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不同给药方法治疗恶性心律失常

2010-08-24 03:04陈顺平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26期
关键词:胺碘酮满意率口服

陈顺平

(广东省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内科一区,广东海丰 516400)

胺碘酮不同给药方法治疗恶性心律失常

陈顺平

(广东省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内科一区,广东海丰 516400)

目的:探讨胺碘酮不同给药方法在恶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0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26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13例和B组13例,A组单纯采用静脉注射进行治疗,B组采用静脉注射联合口服胺碘酮进行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复发率低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A组,同时患者满意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采用静脉注射联合口服胺碘酮进行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胺碘酮;静脉注射;口服;恶性心律失常

当心律失常严重影响血流动力学,或由于各种因素致心电不稳定,使某些原来并不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心律失常进一步恶化,即为恶性心律失常[1]。其对患者的健康生命等造成巨大的危害。胺碘酮是应用于恶性心律失常治疗的常用药,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本文中,笔者选取2008年12月~2010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26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现将治疗效果及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2月~2010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26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13例和B组13例。A组的13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49~68 岁,平均(58.2±3.3)岁;激动起源失常 5 例,激动传导失常5例,传导途径异常3例。B组的13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 4 例;年龄 50~69 岁,平均(58.5±3.1)岁;激动起源失常5例,激动传导失常4例,传导途径异常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单纯采用静脉注射进行治疗,给予患者胺碘酮,按胺碘酮3~5 mg/kg采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20 ml,进行静脉推注,一般于15 min左右注射完毕;后采用维持剂量进行治疗,采用微量注射泵以1~2 ml/min的速度进行推注,必要时再追加负荷剂量。B组采用静脉注射联合口服胺碘酮进行治疗,给予患者静脉胺碘酮,按胺碘酮3~5 mg/kg采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20 ml,进行静脉推注,一般于15 min左右注射完毕;后采用静脉滴注进行维持治疗及辅以口服胺碘酮进行治疗,开始口服剂量为600 mg/d,后可根据情况逐渐减量,但不再采用负荷剂量。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24 h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或家属满意率进行统计及比较。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症状及体征大幅改善或消失,心率降至100/min以下;有效: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心率虽未降至100/min以下,但有大幅下降;无效:症状、体征及心率等均无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进行统计学处理,所得结果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24 h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率进行统计及比较,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复发率低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A组,同时患者满意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

3 讨论

胺碘酮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具有轻度非竞争性的α及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且具轻度Ⅰ及Ⅳ类抗心律失常药性质[2]。主要电生理效应是延长各部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有利于消除折返激动[3]。其对房室旁路前向传导的抑制大于逆向[4]。由于复极过度延长,心电图有Q-T间期延长及T波改变[5],静注有轻度负性肌力作用,但通常不抑制左室功能,对冠状动脉及周围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近年来其被广泛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6-7]。

本文中笔者就胺碘酮不同给药方法在恶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效果进行研究及比较,发现其不同给药方案的综合效果并不尽相同,采用静脉注射联合口服胺碘酮进行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其不仅效果明显,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同时24 h后的复发率也大为降低,综合这些使患者的满意率大为提高,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负担,对于患者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采用静脉注射联合口服胺碘酮进行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24 h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率比较[n(%)]

[1]佟铁壁,牛风珍,陈薇,等.静脉应用胺碘酮与毛花甙C控制快速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9(22):567.

[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等.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4,18(12):401-402.

[3]刘淑兰.胺碘酮在房性心律失常中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导报,2007,4(9):60.

[4]刘基宏,任富玲.胺碘酮对慢性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4):13.

[5]王莉娜.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恶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110.

[6]方汉云.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4):359.

[7]张长城.胺碘酮转复持续性房颤的观察[J].心血管学进展,2000,21(2):126.

Different administration methods of amiodarone in treatment of malignant arrhythmia

CHEN Shunping
(Medical area of Pengpai Memorial Hospital,HaiFeng County,Guangdong Province,Haifeng 516400,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administration methods of amiodarone in the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arrhythmia.Methods:26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arrhythmia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08 to January 2009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 13 cases and group B 13 cases.The group A were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injection,and group B were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oral,the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recurrence rate,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satisfaction rate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and the recurrence rate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group B was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A,but satisfaction rate of group B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A,all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The effects of amiodarone given to intravenous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oral in the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arrhythmia is better,and has advantage of high safety,it is worthy of furthe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Amiodarone;Intravenous injection;Oral;Malignant arrhythmia

R541.7

B

1674-4721(2010)09(b)-048-02

2010-06-10)

猜你喜欢
胺碘酮满意率口服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口服避孕药会致癌吗
为口服避孕药正名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匹多莫得口服治疗扁平疣的疗效观察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
提高96659热线服务满意率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