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细胞刺激因子在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

2010-08-24 03:04于春景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26期
关键词:中性放化疗卵巢癌

于春景,马 娟

(山东省五莲县妇幼保健院,山东五莲 262300)

粒细胞刺激因子在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

于春景,马 娟

(山东省五莲县妇幼保健院,山东五莲 262300)

目的:研究粒细胞刺激因子在卵巢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观察本院86例卵巢癌患者在常规化学治疗的前提下应用粒细胞刺激因子与不用粒细胞刺激因子对骨髓象及血象的不同,发现粒细胞刺激因子的作用。结果:应用粒细胞刺激因子较不用的患者的骨髓象及血象中白细胞回升要快。结论:粒细胞刺激因子在卵巢癌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高了卵巢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使其预后良好,并且减少了因放化疗对机体的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有望成为治疗卵巢癌的安全、有效的常规治疗方法。

粒细胞刺激因子;卵巢癌;白细胞;化学治疗

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肿瘤。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1],由于其组织学类型较多,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且手术和放化疗疗效不佳,卵巢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较低,成为严重威胁妇科肿瘤患者生命的恶性疾病[2]。近年来,粒细胞刺激因子(商品名瑞白)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大大提高了卵巢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86例卵巢癌患者,年龄30~40岁,体质都较好,无严重心肺疾病,无化疗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良好。将其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48例,常规放化疗后给予粒细胞刺激因子,对照组38例,只进行常规放化疗。

1.2 观察项目

采用血细胞分析仪于化疗结束后1周内复查血常规,至骨髓抑制白细胞降到最低值回升后,每天监测血压及体温,治疗前后查心电图、肝肾功能及尿常规。

1.3 治疗方法

卵巢癌均为术后化疗6~8个疗程,方案根据不同组织来源性质而定,主要以PAC方案(顺铂100 mg,阿霉素60 mg,环磷酰胺 180 mg),VAC 方案(长春新碱 2 mg,更生霉素 1 600 μg,环磷酰胺 180 mg),化疗后当白细胞(WBC)≤3.5×109/L、中性粒细胞≤2.0×109/L时。研究组48例患者予以粒细胞刺激因子 50~100 μg,皮下注射,每日 1 次,连续 2~3 d。 白细胞≤1.0×109/L,予以粒细胞刺激因子300~450 μg皮下注射或加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30 min,每日1次,连续2~3 d。用药后24 h开始观察白细胞上升速度,白细胞4.0×109/L,中性粒细胞(ANC)≥2.6×109/L 停药,白细胞下降程度按1977年WHO分度标准[3]。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AS 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得出结论,数据以±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8 例患者用药后24~48 h复查血象,部分患者在24 h

白细胞开始上升,亦有患者在48~72 h后开始上升。全组患者无一例治疗无效,平均3~4 d恢复正常,4~5 d出现第1个高峰值,最高达白细胞 22.0×109/L,平均白细胞 8.0×109/L、中性粒细胞4.0×109/L;持续2~3 d后有所下降,14 d后再次升高为第2个峰值,平均白细胞6.2×109/L、中性粒细胞3.6×109/L。白细胞上升速度与白细胞下降程度有相关性,但主要与粒细胞刺激因子用量明显相关,骨髓抑制作用逐渐减轻。对照组38例,白细胞上升缓慢,并且上升幅度较小,4~5 d,平均白细胞4.0×109/L、中性粒细胞2.0×109/L,14 d以后仍不见明显上升,骨髓抑制作用较为明显。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用药前后两组WBC,ANC的变化比较(±s,x109/L)

表1 用药前后两组WBC,ANC的变化比较(±s,x109/L)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化疗药物是治疗卵巢癌不可缺少的常规治疗手段,但是几乎所有的化疗药物均有骨髓毒性。随积累剂量的增加,骨髓抑制也逐渐加重,多数患者在化疗过程中骨髓毒性逐步加重,恢复时间逐渐延长,甚至无法恢复至正常。在保证化疗的正常进行,减少化疗的骨髓毒性方面,粒细胞刺激因子显得尤为重要。而其在治疗白血病方面亦得到了较好的疗效和肯定[4]。

妇科恶性肿瘤,尤其是卵巢癌的预后主要依赖化疗,而多数化疗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粒细胞刺激因子不但能特异性刺激粒系体细胞,同时还能促进骨髓中成熟的中性粒细胞的功能,恢复及减少因白细胞下降所致的感染,提高机体对大剂量化疗的耐受性。本组结果表明:粒细胞刺激因子能快速升高白细胞,其有效率达96%,在用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中,第4~5天及第14天均有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显著增高。本组观察结果为:白细胞下降程度越低,用升白细胞药物回升至4.0×109/L以上所需时间越长,Ⅰ、Ⅱ度回升天数少于Ⅲ、Ⅳ度,但除此之外主要取决于粒细胞刺激因子的用量。本组患者白细胞1.0×109/L以下者粒细胞刺激因子用量为每日300~450 μg,能使白细胞快速回升,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感染机会,避免了因白细胞减少的各种并发症。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目前常用的防治化疗后血白细胞下降的药物之一[5],它能明显升高白细胞,缩短粒细胞缺乏的时间,减轻骨髓抑制的程度,加快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以及减少因白细胞下降所致的感染,提高机体对大剂量化疗的耐受性。化疗后单次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后,持续使用地榆升白片口服[6],对预防白细胞下降、减轻骨髓抑制程度亦具有良好的效果,且价格便宜、服用方便,并且有利于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和释放。但缺点是起效缓慢,因此配合单次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以弥补其缺点。

通过本次试验证实,粒细胞刺激因子在卵巢癌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高了卵巢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使其预后良好,减少了因放化疗对机体的骨髓抑制作用以及并发症,有望成为治疗卵巢癌安全、有效的常规治疗方法,以提高卵巢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5.

[2]李阳敏.卵巢癌早期诊断与治疗新进展[J].西南军医,2008,10(5):107-108.

[3]刘月红.粒细胞刺激因子在妇科恶性肿瘤放、化疗中的应用[J].医学临床研究,2006,6(23):971-972.

[4]吴斌,徐珽,苏娜.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10(3):255-258.

[5]李从铸,翟玉霞,国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4,9(11):1301-1304.

[6]付文华,杨维春,张宏江,等.地榆升白片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骨髓抑制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1(12):77.

R737.31

B

1674-4721(2010)09(b)-060-02

2010-06-17)

猜你喜欢
中性放化疗卵巢癌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肠内营养支持在放化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画质还原更趋中性 Vsee UH600 4K高清播放机
中性墨水的消泡和消泡剂
高桥爱中性风格小配饰让自然相连
联合放化疗治疗乳腺癌对患者内脏损伤分析
CXXC指蛋白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卵巢癌脾转移的临床研究进展
microRNA与卵巢癌转移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