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旅游产业的特性、功能与发展趋势

2010-08-15 00:46刘世勤刘友来
中国林业经济 2010年4期
关键词: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旅游业

刘世勤,刘友来

(1.森林国际旅行社,北京 100714;2.中国林业集团公司,北京 100714)

生态失衡、环境恶化、气候异常、灾害频发,已成为影响全球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发达国家,环保、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受到推崇,社会消费观念正在向“自然中心”转变,推动着经济的后现代化发展方式。在中国,尽管工业化尚未接近高点,但资源环境压力的剧增使经济转型迫在眉睫。随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成为基本国策,加之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走进森林、回归自然的户外游憩已然成为我国进入小康社会后人们增加精神文化消费的热点,森林旅游具有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1 森林旅游产业的特性

森林旅游是以森林生态系统的景观和森林区域生态因子为背景的旅游活动,是在不采伐、不损毁森林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森林生态功能的一种活动方式。森林旅游业是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狩猎场为主的生态旅游产业,应属于第一产业的林业和第三产业的旅游业相结合而催生的新兴业态,这种业态既是林业产业结构向高端发展、价值链向两端延伸的结果,又是旅游消费市场向多元化、多层次、专业化方向发展的产物。产业特性是产业的固有属性,森林旅游产业由于兼具林业和旅游业属性,因而不同于旅游产业中一般的观光旅游,显示出独特的产业特性。

1.1 自然性

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主要森林旅游目的地,除必要的基础服务设施外,强调保持原始性和自然性,其景观特色是以植物及自然环境为主体的,依靠其形态、色彩、气息和神韵创造出多层次、多功能的自然情趣,使人们在进行森林生态旅游中接受大自然的熏陶,尽享大自然之美。

1.2 依附性

一个地区的森林旅游产业发展要依赖本地区森林景观的自然分布及林业发展。我国森林景观资源大多集中在国有林地范围内,绝大多数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是在原国有林场或林业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般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运营体制。随着林业六大工程体系的建设以及山区、沙区的综合开发,又将培育出许多新的森林风景资源,这些都成为了林业部门进行多形式森林旅游开发的资源依托和组织保障。而林业资源贫乏地区及非林业部门则较难发展森林旅游。

1.3 多样性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从南到北跨越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等5个气候带,从东到西横跨平原、丘陵、台地、高原和山地等多种地貌类型,这些特有的气候和地貌形成了不同的组合,使得在我国广袤的林区内,不仅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还广泛分布着千变万化的地貌及水体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增添了森林旅游场所的人文内涵和旅游价值,并共同构成了我国类型多样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及自然保护区。

1.4 开放性

森林旅游具有开放性,主要表现在森林旅游以森林资源为基础,在保护好资源的前提下,森林旅游市场较为开放、进入比较容易。相比城市公园而言,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森林旅游的主要场所是一个开放的区域。除森林公园内景点密集和旅游设施投入较大的核心区域外,广大林区以及许多城乡周边的森林景区,人们都可以免票进入,是当地居民日常休闲的活动场所。

1.5 科普性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资源是生物基因的宝库。森林旅游是伴随着世界环境认识运动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产业,开展森林旅游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森林旅游活动,普及生态知识,唤醒人们的环境意识,使游人懂得必须履行的生态义务,倡导生态文明,森林旅游的整个过程贯穿着生态学原理,有很强的科普性。

2 森林旅游产业的功能和作用

旅游产业被认为是“朝阳”产业,而森林旅游则被誉为“朝阳中的朝阳”产业。我国大规模的森林旅游活动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1982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开创了在国有林场基础上建立森林公园的先河[1]。此后,森林公园建设及森林生态旅游迅速发展。根据国家林业局有关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国各级森林公园已达2 458处,总规划面积1 652.5万hm2,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730处,国家级森林旅游区1处,规划面积1 151.9万hm2。很多森林公园已经被授予5A或4A景区称号,森林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管理和服务也逐步规范。

2009年全国主题旅游年确定为 “中国生态旅游年”,主题口号为“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国家旅游局时隔10年后,再次确定“生态旅游年”,体现了旅游业对环境的关注和保护,也是旅游业转型升级和满足旅游者生态需要的必然选择。随着回归自然逐步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追求和时尚,以森林旅游为主体的生态旅游在整个旅游产业乃至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发展森林旅游对于促进国家旅游事业和林业产业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1 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目前,生态旅游是世界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一部分,年增长率达到25%~30%,生态旅游已成为世界性的旅游潮流[2]。从世界旅游业发展情况看,西方发达国家无不把生态旅游作为产业的一个重要支柱来开发,游客到生态景区休闲已不仅仅是一种时尚,而且是提升休闲质量的重要途径。一些经济欠发达国家,尤其是非洲大陆的相关国家和地区,则依靠生态旅游赚取了大量的外汇收入,生态旅游已成为保护野生动植物和原生态自然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在我国,森林旅游已成为旅游业中的后起之秀,2009年我国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3.33亿人次,占国内旅游总人数的17%,比2008年增长20%;直接旅游收入225.9亿元,同比增长21%,均高于国内旅游平均增幅,带动社会综合旅游收入近1 800亿元。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带有方向性的重大变革,将引领整个旅游产业由初级形式向高级形式、由传统旅游向现代旅游发展转变。

2.2 带动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

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技术水平较低,发展工商业难度较大,致富门路有限。但这些地区往往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古朴的民俗风情,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因此,通过开发欠发达地区的森林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地区森林资源的多种功能,开发特色鲜明、品质较高的森林旅游产品,而且能够带动贫困地区及其周边地区人民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2.3 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扩大就业

森林旅游是一项综合性产业,关联范围广,市场扩张能力强,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将会促进林区形成以旅游产业为主体,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带动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旅游业整体上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创造就业岗位的潜力很大,据世界旅游组织研究,旅游业直接就业和带动间接就业的比例为1∶5,在当前推进林业建设战略性转变和加快林业企业改革步伐,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木材采伐量继续调减,因而在林区富余劳动力继续增加的情况下,发展森林旅游能够增加就业机会,对于保持林区稳定与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2.4 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森林旅游是一种对环境负责任的旅游。建立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既能保护一片森林,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又能通过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不断强化和提高公众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自觉性,同时,开展森林旅游的部分收入反过来又投入到保护森林生态中去,形成旅游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有利于森林旅游自身的发展,也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源基础和环境保障。

2.5 提高人们的休闲品质和健康水平

在广阔的林区,蕴藏着极其丰富的高品位的自然风景资源,拥有众多体现大自然杰作的自然景观,尤其是森林中负氧离子含量高、空气清新、水质洁净,林木不仅可吸收对人体有害的二氧化碳等气体,而且还可以散发多种杀菌素,杀死空气中的大量细菌,保健作用非常明显。森林旅游具有放松、求知、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等多种功能,在纯洁的大自然中领略森林的魅力,在森林中散步、跑步、登山,能使疲惫的身心得到松弛,身体得到锻炼,由此也提高了旅游休闲的品质和层次。

3 森林旅游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3.1 目的地由以建设为主转向以管理为主

森林旅游在发展初期由于市场规模较小、旅游业的基本要素体系还不完备,旅游利益的流入较少,因此,森林旅游业主要依赖国家的投入以建设为主。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森林旅游产业已有相当规模,旅游利益开始流入,社会资本开始介入森林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森林旅游产业也开始转向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发展阶段。随着森林旅游收益的提高和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投资主体和从业主体开始多元化,森林旅游建设将由行政调控和市场化共同完成,森林旅游产业管理的重要地位将要提到新的高度。

3.2 发展模式由政府主导演变为市场主导

在森林旅游业发展初期,其管理与发展模式基本上是计划式的政府主导型。随着国家经济体制和国有林业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森林旅游业的市场化和产业化程度大幅提高,森林旅游业发展模式开始向“政府主导型市场化”转变,今后森林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将会由 “政府主导型市场化”进一步向“政府服务型市场化”转变。

3.3 森林旅游的内涵不断丰富

森林旅游将从植物观赏为主延展为多内涵、多层次、多视角的综合性旅游消费时尚,森林探险、生态休闲、森林科普、森林露营、登山野餐等各种森林旅游产品呈现多元化趋势。生态文化、自然文化进一步得到培植和挖掘,使人们在游览休闲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自然生态知识的科普教育,森林旅游的生态特点更加突出。森林公园周边的农村地区,利用森林景观发展“农家乐”、“森林人家”等各具特色的旅游活动,使森林生态旅游市场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3.4 森林旅游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

当前,国家整个发展方式正在转变。在自身成长的直接驱动和外部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的间接策动下,中国旅游业已进入转型发展期[3]。森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森林旅游产品转型。从单一森林观光旅游产品向以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为基础的多元化休闲旅游产品转变,由专项森林旅游向森林旅游与常规旅游对接发展,但不同地区的资源环境、发展基础与目标市场不同,转型方向存在区域差异;②森林旅游产业结构转型。从分散经营、规模经营走向系统经营、集群经营,形成森林旅游产业积聚集群,森林旅游实现从门票经济到产业经济再到区域经济的转变,不仅成为林业产业的重要部分,而且成为林区经济发展的引擎。森林旅游转型为林业生态产业和林区生态经济;③增长方式转变。从粗放型规模扩张向集约型效益提升,从过去主要依靠政策、投资向主要依靠市场需求调研、科技创新运用、管理水平提高来驱动产业增长,从追求如何吸引更多的游客向合理控制游客规模、通过消费结构的优化来增加旅游收入转变,整个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系统将在适当的速度下螺旋式地前进,从而更稳定、更加可持续;④森林旅游企业管理转型。森林旅游企业管理逐步从标准化向个性化,粗放化到精细化,小、散、弱、差组织到集团化、网络化、国际化组织方向提升;⑤区域和纵向的联合与协作逐步加强,森林旅游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在融合中不断发展。

3.5 政府部门的管理制度建设和行业服务更加强化

在森林旅游产业市场化发展进程中,政府要转变职能,而不是弱化监管,政府在投资经营等方面实现相对退出,但在管理制度建设和行业服务上须更加强化,这是因为旅游生态化难以由企业、游客自发形成,只有政府才能够成为代表自然的主体,如果政府也是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生态旅游将无从实现[4]。政府行使森林旅游管理的主要手段包括政策规制、经济调节和技术投入等。森林旅游对公共价值的追求,决定了政府规制的必要性,如在自然保护区内实行旅游人数的进入限制或游客行为方式限制。根据森林旅游资源的景观、历史、文化及科学价值和环境质量、游览活动等条件,划分保护的等级[5]。在当下中国,规范旅游开发行为比规范旅游者行为更为重要和紧迫,因此,建立产权明晰的管理制度势在必行。森林旅游管理将会普遍采用经济手段,包括资源和环境的有偿使用,对不同的森林生态旅游系统实行差别定税(费)制等。对森林生态旅游系统的技术投入,政府不仅是组织者,而且是第一位的主体。

[1]王兴国.我国森林公园建设与生态旅游管理[J].中国林业产业,2004(1):33-35.

[2]苗雅杰.吉林省发展生态旅游的资源优势与对策分析[J].绿色中国,2004(Z1):116-118.

[3]麻学锋.旅游产业转型的理性构建与自发演进[J].经济问题,2009(2):124-126.

[4]马波.生态旅游在中国:研究回顾与本质回归[J].旅游科学,2009(1):1-6.

[5]李凡.森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要“同步”进行[J].中国林业产业,2007(10):40-43.

猜你喜欢
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森林公园游记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龙架山森林公园
矿区旧址森林公园化改造规划设计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出实招发展老区生态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