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模式与区域发展”研讨会综述

2010-08-15 00:52张玉来
外国问题研究 2010年4期
关键词:区域合作东亚金融危机

张玉来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天津 300071)

自 20世纪 50年代中期开始直到今天的东亚各国和地区的经济高速增长,使东亚模式开始为全世界所瞩目。但是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乃至 2008年卷入全球金融危机,又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东亚模式、并探讨后金融危机时代东亚区域发展路径,这不仅事关东亚,同时也对世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2010年 9月 11日~12日,由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主办、日本国际交流基金资助的“东亚模式与区域发展:世界金融危机下的再思考 ”研讨会在天津召开,来自中、日、韩的 40名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学术会议。此次会议重点围绕东亚区域合作、东亚发展模式、金融危机对东亚影响以及后金融危机东亚走势等主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地探讨交流。对既有赶超型道路、雁行发展模式以及新自由主义变迁等焦点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并与传统欧美模式、拉美后发展模式进行对比,与会学者一起勾勒了东亚模式以及该区域发展的未来愿景。

其一,东亚区域合作模式的趋势与前景成为此次会议的核心议题。东亚地区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该地区也成为世界经济的驱动力源泉。然而,相对于欧盟等地区性组织而言,东亚尚无整体而有效的区域合作组织。如何继续保持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本地的和平与安全,统合性区域组织具有重要作用。与会专家就东亚地区的历史与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一起勾勒了东亚区域的未来蓝图,有学者指出必须进行思维创新,以全新的视角和更高的高度来认识东亚区域合作。中国社科院张蕴岭研究员提出,认识东亚合作现状必须从多框架角度出发、探讨东亚区域发展必须把握好其多角色特征、推进东亚合作必须要有新的创新思路。韩国柳韩大学校长金泳镐教授则系统总结了清迈倡议以来,东亚区域合作发展的轨迹,在此基础上,他指出在世界性金融危机面前,各国还必须强化和推进东亚的区域统合。

其二,东亚发展模式的总结与回顾也成为此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以日本崛起为开始,其后是韩国等四小龙、中国与东盟和印度等东亚国家,先后经历了快速发展。那么,这种东亚发展模式有着怎样演进路径、特征,相互之间又具有怎样的关联性呢。日本学术院院士伊藤诚教授重点指出,当前日本经济的脆弱性与 80年代以来日本奉行的新自由主义有着密切关系。而今,在实现政权更替之后,走出新自由主义的日本也正在探讨新的发展道路,这不仅是日本自身的问题,同时也对东亚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南开大学莽景石教授则创新性地从“政府议价能力”视角出发,在创新审视日本模式的基础上,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独到见解。

其三,如何防御世界性经济危机也是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性经济危机已经成为威胁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如何在信息革命以及全球化发展趋势之下,有效抵御经济危机成为当前重要课题。此次会议中,对这两次经济危机的对比研究、各国所受危机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以及未来东亚各国如何携手共同抵御等,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富山大学星野富一教授指出此次危机是日本明治维新以来,日本“脱亚入欧”路线的失败;而早稻田大学池尾爱子教授则专门就两次危机进行了对比研究;吉林大学庞德良教授则侧重危机后中日韩应如何强化合作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概言之,此次会议,不仅对东亚模式进行了重新回顾和系统总结,同时也分析和探讨了东亚崛起的真正要因。而且,也对东亚模式的发展现状、未来走势以及东亚共同体等问题,进行了前瞻性探讨与分析,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创新性的真知灼见。此次会议提倡学术自由和平等,并重视理论研究与现实发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自东亚三国的学者也搭建起密切的学术联系之桥。

猜你喜欢
区域合作东亚金融危机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我校东亚研究院一行应邀访问韩国东亚大学
第7 届东亚焊接技术论坛(7th EAST- WJ)在杭州落幕
学霸“三小只”
英国区域合作元治理的实践与启示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未定的东亚多边体制与能动的中国东亚政策
中国-中东欧国家次区域合作的经验与展望
基于ZADL联盟的低利用率文献区域合作储存研究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