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职业人群及其救护技能需求分析

2010-08-15 00:45黄利全姜丽萍符丽燕
中国全科医学 2010年32期
关键词:医学杂志心肺人群

黄利全,姜丽萍,符丽燕

为了提高急救成功率,降低院前病死率,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必须充分发挥“第一目击者”的作用[1]。研究显示,“第一目击者”尽早给以心肺复苏(CPR)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2]。在急救现场, “第一目击者”不是医生,而是患者身边的任何人[3]。因此,要想在本质上提高现场救护患者的生存率,国内专家呼吁:全民应普及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的技术和知识[4];应在特殊职业人群中率先普及心肺复苏和创伤救护技术等知识[5],再以 “滚雪球”[6]的方式逐渐向社会推广,从而提高全体公民自救互救的水平。本文就我国特殊职业人群及其救护技能需求进行分析,为救护能力的培训研究提供参考。

1 特殊职业人群及救护技能

1.1 特殊职业人群 特殊职业人群是指从事特殊岗位或特殊行业最有可能成为“第一目击者”的公众人群。不同专家学者因其研究的领域在描述上略有差异,彭迎春等[6-7]把特殊职业人群界定为最有可能在急救第一现场接触到患者的人员,包括警察、消防员、飞机乘务员、导游、游泳场馆救生员、机动车驾驶员及教练、矿山抢险人员等。费国忠[8]提出救护车驾驶员、交通民警属于特殊职业人群,因其工作的特殊性,遇到现场危重病员的机会较多。李玉肖等[9]指出学生、警察、消防员、军人、司机、大型场所工作人员、大型交通工具工作人员等是公众的主体,是突发事件如心搏、呼吸骤停发生时现场第一发现者和急救者。赵玉兰等[10]提出外勤警察、消防队员、保安人员、机动车驾驶员、宾馆服务人员、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由于遇到急救事件概率高,应用急救知识的机会相应增加,因此,这类人群属于社会中的特殊职业人群。熊可军等[11]提出机动车驾驶员属于特殊职业人群,由于他们工作在交通运输第一线,接触交通事故最多,到达事故现场最早,而且有时又是当事者。宋因力等[12]提出一些特殊行业 (如警察、机动车驾驶员、民航机场人员、导游)为掌握基础急救技能的特殊职业人群。郑小坚[13]指出特殊职业人群为某些特殊行业和特殊岗位的人群,如交通警察、驾驶员、建筑业员工、电力部门电工等,因其接触意外伤害的机会较多。由此可见,特殊职业人群的概念因其目标人群和作用而定。

1.2 救护技能 救护是指抢救护理,特指抢救危重伤员、患者;技能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肢体动作方式和智力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种。通常指动作技能,也称 “操作技能”[14]。故救护技能通常指抢救危重伤员、患者的操作技能。

1.3 特殊职业人群的救护技能 特殊职业人群的救护技能指从事特殊岗位或特殊行业的公众人群在事发现场对受伤人员或患者在专业卫生救护人员到达之前实施的最基本救护[15]。显而易见,特殊职业人群救护是非专业人士执行的现场救护。王一镗[16]强调了现场救护的重要性,例举了异物卡喉引起的窒息,若非在现场立即施以 Heimlich手法急救[17],而试图立即呼叫 “120”急救,待专业救护人员赶到,则患者少有救治成功的希望。另急需现场救护的是心搏和呼吸骤停。由此,特殊职业人群必须掌握最关键的初级救生操作技能,如解除气道梗阻技能、徒手心肺复苏技能及创伤救护技能等。

2 特殊职业人群救护能力及要求

2.1 其他国家特殊职业人群救护能力及要求 有资料显示,其他发达国家特殊职业人群救护能力较强,救护设备先进。如美国自动体外除颤仪 (AED)在公共场合均已配备,其公众的急救意识极强,基本急救技术 (徒手心肺复苏、呼吸道异物阻塞的解救、AED的使用等)普及率达 89.95%,急救生存率达 99.87%[18]。而作为特殊职业人群的美国警察、消防队员、工业安全员、体育教练等其救护技能高于公众水平并获得相关救护证书,携带有适当的救护设备,在现场救护中发挥公民提供的救护和更高级别的专业救护之间极为关键的桥梁过渡作用[19]。德国规定卡车司机只有掌握了基本生命支持技术才能获取卡车驾照;消防员是急诊工作的开拓先锋,其任务是排除险情、将受难者解脱出危险环境、为急救工作创造极为良好的条件。日本确定急诊患者运送工作由消防机构负责,消防机构的急诊服务是惟一的全日制服务单位[20];在校学生必须参加学校设置的急救课程学习,掌握基本的逃生技能与自救互救技能。意大利的外勤警察必须掌握 AED的使用[21]。我国香港地区的消防处是院外救护工作的负责部门,因此,香港消防队员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达到了专业救护人员的水准[22-23]。

2.2 我国特殊职业人群救护能力及要求我国特殊职业人群救护能力普遍较低,救护设备简陋,AED的使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警察的救护主要是在医务人员抵达现场之前,对伤病员进行临时性的急救,如止血、帮助伤员立即脱离险境、固定骨折部位、人工呼吸以及胸外按压等[24]。我国消防员的救护以搬运患者脱离危险环境,实施基本生命支持为主,其救护能力仍属非专业人士救护水准。也有学者指出消防员应与专业救护人员一样需熟练掌握现场急救技术在突发事故和灾难发生后进行紧急赴救做好伤情报告、灾难危害预警工作,对危重伤员进行高级生命支持 (ALS),转送伤员[25]。其他不同职业的特殊人群可根据职业特点着重突出某项操作技能,如导游需掌握的重点是心肺复苏技术及创伤急救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同时根据导游的工作特点,掌握一些平时可能遇到的意外,如溺水、烧烫伤、气管异物等的处理[24]。

3 我国特殊职业人群救护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建议

3.1 特殊职业人群对救护培训缺乏正确认识 2001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与教育部、公安部等 15个部委办联合发布《中国红十字会关于广泛深入开展救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救护培训基地、扩大培训范围、提高普及率的目标。红十字会提出普及卫生救护和防病知识,进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对交通、电力、建筑、矿山等容易发生意外伤害的单位进行现场救护培训[26]。但实践发现,急救培训仍没有受到社会大众的重视,许多意外灾害高危岗位的行业也没有培养职工掌握急救技能的意识。故参与急救培训的人员多为医务工作者[27]。在急救培训中部分培训对象认为救护伤员是医护人员的职责,与自身无关[28]。同时,乘务、旅游、公安、交警等部门没有形成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培训规范[29]。因此,在加大急救培训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公民忧患意识及增强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同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立法规定特殊职业人群掌握救护技能作为上岗必备条件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3.2 特殊职业人群救护技术培训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国外急救医学将美国心脏协会提出的急救生存链四环节[30]:“早期呼救、早期心肺复苏、早期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作为培训的主要技术内容,我国将前 3项作为基础生命支持技术进行普及培训[10]。然而在实际培训中常采取理论讲授为主操作练习为辅的培训模式,导致操作练习时间严重不足,有报道显示培训总学时为 6学时,其中理论与实践比例为 2:1[31];也有报道医学生心肺复苏理论授课和实际操作时间脱节,心肺复苏操作时间仅为 1~2学时,且心肺复苏操作内容不作为考试的常规内容[32],严重影响了救护技能的掌握。另有资料显示当前的急救培训主要内容为心肺复苏和创伤的急救,较少涉及其他如中毒、中暑及常见急症发作时的家庭急救等方面知识,培训内容比较单一、片面[33]。因此,从技能运用的角度来规范救护培训内容已势在必行。

3.3 特殊职业人群救护技能界定存有不统一性 目前我国特殊职业人群救护技能的界定常以通过培训机构的学习与知识技能考核后颁发急救员证书为准,缺乏第三方认证机构对已获得急救员证书的人员再次进行第三方认证。而承担救护培训学习的机构一般来说,只要具有合法身份的组织机构及专业医护知识如急救中心、红十字会、医院都可进行急救培训。培训机构不统一,各地、各部门培训师资、培训教材、培训方式和培训资格认证等存在差异,培训质量效果、培训考评也不统一,最终导致特殊职业人群救护技能的掌握程度和方法差异化[34]。也有专家认为只要国家对培训机构进行资质认证,特殊职业人群只是进行一些初级急救操作,不涉及专业急救人员的高级急救技能,对接受培训且考核合格的特殊职业人群颁发急救员证书即具备急救技能,无需另设第三方认证机构[7]。救护技能的认证是对技能掌握程度的客观评价,建议相关部门建立培训评价体系,以确保培训质量。

3.4 经救护培训后的特殊职业人群实践施救情况不甚清楚 目前我国救护培训已蓬勃发展,并以特殊职业人群的培训为主,关于培训前后该人群知识、技能提高的资料屡见报端[8-9,12,24,28,35-39],而培训后特殊职业人群成功参与现场施救的少有报道[40-42]。实践证明,非专业人员参加心肺复苏培训是有效的,但调查发现仅37%的院外心肺复苏由非专业人员操作,提示非专业人员较少有效进行院外心肺复苏[43]。因此,对特殊职业人群实际救护能力及实践施救情况的深入研究已迫在眉睫[44]。

4 小结

特殊职业人群是最有可能成为 “第一目击者”的公众人群,尽管已引起我国政府与各级专家学者高度重视,并大力宣传并开展救护培训,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特殊职业人群的救护状况不容乐观。因此,我国的急救工程任重而道远,对特殊职业人群进行救护能力的研究意义深远。

1 杨继维,杨娥,冯大鹏,等 .开展全民学习复苏技术教育的社会伦理意义 [J].中国医学伦理学,1999,6(69):2.

2 Hazinski MF,Nadkarni VM.Hickey RW,et al.Majorchanges in the 2005 AHA guidelines for CPR and ECC:reaching the tipping point for change[J].Circulation,2005,112(Suppl I):IV-206-211.

3 冯庚.何谓 “第一目击者”[J].中国全科医学,2005,8(2):237.

4 王佩燕.我国急诊/急救医疗的现状及对未来改进的思考兼论 “大急诊” [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5,30(1):1.

5 王一镗 .为进一步普及和提高我国心肺复苏工作的提高而努力 [J].中国急救医学,1987,7(3):封一.

6 彭迎春,关丽征,刘兰秋,等 .公众急救知识培训的探讨 [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9):1670-1672.

7 彭迎春,梁万年,王亚东,等 .北京市特殊职业人群的急救知识及能力要求的定性研究 [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3):479-481.

8 费国忠 .谈谈驾驶员与交通警上岗前的急救培训 [J].交通医学,1997,11(1):114.

9 李玉肖,陈实娥 .培训警务人员心肺复苏技能的方法及意义 [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158-160.

10 赵玉兰,盂凡山,戴冬梅.我国心肺复苏术培训的现状及展望 [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6B):25-27.

11 熊可军,祁银祥,朱玉艳.机动车驾驶员进行现场急救知识培训的必要性 [J].职业与健康,2004,7(20):104-105.

12 宋因力,张军根.导游人群中开展院前急救知识培训的探讨 [J].中国急救医学,2005,2(25):132-133.

13 郑小坚.开展全民急救知识普及教育,提高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9(2):545-546.

14 陈俱生 .现代汉语辞海 [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592.

15 临沂市红十字会 .救护培训 [EB/OL].http://www.linyiredcross.org.cn/singlelist/jhpx.html[2007-09-08].

16 王一镗 .必须大力提高现场救护的水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8,4(17):341-342.

17 Hirshon JM.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Adults[M].∥Tintinalli JE,Kelen GD,Stapczynski JS.Emergency Medicine,2000:44-49.

18 时启标,吴冰莹,张子彬,等 .现代临床整体序贯急诊救护治疗学 [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1:7.

19 郑进.美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介绍 [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0):1719-1720.

20 桂莉,周彬,霍正禄,等.美英日德国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综观 [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1,6(13):325-326.

21 Cottino A,Grazia-de MA,Gai V.Formation of emergency medicine in Italy[J].Eur J Emerg Med,1998,5:457-460.

22 谢苗荣,李春盛,秦俭,等 .香港急救医学考察报告 [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8):533-535.

23 张振新,王林,张坚平,等 .香港院外急救工作概况及启示 [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11(3):689-691.

24 彭迎春,王亚东,关丽征,等 .特殊职业人群的急救培训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6):1097-1099.

25 费国忠,蔡晓峰,刘艺林 .急救中心和高校联合开办自救互救选修课的经验总结[J].中国急救医学,2001,21(11):676-677.

26 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浙江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办法 [EB/OL].http://www.redcr-oss.org.cn/zcfg/dfxfg/200807/t20080709_19540.html[2008-07-09].

27 丁一鹛 .中美急救培训模式的探讨 [J].中国现代医生,2009,7(47):35-36.

28 付沫,桂月玲,李玉肖,等 .医院急救中心对警察徒手心肺复苏培训的探讨 [J].护理学杂志,2006,21(10):1-3.

29 刘纯,王玉俊,战维芹 .开展全民急救普及培训是提升院前急救水平的关键 [J].青岛医药卫生,2005,37(2):147.

30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ac care.Emergency Cardiac Care Committee and Subcommittees,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Part IX.Ensuring effectiveness of community wide emergency cardiac care[J].JAMA,1992,10(28):2285-2289.

31 陈建华,刘有为,程瑞玲,等 .公众急救知识普及性培训方法调查 [J].中国误诊医学杂志,2005,5(14):2785-2786.

32 王晶,孙长怡,秦俭,等 .教学医院急诊科在医学生心肺复苏培训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7,27(7):661-662.

33 王晓娟,付沫,赵世莉,等 .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现状 [J].护理学杂志,2007,9(22):78-80.

34 李元宏 .关于对公众医疗急救培训的思考[J].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06,3(10):75.

35 虞剑华,陈国华,赵崇华 .电力系统电损伤院外急救网络建设 -援救医学的新模式[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6,7(1):47-48.

36 李学惠,何小俊,姚静,等 .消防员徒手心肺复苏术认知情况调查及技能培训[J].护理学杂志,2008,23(24):38-39.

37 肖莉芬,章金媛 .对小学生进行初级救护培训的效果调查 [J].护理研究,2007,6(21):1606-1607.

38 简洁,赵伟 .深圳地区非医务人员急救知识普及培动 12 300人效果分析 [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5,8(10):219-220.

39 孙庆玲,顾利慧 .院前急救知识公众调查分析与培训干预 [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8,5(15):188.

40 毕强 .一起 17例交通事故伤的急救救援体会 [J].中国急救医学,2007,11(27):1047-1048.

41 高丁,徐文拓 .院外成功急救电击伤致呼吸心跳停止 2例体会 [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11(2):681.

42 黄春红 .公众救护知识的普及对院外急救效果的影响 [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0,1(5):81-83.

43 Swor R,Compton S,Farr L,et al.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performing and willingness to lear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an elderly population in a suburban community[J].Am J Crit Care,2003,12(1):65-70.

44 陶丽丽,陈开红 .急救服务网络社区化建设研究进展 [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4):694.

猜你喜欢
医学杂志心肺人群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海军医学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
《心肺血管病杂志》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简介
《转化医学杂志》稿约
我走进人群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财富焦虑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