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桐的繁殖及造林技术

2010-08-15 00:48范秀娟
山西林业科技 2010年4期
关键词:植苗泡桐间伐

范秀娟

(山西省林木种苗管理总站,山西 太原 030012)

泡桐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的用材树种,生长迅速,可在短时期内长成大材。泡桐木材色浅、结构均匀、纹理美观、隔潮性好,可用来制作家具、乐器及纸张等。泡桐树体高大,叶、花、果观赏价值高,遮荫效果好,并有较强的净化空气和抗大气污染能力,是城市和工矿区绿化的优良树种。泡桐在山西省南部多为农桐间作,用材林的营造明显不足。为发展节约型林业,做到适地适树,笔者对泡桐的繁殖与造林技术进行了阐述。

1 泡桐的生物学特性

落叶大乔木,高 20 m~ 30 m。树冠卵圆形,干皮灰褐色至黑灰色,幼时平滑,老时纵裂。小枝粗壮,髓空,假二叉分枝;叶痕大且明显。单叶卵形至宽卵形,对生或轮生。圆锥花序顶生,花冠唇形,钟状,花期 4月至 5月。蒴果,9月至 10月成熟。

泡桐为喜光树种,一些品种的耐寒性较强,耐干旱,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积水会造成根腐或死亡。

2 育苗技术

2.1 播种育苗

2.1.1 采种

选择生长健壮、树干通直、无丛枝病、树龄 8 a以上的优良单株为采种母树。10月中旬,当蒴果呈黄褐色,且个别蒴果开裂时采种。采集后晾晒 5 d~7 d,果皮自然开裂脱出种子,再将种子晾晒 1 d~3 d后装入袋中,置于通风干燥处贮藏。

2.1.2 整地作床

选择灌溉方便、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疏松肥沃的沙壤土作圃地。圃地选好后,冬季深翻,施足基肥,春季浅耕细耙,做高床或半高床。泡桐种子小,幼苗细弱,忌积水,故育苗地要求床面平整、土壤细碎、上虚下实,以便排水。

2.1.3 催芽与播种

要使播种后出苗快且整齐,播种前应进行浸种催芽。具体方法:用 40°C的温水浸种,并不停搅动至自然冷却,继续浸泡 24 h后取出放入盆内,置于28°C左右的环境里催芽。每天用温水冲洗 1次或2次,3 d~ 5 d后,当有 5% 左右的种子开始露出白尖时,即可播种。

播种前,应灌足底水,使床面成泥糊状,待水分渗下后,立即进行播种,撒播或条播均可。播后用细土或腐熟的马粪覆盖,厚度以微见种子为宜。

2.1.4 播后管理

温度与湿度适宜时泡桐出苗容易,因此,其管理重点在苗期。泡桐播种后至出 2对真叶前,主要是保持床面湿润,勤浇水。为防止日灼和烂根,苗木出3对~ 4对真叶时,要覆盖细土 2次~ 3次,并停止浇水进行蹲苗,以促进根系的生长。泡桐种子小,撒播易密度大,应及时间苗,满足幼苗对光照的要求。

2.2 埋根育苗

2.2.1 种根的采集与分级

种根采集在落叶后到发芽前均可进行,一般在2月下旬至 3月中旬,随挖随埋。选 1年生~ 2年生苗根或出圃后余留下的根系做育苗种根,种根长15 cm~ 20 cm,大头粗 1.5 cm~ 4.0 cm。种根挖出后按照预定长度剪成插穗,上端平剪,下端斜剪,分级摆放 (Ⅰ级直径 1.5 cm以上,Ⅱ级 0.5 cm~1.5 cm,Ⅲ级0.5 cm以下),注意不要倒置。

2.2.2 埋根的季节与方法

埋根一般选在春季,挖出的种根要先晾晒1 d~ 2 d,以蒸发根中多余的水分,防止埋根后发生腐烂。将分级的种根,分片以直埋的方式进行埋根。具体方法是:按株行距挖穴,将种根大头向上直立于穴内,上端与地面相平,然后填土踏实,使种根与土壤紧密接触,再在上面封一碗状的土丘,以防冻保墒。育苗密度对种苗质量影响很大,因此,应根据培育目的来确定埋根密度。若培育 5 m以上的大苗,则 10 500株 /hm2,株行距 0.8 m×1.0 m;若是 6 m以上特级苗,则 10 005株 /hm2,株行距 1.0 m×1.0 m。水肥条件差时可加大密度,降低苗木培育规格。

2.2.3 苗期的管理

当 15 cm厚土壤的温度为 12°C~ 18°C时,埋根20 d左右开始发芽,5月中旬基本出齐。从出苗到苗高10 cm左右期间主要是松土保墒,以提高地温。在苗高大于 10 cm时,对发出数个萌蘖的根要及时去弱留强,进行定苗。5月至 6月要根据天气状况适时灌水,并在基部培土,促进生根。7月至 8月加强肥水管理,每 10 d~ 20 d施速效肥 1次。8月下旬后控制肥水,防止后期徒长。整个生长期还应注意病虫害防治。

3 造林

3.1 造林地选择

泡桐喜土层深厚、肥沃、通气性好的土壤,同时又怕盐碱、积水。因此,造林时应选择湿润肥沃、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壤土或沙壤土作为造林地,也可在土层深厚、湿润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山地、坡地上造林,但应避开风口。

3.2 整地方式

1)穴状整地:穴状整地时,深度一般为0.5 m~1.0 m,在土壤比较粘重、板结的情况下,整地深度要大些,通常是 0.8 m~ 1.0 m。

2)鱼鳞坑整地:山地一般可采用鱼鳞坑整地。先将坑面挖成水平,破土圆面直径约1.0 m。在坑的外围做一高约 10 cm的土埂,坑内挖穴松土,深度一般在 0.5 m~ 1.0 m。再在坑内靠山坡上部做月牙形蓄水沟,蓄水沟的大小因土壤水分情况而异。

3)水平带整地:水平带整地适用于水肥条件较好的缓坡地,其带宽因立地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带宽为 1.0 m~ 2.0 m,坡度较大时,带宽可小些。整地深度一般为 30 cm~ 50 cm,带间距离因造林行距而定,一般是 3 m~ 7 m。

3.3 造林密度

在适地适树的前提下,造林密度与泡桐种类、经营目的、立地条件、造林地类型等因子有关。在路旁、渠旁、河旁,泡桐可成行栽植。单行栽植,株距以3 m~ 5 m为好;双行栽植,株距可采用3 m×3 m或3 m×5 m三角形配置。在村旁、宅旁可进行带状或块状栽植,初植株行距 3 m×3 m或 4 m×4 m,之后及时进行间伐,调整密度,保证泡桐正常生长。山地人工纯林初植密度为 390株 /hm2。

3.4 造林方法

泡桐的造林方法有植苗造林、播种造林、埋根造林、插干造林等,而植苗造林是一种主要造林方法。植苗造林所用苗木,一般为 1年生或 2年根 1年干的平茬苗,苗高 4 m以上,地径 5 cm以上。山地造林,大苗易招风摇摆,采用“栽小苗平茬培育高干”的办法,效果较好。在小苗高度 1 m左右时平茬,1 a主干高可达 3.2 m。泡桐栽植深度一般以苗木根颈处低于地表10 cm~ 15 cm左右为宜,不能栽植太深,否则会使幼树生长不旺。栽植时,先用水把栽植坑浇满,待水渗下后再把树苗垂直放在穴中央,填土埋根,最后进行高培土,以防苗木倒伏。

3.5 造林季节

植苗造林从秋季落叶到第2年春天发芽前树的整个休眠季节都可进行,山西省多在 2月下旬至3月中旬栽植。试验证明,秋季泡桐高生长停止后,光合作用的产物已向根部贮藏,经断根刺激后,有机物质很快补充到断根处,产生愈伤组织,并在冬季来临前产生新根,春季树液流动时新根已有了吸收能力,故秋季植苗比春季植苗好。

4 抚育管理

4.1 修枝间伐

泡桐定植 5 a~ 6 a后,树冠扩大,为促进泡桐生长,要及时进行修枝。修枝在早春新芽萌动前进行最好,切口一定要平滑,否则伤口不易愈合,雨水和病菌容易入侵,引起树皮腐烂和心材腐朽。间伐时,不仅要考虑造林密度,还要考虑间伐材的利用。农桐间作宜采取隔株间伐,片林采取隔行或隔株间伐。

4.2 高干培育

高干培育是促进泡桐生长、提高木材利用率和材质规格的重要技术措施。泡桐高干培育的方法有平茬法、抹芽法、自伤接干法和平头法。

1)平茬法:在造林后第 1年进行,或于第 1年、第 2年连续进行,时间多在初冬。方法是用利刀在靠近地面处将茎截断,随即用土埋好,翌年待萌芽条长到10 cm~ 15 cm时将生长最好的留下,其余全部截掉。

2)抹芽法:春季栽植后,待树高长至 3 cm~5 cm时,在靠近苗木顶端处保留 1个健壮芽,其余侧芽全部除去,使养分集中供于保留芽的生长发育。

3)自伤接干法:春季发芽前半个月,在树干最上部用刀切口,促使形成徒长枝,从而使主干接着向上延续。

4)平头法:定植后的当年或次年春季,将干枯的顶梢剪除,培育 1个健壮芽,促使其迅速向上生长。

其中平茬法应用最普遍,平茬法一般进行 1次,在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的情况下,也可在造林后连续进行两次平茬。

4.3 施肥

施肥时一般采用腐熟的厩肥、堆肥或混合肥,于穴状整地时和表土混合均匀后填入穴内,15 kg/株~25 kg/株 ,或用饼肥 1.0 kg/株~ 2.5 kg/株。

4.4 加强保护

泡桐树皮很薄,损伤后很难愈合,且随着泡桐的加粗生长伤痕会逐渐加深,对材质影响很大。因此,必需加强保护,严防碰伤或被牲畜啃坏。泡桐在幼年期易受日灼和冻害,可于初冬和早春在树干上涂刷白涂剂(生石灰 10 kg,食盐 1 kg,水 18 kg混合搅拌而成),或捆上草把,进行有效预防。

[1]牛堂彬.泡桐连年接干的实践与总结 [J].泡桐与农用林业,1991(2):40-43.

[2]李宗然,王保平 ,乔 杰,等 .泡桐修枝促接干技术及其效应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3(2):183-188.

[3]傅大立,杨绍彬 ,丛培生,等 .泡桐苗期年生长参数的分析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1(3):301-306.

猜你喜欢
植苗泡桐间伐
梨园间伐改形技术探索与建议
不同间伐强度对香椿中龄林生长和干形的影响
森林抚育间伐技术的应用
——以杉木抚育间伐为例
间伐强度对杉木中龄林生长和结构的影响
北方常用造林工具介绍
四倍体泡桐育苗高效管理技术综述
四倍体泡桐引种试验研究
浅谈植树造林的主要技术方法
一株泡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