人文奥运的提出,更彰显了体育关注对象由物转向人,体现了体育运动对人的精神教化,体现了人的文化属性和体育的文化功能。

《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大学生“具有体育文化欣赏能力和体育文化素养。”培养大学生的欣赏能力,关键是使大学生划清体育运动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的界限,掌握分辨是非的标准,有能力判断某项体育运动的社会价值、健身价值及艺术价值等。要欣赏体育,就必须理解体育,而不是简单的用眼或耳去看、去听,而是用心去“品”,只有“品”出味来,才能走进体育,完善自我,才能透过体育运动的节奏、速度、力量等去体验体育之美,所以体育学习是归真、向善、求真的过程。

(三)“实践”是体育课程和人文教育实现培养目标共同的途径

体育课是实践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的教学目标。人文精神的培育和提升不是靠空洞说教所能达到的,同样靠学生自身的体验感受和领悟,所以二者都是以实践为基础。

三、高师体育课中开展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师体育课人文教育现状

要通过体育课教会学生做人,而不仅仅让学生学习相关体育知识,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的状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2]。高师体育课程人文教育缺失主要表现在:

在体育课程管理上,过分要求绝对服从教师指挥,过分强调统一目标、统一要求、统一行动的规范化和有序性;体育考核评价采用绝对性评价,全体学生用一个标准等。这使得本来是一门活泼、有趣、让学生天性得以自由张扬的科目,现在却变成了单调而枯燥的技能训练课,学生对其不仅失去兴趣,而且感到有些厌烦,甚至对体育课的关注越来越少,以至于觉得上不上体育课都无所谓。

在体育课的教学方法上,高师体育课一直沿用着一种师生间单向传习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即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又是教学过程的管理者和控制者,教师讲什么、怎么讲,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全由教师一人说了算,而学生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教学方式使得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始终处于统一化和单一化的氛围之中,禁锢了学生头脑,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可有可无。

另外现代大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的优越性,在体育活动中又往往表现中惟我独尊,不愿与同伴合作,缺乏协作精神;在体育比赛中只赢输不起,输给对手时就会怨天尤人,推卸责任,缺乏理解、宽容和同情心;体育课中表现出意志力薄弱,不肯吃苦,情感脆弱,易受挫折……由此可见,在高师体育课中实施人文教育势在必行。

(二)高师体育课程具备实施人文教育的条件

首先,体育课是实践性课,从课程的结构、任务和内容分析,其实践性均有利学生品德与人格的完善、潜能和特长的开发,学生动脑、动手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对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其次,体育课程的教学任务和内容的空间和余地相对于其它课程较大,为实施人文教育创设条件。第三,体育课程的硬件条件相对中小学较好,最重要的是课程教学对象具有探究性学习的主观愿望和主观条件,如学生的年龄、学习动机、智力水平、学习经验等条件均能满足开展人文教学的需要。所以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实施人文教育切实可行。

(三)高师体育课程实施人文教育是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纲要》明确要求“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探究式教学。”关于成绩评价《纲要》明确要求 “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评价中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不难看出,《纲要》要求高校体育教学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人人成功为目标,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核心。体育评价尺度以人为本人性化,评价标准尊重差异多样化。所以,实施人文教育是《纲要》精神体现,是高师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四、高师体育课实施人文教育的途径

一是以“文”化人。人文知识是人文素质中最基本的内容和层次,是生成人文精神的首要入径。人文知识的内容广泛参透在体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为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将人文教育渗透其中,并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来体现体育学科的人文价值;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各种适宜的时机,将人文的知识和思想渗透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要关注学生情感的细微变化,尊重和理解学生,融情感、激情、意志、关爱于教育过程,渗透人文关怀。

二是以“人”化人。作为对学生直接实施人文教育的传播者,教师必须改变教师在上、学生在下,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师生观。师生间建立平等的关系,互尊、互重、互爱、平等交流,让课堂充满生命的互动,充满人文的关怀,这样人文教育的理念才能被学生接受。

其次,人文教育最本质的方式方法就是浸润。人文教育是一个渐进性的启迪、感悟过程,需要长期的耳濡目染,教师的师德人品、言谈举止、仪表气质、治学精神、教学态度等等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体育教育必须注重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

三是以“实践”育人。人文教育是实践课程,它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体育运动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活动,在体育活动中让学生认识体育的本质、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拼搏进取的人格精神。在体育教学中,根据不同的体育项目,让学生体验体育运动中的不同角色,学习体育角色的技能,体会体育角色的责任,实践角色与同伴、与全队、与对手的各种关系。在体育的交往中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从而发展自身的社会认知能力。

四是以“环境”育人。李源在《人文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一文中写到:“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环境的要素是学校体育文化、教学内容、身体活动、教师、学生、场地、器材等,它们相互作用构成学校体育的教学环境。”体育教学课堂、教学场所相对宽阔开放,场景丰富,师生沐浴在自然的阳光、空气之中,即便是场馆,也有丰富的色彩、声音、器材摆放的和谐环境;教师、学生、器材、教材,教师输出信息,学生接受信息;教师的示范,手把手地教,教学效果直观;学生之间的互相练习,情感的交流等,都体现着体育老师与学生的贴近,体现着与环境诸因素的相互融合,构成了和谐教学环境,这正是体育教育切入人文教育思想的优势之所在。

总之,在高师体育课中实施人文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体育教师要充分挖掘体育课堂中人文教育资源,创设人文教育氛围,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树立学生的人文精神,这样,高师体育课程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使命。

[1]高焕祥.理论与实践[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杜迈南,彭冰.高校体育教学不能少了人文精神[N].中国教育报,2006-08-02.

G807.01

A

1673-1999(2010)02-0181-02

梁周全(1954-),男,山西运城人,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运城044000)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人文体育。

2009-11-24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体育课人文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体育课上的“意外”
体育课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