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探析

2010-08-15 00:42刘立闯
文教资料 2010年7期
关键词:美术评价课堂教学

刘立闯

(邢台县会宁中学,河北 邢台 054001)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被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它在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益、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呈现出独特魅力、价值和意义。我就当前合作学习中存在误区与发展策略作初浅探讨,以期合作学习方式在美术课堂上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一、美术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误区

(一)将“合作学习=小组学习”。

许多美术教师在提及合作学习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小组学习,认为以小组进行的学习方式就是合作学习,将两者等同起来看待。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但它绝不仅仅是简单将学生组织到一起进行学习,随意进行的小组学习是对合作学习的误解。合作学习需要“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1]由此可见,合作学习与小组学习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合作学习需要科学和有效的小组构成,需要成员间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有真正意义的交流和配合,而不仅仅是将全班学习改为小组学习的方式。

(二)将“合作学习=学生讨论”。

合作学习突出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作性,把课堂时间和空间留给了学生。但美术教学中不能简单将合作学习归结为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单纯地存在于学生之间,将教师视为“旁观者”的角色来看待。合作学习的过程同样应是师生共同参与和发展的过程,合作学习的开展不代表教师的作用和地位改变,而是强调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等多种角色。将合作学习看成单纯的学生讨论,忽视教师的引导、组织和帮助,小组成员的学习过程有时会变得盲目,并呈现于一种缺乏监控的放任状态,这不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也不利于学生系统的认知建构与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将“合作学习=增加课堂讨论”。

合作学习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提供了交流和互动的平台。但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未能恰当把握合作学习的时空,忽视美术学科特色、教学对象特点、学习内容实际,误将合作学习方式的开展“演变”为课堂讨论次数的增多,出现“堂堂要合作”“题题需讨论”,学生讨论看似热闹,实则收效甚微,这样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占用有效教学时间。合作学习并不是没有针对性的增加课堂讨论,而是应科学、合理、适宜的运用课堂讨论,既要针对教学目标,又要突出讨论特点;既要有启发性、探索性和开放性,又要使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全面发展。

二、美术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有效策略

(一)以明确目标为前提,适时开展合作学习。

真正的合作学习应以明确的目标为前提,适时有效的开展。美国研究合作学习的专家指出:“当教师没有把学习任务组织好就交给学生时,这是对合作学习的误用;对学生应当掌握的技能和过程,在他们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独立练习的时候,就让他们分组练习,这是对合作学习的过分使用。因此,他们认为教师应当稳定而系统地应用合作学习,而不是要过分地使用。”[2]合作学习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即小组成员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和目标,以及各自的分工和责任,避免合作学习盲目的展开,或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无所适从,从而保证组员间优势互补、互相学习、共同发展,实现信息与资源的交流和整合,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二)以优化组合为基础,有效实施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将“个体竞争”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实现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优化小组成员构成。许多教师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将几个学生组织到一起进行学习。于是,课堂上常见的现象是,教师布置完学习任务,然后让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这很容易造成学生以一种虚假的表象参与到课堂讨论热潮中,学习效益大打折扣。合作学习中应贯彻“异质”分组原则。所谓“异质”分组,就是把学习成绩、能力、性别甚至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同的2—8名学生分在一个合作小组内。这样,小组内的学生之间在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是不同且互补的,便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3]“异质”分组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为各小组站在相对平等的起跑线奠定基础,学生在竞争中会有“旗鼓相当”的感觉,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以适宜内容为核心,扎实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有意义的知识建构过程,要使小组合作具有价值,适宜内容的选取是核心。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并不是任何内容、任何环节都适宜采用合作学习。如果学习的内容太简单或更适合学生单独进行美术实践,就没有合作学习的意义。教师在实践中应正确把握合作契机,精选合作学习内容,提出有利于学生学习、有益于教学发展的合作任务,并留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时间和思维空间,以使合作学习有价值、有创新、有收获。

(四)以恰当指导为保障,科学实践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将传统教学中师生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交流,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因此,教师定位好师生角色关系成为推进合作学习的关键。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合作学习”的有效环境,努力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适时介入小组讨论,了解小组合作进展情况,积极挖掘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绽放出的思想火花,督促每一位小组成员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并留给学生足够的成果展示和交流的时间,力求达到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

(五)以合理评价为推动,积极推进合作学习。

评价是合作学习得以有效实施、深入贯彻、持续发展的保障,是学生发展、教师提高、课堂改进的关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合作学习的评价观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区别,它所构建的“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关注个人竞争转向注重大家合作达标。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多元化评价主体、多样化评价方式、全方位评价内容、发展性评价目标的评价方式,以被评价者的“学习”和“发展”为评价目标,以每位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评价关键,从而增加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呵护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促使不同学生获得最优化的发展。

提升美术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美术教师亟需关注的问题。这需要广大美术教师正确理解合作学习所秉持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提高美术课堂实效,真正实现从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的转变。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61.

[2][美]玛扎诺、皮克林、波洛克著,张新立译[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08.

[3]刘吉林,王坦.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人民教育,2004,(1).

猜你喜欢
美术评价课堂教学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