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2010-08-15 00:52都日亮徐世新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34期
关键词:西替利嗪风团甘草酸

姚 舒,都日亮 ,徐世新

(1.吉林省通化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吉林通化 134003;2.吉林省通化市人民医院,吉林通化 134001)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姚 舒1,都日亮2,徐世新2

(1.吉林省通化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吉林通化 134003;2.吉林省通化市人民医院,吉林通化 134001)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 ml,1 d 1次静点;盐酸西替利嗪片10 mg,1 d 1次口服。对照组盐酸西替利嗪片10 mg,1 d 1次口服,疗程均为21 d。结果:治疗第21天观察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63.4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优于单纯使用盐酸西替利嗪治疗。

复方甘草酸苷;西替利嗪;慢性荨麻疹

为了解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2008年6月~2009年12月本院门诊患者以随机、开放、对照的方法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符合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1](病程≥6周),临床上病因不明确,年龄在18~65岁,性别不限。患者知情同意,能够按要求完成疗程、复诊、检查及随访。

1.2 排除标准

①对复方甘草酸苷、西替利嗪过敏者。②合并慢性感染性疾病者。③有严重的脏器功能障碍者。④司机、高空作业等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人员。⑤1个月内未使用其他抗组胺药物。⑥1个月内未应用抗胆碱制剂、β受体激动剂、镇静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唑类抗真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者。⑦无高血压、低钾血症及肌病者。⑧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⑨未完成疗程并按期随访者。

1.3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方法,设观察组、对照组。临床上诊断为慢性荨麻疹,符合试验入选标准86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41例;年龄18~67岁,平均34.3岁;病程均>6周,最长病程为11年。观察组45例,男性24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36.2岁;对照组41例,男性21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35.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病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用药21 d。于治疗第21天观察疗效。停药4周后复查已基本治愈、显效患者的复发情况。

1.4 用药及给药方法

观察组:复方甘草酸苷(商品名美能,日本米诺制药株式会社生产);盐酸西替利嗪片(商品名西可韦,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 mg,1 d 1次口服。对照组:西替利嗪片每次10 mg,1 d 1次口服。疗程均为21 d。

1.5 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按文献[2]4级评分法,记录患者瘙痒程度、风团数目、风团直径、风团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将各积分相加得总积分。瘙痒:无痒感为0分,轻度瘙痒为1分,中度尚能耐受为2分,严重不能耐受为3分。风团(最大直径):无风团为0分,直径<0.5 cm为1分,直径0.5~2.0 cm为2分,直径>2.0 cm为3分。风团数量:无风团为0分,1~5个为1分,6~12个为2分,>12个为3分。

1.6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每例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总积分计算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SSRI=(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治愈为SSRI≥90%,显效为SSRI 60%~90%(不包含90%),进步为SSRI 30%~60%(不包含60%),无效为SSRI<30%。有效率为痊愈加显效计算。基本治愈、显效患者的复发评定标准为(停药后4周症状总积分-治疗第21天时症状总积分)/停药4周症状积分×100%≥20%评定为复发。

1.7 安全性

每次就诊或随诊观察时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

1.8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治疗第21天,观察组治愈19例 (42.22%),显效20例(44.44%),进步 5 例(11.11%),无效 1 例(2.22%),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治愈 12例(29.27%),显效 14例(34.15%),进步8例(19.51%),无效7例(17.07%),有效率为63.41%。观察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P<0.05)。

2.2 安全性及复发情况

两组治疗前后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结果均无异常。观察组服药后出现嗜睡3例,口干2例,头昏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对照组服药后出现嗜睡3例,口干2例,头昏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7%,均未经处理逐渐耐受。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4周随访患者,观察组有4例复发,复发率为8.89%;对照组有12例复发,复发率为29.27%。两组复发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P<0.05)。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为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诊断不难,但不易确定病因,大约有70%的慢性荨麻疹患者找不到确切病因[3],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明确,治疗较困难,中长期、规律性药物治疗是常用有效的方法,目前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为治疗首选。西替利嗪是传统抗组胺药羟嗪的羟基衍生物,也是羟嗪的代谢产物。它不仅对外周受体有选择性拮抗作用,无明显嗜睡作用,无胆碱能和抗5-羟色胺作用,尚能抑制参与皮肤变态反应的嗜酸粒细胞的趋化和激活,减轻嗜酸白细胞在炎症组织的浸润[4]。单纯应用抗组胺药物治疗无效的基制是抗组胺药不能全面阻断肥大细胞活化的后三个环节,即脱颗粒、炎症因子合成和释放以及前列腺素代谢等[5]。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是由β-甘草酸苷、甘氨酸和盐酸半胱氨酸等组成的复合制剂[6],其主要化学成分甘草皂苷在体内经葡萄糖醛酸酶作用,代谢掉2个分子的葡萄醛酸而成为有药理活性的甘草次酸,具有抗感染作用、类固醇样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中含有的甘氨酸和半胱氨酸也具有解毒、抗变态反应作用,同时可减轻甘草皂苷水钠潴留的不良反应[4]。

本试验结果显示:治疗第21天,观察组有效率为86.67%。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复发率低。治疗慢性荨麻疹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效果更佳,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出版社,2001:613-618.

[2]沈辉,刘海琴.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35(5)32:330-331.

[3]郑志忠.皮肤科疾病诊疗规范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129-137.

[4]王家璧.皮肤性病治疗与检测进展精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8-10,239-242.

[5]钟华,郝飞.荨麻疹的病理生理与临床[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40(10):652-654.

[6]宋方闻,白永敏,陈玉祥,等.美能(β-甘草酸复方制剂)的分子结构及临床疗效[J].中国药房,2003:14(5):304-305.

R758.24

B

1674-4721(2010)12(a)-067-02

2010-10-14)

猜你喜欢
西替利嗪风团甘草酸
大椎穴贴敷配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甘草酸联合大黄素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转分化的抗肾脏纤维化作用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56例临床分析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湿疹的可行性研究
西替利嗪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分析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