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波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分析

2010-08-15 00:51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3期
关键词:颈性超短波椎动脉

崔 豫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理疗科 郑州 450014

颈性眩晕是指椎动脉的颅外段受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引起的眩晕综合征。本组超短波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明显,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本组37例颈性眩晕病人,经骨科检查确诊,男20例,女17例,年50~70岁,其中椎动脉型颈椎病 21例,颈椎骨质增生症12例,颈椎椎管狭窄症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1例,颈椎间盘膨出症1例。

1.2 观察方法 使用DL-C-A型超短波治疗机,工作波长6 m,频率40.68MHz,功率200 W,将 2只5 cm×10 cm电极并置于患部介于两电极之间,将输出调节选择由“关”旋至“预热”3min后,旋至治疗档,15~20min/次,1次/d,10~15 d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 (1)痊愈:眩晕症状消失,颈部活动自如。(2)显效:眩晕症状基本消失,颈部活动比以前明显改善。(3)有效:眩晕症状明显减轻,颈部活动有所好转。(4)无效:眩晕症状及颈部活动无改善。

2 结果

37例患者,痊愈 6例(16.2%),显效17例(45.9%),有效13例(35.1%),无效 1例(2.7%),总有效率97.2%。

3 讨论

颈性眩晕其特点是眩晕发生在头颈部活动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椎间盘变性或突出造成椎间隙狭窄、椎间韧带松驰、颈椎失稳,在颈部活动时颈髓受到拍打或压迫,使前庭脊髓束的颈髓段受到刺激,反射性引起眩晕。(2)增生的小关节、骨赘、松驰的椎间韧带、突出的椎间盘等直接压迫椎动脉,尤其当头部转动到一定位置时,椎动脉受压所致,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造成眩晕。(3)颈椎节段不稳,颈部活动时椎动脉壁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导致椎动脉痉挛,引起脑供血不足。(4)颈椎管狭窄,因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后纵韧带或黄韧带增厚等造成椎管狭窄引起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征愈明显[1]。颈性眩晕主要是寰枢关节不稳或者是半脱位局部炎症水肿而刺激颈上交感神经节发出的神经末梢,反射性地引起椎动脉痉挛而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是通过上部的脊髓神经传导引起眩晕[2]。超短波能使血管扩张,循环改善,降低神经兴奋性,促进水肿及炎症性物质吸收[3]。结果表明:超短波治疗颈性眩晕,能使水肿吸收,缓解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的症状。

[1]马英文,左金良,韩庆森.综合治疗颈性眩晕45例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2):15-16.

[2]左金良,韩建成,韩庆森,等.颈性眩晕的分型治疗及疗效分析[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2(18):1657.

[3]乔志恒,华桂茹主编.理疗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00.

猜你喜欢
颈性超短波椎动脉
超短波联合穴位按摩治疗Ramsay-Hunt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机载超短波电台邻道干扰减敏特性建模与评估
航空超短波通信链路余量分析系统设计
颈性眩晕的保守治疗效果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近况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