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探索与研究

2010-08-15 00:49胡艳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中学生道德

胡艳华

(遵义医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3)

加强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探索与研究

胡艳华

(遵义医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3)

网络空间所具有的自由性、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会给学生的思想性格带来负面影响,使部分道德意志薄弱的学生放任自我,产生不良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关注网络道德问题,积极探索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对策

一、中学生的网络道德危机现状

道德危机起源于商业危机,其实质是为了避免淘汰并保住现有利益,采用了有悖于道德与人性手段。从人性上讲,人的期望很高,但现实通常事与愿违,又加上人的本性贪婪,由于得不到满足,矛盾就产生了,各种不正常的表现就显得很正常了,而人与人又是相互影响的,从而映射到社会上去。此问题在将来也不能很好地解决,毕竟社会在变化,我们并不能消灭问题,只能把它降到最小化,不断促使社会发展进步。随着网络的发展,道德危机也渗透到网络上来,尤其是中学生,自控能力差,更容易出现网络道德危机。

网络是一个充实而无形的空间,同时也是一个为所欲为的空间,具有开放性、多元性、自主性和虚拟性等特点。在这个空间里,对于思想尚未成熟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导致“互联网中毒症”、“人与人的信任危机”、“厌烦现实生活”等一系列道德危机。

1.道德观念淡化

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言谈举止都要受到行为规范、社会舆论及法律条文的约束。但在网络世界中,“人们的身份、行为目标、行为方式等都能被隐藏或篡改,网上各种角色虚拟到只能被视能动的智能符号,网民完全隐去自己的真实身份,以一个或多个虚拟的角色从事网上活动和交往,几乎不必承担任何责任,网民不用担心别人会怎么看待自己。”这种虚拟的特点导致了少数学生法律观念淡化和道德丧失,放纵自己的行为,甚至从事网络犯罪活动。由于目前还没有完备的网络法律规范,传统的道德观念在网络空间里的约束力不强。因此,网络空间里的行为完全取决于上网者的自觉和控制力。而中学生的自制力弱,抵抗诱惑的能力不强,更易导致法律观念和道德观念的淡化。此外,网络也给色情、暴力等文化垃圾提供了新的传播手段和土壤。这些文化垃圾对青少年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和欺骗性,往往激起部分意志薄弱者的享乐思想和放纵意识,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网络空间大量充斥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西方价值观念也造成了一些中学生的价值迷失和蜕变。

2.责任意识削弱

互联网上信息之多,令人目不暇接,没有人能分辨出这些信息是真是假,有用还是没用。互联网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因此“能够利用自身的传播优势,发布无从证实的错误信息、虚假情报,这就是信息“黑洞”。这些“黑洞”的存在,会对青少年造成错误的导向,影响其道德判断标准,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对于网络中的信息,71.8%的中学生表示“按自己的经验接受”,15.7%的中学生认为是“小道消息,看过算数”,5.1%的中学生表示“因从传统渠道无法了解,故格外重视”,3.4%的中学生表示“积极参与讨论”,4%的中学生表示“看到信息立即向外传播”。这说明,当前大多中学生处于受众的角色。网络信息传播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度,远远超过了任何社会责任的范围,由此引发的道德失范的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重。网络的主体性、虚拟性,使得外界不易对其进行有效监督,势必造成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削弱和自由主义的泛滥。

3.人生观、价值观受到西方腐朽观念的侵蚀

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使得网络信息全球化,根据对互联网的输入、输出信息流量统计,中国约占0.5%和0.05%,而美国的这两项指标都达到85%以上。西方文化在互联网上的覆盖面积如此之广,他们在对外输出网络技术设备的同时,也夹杂着“和平演变”的旗帜。以宣扬“民主”、“人权”为幌子,实际上是对其他国家进行“西化”,中学生往往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和自控能力,难以抵制错误观念的侵蚀,在西方“和平演变”、“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观念的影响下,容易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二、网络道德危机的原因分析

网络文化的特殊性、网络立法不完备和网络管理不健全、道德教育的局限性、中学生深陷网络不能自拔是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四大原因。

1.网络文化的特殊性

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隐蔽性、虚拟性的特点。网络的开放性既提供了许多有用的资源,也容纳了大量丑恶的信息垃圾。网络的共享性,特别是在我国网络信息分级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各种信息都同时作用于学生的身心。网络的交互性让学生容易认识各类网友。网络的隐蔽性既可以让学生改变角色,作出各种行为,也能够隐藏各类网友和信息资源的真面目,模糊学生的思想认识。网络的虚拟性使学生认为无须对自己在网络上的行为承担后果。同时,在网络世界也容易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然而这种成就感和满足感并不是现实的,又往往造成了学生在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失落感。

2.网络立法不完备,网络管理不健全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加之其又有虚拟性特点,人们很难对其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首先,网络立法还很不完备,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不能对网络行为,尤其是网络有害行为进行行之有效的约束。其次,网络技术水平有限,难以完全阻挡危害青少年道德的有害信息跨上网络这条信息高速公路造成严重的信息污染。

3.学校道德教育具有局限性

学校传统的道德教育主要针对“全体”学生,灌输一些道德规范,解决学生表面上的“遵守”、“服从”问题。由于传统的道德教育缺乏对学生个体的足够重视,缺乏对学生个体作为独立主体的基本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并未真正形成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基本道德品质,更未能把这种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内在道德要求。面对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学校对网络道德的研究与教育明显滞后。因此,一旦学校的围墙再也无法阻隔电子信号的传播时,网络道德教育显得是如此苍白,青少年触网缺少必要的引导和规范,本是对青少年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却成了真实的空白地带。

4.中学生深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

网络游戏是一个虚拟的生存空间,极易导致青少年人际关系冷漠,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人际交流和社会沟通。很多中学生上网是为了网络游戏,很多青少年因迷恋于网络游戏而变得身心疲惫,荒废学业,特别是一些自制能力差的青少年,一玩游戏,往往沉迷其中,面对目不暇接的网络游戏,有些学生往往不能正确处理上网与学习、人际交往的关系,而是沉迷于网络,影响其判断标准的形成及其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和学业的完成。甚至有的为游戏而逃学,更有甚者,为了玩游戏而偷盗他人钱物,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以上四方面的原因,促使并未形成良好道德观念的、充满好奇的和为了摆脱压力的学生,走进没有国界、没有约束的网络世界。网络中的各种信息、各类网友的言论震荡着学生的思想。当他们在网络世界获得的满足感比在现实世界更多时,他们就会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网络之中,形成恶性循环。当这种在虚拟世界中的思想和行为模式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对学生的整个思维产生控制,作用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行为,产生不良的后果。因此,网络道德危机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危害。

三、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网络正在对中学生的道德认识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00年6月28日,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少年。网民要研究其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应对这种挑战。”这就要求我们针对网络下中学生受到的道德危机现状,对中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和科学使用互联网,因此,我们要采取相应的行之有效的对策。

(一)全方位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1.编写网络道德教材

学校是一个对中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学校首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据报道,重庆一中在把网络道德教育教材的编写与学校法制教育教材心理健康教育一起纳入校本教材开发之中,结合学生实际,组织教师研究编写了《网络与道德教育》,内容包括网络知识、网络中的问题等,有利于学校真正贯彻实施网络道德教育工作。此外,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者可以把抽象的道德规范或社会公德,变成具体的、生动的、富有时代感和教育意义的多媒体教育光盘,从而让青少年在声情并茂的审美感受中学习和掌握网络道德教育知识。

2.增设网络道德教育课

网络道德教育课应作为网络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由计算机科研组的教师担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网络与网络道德》为教材,安排课时,引导学生端正对网络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

3.举行网络道德教育活动

举行以网络道德为主题的班团队活动,如班里可以举行关于网络道德教育的辩论赛、演讲比赛以及有奖征文等。在活动中对中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网络道德教育,使其在轻松中接受网络道德教育知识。

4.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

家庭对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家长要懂得网络知识,当孩子在家里上网,家长要坚决对有毒有害的信息进行剔除。此外,家长要能从孩子的角度看待网络,要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协助学校对中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二)加强网络立法工作

虽然网络信息具有开放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有绝对的自由性,我们要建立的是一个积极有序的网络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网络立法工作,用法制来保障网络的安全进行。近年来,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网络法规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上网管理办法》等,同时要加强网络警察的力量,增大打击网络犯罪的力度,这样才能有效地对网络安全的保护及对试图进行网络犯罪具有很强的威慑力。

(三)加强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队伍建设

要发挥网络道德教育在网络时代的重要作用,就必须有一支具有较高的道德教育理论与时间水平,又能够熟练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工作的网上道德教育者,这就决定了这支道德教育工作者的队伍不仅要下功夫去研究中学生的道德发展特点,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在思想上和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而且还要努力地学习网络知识,使自己尽快地掌握网络发展的规律。这支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网络创造接触学生内心的机会,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懂得中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特点,掌握学生的焦点问题及解决对策。

[1]宗诚,郭庆红.网络时代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J].江西社会科学,2003,(4):12.

[2]林港凡,许俊卿.网络文化的特征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1,(2):3.

G63

A

1673-0046(2010)01-0100-02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中学生道德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