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人文资源之舟 荡起旅游业双桨——以丘北旅游文化发展为例

2010-08-15 00:53朱法飞
文山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普者黑景区旅游

朱法飞

(丘北县委宣传部,云南丘北 663200)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因而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活动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旅游资源大致可划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人文旅游资源是对旅游者具有长久吸引力的文化因素、社会因素或与之相联系的其他各种因素,涵盖面较广,但主要是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人们到一个地方旅游时,除了欣赏自然风光外,更喜欢融入当地生活,亲身体验对各种生活的感受,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也正如人们所言:“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一个景区,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程度深,利用得好,旅游的“吸引力”便大大增强,会赢得更多的旅游者,旅游者的增多必然极大地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那么,一个景区发展的首要因素是什么呢?是旅游资源?是人文资源?是资本?是人才?是地理条件?……各种各样的回答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笔者认为都失之片面。旅游产业是一个系统产业,其发展的动力因素绝不是单一的,也不是要素的简单堆积,而是把诸要素特别是文化与旅游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的有效结合。

一、丘北旅游业的优势

翻开丘北县的发展史,时至 20世纪后十年,才出现 “旅游”二字,在云南省文山州古代 “十六名胜”中,也没有 “普者黑”。然而,经过近 20年的打磨创建,旅游业已迅速发展成为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第一大产业,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普者黑景区为中心和国家水利风景区摆龙湖为辅的丘北旅游业,已成为“彩云之南”又一颗耀眼的文化旅游“新星”,在全国旅游中也取得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那么,丘北旅游产业的优势、特色在哪里?在全省旅游经济的大背景下考察,笔者认为:丘北旅游业有四大优势和特色。

(一)区位优势

经过多年的努力,云南省已出现了三大精品旅游片区,即以西双版纳为代表的滇南热带雨林旅游片区、以丽江为代表的滇西雪域风光旅游片区、以石林为代表的滇东南喀斯特地貌旅游片区,这三个片区恰好构成“三角”形的区域旅游经济格局。应该说云南旅游从西双版纳率先突破,取得了先发效应;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推动了丽江及大理、香格里拉旅游经济的大发展。这两大精品旅游片区,或者说两个旅游经济圈,保持了强盛的发展势头。石林作为喀斯特地貌旅游片区的龙头,特别是“申遗”成功后也异常火爆,与其同属一个片区的泸西阿庐古洞、罗平油菜花、丘北普者黑山水田园风光组成了滇东南独特的奇石、奇洞、奇花、奇水四大奇观。可以说,这三个片区形成的三大发展点带动了全省旅游经济发展,并成为云南三角旅游经济格局的重要一角。丘北普者黑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既有三大片区的一些优势,又有别于三大片区的优势。丘北普者黑还处在连接广西、广东、海南跨省旅游和越南河江、河内、海防、广宁跨境旅游带上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特别是位于滇桂壮乡风情旅游带上,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随着文山普者黑机场的通航和衡昆高速公路、文山州“三纵三横”公路网、滇桂铁路、普炭一级公路、富宁港等“海陆空”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以及泛珠三角区域、中越区域合作的形成,为丘北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旅游后续支柱产业的培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资源优势

丘北旅游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在全国 10种景类、95个景型的旅游资源中,丘北拥有很多类型。丘北地处云南省东南部,属发育健全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六诏山支系大总山纵横全境,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珠江水系上游的清水江、南盘江等数十条江河依山势飞流跌宕,蕴藏了数十万千瓦的水能资源,中国第一座地下水发电厂——六郎洞发电厂就在境内。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丘北雕琢出众多风光旖旎的山川,蜚声海内外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普者黑以其世间罕见、国内独一无二的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于世。大有“天下风光彩云之南、休闲天堂普者黑”的独特魅力。按交通条件和地理位置,可分为三个片区、四个中心景观、五十六个中心景点,总面积 165平方公里,景区内独特的喀斯特孤峰群、高原湖泊群、溶洞群为主体,核心景区内

256个景点各具千秋,312座孤峰星罗棋布、83个溶洞千姿百态,54个湖泊相连贯通,万亩荷花组成的四十里荷路阿娜多姿 (普者黑荷花已有一亿四千五百万年的历史,是名副其实的 “活化石”,据中国荷花协会专家实地考察后称“普者黑的荷花为世间珍品”,难怪一位美国人称普者黑是活的流动的博物馆)。13公里绿色长廊大峡谷雄险壮观,3公里茶马古道神秘古朴,4万亩高原喀斯特湿地让人叹为观止,6万亩云南最大的人工草场使人流连忘返。与古文化遗址、革命纪念地、猴爬岩大峡谷、瀑布、云南最大暗河系、云海、古树、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等相辅相成。景区范围宽、景点多、容量大,而且比较集中,景观独特,类型多样,质量较高,环境优美,气候适宜,生物资源丰富,丘北还是驰名中外的中国辣椒之乡。

(三)人文优势

丘北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穴居生活,留下了许多古遗迹,仅文物保护单位就达 20处之多。在全县 4997平方公里的红土地上,居住着汉、壮、苗、彝、回、白、瑶等 46万各族人民,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彝族僰人跳乐和神奇的洞穴葬、壮族 “三月三”、苗族 “踩花山”、世界独一无二的彝族传统节日 “花脸节”,在

2009年举行的 “千人跳弦子、万人抹花脸”还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被中外游客誉为“东方狂欢节”。一个节日一个传说,一个传说一种向往。彰显了各民族对美好未来的执着追求。2008年 4月,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评审委员会评定普者黑景区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还有六郎洞神奇的传说和茶马古道、古战场遗迹,以及丰富的民间文学、优美的民族音乐、古朴的民族器乐、鲜明灿烂的民族服饰、悠悠古朴的村寨风光等等,更为可喜的是很多著名作家、文艺家纷纷涌进普者黑。中视影视到普者黑拍摄长篇电视连续剧《冷箭》。张笑天来普者黑寻找阿诗玛。舒婷嚷嚷说普者黑是一个叫人心动的地方。蒋子龙心疼地说,这里的水让人不敢洗手,只好望水洗尘。卞毓方则摆出姿势,请给我一点黑。余秋雨说普者黑太美了,最令他心动的是这里的本真文化,一点污染都没有,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太幸福了。宋祖英来普者黑唱《天蓝蓝》。杨丽萍认为这里的人民个个是艺术家,他们以一种略带夸张,又不无幽默诙谐的肢体语言,完整地展示了一个民族的生活形态与精神世界,比我的舞姿美多了。赵本山来丘北拍《回乡》。还有邵华、毛新宇、邓友梅、雷抒雁、王剑冰、贾佐光、李谷一、关牧村、毕福剑、文青、周涛、田震、满文军、俞胜利、张海涛、黄志忠、刘琳、高放、王立可等等以及世界各地采风团纷纷来到普者黑,并留下了许多美文、书画、题辞和美好祝愿,为秀美的山水美景丰姿添彩,为发展旅游丰富了内涵。

(四)开发优势

在全球经济步入低谷期,旅游成为引人瞩目的经济亮点,可以说全球迎来了旅游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是旅游消费升级换代的必然要求,也是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更广泛休闲康乐旅游转化的大势所趋,党和国家目前大力支持开发乡村休闲旅游、原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低碳旅游和云南省委、省政府实施旅游“二次创业”、建设民族文化强省以及文山州委、州政府建设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已把普者黑列为核心区建设。这些政策都为丘北发展文化旅游指明了方向。同时,丘北县委、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文化旅游的开发,经过 20年的努力,丘北县已基本完成了开发初期提出来的三年打基础、五年成雏形、十年成规模的构想,初步具备了行、游、住、食、购、娱的旅游六要素。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旅游带动战略成效显著,旅游业拉动第三产业增长明显,普者黑景区六大功能区规划建设通过评审,其中,2平方公里的旅游接待区、旅游风味食品街以及环境工程已经启动,喜获全省唯一的旅游循环经济试点县项目。同时,3万亩高原湿地保护、旅游小镇、培训基地、疗养中心、康体基地、影视基地等大项目也将启动和正在招商中。旅游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优势。

二、乘人文资源之舟,荡起旅游业双桨

(一)丘北文化旅游的定位初探

丘北普者黑风景区的功能定位是个大问题,事关今后发展方向。定位高了,高不可攀,定位低了,水平很低,达不到开发和吸引人的目的。丘北目前对普者黑景区的定位是符合当地实际的,但笔者认为特点还不突出,大家的思想还未统一。从景类、景型上来看,国家建设部风景名胜专家顾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风景园林专家周维权首次把普者黑定性为“世间罕见、国内独一无二的山水田园风光”;从普者黑的区位和功能来看,普者黑景区归入全省“三角”形核心区域旅游经济格局内和归入构建云南“十大旅游天堂”的休闲天堂中;而从普者黑的内涵和有别于其他景区的角度来看,普者黑被誉为“东方阿着底”。所以,普者黑景区的定位可从“世间罕见、国内独一无二的山水田园风光”、“旅游休闲天堂”、“东方阿着底”三个方面来定位。独特的自然景观、浓郁的民族风情、良好的生态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良好的区位优势是丘北文化旅游的特色,正是因为有这五方面的特色,才有丘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从整体上来看丘北文化旅游,自然景观是核心、民风民俗是亮点、区位优势是基础。我们之所以强调五位一体的有机结合才是丘北文化旅游业真正的优势,是因为只讲自然景观,丘北不如石林、版纳;只讲民族文化,丘北难比丽江、大理;区位优势更不用说,大交通格局即将形成。然而像丘北集自然景观、民族风情、生态资源、历史文化、区位优势于一体者确属凤毛麟角,这是丘北真正的优势所在,也是丘北文化旅游业大发展的希望所在。可围绕普者黑景区功能定位,打造丘北文化旅游经济创业园。

(二)加快丘北文化与旅游的联姻

随着全球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朝阳产业”,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的潮流。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胡锦涛总书记 2009年在云南考察时强调云南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的指示及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民族文化强省、旅游“二次创业”的要求,结合丘北实际,按照 “领导强力推动,文化创意灵动、重大项目带动、乡村带状联动、特点品牌舞动”的思路,加快文化与旅游结合的步伐,促进文化旅游的大发展大繁荣,使普者黑能尽快进入全省大的旅游经济圈。丘北县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虽然文化资源为丘北旅游增添了魅力,但目前丘北旅游业发展中,文化产业只有零星的开发,缺乏规划化、市场化,还没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旅游业中的文化产业,包括两大类型:文化旅游产业和体验文化产业。文化旅游产业主要指历史文化旅游产业与民俗文化旅游产业;体验文化产业主要是指风情风俗旅游产业与艺术文化旅游产业,这几种类型丘北都没有形成。因此,应高度重视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可从民族建筑、民族服饰、民族文化、民族歌舞、民族饮食、民族风俗、宗教文化等方面系统规划开发。当前应在建好三个民族村、旅游接待区和旅游风味食品街的同时,重点突出彝族花脸节、壮族文化、苗族文化、僰人文化、中国第一座地下水发电厂五个方面,做大花脸节,喊亮僰人文化,叫响中国第一座地下水发电厂。特别是做大花脸文化。2009年花脸节“千人跳弦子、万人抹花脸”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这是全世界最具权威、最具专业性、最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吉尼斯世界纪录不仅是一张证书,一个奖牌,更代表着全县人民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不断地自我挑战的精神。要全面研究开发,使这一巨大的无形资产真正变成真金白银,弘扬花脸文化,彰显花脸魅力,用丘北气大道正、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赢得尊重和认可,将花脸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 “巨无霸”产业。同时,在全县倡导重视文化工作,确立文化政绩,彻底理顺文化与旅游、文物等部门的关系,解决文化与旅游“两张皮”的问题,召开文化旅游联席会,使人文资源与旅游联姻,系统地对全县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制定丘北文化与旅游结合的发展规划,进一步发掘潜在的人文旅游资源,对其进行归类和专题研究、修复、维护、开发。并采取“就地保护”、 “易地保护”和 “原址重建”等办法,使宝贵人文资源重放异彩。

(三)强化组织资源

丘北当前在抓好县委、政府提出的大思路促进、大项目带动外,建议在组织资源中着力研究三个问题:一是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按照旅游二次创业的构想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路子,对旅游产品重新开发、包装,让旅游产品升级换代,增加品种、增加内涵。目前,丘北旅游产品一方面开发不足,另一方面却又出现老化问题,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塘水,外来游客看了就走,没留下什么 “迹”,停留时间短、消费少、回头客很少、旅游经济效益偏低,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旅客需求。而事实上老年游客、儿童游客、青年游客、文化层次高的游客和较低文化层次的游客、不同地区的游客的消费要求是大为不同的。要使丘北旅游“慢”下来,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结合普者黑休闲天堂、生长快乐、天人合一的特色,重点做好一区 (普者黑核心景区)、一镇 (旅游小镇)、一园 (万荷园)、一地 (湿地)、一道 (茶马古道)、一洞 (六郎洞含中国第一座地下水发电厂)、一坑 (天坑)、一城 (县城一城两貌)八个一工程的包装开发,尽量满足游客揽胜探奇的心理,解决普者黑淡旺季明显的缺点。并加大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普者黑核心景区内当前建设重点做好“泼、喝、抹、赏”四个旅游产品的包装开发。“泼”就是充分利用滇南“奇水”,做活水文章,使水和人能够溶为一体,把“划小船打水战”打造成为丘北独有的最吸引人的最有魅力的旅游产品,这是其他地方无法做到的。“喝”就是酒文化的开发,丘北传统酿酒享誉省内外,现在腻脚酒和太阳魂葡萄酒已名声在外,而且很多民族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成礼”之俗,已形成自己独特的酒文化。想方设法让每一位游客都真切体会到丘北土酒和丘北饮食文化及各族群众热情好客的魅力,吃在丘北,醉在普者黑;“抹”就是抹花脸,花脸节是丘北彝族独有的传统民族节日,游客参与性很强,要将其做大做活,抹的原料要研究,原料可以卖,使每位游人既体会到抹花脸的内涵又带来欢乐,也没有麻烦,同时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赏”就是赏荷花。要依托丘北普者黑独有的野生荷花和品种,不能让荷花自生自灭,要像罗平一样来营造,使普者黑核心景区变成荷花海洋,形成一种强大的规模感。依托天赐的摆龙湖以下的大坝子,做大手笔的开发,真正形成世界上最大的野生荷花园。现在一说扩大种植面积大家都强调难,老百姓想不通,不愿意种,莲藕加工产品卖不出去,仍靠一家一户散兵散打,再搞 10年也搞不出特色来,应想办法找思路。普者黑景区与其他景区最大的不同,就是景中有村,村寨即是景,在 16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仅核心景区内就有 12村 2881户 11246人,占核心景区总人数的 49%,普者黑的开发外不开这些群众,要很好处理“发展”与“为民”关系。丘北有这么好的水却白白流掉,应充分利用,荷花可以搞成立体农业,在荷花里边养鱼,养鱼既体现普者黑鱼虾多的特点又可获得收入。泥土里还可养泥鳅、鳝鱼等。藕粉销路也要加大力度拓宽,在荷花种植上不能一家一户,一做工作就把自己弊死,那就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采取土地流转方式,大面积租赁来开发,前提是保证农民创利。可以算一下帐,栽一亩稻谷、烤烟,得多少利润,种一亩荷花,藕、莲子是一点收入,鱼是一份收入,租过来后,农民来土地上打工又可以得收入,同时还新开辟了旅游业,农户来搞农家乐,农闲之季可以得到补偿。旅游小镇除抓好仙人洞民族文化生态村、那红壮族风情村、菜花箐苗岭山寨建设,使文山州壮、苗民族风情能在普者黑体验外,重点挖掘开发彝族僰人文化和彝族花脸节这两大品牌。茶马古道、六郎洞、天坑、湿地、县城一城两貌以及舍得高原草场、猴爬崖大峡谷等景点的开发目前要先做规划、开发和保护工作。

(四)树立“酒香”更需飘万里的意识,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工作

据国际旅游权威组织研究的资料显示:旅游宣传促销每投入 1美元,其产生的效益可达 8美元。众所周知,一部《少林寺》富了登封市,一部《五朵金花》放红了蝴蝶泉,一部《阿诗玛》将石林送往全世界,一首《神奇的九寨》唱红了阿坝州,杜甫《望岳》中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使众多游人立下一定要登上泰山之巅的决心;李白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描绘,硬是把人引上庐山的香炉峰……这一切证明,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是做强做大旅游产业的必然手段。就丘北而言,目前仍然存在“酒好不怕巷子深”的观点,对大交通格局形成的研究利用不够,旅游业开发至今还没有专门的宣传促销经费,没有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宣传机制,外宣方法单一,宣传产品太简单,没有拳头产品,各敲各打现象突出,缺乏叫得响、传得开的宣传文化精品。所以,应及时转变观念,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种大型会议和活动,主动出击,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和推介,着手研究在滇桂铁路沿线城市的宣传促销,并想方设法上全国各大主流网络,利用现代传媒工具使丘北旅游宣传这一过去的 “短手”和 “弱手”变得长起来、强起来,让丘北的文化旅游形象、文化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产品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名声远播,使普者黑这一“好酒”香飘万里。同时,当前应着力抓好旅游宣传十大工程,即:征集一句响亮的、统一的宣传口号、唱红一首家喻户晓的主题歌 (吃红丘北辣椒、唱响普者黑)、制作一本精美综合画册、创作一部作品、制作一张风光光碟、打造一台独具丘北特色的歌舞晚会 (以花脸节、僰人等为主的高质量的收费的民族歌舞晚会)、绘制一张旅游地图、建设一个文化纪念馆 (陈列民风民俗和知名作家、文艺家的作品、题辞、绘画等)、每年举办一次全国著名画家画丘北或著名作家写丘北或著名歌唱家唱丘北等活动、拍摄制作一部电视剧 (《寻找阿诗玛》、《抹花脸》、《千古僰人》等)。使这十大旅游宣传工程既成为文化旅游宣传拳头产品产生经济效益,又成为可出售的文化旅游商品。动员全县文艺工作者振奋精神,增强信心,以生活在普者黑景区为荣的处世态度,激发才思、潜心创作,做先进文化的学习者、宣传者、实践者,立足丘北文化底蕴。在文学、美术、书法、音乐、舞蹈、影视剧等各个艺术门类争取推出精品力作,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叫得响传得开的文艺精品,真正做到“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总之,“好酒”更须众人识,丘北旅游名声远播海内外之时,也正是丘北的旅游业全面发展之日!

猜你喜欢
普者黑景区旅游
普者黑:惊艳天下的“阿着底”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云南有个普者黑
情留普者黑(组诗)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