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2010-08-15 00:54刘居康
重庆高教研究 2010年6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过程

刘居康

(璧山县北街小学,重庆 璧山 402760)

当前,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促进着教育教学改革,同时也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化资源.新课程理念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是师生平等对话互动的过程.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迅速、高效、生动地传播信息,实现个性化互动的交流方式,是摆在我们中小学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因此,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1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途径

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能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加工组合在一起,来呈现知识信息.它以其形象逼真、新颖别致、跨越时空限制的巨大优势,对学习者的各种感官提供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强烈刺激,创设出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刺激和内部感受的环境[1].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化媒体技术,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计算机等实施教育、教学的一种手段,运用电教的特性和功能进行多媒体教学.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就是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技术手段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扩大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

2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2.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率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形状、声音等发生变化,向学生展现出具体、形象的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2].比如,数学老师的板演费时费力,极易造成教师过度劳累.一些立体图形、统计图表等画在黑板上也比较浪费时间,导致学生在教师操作的时候不注意听讲,从而降低课堂效率.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中,数学课件的使用可以在教师备课环节中完成画图等内容,这样节约了大量的课堂时间.

2.2 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发展学生思维

信息技术的推广使数学课的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利用多种表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地模拟和呈现实际生活情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有利于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联系.这样的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难以传授的重点、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给学生们讲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用传统手段,包括直观操作、投影演示等都很难把重、难点讲清楚;而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就可以方便地播放动画片演示.学生通过观察动态的过程,很容易地归纳出“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无关,而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这样,既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

2.3 增强了学生的互动能力和协作精神

多媒体教学的一个极大优势,就在于它能围绕四要素服务,改变静态、被动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互动学习和交流合作的环境,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实现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互动学习.在学生已获得大量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结论之前组织讨论,通过交流互相启发、分析综合,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从而得出结论.比如,在低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拼出美丽的图画》教学时,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小组,放手让每个学生大胆进行创造性的拼摆,再由每组学生代表在展示台上展示.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相互合作,互相启发,创新意识得到显著增强,最后居然有几十种拼法,有的像人,有的像变形金钢,有的像小山,有的像房子,有的像路标……学生在交流中获得了成就感,在互动中增强了合作意识.这种交流与合作在多媒体状态下得以呈现,彻底优化了教学结构与效果.

3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策略与方法

教育教学过程是传播教育信息的过程,是传导者(教师)借助一定的渠道(媒体)向学习者(学生)传送一定的教育信息,从而引起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根据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及教学策略,找到应用信息技术的切入点,并结合教学的各个环节来展开,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

3.1 结合知识点应用信息技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可切入的知识点甚多.教师应充分利用可切入的知识点,围绕知识点的揭示、阐述、展开、归纳、总结等环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多媒体进行有效的整合教学.在教《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该课知识点包括面、棱、顶点三方面,而将长方体、正方体制作成在电脑上可以进行拼凑、拆解的动态过关游戏,把游戏活动设置为“棱长”、“顶点”和“面”的认识三道关卡,每道关卡设置对应的认知操作,电脑会根据操作完成的情况判断是否过关.在课堂上,采取小组合作分组竞赛,以小组全体成员过关获胜.这样让学生亲历了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有了深入的认识.这样利用知识点切入进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整合教学,既节约教学时间,又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2 通过互动营造激励氛围

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利用网络信息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课堂智力激励,要求学生对问题情境积极动脑筋思考,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通过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等有效的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和发现新知识的认知过程[3].如在教《圆的认识》时,通过多媒体演示,先让学生观看生活中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等的轮子,然后将它们的轮子依次换成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正六边形等形状,同时提问“为什么这些轮子是圆形,其它的形状可不可以呢?”在教师的启发下,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对圆特征的认识有所提高就变得水到渠成了.这种借助具体的生活原型,搭建脚手架,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其实就是整合数学课程资源的过程.它不但能触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启迪思维,还能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索,解决遇到的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整合课程资源,为学生构筑情境型学习平台是非常有效的整合思路.

3.3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实践平台

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课本中有些要求实践的教学内容不能实现,从而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进行整合教学,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体验,学会在信息学习环境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主动构筑自己的学习经验.如在教《年、月、日》一课时,认识 “年”、“月”、“日”及 “闰年”的产生和形成对小学生是一个极其抽象的认知过程.假如不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单凭教师的说教很难启发学生思维而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奥秘.又如,在进行《圆的面积计算》的教学时,如果不用多媒体演示将圆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靠学生动手剪、拼、组合或凭空想像是难以完成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的.很多教学事实证明,借助多媒体不但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 “人”、老师的“面”,还能知道老师的“心”.数学课程资源中的抽象性、逻辑性思维也就被简洁而又准确展现出来了,在数学思维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正是多媒体技术整合数学课程资源特有的优势,才为学生构筑了智慧型的学习平台.

3.4 创造生动的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其辅助手段一般是出示卡片、模型、挂图或实物等,即以静态形象为主,难以再现事物变化的动态过程.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采用化静为动的策略,既能活现教材内容,又能再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即把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淋漓尽致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如教学行程问题的解决问题:一列火车长 180m,若以每秒 25m的速度通过一座 1620 m长的大桥,要用多少分钟?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铁路、大桥以及背景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接着有一列火车开来,在车头到桥头时及车尾刚过大桥时,让学生观察用不同颜色闪烁的火车和大桥的线段图,分析火车通过大桥的距离和大桥长度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火车过桥的动态演示,与直观的线段图构成对应的整体,可以根据需要,重复演示火车通过大桥的情景,使题目中提供的信息、问题以及数量关系动态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在感知中加深对信息的理解和认识,逐步得出结论,使之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3.5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传送到学生的桌面.学生接受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网络提供的资源开展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该策略主要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重新整合、加工和再应用.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如教《角的度量》时,利用摄像机对每个合作小组度量角的过程进行再现,学生通过现成的资源自主探究角的度量方法,从而掌握度量角的正确方法,同时找到造成度量误差的原因.

4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确为数学课堂提供了很多服务,但是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信息技术.教师要具有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理念,培养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的能力,找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最佳切入点,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只是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不可盲目夸大其作用.它是不能替代教师讲授的,师生互动交流是最有效的教学途径.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不能过于依赖现代信息技术,忽视了其他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第三,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时,要给学生正确地引导,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能够在和谐的状态下出现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方协作,双向整合.只有充分发挥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才能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才能使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达到最优化.

5 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用广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快教学节奏、提高课堂效率、拓宽学生知识面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主动探究、获取知识.但教师要认真准备教材,让教材内容和信息技术有效的结合,不能因为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而盲目地把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草率拼凑,模糊教学目标,忽视教学重点 、难点.

[1]赵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09(8):416.

[2]牛世宝.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11):160.

[3]魏彩萍.多媒体教学现状与改进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6(1):23.

[4]冯文忠.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J].中小学电教,2006(4):33-34.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数学过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