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冗繁削尽留清瘦”——打造年鉴精品管窥

2010-08-15 00:46江时宜
黑龙江史志 2010年4期
关键词:年鉴条目

江时宜

(临澧县地方志办公室 湖南 临澧 415200)

“冗繁削尽留清瘦”
——打造年鉴精品管窥

江时宜

(临澧县地方志办公室 湖南 临澧 415200)

编纂地方综合性年鉴是地方志工作部门的重要任务,也是一地文化工作的组成部分。打造年鉴精品是一篇大“文章”、硬“文章”,要下力做好。笔者认为,打造年鉴精品,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形式上“打造”。即排版科学,装帧精美,印刷精致。只要舍得成本,运用当代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印刷技术,形式上的“精品”很容易做到。另一方面,从年鉴内容上打造。在架构设计,图片、条目、人物、文献的遴选,文字叙述等方面均要符合“精品”要求,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本文就如何从内容上打造地方综合性年鉴精品问题,谈些浅见,以求教于志界专家。

(一)

近些年来,各地十分重视地方综合性年鉴的编纂工作,出版了很多高质量的年鉴。这些年鉴的编纂出版发行,对于保存地方历史、提供决策参考、扩大宣传“窗口”、丰富地方文化等方面发挥了很重要作用。但是,从已出版的诸多地方综合性年鉴来看,年鉴编纂工作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

第一,规模失控。年鉴“体态臃肿”,内容庞杂。一部县(市、区)年鉴,动辄50、60万字,甚至更多;彩色图片30、50副不等,市(州)年鉴动辄100万字。省(市、区)年鉴150万字,甚至200万字之多。县(市、区)、市(州)、省(市、区)综合性年鉴,均成为大部头“巨著”。不便于查阅,加大了印刷成本,加重了财政压力。造成年鉴“体态臃肿”的直接原因,一是信息冗余。年鉴收录了大量并非大事、要事、特色、新事的信息,而是无足重轻、可有可无的小事、琐事、平常事。事无巨细,年鉴成了“流水簿”、“豆腐帐”。二是图片冗杂。年鉴收入了大量图片。有的图片直观、形象地反映了一地的重大历史史实,对于珍藏历史很有意义。但有相当部分图片没有收存价值,比如党委书记、乡镇长、局长、校长等工作照,只起到突出个人的作用。三是文献冗长。全文收录地方文件、文献,有些并非精华。四是文录冗赘。所收录领导人的讲话、文稿,篇幅长、内容空,增加了版面,增大了容量。

第二,内容失衡。年鉴各类目在篇幅、文字上失去均衡的现象很普遍。如某部年鉴的政治大类(含政治、军事、法制)13万字;经济大类(含综合经济管理、农·林·水·气象、工业、建设环保、贸易、财政税务、金融)26.5万字,是政治大类的2倍;社会事业大类(包括科学技术、教育、文化·新闻·体育、卫生·计划生育、旅游)约6.3万字,只相当于政治大类的1/2、经济大类的1/4。而政治类中,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民主党派、群团组织,近10万字,而与“政治”类并列的“军事”类却只有0.6万字、“法制”类只有2.4万字。应该说,年鉴的部类,在字数、篇幅上应做到大体均衡。如果部类之间在内容上严重失去平衡、畸重畸轻,不能不说是年鉴的“硬伤”。同时,各地年鉴,只记成就、成绩、成果,而很少叙失误、问题、困难。记正面的多,述反面的少;报喜的多,报忧的少。这不符合辩证法。

第三,结构失调。各级地方综合性年鉴在部类安排、架构设计上应有大体一致的标准和分类,而且历年的年鉴在结构上要保持基本稳定。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各地情况、特色进行微调。从已出版的年鉴来看,部类安排设计极不规范、统一,五花八门,随意性大。如某部年鉴分为特载、大事记、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环境、科学、信息化建设、教育、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业、农村经济、交通运输、贸易、旅游、金融、财政·税收·审计、综合监管、政治、军事、法制、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生活、区县市简况、人物和先进集体、附录等24类,初看起来很有创意,很有地方特点,但部类安排显得逻辑混乱,缺乏“章法”。

第四,行文失体。年鉴的文体应该是记叙文体和说明文体,语言要求简洁、直白,叙述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但有些年鉴在语言表述上与年鉴的文体、语言要求相去甚远。具体表现有“四多”。一是总结性语言多。有的年鉴条目,特别是“概述”,写成了工作总结,把“年鉴”与“工作总结”混同起来。二是新闻性语言多。年鉴不是新闻报道,不是消息,把年鉴条目写成了新闻报道。三是评论性语言多。年鉴条目是大事、新事、要事、特事的客观反映,应秉笔直书、述而不论。而有的年鉴对过去的事件大加评论和议论,大书作用和影响。四是“穿靴戴帽”式语言多。如“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等等,此类句式充斥年鉴条目中。

第五,出版失时。年鉴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存史,更重要的是资政。一个地方的党政组织在谋划新一年度工作、作出重大决策时,往往需要研究上年度的工作部署、决策以及上年度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运行情况。但上年度的综合性年鉴往往在下年度9月以后才出版发行。错过了为领导和决策部门提供决策服务的最佳时机。年鉴的出版应突出一个“快”字。上年度的年鉴最佳出版时间是次年的2至3月间。出版迟了,只能单纯地起到存史的作用,失去了利用价值。

(二)

存在上述“五失”的问题有深层次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是质量意识淡薄。有人认为,年鉴是资料性集合体,志书是传世之作,编纂年鉴不一定像编纂志书那样严格、严谨、严密。认识上的偏差,必然带来实践上的误差。忽视架构设计的逻辑性。编目设计应按照自然、经济、政治、文化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逻辑顺序来安排,而有的年鉴为了“创新”而随意打乱了这样的顺序。无视条目撰写的原则性。条目选材应遵循全、新、深、实、特的原则。在实际编纂中,往往忽略这些原则。轻视年鉴功能的实用性。年鉴一般收录了地方党委、政府当年出台的文件、条例、办法等,有些文献具有长远指导意义,但有些文件只是某项或某段工作的安排部署,没有收藏价值。有些讲话稿、文稿也是如此。

二是价值取向错位。年鉴价值在于存史、资政、育人。编纂年鉴应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防止突出经济效益而忽略社会效益的倾向。但有的地方把年鉴作为获取经济利益、增加单位收入的平台和载体。收录了大量不具存史价值的图片。不管什么单位,不管什么人,不论贡献大小,只要肯出钱,都可以在年鉴上登载照片。趋利性是造成年鉴“肥胖”的深层次原因。以著作厚薄作为评价年鉴价值大小的标准,是造成年鉴“臃肿”的直接原因。似乎年鉴编薄了难以显示其“价值”,只有“巨著”方显其“厚重”与“权威”。所以,事无巨细,概收无遗。无所不收,无所不留,贪多求全。

三是编纂水平偏低。撰稿人、编审者是年鉴编纂的主体。年鉴质量取决于编纂者的素质和水平。有些承担年鉴编纂任务的人员不是完全适应此项工作。对年鉴的认知不到位。编纂者缺乏对年鉴指导思想、性质、质量标准、结构设计要求、条目撰写原则、文体要求等若干问题的研究与理解。编纂责任不到位。对于打造精品,功夫不够,力度不大。理论武装不到位。编纂年鉴是一门学问。需要懂得编辑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相关知识。编纂者缺乏专门培训,缺少专业素养。

(三)

打造年鉴精品要从多方面着力。

第一,确定编纂主旨。主旨即意图、指导思想。主旨明确是年鉴编纂的灵魂。编辑地方综合性年鉴就是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方法论指导,全面、系统反映一地自然、人文、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各领域发展成就,揭示一地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探索发展规律,总结发展经验,为各级领导机关提供决策参考,为激励后人提供历史教材,为科学研究提供可靠原始史料,为今后修续地方志积累材料。年鉴编纂要实现资料性、整体性、全面性、权威性、实用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编纂者应从对历史负责、对后世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年鉴编撰的地位和作用,自觉把编纂主旨作为一根红线贯穿到撰稿、整合、编审、出版等诸环节。

第二,制定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是衡量一部年鉴质量优劣的重要尺度。要从形式到内容,制定综合性年鉴的质量标准体系。从形式上制定质量标准。在封面设计、目录编排、版面版式、字体字号、装帧印刷等要有统一规范和要求。从内容上制定质量标准。对年鉴的框架结构、条目标题、条目分类、条目撰写、语言文体、名称表述、时间表述、计量单位、图片选用、标点符号、表格形式、文献收录等各方面要有统一的质量要求。质量标准体系要具体、全面、可行、易操作。各省可先行探索,然后在总结经验基础上由最高主管部门统一规范,形成全国统一的综合性年鉴质量标准体系。

第三,规定编撰职责。严格编撰职责是确保年鉴质量的重要环节。要建立撰稿人、责任编辑、总纂人员责任制。撰稿人要广泛收集资料,确定入选条目;按年鉴文体要求撰写初稿;审核人物、数字、事件的真实性;根据编辑部的意见,修改、补充、完善资料。责任编辑负责按既定的纲目体系“整合”各单位、部门提供的条目、资料,形成样书;认真修改原稿,删除空话、套话;统一文体文风;审核人名、地名、标点、数字、图片;指导撰稿人补充完善资料。终审人员负责对全书从政治、保密等方面把关,调整平衡各类目之间文字的比例,处理交叉重复的问题。校核人员负责审核开机印刷前的文字、标点以及字体、版式是否符合要求,目录页码与正文页码是否统一,页眉与正文是否一致,图片位置是否正确等。要规定工作流程,严格按程序编撰审核。要建立奖惩机制。规定奖惩政策,把编辑、总纂、校核职责与奖惩挂钩。奖励责任到位者,惩罚工作疏忽者。

第四,审定书稿内容。加大编审稿力度是确保年鉴质量的关键。责任编辑和总纂人员要严格编审书稿。审定书稿,要做到“五精”。一要精简条目。不具有存史价值的条目或冗余信息要大刀阔斧地删减。二要精编文献。对重要文件、条例、办法,对领导人员的讲话、文稿不一定全文登载,择其要者给予摘录。同时,对其它文稿文献采取“目录”、“题录”、“简介”、“提要”、“文摘”等二次文献的方式,以加大信息密度。三要精选图片。入鉴图片要确实具有存史价值,反映一地的大事、特事、新事或重大科技成果、重要企业产业、产品,要确立入鉴图片标准。四要精录人物。入鉴人物要有选择性。主要收录名医、名师、名艺人,以及有突出贡献的英模、劳模、道德模范、“三八”红旗手、著名企业家、慈善家等。五是精审文字。对语言文字要严格把关。剔除修饰性语言,删除评论性语言,清除模糊性语言。

总之,文约事丰应成为年鉴编纂工作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准则。我们要科学谋划,强化责任,提升水平,萃取精华,打造精品,出一批信息量大、可信度高、实用性强的资料性工具书。

猜你喜欢
年鉴条目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2020 年各省(区、市)主要水果产量与变化
COSMIN-RoB清单中测量工具内容效度研究的偏倚风险清单解读
特色·可读·扩展《江苏年鉴(2020)》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
广西多部年鉴在全国年鉴评比中获奖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陕西年鉴发展回望
不服不行的搜索记录
中国雕塑年鉴·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