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中学生人格塑造探究

2010-08-31 03:58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0年7期
关键词:人格塑造中学生语文教学

王 静

【摘 要】中学语文教材中所渗透的人文精神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充足的养料。如果语文教师能发挥语文中情感教育的功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修养身心,完善自我,健全人格,无疑将对学生的整个人生产生莫大的影响。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中学生 人格塑造 审美情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使之逐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一、青少年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如性格、气质、能力等的总和,是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的行为表现,它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一个人的本质。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虽已初步形成,但部分学生极易受社会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最终造成了人格缺损,对其以后的人生产生不利的影响。

其次,从家庭来看,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或宠爱迁就,或粗暴打骂;或物质绝对满足情感交流却一片空白。长此以往,形成了孩子自私、任性、骄横、暴躁等不良习惯,对家人、对同伴、对集体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养成教育的缺失造成他们是非不清,善恶不明,自以为是,为所欲为的个性,乃至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人格错位。

由此可见,塑造学生的人格已迫在眉睫,语文老师责无旁贷,因为语文教学恰恰是塑造学生高尚人格的重要阵地。

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健全人格是指一个人的积极向上的整体精神面貌,在能力、气质、理想、信念等方面,都呈现出良好的素养。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这是因为:

1.塑造健全人格是传统教育的精华。中国的传统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伦教化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是以礼乐诗书、经史典籍为主要内容的人文教育,目的是使学生温文尔雅、知书达礼,成为有文化、有教养的人。我们要吸收传统教育中有积极意义的内容,如“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等等。继承传统教育的有益经验,并赋予符合时代要求的崭新意义,谱写人格教育的新篇章,当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塑造健全人格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有三层要义: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能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这三层要义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充分自由发展的观点。人格塑造就是培养人的目的性和独特性,使之逐步形成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并使其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美的熏陶,善的激发,使学生反思自我,认识自我,超越自我,树立高尚的健康人格形象,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具体措施

1.人格塑造可渗透在阅读教学中

现阶段的中学语文课文,既有歌颂祖国、热爱人民的篇章,也有赞美英雄、鞭挞小人的内容;有是非、美丑、善恶的判断标准;还有做人的准则。教师可以凭借这些内容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走进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启迪智慧,感悟人生,滋补精神。这样不但可以直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使其审美人格得到充分发展;还可以直接培养学生求真向善,形成完美人格的道德特性。

在教学中要联系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与情感世界。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表现了作者在双腿残疾后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和对母亲的怀念。不少学生听了教师对这篇课文的分析后,非常感动。因为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也遭到过挫折和失败。学生通过学习就会明白,人的一生避免不了挫折和失败,只要有信心,有勇气,就能将痛苦化为动力,最终战胜挫折和失败。

2.人格塑造可渗透在写作教学中

在学生的作文中,常常出现一些成绩平平的学生有时却写出一些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是因为在“学困生”的学习生活中,挫折、失败和痛苦比较多,这对他们的成长来说似乎是坏事,然而對写作来讲却不一定是坏事。这就是所谓的“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学生积郁在心中的喜怒哀乐,一旦找到喷发的突破口,往往可以写出很精彩的作文。所以,教师要仔细地寻找他们感情表达的突破口,热情地鼓励他们把自己的切身感受写出来,并及时表扬、热情鼓励,同时给他们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3.人格塑造可渗透在语文实践活动中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和事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优秀素材,在实践教学中不妨组织学生深入生活,做实地采访,亲自去感受平凡人物的人格魅力。在采访过程中,那些具有良好品德,富有高尚精神的先进人物就会成为学生人格的典范,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就会受到深刻的人格教育。

4.人格塑造可渗透在民主和谐的环境中

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教师不是绝对的权威,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体验、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每一位学生在融洽、有利于交流的心理氛围中无拘无束地学习。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对学生的错误、失败采取宽容的态度。当教师在教学中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勇于承认并善于采纳学生正确的观点。只有在这样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语文教育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语文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体会生命的美好和尊严,在更高层次上理解生命的意义。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八中。

猜你喜欢
人格塑造中学生语文教学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儒家君子人格的当代意义
不忘初心 幸福前行
公安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与思想政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