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阙灸配合苍龟探穴针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 30例

2010-09-10 06:02郭湘丽赵施竹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15期
关键词:沙比利针法进针

郭湘丽 赵施竹

笔者近年运用神阙灸配合苍龟探穴针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取得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为 2007年 1月至 2008年 12月河南煤化集团鹤壁煤业公司总医院就诊的门诊或住院患者,确诊后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神阙灸配合苍龟探穴针法组(针法组)及西沙比利(西药组)治疗组,每组 30例。针法组中男 16例,女 14例,年龄 33~66岁;病程 4~21年;空腹血糖(8.6±5.1)mmol/L。西药组中男 15例,女 14例,年龄 32~67岁;病程 3~20年;空腹血糖(8.5±5.2)mmol/L。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基础治疗 两组患者均常规口服降糖药物控制糖。

1.2.2 针法组 基础治疗配合神阙灸配合苍龟探穴针法治疗。神阙灸:取神阙穴,将 2 cm吴蛇牌药艾条放入木质灸盒中进行灸疗,灸至艾条燃尽为止。苍龟探穴针法[1]:取对穴中脘、足三里、内关、三阴交。方法:患者取卧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选用 0.30mm×40mm环球牌一次性针灸针,根据患者胖瘦不同,采用无痛快速进针法进针至适当深度。在直刺进针得出气后,自穴位深层(地部)一次退至浅层(天部),以拇指与食指扳倒针身,依先上后下、自左而右的次序以 45°角更换针尖方向斜刺进针,每一个方向都分三部徐徐进针。待有针感后,则一次退至浅层,后改变方向,依法再针。1次/d,每次留针 30min,2周为一疗程。针刺期间,不用任何胃动力药。

1.2.3 西药组 基础治疗同时口服西沙比利 10mg,3次/d,餐前 30min服,2周为一疗程。

1.3 疗效观察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一般情况及临床症状,疗效评价指标采用全国西沙比利多中心临床试验协调组制定的疗效指数[2]。以各种症状积分(d)及总体症状积分(D)方法,记录5项症状得分,在治疗前后均进行评分测定并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 =[(治疗前症状总分数-治疗后症状总分数)/治疗前症状总分数]×100%。显效:疗效指数 >75%;有效:疗效指数 25%~75%;无效:疗效指数<25%。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采用SAS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体症状积分比较 针法组治疗前后总体症状积分分别为(11.5±3.0)分、(3.0±2.0)分,西药组分别为(12.0±3.1)分、(4.8±2.2)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 D值下降率分别为 73.9%、60.0%,针药组D值下降率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值(d)比较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值(d)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值(d)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西药组治疗后比较2)P<0.05,3)P<0.01

组别 上腹胀满 嗳气 厌食 恶心呕吐 上腹痛针法组(n=30)治疗前 2.5±0.7 1.9±0.8 1.9±0.7 1.9±0.7 1.6±0.6治疗后 0.8±0.51)3) 0.7±0.51)2) 0.5±0.31) 0.5±0.41)3) 0.6±0.41)2)西药组(n=30)治疗前 2.4±0.8 2.0±0.8 1.9±0.7 2.0±0.7 1.7±0.7治疗后 1.6±0.61) 0.8±0.51) 0.6±0.41) 1.1±0.71) 0.6±0.41)

表 2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种症状均有明显改善,针法组上腹胀满、嗳气、恶心呕吐、上腹痛症状的改善较西药组更为明显。

2.3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针法组显效 16例,有效 12例,无效 3例,总有效率 90%;西药组显效 11例,有效 10例,无效 7例,总有效率 70%。现代化且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轻胃瘫主要是由于胃张力低下,蠕动差,胃排空延迟,影响消化和吸收。胃动力药物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临床有一定疗效,但易产生耐药性,不良反应亦较多。中医认为,本病属于阴损及阳,气阴两伤,脾胃亏虚,升降失常等,治疗以健脾和胃,理气消胀,行气止痛,消积导滞为主。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神阙穴灸产生的温热效应是取得疗效的关键,近红外幅射可直接渗透到深层组织,既可为机体细胞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必要的能量,也为能量缺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同时又可借助反馈调节机制,纠正病理状态下的能量住处代谢紊乱,调控机体免疫功能。

苍龟探穴针法是采用一定针法对机体的一些穴位进行针刺,是徐疾补泻法与针向行气法组合而成的复合手法,本法可行气和探索针刺感应,使感应由浅入深并扩散到四周,既有徐疾补虑作用,又有疏通经络、推行经气的泻浊效果,再加上对穴相配,共凑补脾健运、升清降浊之功,从而升降有序,运化有常,精微得化,病症得调。

[1]曾红文,聂斌,戈焰,等 .不同针刺强度对糖尿病胃轻瘫疗效及胃电影响 .中国针灸,2006,26(9):644-646.

[2]全国西沙比利多中心临床试验协调组.西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多中心临床疗效观察.中华内科杂志,1995,34(3):180-182.

猜你喜欢
沙比利针法进针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联用莫沙比利,瑞巴派特的有效性效果分析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多档位便携针灸进针器的研制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莫沙比利加谷维素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分析
阻力针法联合针刺后溪穴治疗颈肌筋膜炎100例
特殊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
浅议随咳进针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