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教学与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智育、美育的关系

2010-08-15 00:47付前勇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智育美育美的

付前勇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湖北武汉 430050)

1 问题的提出

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作为我国国民体育的基础,其功能的多元化是勿庸置疑的,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将不断发展。关于学校体育与德、智、美育之间的关系,我国的体育工作者们进行了广泛的探讨,真可谓仁者见仁,智取者见智,有许多关于体育与德育、体育与智育、体育与美育的专题论述。但笔者发现对于学校体育与德、智、美育三者的关系进行全面、完整分析的文章还不多见,虽有几篇但论述也较简略。

2 学校体育与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智育、美育的关系

2.1 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的不同点

(1)概念不同。学校体育是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德育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智育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认识能力的教育;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2)教育的任务和教学的内容或途径侧重点不同。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其内容包括田径、体操和球类等等;学校德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高尚的社会主义品德,其内容包括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教育、革命理想与革命传统教育、正确人生观与科学世界观教育等等;智育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其内容是科学文化知识;美育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发展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凡是为达到美育任务所采取的途径和方法,都能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3)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体育主要解决健的问题,能不能为人民服务的问题,主要是培养一副健壮的体魄,为承担各种艰巨的学习、工作任务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德育主要是解决红的问题,是否为人民服务的问题,要解决“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的问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智育主要解决专的问题,会不会为人民服务,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美育主要是解决美的问题,使人更加完美。

(4)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不同。学校体育是基础;德育是把握政治方向,是关键;智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美育是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必要的补充。

2.2 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的联系

2.2.1 学校体育与德育的联系

学校体育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最重要的方式和手段。体育活动的多样性和教育性,组织形式的集体性,道德行为自觉性,道德意识与比赛行为的统一性,以及比赛的纪律性等等说明德育有助于体育,体育也为德育的形成提供充分条件,即有意识、有计划和有目的地在各种体育运动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1)学校体育活动内容的多样性以及各种不同项目的特点和要求,为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田径运动中的跨栏跑、耐力跑,对培养学生勇敢、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敢于拼搏的精神有突出的教育作用;足球、篮球等集体性项目,对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和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具有显著的效果;体操、武术等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沉着、机智、果断和自控能力等。

(2)学校体育活动形式的特殊性和学生心理特征的共性,为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打下基础.学校体育活动多以集体为单位,而且学生都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时时体现出严密的组织形式、严谨的竞赛规程规则、严格的技术规范,个人的意志应服从集体的需要,只有符合并遵守体育的规则,个人的行为才能得到认可和发展.如在赛跑时,不许“犯规”;在投掷项目的教学中,为了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不能随意进行投掷.正是在这些规则和纪律的约束和限制下,才能让学生逐渐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规范.

(3)体育本身特点的竞争性和学校体育经常采用竞赛、奖励优胜等组织方法,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如在体育竞赛中,当自己落后于对手时,毫不气馁,经过顽强拼搏,最后战胜了对手.有了这种通过体育运动获得的良好的意志品质,尤其是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具备这种意志品质的学生将来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

以上是从学校体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分析了学校体育对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行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体育运动毕竟是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一个特殊领域,与现实生活不完全一样。如在比赛中用战术麻痹对方、欺骗对手,甚至引导对方犯规,以及合理冲撞,抢夺……等都是允许的,并不违反道德规范。但学生不可将这种在特殊领域不违反道德规范的认识和行为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而这些又正是智育在体育中的体现。

2.2.2 学校体育与智育的联系

学校体育是全面开发学生智力的强大动力。体育为智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理条件。体育活动本身就是体力和智力相结合的身体活动,发展智力的器官有赖于体育活动。体育与智育相得益彰有如下的论证:

(1)学习不是单纯的脑力活动.增强体质为智力发造良好的物质基础,为勤奋学习提供充沛的体力和精力。

(2)根据大脑皮层对人体各种活动的分工,体力和脑力活动有关的中枢的抑制与兴奋

可以交替,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体育活动提高心肺功能,充分满足大脑工作对氧的需要、提高记亿力。

(4)体育活动提高消化和吸收功能,保证大脑活动所需充足的血糖供应。

(5)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视、听和本体感觉都比较敏锐,大脑神经细胞的反应速度较快从而加强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6)大脑对人体感觉和运动的调节是按“对侧支配”方式,一般大脑半球左侧比右侧发达,所以右手比左手灵活,体育活动可提高大脑右侧的功能。

体育是一门科学,体育教育本身包含着对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和体育卫生保健等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这些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提高他们的运动技术和技能。学生在运动场上尽情地奔跑跳跃,不但满足了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而且打消了他们学习生活枯燥单调的感觉,消除了心理上的沉闷和压抑,真正体会到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以愉快的心情和旺盛的斗志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参加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对文化科学知识的掌握。但要防止体育活动占用过多的时间,消耗大量的体力,搞得过分疲劳,以至于影响学习。

2.2.3 学校体育与美育的联系

学校体育与美育结合,是因为体育与美育之间互有联系,互相促进,密不可分。体育中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学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观赏体育比赛,对培养和提高他们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学校体育中的美育成分具体表现为:

(1)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姿态、强壮的体魄和优美的形体,体魄健康是学生和谐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准确性以及对美的动作的感受性,并通过艰苦的训练,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体育运动通过对人体结构和身体运动形式的和谐调控(即内部心理和谐对外部形体动作的和谐调控),使人体运动形式向整齐一律、对称均衡、比例协调、层次有序、节奏规整、韵律鲜明、多样统一的方向演进,这必是力与美的综合形象和有机统一,从而使人体及动作达到匀称和谐、强壮有力和生机勃勃,即达到健美;

(4)体育运动与社会环境、个体生理特征和心理活动内部各成分之间的协调。这种协调能力的增强,就意味着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增强和心理健康素质的提高。

学校体育中的美育教育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在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在身体活动时的情感积极性,学会按照美的规律来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促进其“身”、“心”同步健康发展。即对美的追求不应是外表的、形式的,而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康的复合体。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 论

(1)学校体育与德育的关系是有机联系、互相促进的。学校体育能较全面地实现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个性的培养:在学校体育课上,通过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培养他们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的关系;通过集体活动,养成他们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竞赛有助于培养儿童、少年的竞争意识和开拓精神,使其胜不骄、败不馁,激励他们力争上游、奋勇拼搏;竞赛后的奖励优胜,能使儿童少年比较容易地意识到个人的努力程度将影响集体的荣誉,而集体的荣誉又会影响每个成员,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义务感和集体荣誉感。参赛就要遵守竞赛的规则,否则将受到惩罚,这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约束自己行为的自觉性。

(2)学校体育与智育的关系是互相联系、辩证统一的。体育与智育是互相依存的,体育为智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理条件.适度的体育活动增强大脑功能,可使大脑皮质相应区域引起兴奋,使已经疲劳的神经细胞得到积极的休息和调节,给大脑补充氧;从而提高大脑的耐受能力,促进大脑的新陈代谢及知觉的敏锐,使学生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只要统筹兼顾,全面发展,体育和智育就能成为学生健康成才的两个辅翼。

(3)学校体育与美育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体育中的美育首先表现在培养人的健美的身体上;体育中的美育还表现在,体育活动中常常伴随着审美的情感体验;体育中的美育还表现在对人的内心世界美的教育上,即人们所说的心灵美。要把美的意蕴有目的地注入到学校体育中去,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下一代作出贡献,要为下一代人获得健美的体态、健康的体质、高昂的生命活力和高尚的精神品质从而适应并实现社会的现代化提供教育的保证。

总之,体育、德育、智育、美育都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既分工又协作,才能实现寓德育、智育、美育于体育之中和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

3.2 建议

(1)要想真正做到寓德、智、美育于学校体育之中,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关键。因为体育教师的言谈、举止、仪表、精神面貌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体育教师要切实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文体素养和审美能力,并将这些能力渗透到体育教学和训练的各个环节之中,教育、启发并影响学生。

(2)学校体育在对学生智育方面的要求体现得还不够,尤其是中小学,几乎没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最基本的体育知识教育,如体育卫生知识等。在初中升高中将学生身体素质考试做为必考科目并记入了总分,但没有对体育理论知识的考试,高中连学生身体素质的考试都没有。这是学校体育不完善的地方,应把学校体育纳入学生升学考核内容,并尽早制定出考核方案。

(3)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前提下,占用学生体育课的时间进行文化课的学习是大部分学校的惯常做法,尤其是学生在上初三、高三年级时,课表中排上体育课是为了应付上级教育领导部门的检查,名存而实亡。同时也制约了学校体育对学生在德育、智育、美育方面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必须进行观念转变和改革。

1 齐建国.浅谈学校体育的德育价值[J ].学科教育研究,1995(12)

2 朱丽萍.浅议学校体育的德育功能[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001 ,(3)

3 黄金玲.强化学校体育的德育功能[J ].青海教育,1997 ,(1)

4 王镇兴.体育和其它教育的关系[J ].福建高教研究,2001(4)

5 陈祖琪.试谈中学体育与美育的结合[J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4(3)

6 李金芬.论学校体育中的美育[J ].浙江师大学报,1997(1)

7 黄 航.学校体育中的美育[J ].四川体育科学,1998(2)

8 王道俊.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9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教材.体育概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

10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教材.学校体育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智育美育美的
科技创新 智育未来
非遗剪纸绘梦想,厚德启智育新人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武术,是一生的修行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浅析现代美术教育的美育、德育、智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