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血回输在骨科大手术中的应用

2010-08-24 02:23万冬花
实用临床医学 2010年11期
关键词:回输异体自体

余 琼,谭 巍,万冬花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室,南昌330006)

近年来,随着骨科手术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术数量增加,血液需求量也逐渐加大,血源紧张现象凸显,而手术过程中的大量失血得不到回收和利用也造成血液资源的浪费。当前输血界面临的两大困扰是异体输血可能引起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和血源短缺现象[1]。因此术中自体血回收日益受到重视,并在国内外被广泛采用[2]。自身血液回输可以避免因异体输血引起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提高输血安全性,节约血资源。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78例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应用回收式自体输血,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在本院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78例,其中脊柱骨折13例,股骨粗隆骨折15例,腰椎滑脱21例,全身多发性骨折19例,关节置换10例。均排除术前血红蛋白低于90 g·L-1、有凝血功能异常、高血压、恶性肿瘤等。将7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37例,男19例,女18例;年龄17~56岁,平均43.9岁。对照组 41例,男 21例,女 20例;年龄 23~60岁,平均 43.1岁。

1.2 方法

试验组术中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自体血不足时根据血红蛋白值酌情补充异体血。具体方法:使用北京京精自体3000P型血液回收机,血液收集采用负压吸引,术中的自体血及洗涤带血的生理盐水纱布在常温下经过抗凝、过滤、离心、清洗后,弃去组织颗粒、凝血块、破碎的红细胞、抗凝剂、血浆,得到的红细胞悬液立即回输给患者。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异体输血。

1.3 观察指标

观察 2组患者术前,术后 1、3、5 d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术中、术后失血量及术中输血量(异体、自体)、输血后有无并发症发生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2组术中、术后失血量及异体、自体术中输血量的情况。试验组有28例(75.7%)仅使用自体血安全度过围术期;9例(24.3%)接受异体输血,主要是全身多处骨折及胸、腰椎前路手术患者。试验组患者术中、术后失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异体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中自体输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中、术后失血量及术中输血量的比较 ±s,mL

表1 2组患者术中、术后失血量及术中输血量的比较 ±s,mL

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5。

组别 n 失血量术中 术后术中输血量异体 自体试验组 37 871.0±55.7# 350.0±23.1# 159.0±30.6* 739.0±52.6*对照组 41 890.0±59.8 363.0±20.4 775.0±49.5 0

2) 2组患者不同时点血红蛋白水平的比较。2组术前,术后1、3、5 d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不同时点血红蛋白水平的比较 ±s,g·L-1

表2 2组患者不同时点血红蛋白水平的比较 ±s,g·L-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术前 术后1 d 术后3 d 术后5 d试验组 37 119.0±6.7* 107.0±6.3* 109.0±2.5* 113.0±4.9*对照组 41 121.0±5.1 105.0±4.9 108.0±3.8 112.0±7.6

3) 并发症情况。2组患者均未发生溶血、输血后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及其他微生物感染等。试验组中接受异体输血者出现1例输血后寒战;对照组出现输血后并发症有4例,其中荨麻疹1例,寒战、高热反应3例。

3 讨论

输异体血需庞大的管理系统,又有血源短缺、输血反应、传播疾病等弊端。用贮存血回输存在管理、防污染等问题,有的手术估计出血不准确,常出现多贮血而不必回输,造成严重浪费。而采用自体血回输则可以较好地避免上述弊端。根据采血方法和时机分类,自体输血有以下四种方法:术前预存自体库存血、麻醉前血液稀释回输、术中自体血回输、术后自体血回输。根据其特点,骨科大手术宜采用术中自体血回输[3]。

1983年国内张明礼开始研究自体血回收装置,1992年制出样机,1997年通过国家鉴定,京精医疗设备公司生产出2000P型自体血液回收机。其特点:①能回收出血的 90%以上。②处理速度快,3 min可提供250 mL浓缩血细胞。③处理后浓缩血红球比积大于50%。④游离血红蛋白清洗率大于95%,肝素清洗率大于97%。机器由电脑控制,操作简单[4]。

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操作简单,不影响手术和麻醉,而且最直接地针对术中失血,补充血容量、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从而增加了血液的携氧能力[5]。本研究试验组中,28例接受自体输血,9例接受异体输血。其术中输血量:自体为(739.0±52.6)mL,异体为(159.0±30.6)mL,与对照组0 mL、(775.0±49.5)m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可见,自体血回输大大减少了异体血的用量,从而节约了血源,降低了异体输血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总之,在骨科大手术中应用自体血液回输既安全、可靠,又可以有效地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1]王心田,屠伟锋.新世纪的血液保护技术与展望[J].实用医学杂志,2003,19(3):219-221.

[2]王丽华,赵砚丽,陈伯銮.回收式自体输血的研究概况及进展[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4,25(5):308.

[3]Nakai S,Yoshizawa H,Kobayashi S,et al.Role of 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 in sacral tumor resection:patient selection an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and blood donation[J].J O rthop Sci,2000,5(4):321-327.

[4]杨江存,马富春.陕西省医疗机构临床输血技术与质量管理手册[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86-87.

[5]陈方祥.回收式自体血回输技术及其在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2):111-113.

猜你喜欢
回输异体自体
释甲骨文“朕”字的一种异体写法
异体备查
异体备查
异体备查
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对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防治探讨
消化液回输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低损伤自体脂肪移植技术与应用
自体骨髓移植联合外固定治疗骨折不愈合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面部凹陷的临床观察
大型脊柱手术中应用控制性降压复合自体血回输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