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师动物学教学改革措施

2010-08-15 00:54徐敬明
重庆高教研究 2010年6期
关键词:动物学应用型教学内容

徐敬明

(重庆文理学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重庆 永川 402168)

1 《动物学》课程的性质、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动物学》作为研究动物生命规律的科学,是生物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之一,更是一门实验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该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受到动物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掌握动物学的系统知识,了解动物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动态,获得从事与动物学有关的教学与科学研究以及其它工作所需的技术、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训练.通过学习,为高师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进化生物学》等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随着高校课程体系的改革,《动物学》的理论讲授由最高时的 100多学时,降到现在的 50学时左右.而该课程是一门内容量大、知识体系庞杂、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表现为内容多而杂,规律性不强,核心内容不易掌握等特点.而该课程的难点在于理解和掌握各类动物主要结构、机能与进化路线的关系,理解结构和机能及机能和环境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这又使得初学者往往抓不住要点、理不出头绪,甚至课程学完一遍之后仍感到似懂非懂,不很清楚.

多年来,全国各地高师《动物学》课程讲授的内容基本上沿用了刘凌云等[1]主编的《普通动物学》,千篇一律,鲜有变化,难以适应区域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因此,面对《动物学》教学大幅度压缩课时又要保证课程质量的难题,以及适应区域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对《动物学》原有教学体系进行具体分析,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以确保课程应有的教学质量.而不是为了压缩课时而简单地从量的概念上进行删减,或者用“浓缩”的方法压缩教学内容.通过不断探索动物学各教学环节的有机结合点,密切与当地动物资源的有机联系,改进和完善课程体系,使之更趋合理,并且更适合当地社会发展的需要.

2 《动物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目前已有一些对《动物学》教学内容的改革探索,如杨帆就构建有特色的动物分类的教学内容,用比较解剖方法优化动物形态结构内容等进行了有意义的改革尝试[2].笔者根据《动物学》的学科特点,首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以进化为主线,着重介绍在进化中居于重要地位、具有重要科学和经济价值的动物类群,突出介绍其主要特征,同时介绍我国的特有动物和重要经济动物,反映动物学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新成就和新热点.

其次,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动物学》课程特点着力构筑“一条线、二结合、三联系、四针对、五突出”的教学框架解决教学问题.

“一条线”是指本门课的讲授自始至终抓住动物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路线;“二结合”是讲授每门类动物的形态特征时与功能相结合;“三联系”是在讲授动物形态功能时与生活环境相联系;“四针对”是针对我国乃至地方(重庆)动物资源的保护利用和持续性发展的现状做简明分析和评论,体现国情和地方特色,即在内容上增加重庆特有或重要的动物资源内容,与地方经济发展挂钩,体现区域性应用型特点;“五突出”是对本课程的重点、难点等知识点,在授课时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标本等实物突出解决.如讲授骨骼、消化、排泄、神经等系统时,利用多媒体课件[3]并结合实物标本进行直观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再如学习昆虫、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等分类知识时,直接到动物标本室进行现场分类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即时有机结合.

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还在校内生物园建立了动物饲养基地,让学生参与棘腹蛙、岩原鲤、黄粉虫等珍稀经济动物的饲养过程,进行毕业论文等科学研究活动,增强和锻炼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除了常规的实验教学外,我们还要进行为期一周的重庆四面山动物学野外实习,以及开放性实验和动物学专业技能比赛(如动物标本制作)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同学们的应用动手能力.

此外,上课时还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适时进行课上师生互动,避免满堂灌,尽可能多与学生交流,通过课堂提问,及时了解学生对讲授知识掌握的情况,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讲课方法;必要时进行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踊跃参加讨论,通过讨论使得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掌握更扎实,印象更深刻.

3 《动物学》考核方式改革

当前,区域性大学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不高.主要表现为上课不认真听讲,课下不愿意复习和预习,最终考试及格便万事大吉.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更好地掌握《动物学》课程的核心内容,我们尝试了变末端考核为过程考核的《动物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3.1 考核范围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如下考核范围,即动物界重要门类及其主要纲的特征;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个体发育特点;以及各门(亚门 )、纲 (亚纲)及目(昆虫 、鱼类 、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分类、生态及经济地位.其中,各主要门及重点纲的主要特征和区域性(重庆)重要经济代表动物等内容是考核重点.

3.2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由下列 5个部分组成:课前 5分钟左右的总结试讲、课程重点内容总结、平时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课前 5分钟总结试讲内容包括:每次上课前,大约用 5分钟左右的时间随机抽取 1名同学到讲台面对全班同学总结上一次讲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试讲形式不限,既可以是演讲也可以是课件.试讲完后由同学和老师一起进行讨论评议,老师根据总结情况、表述等各方面的表现评定一个成绩.最后由老师对所学重点内容做进一步的总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课程重点内容总结内容包括:要求学生在每章内容授课结束后,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针对课堂老师所讲的重点内容进行认真复习与总结,老师根据学生的总结情况(如是否全面详细等)赋分.

3.3 成绩评定

《动物学》理论课程的总成绩评定办法如下:总成绩 =课前 5分钟左右的总结试讲(10%)+课程重点内容总结(10%)+平时作业(10%)+期中考试(20%)+期末考试(50%).

考核方式改革的意义在于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变过去以期末考试为主导的末端考核为以平时学习为主导的过程考核.因为,高师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将来的就业岗位主要是教师,而口头表达、演讲、驾驭课堂及总结综述等各方面的能力是每一个优秀教师必备的条件.因此,通过课前 5分钟总结试讲和课程重点内容总结两个环节的训练,使得学生能在课下认真分析、梳理、总结上次课及每章所学的主要内容.通过所谓的“备课”和课程重点内容总结过程达到熟练并掌握《动物学》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所有重点内容的目的,同时又锻炼了从教的能力,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4 结语

通过两年多针对《动物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的进程来看,教学内容的改革使同学们的所学内容更简明、更系统、更实用、更有针对性,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变末端考核为过程考核的考核方式的改革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演讲、驾驭课堂及总结综述等各方面的能力,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最终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好地全面理解把握所学课程的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各个学习环节,达到学习目标,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1]刘凌云,郑光美.普通动物学(第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杨帆.21世纪《动物学》教学内容优化设计探索[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1):81-84.

[3]徐敬明.《经济动物学》教学模式的探索[J].四川动物,2006,25(3):644-645.

猜你喜欢
动物学应用型教学内容
浅谈大学动物学与初中生物教学能力要求的衔接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动物学
动物学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动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