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学生就业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2010-08-15 00:54安庆森刘宝昌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管理

安庆森,刘宝昌

(潍坊教育学院,山东青州 262500)

对高职学生就业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安庆森,刘宝昌

(潍坊教育学院,山东青州 262500)

针对高职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跳槽问题,从学生方面分析原因,剖析了学生就业思想认识上的几个误区,并根据目前形势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建议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职业教育时指出:“以就业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一直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就业和自主创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从我国目前实行的双向选择就业机制来看,确实为企业引进人才和大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然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无论是从学生方面还是从用人单位方面来看,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的稳定性,也给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带来一些困惑。目前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许多岗位急需人才而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大批高校毕业生就业时不断地跳槽、四处游荡却找不到工作。客观地讲,学生跳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企业用人的角度来看,对学生急于求成的心理和对招聘时一些承诺的不兑现是学生跳槽的重要原因。某些企业对招聘的人员没有培训过程,急于求成要求学生顶岗,而学生则一时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从而对自己和企业失去信心造成跳槽。还有些企业管理上不规范,招聘时信口承诺,学生到了单位其待遇又得不到兑现,从而让学生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自然也就不能继续留在企业而跳槽。另一方面,从学生就业的心理来看,也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笔者多年从事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通过对许多成功就业学生和就业失败学生原因进行分析,受到很多启发,对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率,保持学生就业的稳定性有了较深刻的体会。本文主要从学生方面分析原因,剖析高职学生在选择就业时思想认识上的几个误区,并根据目前形势和自己的设想提出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高职学生在就业认识上的几个误区

1.把学历和能力错误的对等看待。

有些同学对上大学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在校学习期间缺乏动力,认为上大学主要是为了拿个文凭,有没有真才实学无所谓,文凭就是水平。这种思想导致学生在就业时有一种错误的认识:不管我干得怎样,就业单位必须给我高工资、高待遇,因为我有文凭。还有些同学不愿意和比自己学历低的人一块应聘就业,觉得和他们一块竞聘有失自己的身份,这种认识是大错而特错的。从企业角度来看,招聘人员是为了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需要,是为了提高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益,没有哪一个企业招聘高学历人才是为了装门面的,招聘高学历是为了高效益。如果一个高学历人员在产品生产的质量和数量上还不如一个民工干得好,他凭什么要求企业给他比民工更高的工资?说到这里,我们再来探讨上大学的意义究竟在哪里,也就显而易见了。上大学是专门拿出时间和精力来学习知识,培养技能,提高素质,以便为将来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和没有上大学的人相比较,你的优势在于:在你的专业方面受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在对解决问题的理论认识方面你会更深刻,在生产实践的技能方面你会更熟练,在干同样的工作时你会干的更快更好,这就是你的优势,也正是大学生的这种优势,用人单位才更喜欢接受,他们也会更有机会得到提拔和重用。反过来,如果你没有真才实学,也就没有了优势,单凭一个文凭是没有说服力的。

2.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发展目标。

有些同学在择业时没有制定好自己的长远发展目标,只看重眼前利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只看待遇高低。部分学生就业时,不管岗位与所学专业是否对口,也不管企业今后是否可持续发展,把待遇好作为自己唯一的择业条件,结果没干多长时间就自行跳槽了,往往是因为老板不按时兑现承诺的待遇,或是工作干着很吃力。大学生择业,不是说不能看应聘单位的待遇高低,而是不能只看待遇高低。人总要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这个方向往往与自己所学专业有关,这样在就业时就会有目标、有条件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岗位。有些大中型企业管理比较正规,开始可能工资低些,但会逐步提高,并且这类企业管理规范、工资有保障,在这样的企业也有条件提高锻炼自己。第二,有些同学把企业严格管理看成是对自己的束缚,因而就业时不予考虑,或是到了单位很快跳槽。任何单位总会有自己的管理制度,单位要依靠这些制度来进行生产经营管理,单位的制度越多、越细,执行的越严格,这样的单位的效益才好,才更有发展前途。要想成为某一单位的员工,首先要认可单位的管理,这样你才能自觉地服从单位的管理,接受单位条条框框的约束,时间长了你也就习惯了这些约束,也就成了单位一个高素质的员工。

3.喜欢从事管理,不喜欢到一线。

许多同学在选择就业岗位时不愿意到车间一线,而是想坐办公室或去管理岗位,这实在是一个误区。对企业来说,管理层面的人员首先是技术上的骨干,没有车间一线的工作实践经验,是没法做好管理工作的。笔者曾与多位企业的领导交谈过这个问题,多数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都是从一线一步一步走上来的,他们不管你是什么样的文凭,只要你在一线工作中表现出过硬的技术水平,产品做的多、质量好,又懂得管理,就可以提拔你到管理层面。所以,在这里要忠告广大的毕业生,刚就业就想做管理人员是不现实的,要沉下心来到一线岗位进行历练,在生产流程的各个岗位进行锻炼,并表现出你过人的能力水平,才有希望得到重用和提拔。事实也是如此,我们好多有思想的毕业生,就业时主动要求到生产一线,很快成为岗位技术骨干,从而被领导重用和提拔。

4.只注重就业,不考虑创业。

多数大学生认为:大学毕业了就要找一个好单位,成为白领、灰领或蓝领阶层,而从来不考虑自己当老板。还有些学生认为,有本事、有能力的同学能很快找到满意的工作,找不到工作的是没本事的,没办法了才自己干,这也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在目前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形势下,党和各级人民政府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建立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创业新机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这是党和政府对广大大学生的关心和帮助,更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体现。作为一个有思想、有能力、有胆识的大学生,应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自主创业,这是一件利国、利民、利己的好事,更是你展现能力、实现理想的良好平台。

二、做好高职学生就业工作的几点建议

1.充分发挥就业指导课的作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针对目前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好就业指导就显得特别重要。就业指导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掌握就业的基础知识,并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实现顺利择业、顺利就业,并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取得成功。首先,应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机构,通过组建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其中包括及时宣传、讲解有关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引导学生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其次,还要帮助学生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以指导大学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不迷失方向,在职业变化中坚持自己的职业理想,坚持努力,从而实现人生价值。在职业规划的制定过程中,让学生首先要根据自身的兴趣、个性特点、价值观、能力等,制定一套完全适合自己的计划,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社会价值。第三,要注意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应遵循的特定的职业思想和行为准则,是正确处理职业内部、职业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是社会一般道德在职业中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名誉和形象,还与公司、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声望和利益密切相关,良好的职业道德会给公司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一个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人,体现在对本职工作的热爱、端正的工作态度和很强责任心上。第四,从实战出发进行模拟竞聘,帮助大学生克服就业上的心理障碍,为大学生就业竞聘树立自信。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压力,初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也会产生心理矛盾,有些甚至会产生恐惧心理,具体表现在心理上的紧张焦虑,择业上的盲目从众没有主见,心理上自卑怯弱没有自信心等。大学生就业是其人生发展中的一次重大转折,为了适应职业需要,大学生除了应做好就业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准备、职业道德准备外,还应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调整好就业心态,勇敢地迎接挑战,这些都是就业指导课所要解决的重要内容。因此,就业指导课的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找一些有代表性的竞聘案例,分组进行就业竞聘过程的模拟训练,让广大同学对竞聘的过程做到胸中有数,克服恐惧心理,掌握竞聘技巧,这是非常有益的。

2.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指导和教育,为将来创业奠定基础。

当前,国家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上,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的积极举措,政府采取多项优惠措施,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大学生创业由于社会经验少、资金规模小,创业时选取的项目多集中在服务类、经贸类,少数学生凭专利技术或其他社会资源的帮助从生产型工厂开始做起。无论学生从哪个项目起步,懂得必要的经营管理思路,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非常重要。

如果让学生在社会上“补课”,不仅会有时间代价、心理代价,还会有经济代价,显然是得不偿失的。那么,怎样让学生在校内就基本掌握这些靠实践才能升华而来的创业技能呢?我院在做好学生创业指导和教育的同时,以勤工助学的名义创办“模拟公司”,让学生自己来负责公司的运营,自己招募和管理员工,自己进行绩效考核,管理经费和人员薪酬由学院提供,公司开办和日常经营管理中易出现的问题由辅导老师集中讲述并全程协助解决。目前,学院创办的由学生经营的模拟公司已经有十几家,包括水电维修公司、图书信息管理服务公司、环境卫生物业公司、实验实训管理服务公司、体育场馆维护服务公司、传媒广播服务公司、公共教室卫生物业公司、专业教室管理服务公司、交通通讯信息服务公司、学生公寓协理服务公司、安全保卫管理服务公司等等。

为使模拟公司真正成为大学生创业前的“练兵场”和“集训中心”,学院于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政策。如:所有模拟公司必须建立公司章程,而且必须一律按市场经济的规则运作。

从经营到管理,从部门设置到经济核算,从人事任免到内部分配,从到企业品牌到企业文化,都必须真实模拟各类公司的市场化运营;所有模拟公司的职员从经理到一般雇员全部由学生特别是有创业意向的学生竞聘上岗,所有职员按贡献业绩享受相应的薪酬待遇。

为使更多同学分享到模拟公司带来的成效,依照“章程”规定,模拟公司的“职员”实行定期换届交接,各模拟公司内部和模拟公司之间也必须经常性地开展管理例会和经验交流活动,学院也适时引导学生同真正的市场化公司进行对比,并请校外公司的真“老总”和同学们共办沙龙,交流心得。每位同学在“就任”前和换届后都要提交“就职演说报告”和“换届述职报告”,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我为什么要工作或创业?工作或创业一段时间后我学到了什么?如果真正地走向社会,我该如何经营管理我的事业项目。

3.在强化专业技能的同时,注意加强学生非专业素质的培养。

过硬的专业素质是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和今后良好发展的基础,这是毫无疑问的。而良好的非专业素质也是高职学生成功就业和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对企业访问调查中,笔者不止一次地听到企业老总们说:“作为企业,我们不仅关心学生的专业素质高低,我们更看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看他们有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作为高等职业学校,企业的需求就是我们培养的目标。作为学校,要通过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学校教师还要广泛挖掘教育资源,从细节入手,努力打造学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拼搏、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合作的五种优秀品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建立校企联合会,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让学生提前介入企业,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的稳定性。

针对大学生就业不稳定、跳槽严重的现象,笔者分析认为,无论是企业方面的原因还是学生方面的原因,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企业和学生之间缺乏相互了解、相互沟通,就业时学生面对众多的招聘单位,由于缺乏对企业的了解,只是抱着一个试试看的心理,从思想上浮在企业的表面,没有扎根企业和在企业发展的思想基础,这就导致了思想上的不稳定,从而不断地选择、跳槽。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让学生在就业之前就能认识企业、有目标、有方向地选择企业,笔者认为成立校企联合会是一个很好的做法。第一,校企联合会的会员单位,可以长期地在学校宣传自己,把自己企业的概况、岗位、产品、招聘条件、福利待遇等告诉学生,让学生在思想上对企业有一个了解;第二,企业的老总可以有计划地到学校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的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相关企业的管理,能尽早地接受企业的管理;第三,学生可以有组织地利用假期或周末到企业进行打工见习,亲身感受企业的管理和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岗位,为将来在此就业做好心理准备;第四,企业根据自己的用人需求,预先进行招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有目标的选择企业。同时,企业可派出技术人员对预报自己企业的学生在学校或企业进行岗位技术培训,这样在学生就业时可以直接上岗,取消培训期,可以更早更好地为企业创造效益。

(责任编辑:张连军)

G717.38

B

1009-2080(2010)05-0072-02

2010-06-26

安庆森(1961-),男(汉族),山东寿光人,潍坊教育学院山工机电工程学院党支部书记,副教授.

猜你喜欢
高职大学生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