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超常规发展之惑

2010-08-20 07:44张占斌储东涛
决策 2010年1期
关键词:忠县县域经济

■张占斌 储东涛

以创新的方法“创造”的优势,不应仅仅是知名度,更应该是结合实际、顺势而为,建立起局部优势,最终赢得发展格局上的整体优势。

【城事】

“忠漂”漩涡

2009年底,当重庆忠县抛出其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时,应该没想到在引来众多关注的同时,也遭到众多的质疑。

忠县属于经济比较落后的三峡生态经济区,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2009年12月忠县提出拟投资百亿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城,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建设一座4平方公里的军事题材影视基地。同时,影视基地配套后期制作设施设备,构建影视剧制作生产线、产业链,让制片方带着演员和剧本进来,带着成品出去。

这一巨大项目的横空出世,让当地政府官员对忠县的未来充满期待,该县县委书记朱晞颜说,北京有“北漂”,相信不久以后,忠县也有数不清的“忠漂”出现。而为了给这个计划探路,忠县已拟出资筹拍24集电视连续剧,由忠县籍演员陶红出演女主角,忠县书记县长带头参演,在剧中出演自己,全县居民演配角。

消息一经发布,旋即引来众多媒体与网络的关注,但对其的质疑声也从未间断,被称为是一场“透支未来的豪赌”,此外对如此巨大投资的可行性质疑之声亦最多。

忠县打造百亿影视城显然是想找到一条县域经济发展的超常规之路。近年来,与忠县一样,因为县域经济发展的超常规之路而陷入舆论漩涡的不在少数。

在此之前,山东济宁拟投资300亿元建设300平方公里的“中华文化标志城”的新闻就备受争议。虽然有115位全国政协委员在《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必须再搞科学论证》的提案上签名,也有全国媒体一边倒的质疑和反对之声,但济宁市市长张振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仍然表示,允许有争论,但是标志城肯定要建。

虽说济宁并不贫困,但其巨资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的超常规发展方式,与忠县的“百亿影城”计划并无二致。此外,与忠县更为相似的,则是河北张北县的摇滚音乐节与陕西凤县的“月亮城”计划。

位于河北西北部的贫困县——张北,于2009年举办了为期3天的“张北草原音乐节”。对于这个贫困县来说,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文艺活动,而是寄托了当地领导脱贫致富希望的发展规划。

但是举全县之力举办的“音乐节”却备受质疑,当地组织能力薄弱、对草原的践踏而需要地皮恢复、漫天要价影响城市形象等也让人担忧。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音乐节”,除了名气大了点、来了批摇滚迷、当地居民挣了几天钱,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着实有待探讨。

地处秦岭深山的陕西凤县在打造旅游品牌过程中,为实施“旅游兴县”战略,打造“月光之城”,则实施了山体、街道和“一江两岸”等亮化工程,并花巨资在县城对面的高山之上,建造了一个直径约4米的LED太阳能人工月亮,在县城周边山体上共设置2700余个人造星星,打造“月亮之上、月光之城”。

即便当地不少干部对此亦表示,旅游开发不是简单的“人造星月”,政府部门短短两年内投资6.5亿元,实施了5大景区、5大公园等几十个大型景观项目,论证是否充分,决策是否科学,值得反思。

【探源】

为什么跌入漩涡

纵观上述案例,有数个共同点:除济宁之外,这些案例均发生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县;其项目均是动辄几百亿、上千亿的宏伟大项目,需要倾注全县之力、甚至投入全县之资来实施;各地均将未来发展的希望寄托于此;即便遭遇到热闹下的尴尬,各地决策者也显示了孤注一掷的决心与勇气。

这些决策者的决心与勇气从何而来?发展之重应该是其主要的原因之一。

当前,地方经济发展可谓千船竞发,百舸争流。各个区域都承受着巨大的发展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来自区域之间的竞争,也来自从上而下的政府考核、从下而上的本地民众期望。

但部分地区,尤其是贫困县,在地理位置、资源储备、资本、人才、技术等方面均无任何优势可言,而且缺乏必要的经济积累和产业基础。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突破原有的停滞状态,实现县域经济的超常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根本跃迁,解决产业“从无到有”的问题无疑是关键,当地政府的出发点也即在此。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曾提出过一个沿用至今的创新概念,这一概念将企业生产过程中新生产要素的引入,以及新生产要素组合方法的引入定义为企业创新。实际上,这一概念同样可以用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创新问题。无论是“中华文化标志城”,还是“百亿影城”,都是当地政府以创新的方法“创造优势”、进而实现“品牌拉动”战略的体现。

但出发点是好的,结果却未必如此。究其原因还在于:

首先,是因为主政者对县域经济超常规发展认识不足。目前在县域经济超常规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得不归因于当地的主政者认识不足、水平不高。

超常发展的胆识来自对经济发展规律上的认识和把握。经济发展存在着“回波—扩散”效应。“回波效应”是指由于要素收益地区差异的调节,落后地区的资本、劳动力、人才、资源大量地流向发达地区,造成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但“回波效应”不是无限制的,在发达地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由于资本过剩、人口密集、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等原因,发达地区又会将资本、劳动力向其他地区扩散出去,从而又带动或帮助落后地区的发展,这种有利的影响就是“扩散效应”。

同时,经济发展有先发效应,也有后发效应,两者都是经济发展规律的表现。经济发展之所以有后发效应,是由经济发展不平衡决定的。发挥后发效应,实现后来居上,关键在人,关键在行动。领导干部,一定要对经济发展有深刻的理解,尊重经济规律,避免不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后发劣势,使之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在区域和县域经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取得发展格局上的持久战略优势。一定要有超常发展的胆识、下定超常发展的决心、充满超常发展的信心。不仅敢于超常发展,而且善于超常发展。

其次,是因为主政者急于求成的政绩观。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但这句话未必适用于发展县域经济上。对于部分不发达地区的主政者而言,地方名气越大,实施“拿来主义”战略、招商引资的资本越多。

也正因如此,很多不发达地区做出了种种吸引眼球的行为:陕西凤县耗资210多万元实施山体亮化工程,在县城周边的4座山体上,安装了3300余盏太阳能星星灯和一个5平方米的LED月亮屏。县长李智远说,“陕西不应该只是黄土高坡、黄土飞扬的陈旧形象,这是以往对陕西的误解。凤县居民需要时尚美丽的生活环境,也应该让外地的旅游者看到一个更加美丽的‘月光之城、凤凰之城’,这同样也是一个改变外界对陕西印象的机会。”月光之城的设计,着实美化了凤县的夜景,也会吸引一些游客,但是,与巨大财力的耗费、旷日持久的能源耗费相比,显然得不偿失。

很多欠发达地区在发展县域经济时,不惜投入重金征集思路、亮出城市名片、打响城市名声,却无助于县域经济发展、发挥县域经济的比较优势,类似情况不胜枚举。这不得不归因于当地主政者畸形的政绩观,大搞形象工程,耗资无数,却于改善民生无益。

【纵深】

如何止步于边缘?

那么,对于一个县域来说,其正常的超常规发展思路与尴尬的热闹之间的界限何在?县域超常规发展的边缘何在?

同样是超常规发展,宿迁与盱眙的成功值得深思。

江苏省盱眙县过去在全省是一个名气很响的贫困县,最近10年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利用节庆活动,融饮食文化与产业发展于一体,培育特色龙虾产业群,目前已经打造成“中国龙虾之都”。

盱眙发展县域经济的基本经验是“两个善于”:(1)善于由小变大。盱眙人适时提出“小龙虾、大文章、大战略”思路,围绕建设“中国龙虾之都”目标,把龙虾产业作为富裕农民的特色农业工程,以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养殖、产业化经营为方向,成立龙虾产业专业机构,制定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优惠政策,落实保障措施,强力组织实施,努力推动产业由传统养殖、

捕捞向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升级,特色产业向支柱产业升级,实现了基地建设、科研攻关、市场开发、品牌推广、节庆提升同步发展。目前,“盱眙龙虾”品牌价值超过10亿元。(2)善于由点到面。盱眙人凭借“盱眙龙虾”和“国际龙虾节”两大品牌,不断扩大盱眙的美誉度和外向度,集旅游业、农产品、矿产品等几十个经济和文化品牌,呈现出充满活力、进位争先、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曾是苏北落后城市的宿迁,如今已旧貌换新颜。2004年,胡锦涛视察宿迁后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是内在统一的,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兢兢业业地干好工作,实实在在地创造业绩。切实转变干部的工作作风,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扎扎实实地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胡锦涛的话,是对宿迁改革的肯定,同时,也是对超常规发展提出的明确要求。

可见,“超常规发展”是有边界的:第一,不能玩“空手道”,两手空空,华而不实,也不能像断线的风筝,高高在上,随风飘摇,没有基点,没有支撑;第二,任何决策特别是大项目投资,不仅要进行“可行性论证”,更要进行“不可行性论证”,强化投入-产出意识,严格经济核算制度,反复掂量现期投入与未来收益之间的关系,不能轻信忽悠,突发奇想,迎合好奇;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必须发现和培育“增长极”,不仅要有“创新企业”,而且能带动一大批“增长企业”,形成“磁场极”,对周围地区产生吸引和辐射作用。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优化各种环境,包括体制环境、政策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人居环境、社会治安环境等等,全力扶持企业家队伍成长,在县域经济舞台上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超常规发展”的成功典型,其实层出不穷,发达地区的经验无需赘言,欠发达地区的后起之秀也富有启示,关键是要准确定位,培育产业集群。无数实践证明,定位准确事半功倍,定位不当劳而无功。

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下实现县域经济超常规发展并非易事。走好超常规发展之路,更对当地主政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路径】

超常规之路如何走

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下实现县域经济超常规发展并非易事。走好超常规发展之路,更对当地主政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选择正确思路,发挥县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

超常规发展必须要有正确的发展思路,一个地区只要思路对头,完全可以在短期内实现超常规发展。只有坚持走错位发展、差异化竞争之路,才能在错位发展中创造特色,在差异化竞争中发挥优势。因此,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支柱产业,是实现县域经济从资源优势到产业优势再到竞争优势过渡转化的现实选择。

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适应国内日益统一的市场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形势,参与到国际国内生产要素的循环之中,以此实现县域内相对富余的生产要素与稀缺的资本、技术等要素的对接与置换,在大循环中找准定位,洼地蓄金,加快自身的发展。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特别需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进行资源配置,打造竞争优势,借梯登高、借势发展。

坚持集约发展,选择县域经济发展的推进方式

集约化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优化要素配置和降低经济、资源、环境、社会成本的必然要求,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须走集约化发展之路。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更需要发挥后发优势,以高起点弥补晚起步,走出粗放型扩张的误区。

要精心做好项目发掘和推介工作,搞好项目开发,选好产业的支撑点,开发一批与培育特色经济具有较强产业关联度的大项目、好项目,推介一批高产出、高效益、低污染的项目,加快潜在的资源优势向现实的经济优势转化,为集约发展“铺路”;要加快园区建设,为集约发展“建梯”。

确保和谐稳定,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实现经济的超常规发展,与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内在统一的。社会和谐稳定,能够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没有社会的和谐稳定,就无法实现经济的超常规发展;在不发达地区普遍存在贫困的情况下,不实现经济的超常规发展,就更无法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推动不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超常规发展,必然会对原有的产业结构、社会经济关系、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等产生重大冲击。这种冲击的形式既可以在自为的方式下发生,也可以在可控的方式下发生。如果在可控的方式下发生,社会就能保持和谐与稳定,从而维护经济发展;如果在自为的方式下发生,社会就会陷入动荡和不稳定状态,从而破坏经济发展。

因此,要成功地推动不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实现超常规发展,必须把可能由此引起的种种冲击及巨变,都置于可控的方式下。为此,就必须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作为超常规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和运用一系列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发动人民群众的思想、密切党群和政群关系、确保社会安定。

保证长期发展,形成县域经济长效发展机制

不发达地区底子薄、基础差,同时还缺少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积极理念和人文精神。启蒙和培育这种积极理念及人文精神,需要花大的力气,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奏效。不发达地区存在一种低水平的系统稳定性,如果不能通过持续不断地超常规发展,尽快形成相当规模的产业基础和相当程度的产业竞争力,发达地区就会在产业积聚和极化效应的作用下,进一步拉大与不发达地区的差距,使不发达地区的经济相对边缘化甚至绝对边缘化。

因此,推动不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不仅要持续不断地开展思想解放运动,培育有利于经济超常规发展的人文精神,而且应当持续不断地招商引资和推进项目建设,突破经济运行的低水平系统稳定性,持续不断地扩大产业规模和尽快形成产业竞争力,做到后来居上。只有这样,不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才有可能真正完成经济起飞的历史任务。

猜你喜欢
忠县县域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重庆忠县 人才培育助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基于忠县农户调查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需求分析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