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 伟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100081)
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下半年之后,大豆价格持续下跌,农户种植大豆积极性受挫。据估计,2009年播种面积约为1.32万公顷,比上年减少3.6%。大豆生长期间主产区极端天气频繁发生,2009年总产量约为1450万吨,比上年减少6.7%。
在国际市场供求关系调整和政府间接调控作用下,大豆价格波动明显,整体呈上升趋势。2009年1月份全国平均批发价格为3380元/吨,比2008年最高价格下降了44%。1~6月份,国内市场价格波动较大,6月之后,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带动了国内大豆价格持续上涨。11月份国内市场大豆批发价格为3700元/吨,比1月上涨了10.9%。
2009年中国大豆进口将突破4000万吨,约为4160万吨,比2008年增加了11.2%。据海关统计,1~10月中国进口的3488.23万吨大豆中,来自巴西的为1581.08万吨,占45.3%,美国和阿根廷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1.3%和10.7%。
2008年10月起,国家委托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对东北产区大豆实行定价、定量和定点收储,分四批共收储725万吨大豆,占2008年国内大豆产量的46.7%,占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四省大豆产量的83.7%。由于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巨大差价,收储政策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2009年新的收储政策做了调整,允许东北大豆压榨企业收购大豆,变“储豆”单轨制为“储豆”和“储油”双轨制,同时敞开收购。
2009年全国总计增加产能约1000万吨,其中以中粮和中储粮为代表的中央企业增加约800万吨的大豆压榨产能。2000—2009年中国大豆压榨能力提高了4.8倍,目前,全国总的大豆压榨能力已突破1亿吨。
主产国大豆生产恢复性增长,加上国内供给能力的提升,2010年中国大豆供给相对充足。2010年南美大豆将恢复性增长,美国大豆很可能保持在2009年的历史最高产量左右。目前,南美大豆已经播种完毕,如果生长进程中气候适宜,2010年巴西和阿根廷大豆产量将恢复到2008年的产量水平。据估计,2010年南美大豆产量可能达到1.23亿吨,比2009年增加23%。2010年世界大豆产量将达2.45亿吨,约比2009年增加3%。目前,中国大豆进口量约占世界大豆出口贸易量的48%。世界大豆生产的稳定发展使得中国可以获得充足的贸易供给,保障了国内压榨需求增长。
2009年下半年以来大豆价格的上涨,提高了农户种植大豆的利润空间,2010年中国大豆播种面积很可能会提高,产量将比2009年有一定的提升。目前,国家收储的750万吨大豆没有完全投放到市场,2010年结转库存量将增加。这些因素将使得国内供给增加。国内供给能力的提升可以有效的保障中国大豆食用需要和主产区压榨企业的压榨需求。
2009年中国大豆消费需求量约为5400万吨,其中压榨需求约占80%,食用需求占16%,其它消费占4%。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回升的态势更加显现。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2010年国内大豆消费需求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预计消费需求总量达5500万吨,其中压榨需求量将比2009年增加4%,达4400万吨。国家收储政策的实施和国内产量下降将使得2010年中国大豆进口需求保持较高的水平。
大豆需求是食用油消费和蛋白消费带来的引致需求。目前,我国食用油的总的对外依存度在48%左右。2009年我国大豆消费量的72%完全依赖进口。从消费结构看,大豆油消费量约占我国食用油消费的40%,菜籽油和棕榈油约各占20%的市场份额。中国棕榈油的消费完全依赖进口。2010年,除大豆之外的其它油料作物的生产及中国畜牧业的发展也将影响我国大豆总需求。
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2008年6月份以来,大豆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持续下跌。2009年3月,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价格为297.2美元/吨,比2008年6月的历史最高价格下跌了44.3%。2009年3月份以来,特别是6月份之后,随着世界经济回暖,大豆价格呈上升趋势。
新的收储政策的执行一方面有利于国家调控大豆市场,刺激大豆加工企业的压榨需求,另一方面很可能减少市场上国产大豆的供给。鉴于中国旺盛持续的需求增长,2010年上半年大豆价格将呈上涨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新的收储政策规定,当东北主产区大豆价格上涨到1.97元/斤时,中央财政将停止对大豆加工企业160元/吨的补贴。由于2010年世界大豆增产的预期,远期供给压力大,市场价格大幅度上涨的难度很大。在总体价格上涨幅度不大的情形下,2010年金融衍生品的投机活动和生物柴油市场对大豆价格的影响有限。
一段时间以来,有人认为,从国际市场进口大豆可以节省国内的耕地和水资源。2008年以来的世界范围的粮食危机,使得世界数百万人处于饥饿和营养不良境地。长期看,中国必需依靠自身力量把大豆生产保证在一个相对安全供给的水平。因为大豆对满足居民的蛋白营养需求、保护生态环境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大豆消费在中国是一种文化。大豆进口的激增和国外压榨企业在中国市场势力的扩张,使得国际大豆可以利用垄断地位获得超额利润,然后施加其它手段(如控制种子市场)牟利。这不仅打压了国内大豆生产,更是对中国大豆文化的入侵。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协商,尽快明确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定位,制定豆粕消费和食用油消费的安全标准,规范进口;制定切实有效的产业促进政策,保证国产大豆30%的市场占有率。
要保证中国大豆的30%的市场占有率,国内生产是关键。从产业链条着手,给予主产区大豆加工企业生产补贴,促进大豆销售和豆农增收,非常有必要,但这是短期行为,油脂加工企业竞争和生存的检验标准是市场。从长远来看,重点应该放在生产环节,一是实施种质资源储备和自主转基因知识产权开发战略,研发有竞争力的种子,提高大豆的单产,解决大豆良种示范和推广之间的制约因素,不但可以使大豆农户规避生产风险,更是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的有效解决办法;二是稳定大豆收购价格,给大豆生产农户良好的市场预期,尽可能的减少农户大豆生产的市场风险。
尽管2007起大豆压榨已经列入不鼓励项目,但目前中国大豆压榨产能有增无减。目前中国大豆实际压榨能力已达1亿吨左右,不但中粮和中储粮扩张压榨能力,东北主产区的民营企业也纷纷在沿海建厂加工进口大豆,以缓解竞争带来的生存压力。中国大豆压榨能力的利用率仅为42%,产能严重过剩。大豆压榨能力的盲目扩张,将刺激中国进口大豆需求的增加,进一步减少内资大豆加工企业的生存空间。建议严格控制国内油脂加工企业生产能力扩张,规范市场竞争。
随着以大豆为代表的农产品的金融产品属性不断增强,大豆市场的价格波动将更加剧烈。中国大豆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一体化程度非常高,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会很快传递到国内市场。建议提高国家收储大豆的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性储备,用于平抑市场价格波动,保护大豆产业主体的利益。同时,对国际大豆市场价格风险也有一定的制衡作用,也相当于掌握了定价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和世界优质大豆蛋白需求都将持续增加。大豆市场是一个细分的市场,建议抓住国产大豆非转基因和优质蛋白两个差异化特征,实施原产地保护,依托优质的大豆蛋白生产企业,大力开拓中国东北原产地大豆的国内和国际市场,提高大豆产业链条价值,促进豆农增收和大豆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