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肾移植术病人重返工作岗位后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1)

2010-08-15 00:50郭丽霞茹海凤苏金桂
护理研究 2010年25期
关键词:工作岗位肝移植肝肾

郭丽霞,茹海凤,刘 倩,苏金桂

肝肾移植术病人重返工作岗位后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1)

郭丽霞,茹海凤,刘 倩,苏金桂

综述了重返工作岗位的肝肾移植病人生活质量及重返工作岗位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提出改善肝肾移植病人生活质量的护理对策。

肝肾移植;重返工作岗位;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迅速发展,器官移植进入了一个稳步、快速发展的阶段;人们不仅仅关注器官移植病人的生存率,生活质量(QOL)越来越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1]。医护人员的注意力已由提高存活率转向提高生活质量,生活质量已经被提到一个重要位置。现就重返工作岗位对肝肾移植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影响综述如下。

1 测定生活质量的意义

随着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在器官移植中,存活率不再是衡量移植成功与否的唯一指标,对疾病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治疗效果的评价也从过去单纯的生存率、复发率等生物学指标逐渐转向能反映病人生活质量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综合性指标[2-4]。生活质量是对个人或群体所感受到躯体、心理、社会各方面良好适应状态的一种综合测量,它能更全面地反映人们的健康状况,并能充分体现积极的健康观[5]。概括地说,稳定的生理功能、和谐的社会关系、个体的需求在工作中得到满足是个体生活的全面评价,是衡量肝肾移植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的标准。

2 重返工作岗位的肝肾移植病人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

2.1 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大量文献表明,重返工作岗位有利于提高移植病人的生活质量。Terianne等[6]研究认为,重返工作岗位是移植受者生存质量的正性影响因素。Aadahl等[7]对154例肝移植病人调查发现,重返工作岗位组的病人比未返工作组的病人有较好的躯体功能和较少的疲劳;Terianne等[6]研究发现,工作不仅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更多地参与了社会活动、家庭活动和娱乐活动;Dena等[8]报道,工作影响了肝移植病人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年龄小于45岁的男性;重返工作岗位者有较好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和认知功能[9];Nickel等[10]报道,重返工作岗位可以作为预测肝移植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的指标之一。

2.2 国内相关研究 国内对移植病人生活质量的研究起步较晚,据浙江大学多器官移植科学研究所的初步统计,在移植医生认为可以恢复工作的病人中,只有约35%的病人重新参加了工作,大多数病人仍休养在家[11]。黄丽华等[12]对55例肝移植病人研究发现,重返工作岗位组的病人比未返工作岗位组的病人有较好的躯体功能和较少的躯体不适感,重返工作岗位有利于提高移植病人的生活质量。钟丽等[13]对58例肝移植病人研究发现,重返工作岗位能使病人重获自尊心,在劳动中满足个人利益,增强对环境的控制力,从而促进病人生活质量的改善。

3 重返工作岗位对肝肾移植术后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3.1 重返工作岗位对病人躯体功能的影响 重返工作岗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投身锻炼和劳动,可促使病人在康复时间适度开始体力和脑力的调节式劳动,调动全身各个器官的协调性,促使机体生理功能有效运作,同时规律的行为方式与生理机能自然合拍,使生理器官适应能力不断优化,促进躯体功能最大限度康复和完善。Beyer等[14]对 38例肝移植病人研究发现,通过术前术后的活动和锻炼,促进了病人的躯体功能、肌肉强度和劳动力。有研究表明:如果失去工作,那么其工作、生活方式,以往那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交往、生活节奏、心理状态都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免疫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减退[15]。

3.2 重返工作岗位对病人心理功能的影响 重返工作岗位获得相对较多劳动报酬,解除了自己成为家庭包袱的心理压力,从同事、朋友和家庭中获得自尊,能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从工作中获得更多的动力,提高对生活的激情;同时重返工作岗位提供了与他人交往和发挥自己能力与个性的机会,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对负性情绪反应的阈值水平,重塑自我,提高其生活质量。Hunt等[9]对52例肝移植病人研究发现,重返工作岗位组与未返工作岗位组有不同的价值观,前者有较好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和认知功能。

3.3 重返工作岗位对病人社会功能的影响 一个人通过社会劳动获得了自尊心,结识了家庭以外的许多同事、朋友,在劳动中满足了个人利益,增强了对环境的控制力,发展了人际关系,从而得到需求的满足感[16]。当我们有一份工作时就会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并得到社会的认同;重返岗位者能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扩大了与外界的交流,在主观和客观上都扩大了社会支持的来源,也充分调动了个体对支持的利用程度,增加了移植病人术后社会角色的适应,使个人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Terianne等[6]研究发现,工作不仅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更多地参与了社会活动、家庭活动和娱乐活动。反之,如果病人术后仍长期不能参与工作,缺乏参与工作竞争的动力,即会陷入所谓的“自我功能丧失状态”,部分病人还会因此觉得自己成为家庭的负担。

4 改善肝肾移植病人生活质量的护理对策

4.1 帮助病人重返工作岗位 工作是个人创造价值的活动,同时可以提升个人的能力和自信,工作还是人们勾画人生计划的实验室[17]。使肝肾移植病人重返工作岗位,是医护人员所致力追求的康复目标。长期病休后重返工作是一个行为改变的过程[18],这种行为转变受病人的心理因素、心理社会和社会经济因素所影响;采用包括职业康复辅导、认知行为治疗及寻找工作的技能训练等方法,能够促进病人的行为改变,从而使他们做重返工作的准备。良好的认知、愉悦的情绪及社会环境的支持是病人恢复工作能力的内在因素,与临床治疗、康复效果互为相辅;根据心理及行为干预模式的理论基础,在护理过程中告知病人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将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

4.2 对病人进行认知行为干预 认知行为干预着重通过改善病人的错误认知,并结合行为训练,达到缓解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19]。认知行为干预包括对病人及病人家属的干预。有研究显示,通过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护士对病人及家属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后,改善了病人的心理状况、增加疾病治疗及健康相关知识、提高了生活质量[20]。刘红霞[21]认为,健康教育对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有帮助。因此,建立全面的健康教育体系,对病人进行认知行为干预,纠正病人的错误认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对负性情绪反应的阈值水平,重塑自我,使之重返社会,提高其生活质量。

4.3 倡导社会支持 杨永红等[22]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肝移植病人生存质量密切相关。刘明等[23]报道,我国肾移植病人的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家庭支持的程度。Dena等[8]认为,对重新工作的肝移植病人提供健康保健和社会支持,将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社会支持与人类健康存在着肯定的联系,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健康,而劣性的社会关系的存在损害身体健康[24,25]。帮助移植病人进行角色转化,鼓励他们尽快承担一定的社会工作,呼吁社会各界创造一些条件,给予移植病人更多的就业机会,普及城乡医疗保险,成立肝移植基金会,定期召开移植病友会,建立健全随访体系,给予病人更多社会支持。鼓励病人积极接受亲友、团体、同事、朋友的帮助,争取家庭与社会的支持和关爱,重视支持性的人际关系,减少角色冲突,增加病人的被理解和被接纳感,进而提高其重返工作岗位的热情和信心,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5 肝肾移植病人生活质量研究工具

目前生活质量测评量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普适生活质量测评量表,另一类为疾病特殊量表。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专门用于肝移植病人生活质量测评的量表[26]。因此,应用于肝肾移植相关生活质量研究的测评工具较为多样。在国内外所进行的肝移植相关生活质量的研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普适生活质量量表有:健康状况问卷量表(SF-36)、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一般健康量表(GHQ)、诺丁汉健康问卷(NHP)、健康质量量表(QWB)、WHO QOL-100量表、WHO QOL-BREF等[27]。普适量表的优势在于应用范围广泛,可以应用在各种人群的QOL评价,从而对不同人群、不同临床试验进行QOL比较。杨德森等[28]的研究显示,GQOLI-74具有确切的信度和效度。

6 展望

我国的器官移植病人生活质量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由于方法学的限制,目前生活质量的研究仍存在许多困难,国内外关于移植病人生活质量的研究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绝大多数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纵向测评的很少,因此对生存质量资料的多终点、多试点、主观性、隐含性、时变性等复杂特点难以把握[29];二是至今没有一个适合国人的中文版本的统一量表[30]。各研究者使用的不同测评工具使得同类研究间难以进行比较分析,因此研制适合我国国情、符合中国文化特色的移植病人生活质量测定量表乃当务之急。随着移植病人生活质量研究广泛的开展,多中心合作研究、多个时点的纵向研究,将有助于国内研究人员获得更为准确的研究结果。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能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移植病人的生存状况,为病人及其健康照护者提供信息和支持,并且帮助进行决策分析、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移植病人的生活质量。

[1] Rachel T,Linda SF,Faith G,et al.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J].Liver T ransplantation,2005,11(1):51-60.

[2] Lazzaretti CT,Carvalho JG R,Mulinarir A,et al.Kidney transplantation improves the muldi-mensional quality of life[J].T ransproceed,2004,36(4):872-873.

[3] 周玉虹,初善芝,黄淑萍,等.肾移植术后病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3,18(5):328-330.

[4] 龚午光.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对肾移植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09,7(12C):3374-3375.

[5] 彭爱芝.生活质量——一种新型的健康评价方法[J].天津护理,2005,13(3):182-183.

[6] Terianne C,Linda W,Ennings J,et al.Liver transplantation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Scoring differences between men and women[J].Liver T ransplantation,2004,10(1):88-96.

[7] Aadahl M,Hansen BA,Kirkegaard P,et al.Fatigue and phy sical function after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J].Liver T ransplantation,2002,8(3):260-262.

[8] Dena M,Bravata B,Emmet B,et al.Quality of life and employment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J].Liver T ransplantation,2001,7(11):119-123.

[9] Hunt CM,Tart JS,Dowdy E,et al.Effect of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on employment and health status[J].Liver T ranspl Surg,1996,2(2):148-153.

[10] Nickel R,Wunsch A,Egle UT.The relevance of anxiety,depres-sion,and coping in patient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J].Liver Transplantation,2002,8(1):63-71.

[11] 郑树森,黎介寿.肝脏移植围术期处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8-190.

[12] 黄丽华,张赛君,金静,等.重返工作岗位对肝移植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0):739-742.

[13] 钟丽,莫新少,游雪梅,等.肝移植病人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2123-2125.

[14] Beyer N,Aadahl M,Strange B,et al.Improved physical performance after 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J].Liver Transpl Surg,1999,5(4):301-309.

[15] 张庆荣,史宪风.退休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和预防[J].中华临床杂志,2002,2(9):62.

[16] 黄丽华,张赛君,温燕玲,等.肝移植患者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7):589-593.

[17] 黄锦文.作业治疗从寻找意义开始[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7:56-57.

[18] F ranche RL,K rause N.Readiness for return to work following injury or illness:Conceptualizing the interpersonal impact of health care,work-place,and insurance factors[J].J Occup Rehabil,2002,12:233-256.

[19] 张雅坤,周玲君,郭振华,等.认知行为疗法在疼痛治疗中的运用现况及展望[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3,9(3):163-166.

[20] 吴雪,冯美丽,娄凤兰,等.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8):715-717.

[21] 刘红霞.健康教育对肾移植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23-24.

[22] 杨永红,王惠珍,曾国兵.社会支持对肝移植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5):61-62.

[23] 刘明,高睿,王金侠.肾移植患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0,15(5):259-261.

[24] 董静静,顾沛,陈利群.肾移植病人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09,7(1B):169-171.

[25] 马艳,高湘伟,房海英,等.脑卒中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4):245-247.

[26] 王静,王晨菲,丁学易,等.肝移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1):37-39.

[27] 陈淑洁.IBS的生活质量研究[J].国外医学:消化系统疾病分册,2002,22(1):25-27.

[28] 杨德森,李凌江,张亚林,等.社区人群生活质量研究I——理论构思[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3):136-139.

[29] 赖莉,肝移植受者长期存活生存质量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07,14(3):31-33.

[30] 刘岩,张坊,肾移植受者的术后生命质量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4):469-470.

(本文编辑 孙玉梅)

Research progress on postoperativ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returning to work post after accepting liver and kidney transplantation

Guo Lixia,Ru Haifeng,Liu Qian,et al
(TCM Hospital of Liuzhou City Guangxi Zhuang Nationality Autonomous Region,Guangxi 545001 China)

It summarize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returning to work post after accepting liver and kidney transplantation and influence of returning to work post on their quality of life.It put forward some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for patients after accepting liver and kidney transplanta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fter accepting liver and kidney transplantation.

liver and kidney transplantation;back to work post;quality of life

R473.6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0.25.005

1009-6493(2010)9A-2272-03

1)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自筹经费科研课题,编号:Z2007316。

郭丽霞(1962—),女,广东人,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大专,从事外科护理及护理管理研究,工作单位:545001,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中医院;茹海凤、刘倩、苏金桂工作单位:545001,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中医院。

2010-02-27;

2010-07-16)

猜你喜欢
工作岗位肝移植肝肾
停不下的酒局饭局最伤肝肾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肝肾好的男人更健康更有魅力
开年珠宝小惊喜
去年中国有438名公安民警牺牲 平均年龄46.3岁
超声引导下老年肝肾囊肿抽吸固化治疗效果观察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研究现状
肝移植术后患者的健康之路
滋肝补肾法治疗肝肾亏虚型骨质疏松症40例
真心可笑的办公室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