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探索科学发展模式实践的经验

2010-08-15 00:53杨丹娜
重庆行政 2010年2期
关键词:广东科学发展

□ 杨丹娜

广东探索科学发展模式实践的经验

□ 杨丹娜

为推动科学发展和构建社会和谐,广东探索科学发展模式取得初步的效果。在全球金融危机、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2009年广东不仅度过经济发展最困难的时期,而且顺利完成经济增长目标任务。广东科学发展模式的探索,实践并证明了十七大提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和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决策的预见性和科学性(如,关于应对危机冲击的政策措施必须把保持我国经济当前平稳较快发展和为长远发展营造良好条件有机结合起来,既要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努力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为我国经济长远发展营造良好条件等)。广东先行先试、探索科学发展模式,建立在对科学发展观内涵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为我们拓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提供了基本经验。

一、以人为本贯穿探索发展模式转变的全过程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观念先导

与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的内涵丰富。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与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显而易见,这里的人,从大处和整体讲是政治范畴的全体人民、更是国家社会的所有公民,从具体的实践意义讲是每一层级政府服务的对象,即每一个公民生存发展需要政府保障的基本权益。

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社会主义理论的源流而言,它坚持和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价值和理想目标,赋予社会主义于现时代的创新意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开拓了新的境界。就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而言,它体现了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表达了处于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新一届领导集体执政的新理念;就实现现代化的实践意义而言,它既包含了我们党实现新战略目标的新举措和推进新发展的根本意义、动力、资源、目的,又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有了新的历史起点和转折。从改革开放初执政党为尽快使人民摆脱贫困饥饿、解决社会生产力长期落后、物质匮乏的现状,明确确立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转向后30年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全面的发展,使整个的发展都围绕人、服务于人民群众奔小康后不断增长的发展新需求。

因此,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包涵了科学发展观所要回答的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一切内容,它贯穿推动发展模式转变的全过程,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观念先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科学发展模式,首要的任务就是要使各级领导干部明确树立和把握好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发展核心理念,并把它转化为发展的思路中,贯穿在各项工作举措中,运用在对各级干部发展业绩好坏的衡量指标中。广东在发展模式的转变中,从十届二次全会开始的各次全会都围绕着对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持续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活动,为树立科学发展新理念、以人为本的发展新目标奠定了思想基础。正确的发展理念和观念是广东坚定毫不动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探索科学发展模式实践的理论先导。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新的发展要求综括而言,是必须解决已经出现的一系列新的问题: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区域发展差距大;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等。

发展的战略举措、手段方法是服务于发展战略目标的。党的十七大在谋划未来发展中确立了为实现与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推动社会和谐的战略目标,提出要“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十七大后,为转变发展战略模式实现科学发展战略目标,广东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实现科学发展推动社会和谐的重大战略举措,具体对策和方法是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即“三促进一保持”,要求是始终把保增长和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在发展战略模式的转变中广东经济增长逐步探索主要依靠资源利用率取代增加资源投入的发展方式:如强调 “节约集约用地”、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大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开创能源领域的新途径等。广东发展模式的创新,目标是走出一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新路。在区域协调发展中,除形成珠三角地区的广佛肇、深广惠、珠中江三个经济圈外,还根据国家关于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划分,结合本省实际,将全省21个地级市分为都市发展区、优化发展区、重点发展区和生态发展区,指出了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和评价重点。广东的实践探索为我国统筹区域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路径。

三、坚定不移深化改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改变现状的新需求新期待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30多年的改革,广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同时,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具有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但是,这一基本矛盾随着30多年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社会利益结构的深刻调整、社会阶层的分化加剧、各不同群体人的观念发生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也出现了不同的新期待。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群众整体分为两大阶级一个阶层的现状已逐步被新形成的各不同利益群体所替代。因此,准确把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具体表现,在深化改革中使我们的改革新政和内容能够满足各不同利益群体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成为推进改革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面临的新课题。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化改革必须体现与人为本,统筹协调,就必须把满足各不同利益群体发展的新需要新期望作为推进改革发展的目标和动力源。因此,党和政府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政策的制定是否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要依据改革是否让不同利益群体的人民群众得到利益,它们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尊重和保障。广东转变发展模式同样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利益调整,阻力不小。为推进发展模式的转变,省委省政府把推进发展模式转变的动力聚焦在不断满足各不同利益群体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新需要新期待上。在决策中关注各利益主体的多元性、需求的多样化和动态性的特点,通过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提供自由竞争的平台;通过完善民主法治,提供竞争发展有序和谐的制度保障;通过完善提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有效保障城乡公民的各项权益;通过政府公共管理改革,权力下放,推动公民社会的成熟;通过对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发展的扶持力度和区域合作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通过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各不同的群体利益得到兼顾和协调;通过网络问政、以及人大、政协、社团机构、媒体开设的民意窗口和通过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等建立起各种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的平台,使党和政府决策能够整合各不同的群体利益。同时,人民群众作为改革的主体意识、人民主权的价值得到体现。

四、全面推进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结构使实现科学发展具备良好的社会基础条件

新时期我国社会最大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大的成就是经济快速发展。同时,我们更要关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打破单一计划体制和全能政府对社会高度全面管制的状况后,催生了社会的发育和成长的新特点。我国正在进行的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虽然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但是,全面、深刻的社会改革和建设的任务也空前艰巨,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的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此,十七大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因此,实践以与人为本为核心内容的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科学发展模式既是在一定的现实社会背景和条件下进行的,又必须改变现实的社会背景和条件,为科学发展建立起新的合理的社会背景和条件。这就是按照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建立起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互惠互生的社会生态,为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的社会结构。

十七大报告深刻揭示了我国新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面临新问题的症结在社会结构的不合理,并对解决问题提出了重视社会建设、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的基本方略。广东把这一重要的发展方略贯穿在发展模式的转变中。在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转型中,广东省委省政府采取措施进行结构调整,以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缩小收入差距,保证经济社会的健康平衡发展。广东对区域和城乡结构的调整采取增量和存量调节同时进行的方法,使更多的资源投入落后地区和乡村,使区域和城乡发展的协调性得到增强。为进一步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2008年广东在全国率先规划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计划从2009年到2020年,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个阶段,逐步实现广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又如,为改善社会下层生活现状,广东通过实施“十项民心工程”,加强利益协调,使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确保全省人民无饥寒。再如,广东通过创新就业、人才管理体制和公务员录用制度改革,增加社会流动的机会和拓宽流动的渠道:珠江三角洲各地级以上市创新公务员和机关聘员管理制度,对专业性较强的公务员职位和辅助性公务员职位实行聘任制,深圳市推行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实行聘用制,并从2010年起新招聘的公务员实行聘任制改革;全省实施从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招考公务员的政策,广东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大都应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上述社会建设和体制改革举措的着力点都努力使区域间的发展不断趋于平等和均衡,给予人们的发展提供更多公开公平竞争的流动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结构的调整。

广东破解科学发展难题,探索现代化从传统模式转向科学发展模式的实践,已取得初步的成效。但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一个全面的、艰巨的变革过程,很多举措还刚刚实施,很多地方也刚迈步尝试。广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和基本经验无疑具有全国性意义,如何推广到全国,则需要各地从实际条件出发,也需接受更长时间的实践检验。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张德江:《在中共广东省委第十次党代会的报告》。

[3]中共广东省委十届三次、四次、六次全会的决定 。

[4]谢鹏飞主编:《广东发展之路》。

[5]羊城晚报:2009年年终特别策划“广东改变”三章系列报道等。

作者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马 健

猜你喜欢
广东科学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广东舆情
科学拔牙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