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总体思路是搞好志稿编写总纂的关键

2010-08-15 00:46赵景新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6期
关键词:篇目志书管理机构

赵景新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在近几年来的区、县(市)志编审指导工作中,我感到一些志书初稿质量不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志书编纂的总体思路不清晰、总纂工作不到位,稿子没有真正统起来。

文以意为先,正如清代学者王夫之所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写文章如此,编修志书也是如此。我们所说的“意”就是编修志书的总体思路,它包括编修主旨、谋篇布局、时空界定、材料取舍、观点把握、规范性要求、具体问题的处理等。只有把这些问题理清了、定准了,我们的志书编纂工作才会有明确的方向,编写出的志稿才能达到观点鲜明正确、体例规范统一、内容全面系统、特点重点突出、资料科学严谨、文字质朴精炼的要求。

首先,要明确新一轮志书的编纂主旨。主旨一般是指写文章的意图。志书编纂虽然与写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志书是严谨朴实科学的资料性文献,但也要求必须用鲜明的观点来统率资料,力求反映变化、彰明因果,为当今和后世留下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料。因此,编写志书也必须有鲜明的主旨。主旨是志书的灵魂,决定志书的质量高低、价值大小、作用强弱,是志书的统帅。新一轮志书所要记述和反映的时段,是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历史阶段。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是我们今天一切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因此,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改革开放为主线,翔实记述和反映改革开放给各项事业带来的发展变化应是新一轮志书编纂的主旨。确立并牢牢把握这一主旨就可以使我们在审视地情上有了依据、反映地情上有了主线、突出特色上有了重点,从根本上提高志书的编写水平和质量。

其次,要确定志书的篇目体式。目前,比较常用的志书篇目体式大体有三种,即“篇章节目体”、“条目体”、“章节与条目的结合体”,还有“板块结构”等。志书要合格,又要不拘一格。因此,我们没有对哈尔滨市区、县(市)志的篇目体式做统一规定,如已出版的《呼兰县志》是章节条目的结合体;《阿城市志》是篇章节目体;《道外区志》是板块结构体。但要求每部志书必须严格遵守一种体式。现在,有许多区、县(市)志书初稿篇目体式不确定、不统一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如某区志,虽然在凡例中规定采用章节与条目的结合体,但在实际编写中,并没有完全遵循这一体式的特定要求。条目设置随意性较大,许多条目不是独立完整的事物,工作总结式的条目比较普遍,节与条目之间的无题序言式的文字也比较多,通篇感觉比较杂乱。还有的区、县志稿一部分篇章采用的是篇章节体,一部分篇章采用的是章节与条目的结合体,自乱体例。

第三,要设计好志书的篇目结构。志书的基本特征是“横分门类,纵述史实”。对篇目结构的要求是分类合理、归属得当、标题严谨、特点突出、符合逻辑。志书的篇目设计,牵涉到入志资料的总体安排和布局,志书内容最终是否全面、系统和编排科学合理,篇目设计是第一关。一是要找准地情定位,确定志书的编纂方向。比如,我们编写城区志,首先要弄清楚本区在所属城市中是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是城区还是郊区?是中心区还是工业区?以什么为经济发展的主体?自身区别于其他区的东西有哪些?政治、文化、商贸、产业都有什么优势?定位准确了,区志的整体结构就有了中心和主线,摆正区志的位置。虽说“志乃一方之全史”,凡属地方上存在的事物都应予以记述,但是,区志既不同于城市志,也不同于县(市)志,有其自身的特点。就是城区之间,也由于环境、历史发展、功能定位的不同,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些都是我们在谋篇布局时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解决好篇目的设置、内容的编排和资料的取舍,才能突出区志的特点。二是要解决好篇目的排序。志书的篇目排序也不是随意的,也要符合一般的逻辑顺序。如按照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基础设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现在有些区、县(市)志稿在篇目排序上显得很随意,如把“城乡建设”、“交通运输与信息产业”等应当前置的内容放在了政治部类后面,等等。三是要解决好升、降格问题的处理。为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在篇目设计中允许对一些事物做升格或降格的处理,但也不能违背大的逻辑关系,还要考虑内容的多少。如有的内容虽然很重要,也是特点,但内容不多,撑不起一篇来,如把它升格为编就很不合适。四是要解决好篇目的分类和归属问题。篇目分类的基本要求是分类科学,归属得当,篇与篇之间是横向并列的关系,篇章节之间是纵向统属的关系。在这方面,有些志稿也存在许多问题,有的章节标题重复,章节之间不是统辖关系;有的内容合并不科学,在篇目设计中,从篇目的均衡性和有利记述角度出发,允许有一些拼盘式的章节,但内容一定要相近。有些志稿把一些不相近的内容硬拉在一起,很不科学。如“军事、驻区机关”、“桥梁与停车场”、“停车场与排水”,还有“国有资产管理、物价管理”、“技术监督、土地管理”等,这种合并,都不很顺畅;有的内含不清,归属不当,如把“农业机构”放到了“农业结构”中;还有一些意图创新的篇章的设置也值得商榷。如某区志稿设置了“人居环境”一编,初看起来很新颖,也很有时代特色。从实际内容看,主要是记了环保和市政设施与管理的部分内容。人居环境是一个大概念,涉及许多方面,如住宅、交通、市政设施、商服、卫生医疗、教育、文体活动场所等,而志稿所记的内容只涉及了其中的很小一部分,如要写全,势必打乱整部志书的篇目体系。因此,我认为,不宜用“人居环境”来设编,把相关内容纳入到相关部分来记述,把这些内容记好了,人居环境的整体状况也就反映出来了。

第四,要确定好记述内容的时空范围。这个问题也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志书的编纂走向、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取舍、地方特点的突出等方面。在时间范围上,本轮志书已有明确要求,如上限承接前志的下限,下限统一断至2005年底。哈尔滨市有几个区、县从行政区划调整的实际出发,也调整了志书的下限,如呼兰县于2003年变为呼兰区,《呼兰县志》的下限断至2003年底;原道外区与原太平区也于2003年合并组成新的道外区,《道外区志》、《太平区志》的下限断至2003年底;原香坊区与原动力区于2006年合并组成新的香坊区,《香坊区志》、《动力区志》的下限断至2006年底。需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是,有些区县(市)志在“凡例”中规定“为体现事物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个别事物可根据需要上溯或下延”。我觉得,适当上溯还可以,下延就不必了,如果随意性太大,确定志书断限就没有意义了。在空间范围上需要研究的问题比较多。一是关于历史沿革、行政区划。本轮修志是续志,是承接前志的延续,因此,就其绝大多数内容来讲,不需要追溯,只从交待1991年的状况起笔就可以了。但历史沿革、区划演变的内容可以上溯,但一定要做到准确、符合历史实际,不能随意。如区志的历史沿革,城区是一个城市的组成部分,不是城市的全部,因此,作为城区的历史沿革和区划沿革只能从设区开始,不能把城区的历史沿革写成哈尔滨市的历史沿革。二是关于自然环境。特别是城区志,自然环境写什么、怎么写需要很好的研究。城区是一个城市的组成部分,其自然环境处于整个城市大的自然环境系统当中,有些环境要素基本与全市相同,并且也不一定有单独的统计资料,如气候。而有些环境要素则有本区的特点,如地质地貌、水文土壤、自然资源等。因此,区志写自然环境,一定要处理好详略,属全市都一样的略写,具有本区特点的详写。三是关于区县(市)属事物与驻区县(市)事物的详略处理。作为地方志,地方所属事物要详记,这一点毋庸置疑。关键是驻区县(市)事物写不写、怎样写、写到什么程度。首先要明确一点,就是驻区县(市)事物也必须要记好,如果不写驻区县(市)事物就难以反映出地方的整体面貌和功能特点。其次要研究怎样记、记到什么程度。如,南岗区是哈尔滨市的铁路中心,通往南北的铁路线路都要经过南岗区,拥有全市最大客运车站,是哈尔滨铁路局的驻地。铁路属中直单位,在区志里只记述铁路在南岗区的设施、线路、客运量、货运量的变化及程度就可以了,至于哈尔滨铁路局的发展变化及管理等内容就不必记述了。在市政设施、邮政、电信、工业、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卫生以及党政机关等方面都涉及许多驻在单位及事物,在记述时一定要选好角度,区县(市)志记述驻在单位或事物,主要反映单位的位置、规模、效益及事物的基本情况,而他们本身的工作内容己经超出区县(市)志的范围,就不必记述了。四是关于管理机构的记述问题。管理方面的内容在志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除经济管理、社会行政管理外,城乡建设、公用设施、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等都是管理方面的内容。一个地方的发展程度如何,管理体制、管理水平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志书要记好管理,这一点没有什么疑义,但对记不记管理机构,如何记管理机构,确有许多不同的认识。有的主张市、县(区)一级志书只记管理内容不记管理机构,记了管理机构似乎就有部门志的痕迹。有的主张在志书里记好管理机构,但在如何记述上也有两种意见,一种是集中记,如属政府序列的管理机构,集中在政府篇里记,属党委序列的管理机构集中在中共地方组织篇里记;另一种是分散记,即把管理机构写到各管理篇章中。但在记述的位置上也不相同,有的放在各篇章的前面,有的放在了后面等等。对此也应统一认识。首先各级地方志书都应记述好管理机构的内容,管理机构及其职能是管理工作的主体承担者,是管理体制的具体体现,管理机构的撤并合分,管理职能的变化,管理权限的上收与下放都是管理体制变化的结果,认真记述好管理机构的发展变化,才能深刻反映出管理体制改革的程度及成就。其次,在记述方法上虽不宜作统一规定,但在一本书中也应大体规范与统一,以增强志书的整体性。五是关于无题序的设置。无题序也是志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反映某项事业发展变化的大势大略,综合全貌,突出重点与特点具有重要作用。现在许多志稿对无题序的设置很不规范统一,在一本书里有篇下无题序、章下无题序,甚至节下也有无题,叠床架屋,显得很乱。对此也应大体统一,大篇体志书的无题序宜设在章下,中小篇体志书的无题序宜设在篇下,节下不宜设无题序,以保持全书的规范严谨与统一。

以上几点都是在进行总体设计前特别是总纂前需要明确和把握的几个重要问题。理清总体思路的关键是志书的主编,只有主编把总体思路理清了,需要规范和统一的问题明确了,才能科学有序地组织好志书编纂工作,才能统一各分编人员的思想认识,才能避免盲目施工、打乱仗,才能保证全书在结构编排上严谨有序,在风格上规范统一,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志书的质量。另外,上级编审指导人员也要理清总体思路,并加强与志书主编的联系与沟通,确保编审指导工作的准确、及时和有效,避免由于指导工作的失误,造成志稿大面积返工,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也影响进度和质量。

猜你喜欢
篇目志书管理机构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特色志书编纂专题会议
议题确认 过程组织 篇目对比——基于群文阅读模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试论地方志书质量与市场的关系
新时代下金融管理体制改革探究
现象学视角下的教材比较研究*——以大陆、台湾高中语文《红楼梦》节选篇目编选为例
也说方志的体例与篇目(设计)及二者的关系(随笔)
浅析高速公路管理机构财务管理
试论大专院校教学管理机构设置与职责划分
档案开放利用中的隐私保护问题
浅谈提高第二轮志书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