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106例

2010-08-15 00:50陈铁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23期
关键词:椎板开窗椎管

陈铁峰

广东省电白县人民医院院骨科(5254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自2002至2009年我们采用后入路“开窗”或半椎板切除或全椎板切除法治疗腰椎间突出症106例,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6例患者中,男82例(77.4%),女24例(22.6%)。体力劳动者92例(86.8%)。年龄22~73岁,以25~55岁者为多,共95例(89.6%)。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年。

1.2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有腰部外伤史62例(58.5%),腰痛放射性腿痛86例(81.1%),有腹压增高时疼痛加重53例(50%),仅有腰痛而无腿痛8例(7.6%),仅有腿痛12例(11.3%)。鞍区皮肤麻木伴大小便障碍4例(3.8%),间歇性跛行51例(48.1%)。局部压痛叩击痛88例(83.0%),其中压痛放射性腿痛65例(61.3%)。直腿抬高和/或加强试验阳性91例(85.8%)。膝反射、跟腱反射减弱56例(52.8%),患侧下肢感觉异常51例(48.1%)。踇趾背伸无力42例(39.6%),屈踇无力4例(4.7%)。足下垂1例。

1.3 影像学检查

本组106例均行腰椎正侧位X线片检查,提示有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78例(73.6%);MRI检查102例,CT检查10例。

1.4 手术方法及术中所见

1.4.1 麻醉及体位

本组106例均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俯卧位62例(58.5%),侧卧位44例(41.5%)。采用俯卧位时要注意腹部悬空,以免腹部受压,硬膜静脉丛充血,减少术中出血,也可改善对呼吸的影响。

1.4.2 手术方法及所见

首先要定位准确,避免术中进错间隙。可按如下方法定位:①两髂脊最高点连线通过L4~5间隙或L4棘突;②术中暴露骶骨,可见一斜坡,其上即为L5S1间隙。③术中用巾钳提拉棘突,骶椎固定不活动可判断腰椎或骶椎。本组106例均采用后路下腰背正中切口。全椎板切除减压5例,半椎板切除减压38例,“开窗”减压63例(其中双侧“开窗”8例)。2005年前对于中央型突出均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2005年后则多数采用双侧“开窗”或扩大“开窗”减压,同样收到良好的效果,且保留了棘突及两侧椎板,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脊柱的稳定性。探查椎间隙138个,发现椎间盘突出126个,阳性率91.3%。旁侧型突出114个,中央型突出10个,脱出游离于椎管2个。L4~5间隙66个(52.4%)L5S1间隙56个(44.4%),L3~4间隙4个(3.2%)。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黄韧带肥厚,半数以上有骨性椎管狭窄,术中切除肥厚黄韧带,充分松解神经根,神经根可自由活动1cm。常规放置负压引流,术后48h拔除(每24h引流量不超过30mL可拔除)。术中出血量最少50mL,最多300mL,本组106例中无1例输血。

1.4.3 围手术期处理

术后常规使用激素、脱水剂和抗生素3~5d。术后24h后开始抬腿锻炼,以防止神经根粘连,3~4周后下床行走,“开窗”手术者1周后视患者情况可下床。腰围保护3~6个月。

2 结 果

本组106例患者中共随访88例,随访率83.0%。随访时间最短1年,最长5年。采用Macnab评估标准[1]优:术后症状消失,无运动障碍,恢复正常工作和学习;良:症状缓解,偶有疼痛,能坚持轻工作;可:症状改善,仍有疼痛,不能工作;差:症状无改善,仍需治疗。结果随访者优73例(83.0%),良11例(12.5%),可4例(4.5%),优良率95.5%。术中损伤硬膜3例,经及时修补,术后未发生脑脊液漏。1例足下垂患者术后半年恢复正常功能。2例术后发生椎间隙感染,经卧床、抗感染治疗治愈。

3 讨 论

3.1 临床诊断

准确的诊断和定位是手术成功的保证。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可确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本组以青壮年为主,体力劳动者居多,有腰部外伤史占58.5%。腰痛放射性腿痛为其主要症状,本组发生率为81.1%。有间歇性跛行者常是合并椎管狭窄的表现。直腿抬高和加强试验是诊断本症的重要体征,本组阳性率为85.8%。影像学检查对本症的诊断有重要的作用,据报道CT、MRI对腰椎间盘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3%、88%[2]。腰椎正侧位片有助手术中定位,应作为常规检查。因椎管内造影会造成创伤、过敏反应以及椎管内粘连,本组病例均未采用此检查。

3.2 手术治疗的相关问题

3.2.1 手术适应证

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良好效果,手术医师和患者都应知道手术的目的不是治愈,而是解除症状。手术既不能终止导致椎间盘的病变过程,也不能使腰部恢复到以前的状态。椎间盘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病例的选择,所以对于本症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3]:①症状严重,经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反复多次发作者;②有明显神经根受压症状,产生神经根功能缺损者;③中央型突出或疑有游离块脱入椎管产生马尾神经症状者,应尽早手术摘除椎间盘;④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管狭窄或合并腰骶部“移行椎”或脊柱滑移,需同时做腰骶部融合者。

3.2.2 手术方法的选择

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本组病例大部分选择“开窗”法,2005年后对中央型突出多数采用“开窗”或扩大“开窗”法,同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式,如果采用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法摘除髓核,由于腰椎后部结构切除过多,减弱了脊柱的中柱和后柱稳定性,破坏了脊柱稳定性,会出现医源性腰椎失稳、滑脱、椎管狭窄[4]。Johnsson等[5]报道全椎板切除的病例,术后发生腰椎滑脱占20%,而腰椎退变滑脱伴有腰椎管狭窄者术后滑脱加重高达65%,认为椎板切除的范围越大,术后腰椎滑脱的发生率越高。所以,手术应在彻底减压并摘除髓核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对腰椎后柱结构的破坏,特别不要过多切除小关节,以保持腰椎的稳定性。对两侧症状均较重或中央型突出者,可采用双侧显露,两侧“开窗”手术。椎间盘突出合并明显退行性椎管狭窄,需要较广泛探查或减压者要考虑半椎板切除术。中央型突出并粘连严重,中央型椎管狭窄需要双侧探查及减压者或再次手术者,仍应选择全椎板切除术式。McLaren等[6]指出,如果在同一平面行椎间盘切除,而未治疗椎管狭窄则更容易发生马尾综合征。

3.2.3 手术要点及术后处理

本组均采取后入路,并按上述3种定位方法准确定位,避免进错间隙。本组半数以上病例采取开窗或扩大开窗法,避免过多切除小关节,尽量减少对腰椎稳定性的破坏。要彻底切除病变的髓核,有小关节突出增生肥大压迫硬膜囊及神经根者,应先咬除关节突的内侧部分,以扩大神经根管,但仍要保留小关节突和50%关节面。要仔细探查神经根管,尤其是要注意有无游离的髓核块卡压在神经根管。彻底松解神经根,神经根可自由活动1cm以上,硬脊膜博动恢复。采用明胶海绵覆盖硬脊膜以防术后纤维瘢痕粘连对硬膜囊的压迫。常规放置负压引流管,以减少血肿形成,避免造成压迫症状及术后严重的椎管粘连发生。对开窗手术者可1周后带腰围下床,半椎板和全椎板手术者应严格卧床3~4周。尽早抬腿锻炼,以减少神经根粘连。术后1个月可逐步行腰背肌功能锻炼,3个月内严禁弯腰及重体力劳动。腰围保护3~6个月。

[1]Macnab I.Negative disc exploration: an analysis of nerve--root involvement in sixty-eight patients[J].J Bone Joint Surg(Am),2001,53(5):891-903.

[2]崔志明,保国锋,蔡卫华等.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麻木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J].颈腰痛杂志,2007,28(5):377-379.

[3]饶书城.脊柱外科手术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50.

[4]周俊明.腰椎管狭窄术后医源性腰椎不稳[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0,15(6):442.

[5]Johnsson KE,Willner S,Johnsson K.Postopertive instability after decompression for tumbar spinal[J].Spine,2006,11(2):107-110.

[6]McLaren AC,Bailey SI.Cauda equina syndrome: a complication of lumbar discectomy[J].Clin Ortbop,1986(204):143-149.

猜你喜欢
椎板开窗椎管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一种连续管开窗技术实践
椎管内外节细胞神经瘤CT与MRI诊断
椎管内大范围囊虫病1例
生火取暖要开窗
初秋入睡前关好窗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清晨别急着开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