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日益增多的肥胖病人

2010-08-15 00:44田革雷
当代医学 2010年12期
关键词:肥胖者肥胖症阻滞剂

田革雷

如何应对日益增多的肥胖病人

田革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病人日益增多。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近8000万肥胖病人,而且还在迅速增长。那么如何预防体重超重甚至肥胖呢?首先要知道何为肥胖症,由于人种的差别和世界观的不同,目前全世界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绝大多数国家根据各自的观点和流行病学方法制定了不同的标准,在我国用来判定肥胖的方法有两种,体重测定法和体质指数测定法。那么,何为肥胖症呢?

1 肥胖症的定义

根据年龄及身高查出标准体重(见人体标准体重表),或根据下列公式计算: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为正常体重。当人体进食热量多于消耗热量时,多余热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当超过正常生理需要量,且达一定值时遂演变为肥胖症。正常成年男性脂肪组织重量约占体重的15%~18%,女性约占20%~25%。随年龄增长,体内脂肪所占比例相应增加。

肥胖分级如下:

(1)超重:大于参照人群体重10%~19%;

(2)轻度肥胖:大于参照人群体重20%~39%;

(3)中度肥胖:大于参照人群体重40%~49%。

就中国人的特点而言,判断肥胖应该加入健康风险这一新概念。内脏积存的脂肪比较危险,因此,判断肥胖最好能加入这一因素。根据有关研究证实,腰臀比较能反映出内脏脂肪的分布情况。所以,判断是否肥胖除用体重之外,腰臀比也不容忽视。

2 体重测定法

体重是指人体包括骨骼、肌肉、脏器、脂肪等的总重量。实际体重是标准体重的±10%为正常;超过10%~20%范围为超重;大于20%为肥胖。

3 体质指数(BMI)测量法

我国成人BMI的分类标准,即:18.5~23.9为适宜范围,24.0~27.9为超重,28以上为肥胖。男性腰围大于等于85cm,女性腰围大于等于80cm为腹部肥胖标准。

较为理想的测验方法是先用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计算出一个人的BMI值,然后用腰围除以臀围(W/H),得出数值后再根据年龄性别与标准数值相比较,若自身数值大于标准,则表示存在并发症因子。再根据BMI值和有无并发症因子两项指标,查出自己的健康风险与肥胖程度。

4 病因学

肥胖病有各种各样的病因,迄今为止,尚未完全明确。从临床与实验分析中可以发现,饮食营养中热量的摄入可作为“致病因素”,是发生肥胖的前题。就个体而言,来自机体及其生活条件的因素均可以导致身体超重。肥胖的致病因素包括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为体内调节异常,包括遗传因素、神经精神因素和内分泌因素等,外因则包括饮食和活动两个方面。

5 流行病学

全球约有10亿人因体重超重而面临疾病的风险,其中约有2.5亿名肥胖者。在我国,成年人中超重人群也在不断扩大,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大城市,是肥胖的高发区。我国的肥胖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的5.4%,占城市人口的17%。儿童(15岁以下)的肥胖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一般人群中女性肥胖者明显多于男性。

6 预防与控制措施

6.1 一级预防

(1)加强有关肥胖病知识的学习,充分认识肥胖病对人体的危害,改变“胖是福,胖能长寿”的错误观念。

(2)采取合理的饮食营养方式,做到定时定量,少吃甜食厚味,多吃素菜水果,少吃零食。

(3)加强运动,经常参加慢跑、爬山、打球、游泳等活动,使摄入与消耗保持平衡。运动的确是一种既能增强体质,又能预防肥胖的可行办法。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饮食搭配要合理,避免能量储备。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若睡眠时间过多,能量消耗少,也会导致肥胖。

(5)保持心情舒畅,良好的情绪能使体内各系统的生理功能保持正常运行,对预防肥胖起到一定的作用。反之,沉默寡言,情绪抑郁,会使生理功能发生紊乱,代谢减慢加上运动量少,易造成脂肪堆积。

6.2 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措施主要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因为许多肥胖病,均是在潜移默化之中产生的,平时没有注意到肥胖的危害。现在仍有许多人认为肥胖是健康,甚至不注意控制体重,更谈不上去医院就诊。早在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把反肥胖列为仅次于吸烟和艾滋病的第三大慢性杀手。肥胖的二级预防主要在于自身,这里要提醒人们,平时要加强自我监测经常测量自身的体重,发现肥胖应及时就诊,这是非常实惠的健康保险。

7 治疗

治疗肥胖症以控制饮食及增加体力活动为主,不能仅靠药物,长期服药不仅发生副作用,而且未必能持久见效。

轻度肥胖者,仅需限制脂肪、糖食糕点、啤酒等,使每日总热量低于消耗量,多做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如能使体重每月减轻1000~2000g而渐渐达到正常标准体重,不必用药物治疗。

中度以上肥胖者须严格控制总热量,女性患者要求限制进食量在5~6.3MJ(1200~1500kcal)/d,如超过6.3MJ/d者,则无效。男性应控制在6.3~7.6MJ(1500~1800kcal)/d,以此标准每周可望减重500~1000g。食物中应保证含适量必需氨基酸的动物性蛋白(占总蛋白量的三分之一较为合适),蛋白质摄入量每日每公斤体重不少于1g。脂肪摄入量应严格限制,同时应限制钠盐的摄入,以免体重减轻时发生水钠潴留,并对降低血压及减退食欲也有好处。如经以上饮食控制数周体重仍不能降低者,可将每日总热量减至3.4~5MJ(800~1200kcal)/d,由于热量过少,病人易感疲乏软弱、畏寒乏力、精神萎顿等,必须严密观察。据研究,饮食治疗早期蛋白质消耗较多,以致体重下降较快而呈负氮平衡,当持续低热量饮食时,发生保护性氮质贮留反应,逐渐重建氮平衡,于是脂肪消耗渐增多,但脂肪产热量是蛋白质的10倍,故脂肪组织消失量明显少于蛋白质,当蛋白质合成较多时,反可使体重回升,这就是人体对限制热量后的调节过程。由此可见,饮食治疗往往效果不显著,在此情况下,宜鼓励患者联合运动疗法以增加热量消耗。

当饮食及运动疗法均未能发挥作用时,可采用药物辅助治疗。药物主要分为六类:(1)食欲抑制剂:中枢性食欲抑制剂、肽类激素、短链有机酸;(2)消化吸收阻滞剂:糖类吸收阻滞剂、脂类吸收阻滞剂;(3)脂肪合成阻滞剂;(4)胰岛素分泌抑制剂;(5)代谢刺激剂;(6)脂肪细胞增殖抑制剂。

上述多类药物有的已较成熟,有的尚处于研究开发阶段。

10.3969/j.issn.1009-4393.2010.12.123

730700 甘肃省会宁县疾控中心 (田革雷)

猜你喜欢
肥胖者肥胖症阻滞剂
蝎毒肽作为Kv1.3离子通道阻滞剂研究进展
针灸推拿用于肥胖症治疗的作用探究
中年肥胖者应常食红豆
肥胖者保持健康的秘密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减肥能改善睡眠
β受体阻滞剂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调节灵敏度训练联合M受体阻滞剂控制近视发展60例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28例
我国科学家发现导致肥胖症新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