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灯光节奏演变与组织

2010-09-08 05:04朱光武
演艺科技 2010年11期
关键词:白布舞台灯光老太

朱光武

(上海戏剧学院,上海 200040)

舞台灯光节奏演变与组织

朱光武

(上海戏剧学院,上海 200040)

结合具体剧目的灯光设计,论述舞台灯光在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变化、模拟自然环境与时间变化、前后场景迁换等方面的艺术处理。

舞台灯光;节奏变化;模拟;色彩

说起节奏,很多人会快速联想起音乐中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交替变化的旋律。其实,在我们认知的艺术世界中,节奏变化始终伴随着一切,即使是静态的绘画作品,只要你细细地观察分析,也能解读出其中各种视觉信息的节奏变化。舞台艺术也讲究节奏,舞台灯光要根据剧情推进的节奏,设计、组织灯光的各种变化,配合戏剧冲突传达出更为丰富的信息。本文结合一些实际剧目对舞台灯光节奏的演员与组织进行一些探讨。

1 舞台灯光节奏在舞台美术中的作用

在舞台艺术展示期间,为表达人物心理活动变化、模拟自然环境与时间变化、前后场景迁换等等,舞台美术要使用一些手段使舞台的视觉图像进行一系列变化,在舞台灯光照明作用下,随着舞台演出时间的推移,结合现场演奏的音乐、声响效果、演员的台词叙说、演员的情感变化、演员的形体动作变化等因素,传达节奏既不断变化又和谐统一的视觉信息。

设计一个成功的舞台灯光节奏变化需要设计者考虑很多因素,其中,舞台布景风格非常重要。在光的作用下,舞台上所呈现的视觉图像与舞台布景的风格样式紧密相联,灯光设计者在确定照明样式与节奏演变之前,应该认真研究舞台布景的设计风格,以及各种装置在舞台上相互构成的特定空间关系。舞台布景装置主要由具象或者抽象两种不同的形象构成:具象构成的舞台空间通常以写实视觉效果的布景装置呈现在观众面前,一目了然,十分贴近人们的生活;抽象构成的舞台空间往往以几何形体的视觉效果组合出现,初看时没有明确的意义,当演员的表演介入到此空间后,才能真正体现出该舞台空间的艺术功能。

在具象构成的舞台空间内组织灯光节奏演变,会因布景装置写实性效果的制约而受到影响,即使想以大写意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情感变化,也不能超越自然规律的变化因素,灯光的变化既要合乎情理,又要达到借景抒情的效果;在抽象构成的舞台空间内组织灯光节奏演变,可以远离模拟自然等因素的种种约束,使设计者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主观意图得以充分地表现,但是,这并不代表灯光创作可以随意发挥,在这种情况下,设计者自身的美学修养将面临一些非常规设计的考验。

2 舞台灯光节奏的体现

2.1 模拟自然与氛围组织灯光节奏演变

在舞台艺术中,场景借助模拟自然现象的气氛效果来描写戏剧情感氛围的不在少数,有时一景多次出现,有时一景贯穿全场。对于一个场景只需完成一个时间氛围的灯光艺术处理是比较容易的,但是,面对在一个场景中,灯光必须进行多种氛围的描写,并且还要让它们完成前后平稳过渡的照明艺术处理时,应该结合戏剧事件、时空转换等多个因素合理安排各种光的不同组合,才能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视觉图像。

沪剧《上海老师》讲述了上海普通女工周丽文在退休后奔赴艰苦的农村担任小学教师期间发生的感人故事。主创人员通过实地考察、体验生活,最终将该剧的主题风格确定为:贴近生活,颂扬人间真情。因此,布景装置以极为写实的效果构成舞台空间,灯光则以模拟自然环境与时间氛围的手法来展现人物的情感变化。我们通过两个场景来分析在具体应用中灯光节奏的演变与组织。

2.1.1 家访

《上海老师》第三场叙述的是“家访”的情节。周丽文到学生家中做家访,从正在等待学生归来的老奶奶口中得知学生不为人知的家史,原来学生为了维持生计,照顾并无血缘关系的奶奶,每天放学都要做小工赚钱。老师深为感动,在油灯下为学生补起衣服。

灯光要表现的时间变化是由夕阳西下到夜幕降临的整个过程,要制造出不同氛围来描写人物的心理变化与人间真情。这段戏在场景氛围上经历三个变化,为灯光节奏演变提供了合适的节点:氛围1,夕阳下老奶奶期盼着相依为命的孙子早些归来;氛围2,老奶奶向老师叙述孙子的不幸身世;氛围3,老师为学生在油灯下缝补衣服的过程。图1~图6是这段戏中三个不同氛围的灯光设计的舞台效果和灯光布置平面示意图。表1~表3是对应场景的灯具使用情况。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段剧情中视觉图像变化与色彩气氛的变化:图1中老奶奶站在偏下场门的小院门外向上场门张望,图2中老奶奶在偏上场门表演区域内向老师叙述孙子的身世,图3是老奶奶与孙子在偏上场门表演区域内注视着老师缝补衣服。从视觉构图方面来看,图1的情况适合从上场门向下场门投射夕阳的模拟光源,图3与图5适合从下场门向上场门投射月亮的模拟光源,阳光与月光的相对方向的选择要符合自然规律。

表1 奶奶等待孙子回家场景中的灯具使用情况

色彩气氛转换主要通过天幕、远景树林与小院门楼等色彩变化构成:

(1)天幕由天排碘钨灯两组色光(蓝、橙)叠加完成,黄昏时分天空偏向暖紫色;转夜时橙色光渐暗,留下蓝色光。

(2)远景树木以半透明材质制作。黄昏时分用柔光灯以逆光方式投以蓝色光,同时透出天幕的暖紫色,形成蓝紫色调;转夜时柔光灯的逆光渐暗,树林形成剪影融入到天幕蓝色之中。

(3)小院门的黄昏时分,以上场门橙色光源勾勒门框与顶部瓦片的受光处理,背光面由顶部碘钨灯蓝色光普照;转夜色时阳光的模拟光源渐暗,月光模拟光源偏下场门的侧逆光渐亮,原来黄昏时分的背光阴影部分成为月光效果表现的受光面。

(4)表演区域主要集中在偏上场门一侧,黄昏时分由浅蓝与浅粉两组基本光完成演区照明;转夜色时浅粉光渐收,在老奶奶提油灯上场时,浅粉色基本光略微提亮,浅蓝色基本光略微压暗;在老奶奶与孙子回头时注视着老师缝补衣服时,浅蓝色基本光收,同时浅粉基本光再提亮。

2.1.2 复学

《上海老师》第六场讲述的是周丽文冒雪寻找辍学失踪的学生,并劝其复学的剧情。舞台技术配合剧情,以下雪的场景效果表现了情节气氛的变化:老师带病拖着疲惫的身体,艰难地跋涉在山区的小路上,此时的“大雪纷纷”表现出寒冷沉重的气氛;当工厂老板被老师感动,甘愿放下工厂的困境,支持孩子复学时,大雪慢慢停下;当辍学的学生见到老师,并答应与老师一起回学校时,舞台气氛由冷转暖。图7~图10表现的是大雪中、雪停后的舞台效果灯及对应场景光布置情况。表4、表5是对应场景的灯具使用情况。

对照这两个场景的灯光运用情况,可以清楚地看到下雪的场景仅比雪停的场景多了一排逆光和几只正面光,但是舞台氛围却发生了很大变化。下雪时的照明实际记录为浅蓝色调,非常适合下雪氛围的体现。雪停时的照明实际记录为浅紫色调,适合表现雪后天气转暖的氛围。虽说浅蓝色与浅紫色同属于冷色调,但是紫色与蓝色相比还是偏暖,它们之间是弱对比的转换。形成这样的对比效果,其主要的因素是:

(1)增加了正面浅紫色基本光。

表2 奶奶述说孙子身世场景中的灯具使用情况

(2)纱幕上的树杆在逆光蓝紫色光照明下,使基本色调偏暖,并增加了树与远山石的视觉空间。

2.2 用色彩表现心理变化组织灯光节奏演变

色彩对人的大脑和精神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不同色彩的刺激下,人的情绪会随着色彩的变化而出现波动。在舞台艺术表现中,演员的每句台词,每个动作都会向观众传达剧中人物的心理变化,为了强化这种变化的充分展示,舞台灯光运用光、色、影等元素的巧妙组合,常常成为揭示剧中人物心理活动最有效的表现手段。

实验话剧《芸香》是上海戏剧学院原创的教学演出剧目,曾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该剧的舞台设计非常简洁,几乎没有布景,一道可以从中间开启的黑底幕紧挨着平台后沿设置,斜坡状的平台由一个半圆与一个长方形组成。图11为舞台设计主视效果图。图12为舞台设计平面图。

表3 老师补衣服场景中的灯具使用情况

表4 大雪场景中的灯具使用情况

《芸香》讲述葛老太年轻时,于新婚之夜突然失明,丈夫阿果远走他乡。表哥为了安慰她,编造了许多阿果的来信,为了使信不被虫蛀,葛老太种植芸香,放在存信的木箱中。年深日久,这些信成为失明的葛老太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全剧最具冲击力的一段戏是葛老太向一位青年姑娘展示自己所有情书的过程,灯光设计为这段戏在色彩选择与造型手法方面组织了成功的节奏演变。

2.2.1 场景描述

在音乐声中,对开装置的黑幕从中间下方打开,形成一个正三角形,葛老太与身披白布的演员们集中站立在三角形中,如图13所示。随音乐的变化,演员们在葛老太的引领下,缓缓走出三角形,步入斜平台,排列成整齐的队列,如图14所示。开启的黑幕在演员们走出三角形后,慢慢落下,恢复到原来的闭合状态。演员们逐个提起双臂,将披在身上的白布一一撑起,表现尘封已久的信纸被一一打开,如图15所示。葛老太逐个推动身披白布的演员作旋转动作,直至所有的白布满舞台的旋转飘动。葛老太歇斯底里地呐喊,扯下演员身上的白布抛上空中,如同将信纸一一撕碎将其抛弃。整个过程随音乐一气呵成。

表5 雪后场景中的灯具使用情况

2.2.2 视觉图像造型分析

(1)三角形中,演员们拥挤地站立在一起,显示了葛老太将丈夫出走后寄来的所有来信都被完好地保存着,这也是她能够顽强生存下去的精神支柱,从精神“财富”的拥有量看,她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2)身披白布的演员,走出三角形幕布到前斜平台上,原先拥挤的造型扩散成整齐的队列,预示着一个隆重的展示仪式准备就绪。

(3)演员逐个提起双臂、旋转,告诉观众一个事实:那些保存完整信函全都是空无一字的白纸,“富有”的葛老太实际是一无所有。

(4)空中飞舞的白布犹如满天洒落下破碎的白纸,葛老太的心破碎了,就像破碎的白纸在空中漫无方向的飘荡着。

2.2.3 灯光照明设计构思

(1)葛老太将丈夫出走后“寄来”的信函视为她一生最有价值的财富,戏剧中常用黄金作为财富的象征,因此,灯光选用金色光表现葛老太的“富有”。演员身披白布站在黑幕后的平台上,两侧用高亮度的回光灯具加金色灯光滤色片410,以低流动灯位进行照明。

(2)在展示仪式中,光色选用了橙色,橙色可以表现庄严与隆重的气氛,而且,橙色比金色更暖。斜平台上方选用回光灯具作顶逆光,前后两道设置,加换色器配置同一橙色灯光滤色片304,完成对舞台上斜平台面的照明与渲染。当演员走出开启的三角形幕布时,先开启离黑幕最近的一道逆光,然后,再随演员向前走动开启远离黑幕的前一道逆光。演员伸展双臂时,白布被打开,如同信纸被打开一样,白布反射着强烈的橙色光。

(3)在所有白布展开后,葛老太推动白布一块接一块地转动,灯光选择与白布定位一致的逆光照明灯具,根据白布旋转先后次序,通过灯具所配置的换色器,逐个将每个灯具的灯光滤色片由橙色转变成冷白色809,最终变成一片白光,预示葛老太心里一片空白。809色纸属蓝色系列,配合白炽灯使用,能获得偏冷的白色光。

(4)当葛老太将演员身上的白布扯下抛向空中时,所有能产生可见光的灯具全部关闭,同时,运用紫外光对含有荧光物质的白布进行激发发光,使舞台上像是飞舞着蓝色纸片,显示葛老太那颗破碎的心。紫外光灯具必须在可见光灯具关闭前提前开启。

实验话剧从表演风格到舞美风格都比较抽象,着重突出表演者的暴发力,因此,观众在表演之外获得的信息比较有限,而灯光的色彩、节奏变化往往可以传达较为直观的刺激,从而使观众对表演、对剧情有更明确的认识。从《芸香》的案例中,可以体现出灯光节奏变化与组织对剧情推动起到的重要作用。

影响舞台灯光节奏的因素还有很多,与音乐、音效、舞台机械、各种效果设备的密切配合,都是灯光设计者要考虑的。对于舞台艺术来说,灯光的节奏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作品的艺术魅力。舞台灯光节奏的演变与组织是对舞台美术中灯光技术的综合应用,更是灯光设计者美学素养的综合体现。把握好导演的总体思路、舞美总体风格,是灯光设计者在组织、设计灯光节奏变化时的关键。

(编辑 张 淼)

Flashing Rhythm and Organization of Lighting Evolution

ZHU Guang-wu
(Shanghai Theatre Academy China, Shanghai 200040, China)

Combined with specifi c light design of plays, artistic handling of stage lighting was introduced in character psychological activity, simulated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ime changing, scene moving and so on.

stage lighting; change; simulation; color

10.3969/j.issn.1674-8239.2010.11.012

猜你喜欢
白布舞台灯光老太
白布河畔苍鹭飞
飘舞的白布
怎样将舞台灯光的情感色彩融入剧情之中
舞台表演中舞台灯光艺术效果的作用
滕县民间印染流程
八旬老太和她的两元“发廊”
浅析舞台灯光艺术中的情绪色彩
求婚
L 老太再婚
论舞台灯光的PLC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