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新释

2010-08-15 00:43李双龙
红河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程颢二程程颐

李双龙

(喀什师范学院新疆喀什844006)

“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新释

李双龙

(喀什师范学院新疆喀什844006)

北宋理学家二程(程颢、程颐),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伦理传统,提出了“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被认为是对妇女地位的贬抑。事实上,二程此语,虽然是对妇女地位的一种消极的看法,但也充分表达了二程内心深处对妇女的期望。而从二程关于妇女的看法,也可以反映出北宋当时的社会伦理准则。

二程;伦理;理学

作为北宋名儒的二程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伦理道德传统,提出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二程正是因为此语,被认为是对妇女极端贬抑的典型卫道士。事实上,此语虽是对对妇女的一种态度,但却充分表达了二程的一种伦理价值观。

一 二程与“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出自于程颐,社会和思想界对之都有影响较深的评论。但从具体情况来看,程颐所说的与之后社会所理解的对女子的地位有着明显的差距。就贞节而言,程颐之前就有“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一与之齐,终身不改”之说。唐人还有“不践二廷,妇人之常”;“女子之行,唯贞与节”“一女事一夫,安可再移天”之说。而程颐显然是追随了前人对贞节的倡述。

这样看来,程颐所言没有脱离前人的蕃蓠,而主要是就普遍的道德原则来说的,而不是对妇女的生活态度来说的。有学生问:

“孀妇于理似不可取,如何?”答:“然。凡取,发配身也,若取失节者以配身,是已失节也。”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答:“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1]

这可以看作是程颐对妇女的一种说法,显然也是后人对程颐非难的直接证据。然而从一般情理出发,程颐是出于对家庭变故的悲愤,而发出的感慨。《二程遗书》载:

“章氏之子与明道之子,王氏婿也。明道子死,章纳其妇,先生(程颐)曰:‘岂有生为亲友,死娶其妇者?’他日,王氏来馈送,一皆谢谴。章来欲见其子,先生曰:‘母子无绝道,然君乃其父之罪人也’。”[2]

明道就是程颢,程颢之子壮年而死,留下孤儿寡母,对于程颐的兄弟程颢而言,中年丧子,着实是人生的一大不幸。而尤其让他痛心的是,作为程颢之子的连襟章氏,竟然纳小姨,即纳程颢之儿媳为妾。此情此景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都是很难接受的,怎能不让二程兄弟伤心呢!张瑞番先生在其所著的《中国教育哲学史》中,对二程的家庭境遇深表理解和同情,并给予传统社会对二程的偏见一定的正名。

另一方面,二程要求女子守节时,同样也反对男子再娶。程颐说:“凡人为夫妇时,岂有一人先死,一人再娶,一人再嫁之约?只约终身夫妇也。”“夫妇之道,当常永有终。”程颐就称赞其父操持外甥女再适是“兹于抚幼”。[3]因而,单单认为“二程对妇女的守节是违反人性的”是与二程本意相违的。这样看来,在二程的纲常伦理思想中,女子再嫁与男子再娶有着同样的性质。由此推定“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在一定意义上并非特指女子,应该说,此语是既用于女子,也适用于男子。

二 家庭生活的价值取向——节操重于生命

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儒学的传统理论,孔孟发其端,西汉经学家董仲舒依据“阳尊阴卑”之说,建立起较为系统的道德观念,唐代安史之乱后,这种伦常纲纪受到严重破坏,人们思想混乱。此后,又经历了五代十国时期的混乱局面。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人们不再“正其谊不谋其利”了。

特别是北宋政权,积贫积弱的现状使得众多的士人忧国忧民。程颐在《为家君应诏上英宗皇帝书》中说:“今言当世之务者,必曰所先者:宽赋役也,劝农桑也,实仓廪也,备武备也,明教化也。此诚要务,然犹未知其本也。臣以为所尤先者有三焉,请为陛下陈之。一曰立志,二曰责任,三曰求贤。……三者本也,制于事者用也。有其本,不忠无其用。”他将立志作为首务,不仅要求国君有大志向,而且也要号召民众立定志向;其次要求培养一种可贵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忠”、“孝”,就是有责任,讲忠信,君臣之间要信,臣与臣之间也要信。

而为了达到国家的太平,人民生活的安定,单纯地要求政治的改革,要求军力的强大,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传统儒家人士,家庭伦理一直在二程思想深处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将家庭看作是社会组织的细胞。程颐说:“南国被文王之化,家齐俗厚,妇人知守礼义。”[6]南国指江汉地区,由于受文王教化,这个地区的妇人尽知礼义。反过来“关雎之化行,则天下之家齐俗厚,妇人皆由礼义,王道成矣。”[7]二程借周公时代俗美人正,而喻当下也应该提倡妇人知礼义。基于此,二程付予妇女以重任,大力提倡“妇道”的作用。由内圣而外王,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妇人的作用不可忽视。

夫妇伦理思想尤为后人所诟病的是其“尊卑”思想。程颐说“男女有尊卑之序,夫妇有倡随之礼,此常理也。”[4]又说:“天尊,地卑。尊卑之位定,而乾坤之义明。”[5]乾为天,坤为地,乾是健之意,是创生万物之意,坤是柔之意,是讲究配合的,故而可以包容万物。而恰恰是刚柔相济的社会生活才是和睦的安定秩序,是“君子从役于外,妇人为樵薪之事,思念君子之勤劳”[6]的其乐融融和睦家庭的生动写照。

三 社会秩序的价值取向——义重于利

儒家所孜孜以求的明明德、亲民,以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正是依靠其“义”与“利”的轮回辩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是关于义与利的问题。义利关系问题是一个古老的伦理学问题。义和利是道德原则和利益原则之间的关系问题。在二程著述中,多次谈到“义”,义利问题是对整个社会和个体教育起价值导向作用的问题、“义包含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理性自觉,是一种既伦理而又超伦理,准审美而又超审美的人生理想境界。”[7]二程提出的“出利入义”,就个人道德修养而言,入“义”和入“利”是人们价值观上的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但义和利又不是对立的。程颐说:“君子未尝不欲利,但专以利为心则有害,唯仁义则不求利而未尝不利也。”[8]二程所排斥的“利”是功利之心。由此,二程认为:“则得志于名利骄纵,失志则便放旷与悲愁而已。”[9]即志在于名利,而不在修身养性,完善自已,就必然使人生失去应有的意义。二程的义是符合于公利的,义是在利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各人利益的调和,利既可指公利,他人之利,又可指部分或个人之利,程颐说:“君子之于义,犹小人之于利也。唯其深喻,是以笃好。”[10]

人的最基本的需要便是衣食问题。进而言之,“饿”关乎人的生命,但因“饿”而生的“利”的渴求,又须“节”。先秦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说:“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到了汉代,董仲舒将儒家义利观推向极致,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先秦儒家将义看作是拯救乱世的精神良药、汉代时、汉武帝运用董仲舒独尊儒术、将儒学实用化、但汉代儒学是出于维护既成的井然的社会秩序、而提出“义”,以“义”统利。二程理想中的人格自然也没有脱离前人的思想,所追求的依然是有德之“圣人”。二程在圣人的塑造中,典型地突出“义”,义便是德的体现。“古人君子,修德而已”,对君子德的规定就是要求对“利”的合理拒之。这样看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正是孟子“舍生取义”的另类表达方式。而自中唐、五代后,社会动荡不安,当时的思想家为维护社会的稳定,纷纷探究唐末五代动乱以至亡国的历史教训,二程把这个原因归结为唐代三纲不正,只重功利而不及义理。

四 结语

责任,就其本意而言、是指个体对自身分内事务的体验及由此引发的相应社会行为。它是社会成员以至人类群体之间关系形态生成与维系的重要前提。儒家责任伦理正是儒家要求人们在担任社会角色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11]中国传统儒家家庭伦理要求“夫义,妇听”,而社会伦理要求“君仁,臣忠”。二程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既是对家庭伦理关系中妇女角色的肯定,又是社会伦理关系中个体角色的肯定。可以说二程的伦理观是以家庭伦理为基础,以个体的传统角色为标准,以社会伦理为目标的整体伦理观。

[1](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卷二十二下·伊川先生语八[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2](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卷十一·明道先生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宋)程颢,程颐.二程集·卷十二[M].北京:中华书局,2004.

[4](宋)程颢,程颐.二程集·易传卷四.归妹卦[M].北京:中华书局,2004.

[5](宋)程颢,程颐.二程集·易说.系辞[M].北京:中华书局,2004.

[6](宋)程颢,程颐.二程集·诗解.国风.汝坟[M].北京:中华书局,2004.

[7]黄明喜.论二程的义利观与教育哲学思想[M].上海:华东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年(2).83.

[8](宋)程颢,程颐.程氏遗书·卷十九[M].北京:中华书局,2004.

[9](宋)程颢,程颐.二程集·遗书·卷一[M].北京:中华书局,2004.

[10](宋)程颢,程颐.二程集·粹言·卷一[M].北京:中华书局,2004.1270.

[11]邓凌.中国传统儒家责任伦理思想浅析[J].西宁.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责任编辑 自正发]

The ethics come from"L ittle for Starvation,Sign ificant for losing Politeness"

L I Shuang-long
(Kashgar Teachers’College XinJiang,Kashgar 844006,China)

Er-chengwho is neo-confucianism in the North Song Dynasty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Confucian ethical tradition,put forward Little for Starvation,Significant for losing Politeness",this Is considered derogatory status ofwomen.Actually,Although thiswords is a negative view about the status ofwomen,the expression of the Er-cheng in heart for women’s expectations.It reflect the prevailing social code of ethics in North-Song.

Er-cheng,Ethics;Neu-Confucian.

book=5,ebook=250

I206

A

1008-9128(2010)05-0039-03

2010-03-30

李双龙(1976-),男,山西平遥人,讲师。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

猜你喜欢
程颢二程程颐
程门立雪
THE NUCLEAR OPTION
程颢辨诈
理学体用论视域下天的重新发现:基于二程的考察
《宋元学案》中程颐思想的诠释与评价——兼论二程思想的比较及其分派
论程颢对王安石变法的立场
二程对佛教的吸收和评价
【程门立雪】
程颢一字断案
程门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