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肿瘤化疗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2010-09-10 06:02许艳姿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15期
关键词:入院化疗实验组

许艳姿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恶性肿瘤疾病本身和化疗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的特殊性,许多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状态改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心理护理对化疗患者的治疗作用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我科接受化疗的 68例肿瘤患者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认为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06年 8月至 2007年 8月在本科接受化疗肿瘤患者 68例,其中男 38例,平均年龄(56.5±13.24)岁。女 30例,平均年龄(59.4±13.35)岁。疾病种类包括肺癌、子宫癌、乳腺癌、肠癌、膀胱癌等患者。

1.2 分组方法 按入院时间的先后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34例。入组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文化程度、婚姻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68例患者均经病理确诊,排除有严重并发症和神经精神疾病者。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和指导,实验组加以心理护理干预。

1.3 测试方法 68例患者均在入院第 1天和出院前 1 d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1]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试评分。专人负责,统一指导,向患者说明填表方法,要求患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对于文化程度低,不能完成读写者,在不给予任何提示或暗示的情况下,协助患者完成。

1.4 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1.4.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创造舒适、安静的医疗环境。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2],护理人员应热情、主动,富于责任心和同情心,用良好的语言、神情影响和感染患者,获取患者的信任,鼓励患者说出真实感受和想法,用不同的方法(解释、安慰、暗示)等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心理疏导,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指导。

1.4.2 指导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向患者宣教化疗知识,每项操作解释清楚,告诉患者什么是化疗,化疗药物的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如何预防和处理这些毒副作用,化疗期间加强巡视,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患者白细胞降低,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生感染,应做好保护性隔离[3]。对一些因化疗反应造成形象改变的患者,指导患者予以恰当修饰,如脱发患者戴假发,乳房切除患者购买特制胸罩,以恢复其自信。

1.4.3 取得家属和社会的关心支持,良好的社会、家庭支持对患者生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4]。护理人员应鼓励亲人、朋友多陪伴患者,如病情许可,尽可能让患者回到原工作环境,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年老体弱者,生活上给予最大的支持与照顾。

1.4.4 鼓励患者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行为,注意休息,合理饮食,加强营养,生活规律,保持乐观情绪和平稳心态,多与外界接触,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集体活动。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入院第 1天 SCL-90评分的比较,表 1。表 1显示,两组患者入院第 1天 SCL-90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 6个因子分值均高于常模(P<0.05)。

表1 2组患者入院第 1天 SCL-90评分的比较(±s)

表1 2组患者入院第 1天 SCL-90评分的比较(±s)

注:与国内常模比较*P<0.05

因子名称 实验组(n=34) 对照组(n=34) 国内常模(正常成人)躯体化 2.94±0.86* 2.92±0.83* 1.37±0.48强迫 1.64±0.79 1.63±0.81 1.62±0.58人际关系 1.68±0.59 1.70±0.64 1.65±0.61抑郁 2.84±0.70* 2.81±0.72* 1.50±0.59焦虑 2.82±0.68* 2.83±0.70* 1.39±0.43敌对 2.40±0.71* 2.41±0.79* 1.46±0.55恐怖 2.26±0.65* 2.39±0.67* 1.23±0.41偏执 1.46±0.71 1.45±0.52 1.43±0.57精神病性 2.34±0.68* 2.35±0.59* 1.29±0.42

2.2 两组患者出院前 1 dSCL-90评分的比较,表 2。表 2显示,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 6个因子分值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2 两组患者出院前 1天SCL-90评分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出院前 1天SCL-90评分的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因子名称 实验组(n=34) 对照组(n=34)躯体化 1.40±0.54* 2.80±0.78强迫 1.64±0.62 1.63±0.65人际关系 1.65±0.54 1.68±0.60抑郁 1.58±0.51* 2.70±0.67焦虑 1.43±0.52* 2.80±0.68敌对 1.49±0.49* 2.29±0.71恐怖 1.26±0.46* 2.03±0.52偏执 1.44±0.54 1.43±0.58精神病性 1.32±0.45* 2.12±0.28

3 讨论

国外研究认为,癌症是一种身心疾病,其发生、发展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密切的联系[5]。心理社会紧张刺激引起的恶劣情绪,影响了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癌细胞的监视作用,降低和抑制机体免疫功能[6]。良好的心理状态,激发机体免疫监视功能,增强体内抗癌和抗癌药物的疗效。我们通过对肿瘤化疗患者进行心理状态的评估,认为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使化疗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了化疗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地促进了患者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康复,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1]岳文洁.现代临床心理学手册.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7.

[2]李小妹 .护理学导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4.

[3]李玉英,杨思燕.恶性肿瘤化疗病人心理失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护理学杂志,2004,8(19):49-50.

[4]朱登萍,李学敏.首次肿瘤化疗病人的心理护理.实用医技杂志,2005,5(12):1197.

[5]赖丽芳,孙美花.癌症患者发生抑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现代护理,2007,13(15):1376.

[6]姜玉芳.肿瘤病人化疗期间的心理不适反应及护理对策.海峡药学,2005,17(3):131-132.

猜你喜欢
入院化疗实验组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跟踪导练(二)(3)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