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

2010-08-21 13:32李元青李占东李萍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年8期
关键词:淋巴结肺癌中药

孙 红,李 燕,张 燕,李元青,李占东,李萍萍△

(1.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中西医结合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42;

2.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医学统计室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42)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发病率居世界首位。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总数的 80% ~85%,且约 70%NSCLC确诊时为Ⅲ、Ⅳ期,已错过手术时机。

对于不能手术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学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对于多次化疗后耐药、化疗副作用不能耐受及不愿接受化疗的患者,多选择采用中医药治疗。

我们对这组单纯应用中药治疗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相关临床因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来自2000年6月~2009年6月期间北京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收治的患者。入选标准:(1)具有明确组织病理学诊断和临床分期的全部Ⅲ、Ⅳ期NSCLC病例;(2)应用中药康莱特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辨证中药治疗至少2周期;(3)结束既往放化疗4周以上,且治疗期间未接受根治性放疗及全身化疗;(4)患者自愿选择中药治疗。选择中药治疗原因包括:①既往多程化疗后耐药;②难以耐受化疗副作用,无法继续接受化疗;③老年或合并较多内科疾病患者,拒绝接受化疗。

1.2 资料收集

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灶位置、中心型或周围型、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是否有吸烟史、初治或复治、是否手术、是否根治性放疗、是否化疗、ECOG体力分级、CEA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远处转移情况。

1.3 治疗方法

采用中药康莱特注射液200ml静脉输液,每日1次,同时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静脉输液,每日1次,并根据患者症状、舌象、脉象,辨证给予中药汤剂治疗。连续应用21d为1个周期,休息7d~14d后进行第2周期治疗,所有患者至少完成2周期治疗,每完成2周期治疗后进行复查评价疗效。

1.4 评定标准

近期客观疗效主要按WHO实体瘤客观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

1.5 统计学分析

全部临床资料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后退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独立因素,并得到相应的OR估计值。具体因素包括:性别(1=男性,2=女性)、年龄(1=<65岁,2≥65岁)、原发病灶位置(1=右肺,2=左肺)、类型(1=中心型,2=周围型)、分期(1=Ⅲ期,2=Ⅳ期)、病理类型(1=鳞癌,2=腺癌,3=其他)、肿瘤分化程度(1=高中分化,2=低分化)、是否吸烟(1=是,0=否)、初治或复治(1=复治,0=初治)、是否手术(1=是,0=否)、是否根治性放疗(1=是,0=否)、是否化疗(1=是,0=否)、ECOG体力分级(1=0~2级,2=3~4级)、CEA 情况(0≤5ng,1>5ng)、淋巴结转移情况(1=N1,2=N2,3=N3)、远处转移1(非重要脏器的远处转移,包括骨、胸膜、腹膜转移)(0=无转移,1=有一处转移,2=有两处转移)、远处转移2(重要脏器的远处转移,包括肺、肝、脑、肾上腺、腹腔淋巴结转移)(0=无转移,1=有一处转移,2=有两处转移,3=有三处转移,4=有四处转移)。

2 结果

2.1 本组研究共获取2000年6月~2009年6月期间我科收治的NSCLC病例100例,男性68例,女性32例;年龄41岁~92岁,中位年龄70岁;其中Ⅲ期患者34例(34%),Ⅳ期患者66例(66%)。

2.2 疗效

100例患者中CR 0例,PR 0例,SD 65例(其中SD≥6月患者21例),PD 35例。

2.3 单因素分析

表1显示,将100例患者的17个变量逐个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性别、分期、肿瘤分化程度、CEA情况、ECOG体力分级状况、淋巴结转移情况、远处转移1、远处转移2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1 100例肺癌患者中药疗效单因素分析

2.4 多因素分析

表2显示,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8个因子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用后退法筛选,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远处转移1、远处转移2是4个影响疗效的独立因素。由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远处转移1、远处转移2的4个因素OR值均为正数,故均为不利因素。

表2 100例肺癌患者中药疗效多因素分析

2.5 综合预测指数

为同时将4个不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用多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4个因子的偏回归系数及每个患者此因子的具体赋值,计算每个患者的综合预测指数。公式如下:综合预测指数(INDEX)=3.134×分化程度+1.518×淋巴结转移+1.531×远处转移1+1.062×远处转移2。

表3显示,将计算所得INDEX值排序,并分为3组,结果显示,在数值小于10.000的57例患者中,有54例(94.7%)患者疗效SD;在数值大于12.000的26例患者中,仅 1例(3.8%)疗效 SD,25例(96.2%)的患者疗效PD。预测指数与本组患者实际疗效符合率为79%。

表3100例肺癌患者综合预测指数(%)

3 讨论

NSCLC治疗方法有化疗、放疗、手术、靶向治疗、中医药治疗、生物及支持治疗。对于晚期NSCLC来说,尽管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日趋广泛,化疗仍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在综合治疗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晚期NSCLC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大量的临床观察和研究结果显示,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疗效特点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稳定瘤体、延长生存期。因而对于既往化疗耐药,因副作用无法耐受、不能继续化疗,高龄、合并多种内科疾病的晚期NSCLC患者,多会选择中医药治疗。

康莱特注射液是从薏苡仁中提取天然有效抗癌活性物质—薏苡仁油制成,并通过多种途径高效抑杀癌细胞、控制肿瘤生长和抗肿瘤转移,已广泛应用于肺癌、鼻咽癌、食管癌、肝癌、胰腺癌、胃癌等恶性肿瘤,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参芪扶正注射液是采用我国传统补气药物党参和黄芪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具有扶正固本、补脾益气的功效,对肿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增强化疗疗效,改善生存质量,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本组研究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采用中药汤剂以改善患者不适症状,并结合2种具有扶正抗癌作用的中药注射液,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存质量。

以往的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晚期肺癌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具有“带瘤生存”的特点,且远期疗效具有一定优势,但单纯中药治疗也只能有部分患者从中获益。通过本研究发现,肿瘤为高中分化、淋巴结转移少、远处转移数目越少的患者,通过中药治疗可使病情稳定。进一步将这些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看到,综合预测指数小于10.000的57例患者中,有54例(94.7%)患者获得稳定疗效,而综合预测指数大于12.000的26例患者中,25例(96.2%)患者均病情进展,预测指数与患者实际疗效符合率为79%。研究发现,在患者接受治疗前进行初步的疗效预测,对应用中药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中医治病以辨证施治为基本原则,患者的辨证分型也可能是疗效相关因素之一,但由于分层后资料较少,难以说明分型对疗效的影响,故未将中医辨证分型纳入分析。同时,影响中药效果的原因可能还有患者的虚实状态、营养状况、生活方式、基因表达情况、患者对药物的顺应性以及患者自身药靶特性等。我们将在此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前瞻性研究,选择适合中药治疗的人群,以指导临床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淋巴结肺癌中药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中药零食”怎么吃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