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部淋巴结结核18F-FDG PET/CT显像1例

2010-09-11 01:24贺海荣刘甫庚姚稚明屈婉莹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0年9期
关键词:胰头人民卫生出版社锁骨

贺海荣,张 旻,刘甫庚,姚稚明,屈婉莹

(1.中国石油中心医院核医学科,河北 廊坊 065000;2.北京医院,北京 100730)

病例 女,53岁,1周前体检时腹部增强CT、B超均发现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部分融合,包绕胰头周围(4月前腹部B超未见肿大淋巴结),肿瘤标志物均未见异常,无不适主诉,体温正常,体重无改变,现未经任何治疗。为明确诊断行体部18F-FDG PET/CT检查。

PET/CT:右锁骨上窝、肺门、纵隔、腹腔多发大小不等淋巴结,密度未见明显异常,代谢活性不同程度增高,SUV范围最大值3.0~17.6,平均值1.6~11.8,其中右锁骨上窝代谢活性稍高,尤以胰头周围淋巴结最为密集(部分融合),代谢活性显著增高,最大者位于胰头上方,大小约3.8×1.8cm;另可见肝右叶片状不均匀代谢活性增高和脾脏前缘局灶代谢活性增高灶。

腹部增强CT:PET/CT代谢活性显著增高的肝、脾相应部位,未见明确占位性病灶或强化异常,胰头周围淋巴结轻度均匀强化。

随访:①胰周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淋巴结结核。②临床诊断:胸、腹淋巴结结核;肝、脾结核。③抗痨治疗中,一般情况好。

讨论 淋巴结结核儿童和青少年多发,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和活检。淋巴结结核影像特点为“三多”,病变数目多(常融合成团)、侵犯区域多、增殖钙化坏死等多种病理改变同时出现[1]。

因临床表现不典型、特殊位置淋巴结不易获得病理学证据而容易误诊或漏诊,其中40%左右误诊为淋巴瘤[2]。以此病例为例,作为淋巴结结核发病年龄不典型,为中年人;90%淋巴结结核首发部位是颈部,此例颈部淋巴结也未见累及;其右锁骨上窝、肺门、纵隔、腹腔多发淋巴结肿大,但肺内未见明显异常,这些,都很容易和淋巴瘤混淆。

本病例中肿大淋巴结在CT上,不是典型的淋巴结结核常见的环形或花环形强化、有钙化或坏死,而表现为类似淋巴瘤的肿大淋巴结的均匀轻度强化。淋巴结结核与淋巴瘤均可见淋巴结融合。

结核增殖阶段可见炎性细胞侵润和纤维细胞形成。感染与炎症摄取浓聚18F-FDG机制虽不完全清楚,但可能基于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在受到刺激时利用葡萄糖作为能源,纤维母细胞在其增殖时也利用葡萄糖[3]。虽可解释本例中多发淋巴结摄取,但与恶性肿瘤成像原理类似,仅从PET上不易鉴别淋巴瘤与淋巴结结核。

本案鉴别点:①本例有淋巴结结核典型的腹部淋巴结受累、分布特征——代谢活性显著增高的淋巴结大量聚集在肝门区及胰周部,呈片融合,多位于腰2~3椎体以上平面;反观恶性淋巴瘤病变,腹部淋巴结病变分布更广,常累及腰2~3椎体以下平面后腹膜淋巴结[1]。②肝、脾不均匀代谢活性显著增高,却没有明确的占位性病变征象,不支持结外淋巴瘤之肝、脾病变所见[4],相反,肝脏片状代谢增高更支持肝结核。

总结本病例,单纯的淋巴结结核很容易和淋巴瘤混淆,两者均可以表现为代谢活性增高的肿大淋巴结[5],单纯测量淋巴结SUV不足以鉴别。要结合形态学、淋巴结病变分布和病史予以鉴别。

]

[1]马玙,朱莉贞,潘毓萱,等.结核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7-291.

[2]张林刚,李勤华,杨校龙,等.腹部淋巴结结核误诊19例[J].武警医学,2008,19(6):529-530.

[3]潘中允,屈婉莹,周诚,等.PET/CT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75.

[4]叶慧仪,汪伟,李永才,等.实用腹部综合影像诊断学·肝脏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15-122.

[5]赵军,林祥通,管一晖,等.结核病18F-FDG PET图像表现多样性[J]. 中华核医学杂志,2003,23:37-39.

猜你喜欢
胰头人民卫生出版社锁骨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呵护锁骨皮肤
不掉到锁骨都不敢说是“矩形耳环
困难胰头肿瘤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头血供三种研究方法的比较
锁骨中段骨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