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旅游资源赏析和审美移情

2010-09-06 10:22首都师范大学100037班武奇
地理教学 2010年14期
关键词:滕子京岳阳楼移情

首都师范大学(100037) 班武奇

编者按:从本期开始,本刊新设“地理漫谈”栏目,将不定期刊发以比较轻松、通俗的方式来讲述人文或自然地理方面的文章,希望能给广大读者带来阅读的乐趣。

近些年来,旅游几乎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对旅游资源赏析的能力,是充分享受旅游过程的基本前提。为此,必须了解审美移情作用,并且主动地将其应用于欣赏旅游资源的过程中。

什么是审美移情作用?简单地说,就是对同一个审美客体——如风景、建筑、工艺品等等,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例如,同样一幅日落的景色,古人就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不同描述,其审美感受的差异,无需赘述。

导致上面所说的差异的原因就在于两位作者在欣赏同样的景色时,他们的心境不同。感情各异,他们分别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到了景物之中,再通过与被情感化了的客观景物产生心理上的互动,得到了不同的审美感受。这就是审美移情的大致过程。

下面,让我们用尽人皆知的岳阳楼为例,进一步分析说明如何提高对旅游资源的赏析能力。

还在学生时代,就知道了岳阳楼的名字。随着人生经历的增加,对岳阳楼的向往与日俱增,心中岳阳楼的形象也越发高大。2004年终于在几位友人的安排下,一睹了岳阳楼的风采。有些友人私下问我,是否有一种看了还不如不看的感慨?的确,如同照片中所显示的,岳阳楼确实没有许多人想象中的那样伟岸不群。现实与想象的差距,让我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思索之中。

每当闲暇时间,清朝书画家何绍基关于岳阳楼的楹联便会在脑海中浮现:“一楼何奇?杜子美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吕纯阳三过必醉,滕子京百废俱兴。……”它向人们提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这样的名胜古迹中,有着多少民族文化的积淀,凝聚了多少先贤的思古情怀?

唐朝的大诗人杜甫(杜子美)在首次登临岳阳楼之后,写下了千古绝唱:“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诗圣杜甫,立足于岳阳楼,却写出了神游八荒的大意境。可以说前无古人。是否后无来者,不敢断言,至少可以说,千余年来,尚未见到“来者”。

到了宋代,滕子京在被降职到岳阳之后,仅用一年时间就把地方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特别是重新整修了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然后他请友人范仲淹(范希文)为整修一新的岳阳楼写一篇纪念性的文章,这就是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在文章中,范仲淹不仅描写了当年“八百里洞庭”衔远山、吞长江的弘辉气势,而且用比兴的手法展现了“淫雨霏霏”和“春和景明”下洞庭湖的景色,以及不同的环境氛围下一般商贾游人的心理感受。然后,作者由自然的境界,转向了人生价值的探讨。指出事业有成的仁人君子,往往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那么他们在什么时候,怎样的状况下才会感到快乐呢?紧接着,范仲淹提出了他那句传诵千古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种绝大多数人都向往的,但是又是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身体力行的崇高的人生境界。正因为如此,这句话才在文化历史上获得了永生。何绍基才会用凝练的语句说“范希文两字关情”。很多人或许还不知道,写出这篇指导着后世一代又一代人去游览洞庭湖,观赏岳阳楼文章的大儒范仲淹,竟然从来没有到过岳阳、没有看见过洞庭湖。

至于吕纯阳,一般人都从文学作品中知道他是“上八仙”之一。其实他是唐朝皇室的本家,姓李。中唐时官居太守之职,逢安史之乱,便弃官不做,挂印封金,夫妻二人到终南山的山洞中过起悠闲的半隐居生活,大有飘然出世的意思。于是不要了与皇室有瓜葛的俗家姓氏,取名“吕洞宾”,意识是,两口子隐居山洞之中,相敬如宾。世人称“纯阳真人”。其实人类社会进入商业社会以来,商品经济一方面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一方面由之而生的“名”和“利”以极大的诱惑力给人们进取的动力,同时也附赠予人们无尽的困扰和烦恼。能够淡薄名利,便是神仙。吕洞宾弃官之后,用半生的积蓄,云游天下,到洞庭湖畔,登岳阳楼,把酒临风,其洒脱飘逸,自然令后世沉浮于宦海之中的人们艳羡不已。

滕子京留给后世的文化遗产,凝铸于岳阳楼中的情愫,范希文的八个字的评价——“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就足以让后世的炎黄子孙叹服了。

上面的例子说明,先人在欣赏自然和人类建筑之美的过程中,确确实实存在着审美移情的现象。笔者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旅游资源》一书中指出,旅游资源具有“吸收人类文明成果的属性”,先贤对之的这类移情,是对旅游资源的文化熏陶和开拓。所有这些移情作用,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可以引发后来者的审美共鸣,即可以使旅游资源“增值”。

作为游客,一个旅游者,要想在旅游过程中享受到高雅的乐趣,就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第一,要加强学习与旅游资源相关的优秀的文化遗产,在提高对旅游资源文化属性的感受能力。第二,增强我们与旅游资源心理互动过程中的慧力和定力,抵御非良性的心理暗示的诱惑。

地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学生的旅游爱好的多样性,对旅游资源赏析的不同偏好等因素,不可能特别具体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更不能代替学生去决定其审美移情的倾向。教师所能做的就是丰富自我,然后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走入正确、效率比较高的自学之门。

猜你喜欢
滕子京岳阳楼移情
孙高华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移情——以《再别康桥》韩译本为例
移情于物,借物遣怀(外一则)
滕子京“欠条”建成岳阳楼
面部表情、文化差异与移情作用
“加一倍”写法——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凝固的艺术之岳阳楼
关于“移情作用”在音乐审美体验中的思考
远在江湖
“欺世盗名”岳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