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区重复地名研究

2010-09-14 01:33周文德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梁平县政区云阳县

周文德

(四川外语学院,重庆 400031)

重庆政区重复地名研究

周文德

(四川外语学院,重庆 400031)

从政区角度来看,重复地名有两种情况,一是同级地名重复,二是跨级地名重复。从语言文字角度来看,重复地名有三种不同的体现形式。重庆市政区名称的重名现象比较普遍,重复地名179个,占了政区地名总量的17%。重复地名应当认真研究,周全考虑,积极处理。

重庆;重复地名;政区名称;地名标准化

重复地名,也称重名地名,或称异地同名、地名重名,指不同地理实体或不同政区使用了相同的名称,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常见现象,现代地名里的重复地名也不少,但很少有专门研究。地名与经济社会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重复地名的研究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重复地名及其类型

从政区角度来看,重复地名有两种情况,一是同级地名重复,二是跨级地名重复。前者指处于同一个行政区划级别的地名重复现象;后者指处于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划地名重复的现象。

同级地名重复又有两种情况,一是专名与政区通名完全相同,二是专名相同政区通名不同。前者如重庆市内有4个镇的名称都叫兴隆,这4个“兴隆镇”分属渝北区、奉节县、南川区、酉阳县等4个区县;又如五代周始置之通州(今江苏省南通市)与金代始置之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区)。后者例如,重庆市辖境内的九龙乡(云阳县)与九龙镇(九龙坡区),龙溪乡(彭水县)与龙溪镇(巫山县)、龙溪街道(渝北区)等。人们日常交往中,往往省掉政区通名,直接称呼专名。略去了乡、镇、街道等政区通名后,专名部分就没有区别了。上述云阳县的“九龙”与九龙坡区的“九龙”难以区分,彭水县、巫山县、渝北区三地的“龙溪”也难辨别。

跨级地名重复是指属于不同政区级别的专名部分完全相同,例如沙坪坝区与所辖沙坪坝街道,区名与街道名都称沙坪坝,名称重复;又如中国有吉林省和吉林市(地级市),省名与下辖市的名称重复。

从用字与读音角度来看,重复地名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指地名用字完全相同,二是指汉字书写不同,地名读音相同。前者例如建县于1949年的山东省梁山县与建县于西魏元钦二年(553年)的梁山县(时属四川省,今重庆市梁平县)。重庆市辖境内的三汇镇、太安镇、官渡镇、凤凰镇、龙河镇、双江镇等各有2个,分属不同的区县。后者例如重庆市的盘龙镇(荣昌县)与蟠龙镇(梁平县),读音均为pánlónɡ zhèn;清宣统二年(1900年)所置南平镇(今属南川区)与南坪镇(南岸区),读音均为nánpínɡ zhèn。民国年间陕西省境内的同官、潼关二县,读音均为tónɡɡuān。除此两种情况之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地名读音相同,书写形式不同,但意义完全一样,实际上是用了同一个字的不同写法,也就是异体字。例如重庆市辖境内有跳磴镇(大渡口区)和跳蹬乡(开县),一个写作“磴”,一个写作“蹬”。磴与蹬在重庆地名中是同一个字的不同写法,是异体字。

重复地名,有三种不同的体现形式。

第一种,三同地名,即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几个地名,其专名部分的读音与书写形式完全相同,政区通名完全一样的地名。如江津区的“白沙镇”与南川区的“白沙镇”,这两个“白沙镇”不仅其专名部分“白沙”的读音与书写出来的汉字完全相同,而且通名部分都是“镇”。

第二种,两同地名,即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几个地名,其专名部分的读音与书写形式完全相同,政区通名不同的地名。如云阳县的“青龙街道”、丰都县的“青龙乡”与奉节县的“青龙镇”,这三个地名中的专名部分的读音都是qīnɡ lónɡ,书写出来的汉字都是“青龙”,但通名不同:“街道”、“乡”、“镇”。

第三种,同音字地名,即读音相同只是书写出来的汉字不同的几个地名。这又有两种情况,一是政区通名相同,专名部分读音相同,书写的汉字不同,如合川区的“隆兴镇”与巫山县的“龙兴镇”,政区通名相同,都是“镇”,专名部分读音相同,都是lónɡ xīnɡ,专名部分的书写汉字不同,一作“隆兴”,一作“龙兴”。二是政区通名不同,专名部分读音相同,书写的汉字不同,如丰都县的“三合镇”与石柱县的“三河乡”,政区通名分别是“乡”和“镇”,专名部分的读音相同,都是sān hé,但书写的汉字不同,分别写作“三合”、“三河”。

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把三同地名和两同地名统称为重名地名,把同音字地名简称为同音地名。重名地名和同音地名,都称为重复地名。重复地名的类型与形、音关系如下表:

类 型 读音 汉字 通名 例 子重复地名重名地名 两同 + + -龙溪街道(渝北区)龙溪乡(彭水县)龙溪镇(巫山县)三同 + + +龙潭镇(涪陵区)龙潭镇(酉阳县)同音地名 + - -南坪街道(南岸区)南平镇(南川区)+ - +新盛镇(梁平县)新胜镇(潼南县)

重复地名应当更改,对于重名地名与同音地名,可以有所区别。更改重复地名的对象,主要应针对政区地名中用字完全重复者,重名地名是更改的重点。同级地名用字完全重复的地名,不符合“同级同名排斥”原则,从长远来看,必须进行有效处理。读音相同,只是书写形式不同的同级地名,原则上也应该更改,避免重复。因为我们的地名标志牌一般都是中英文书写,以便于识读特别是不识汉字的外国人识读,英文译名是直接用汉语拼音的。虽然汉字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同级地名用拼音标示的时候就完全相同,这类同音地名也不少。

二、重庆市的重复地名概况

重庆市的乡、镇、街道名称的重名现象比较普遍,重复地名179个,占了地名总量的17%,这个比例相当高。这不仅给人们的社会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甚至严重妨碍了人们的信息交流,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中国历史上,同级地名用字重复的现象曾是常见现象,由于给社会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所以,历代政权都花功夫对重复地名进行清理和更改。秦汉以降,对重复地名的处理已经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处理同级地名用字不能相重的现象,有的学者称之为“同级同名排斥”原则。这条原则为后代所沿用,成为地名标准化的手段之一。19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对同名的县市进行清理,更改了重名县市名称,得到了社会与民众的认可和欢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历史上处理重复地名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信息交流日渐频繁的今天,我们完全应该对重名地名进行有效的清理、调整和更改。这种清理和调改必须建立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慎重处理,切不可盲目地为改而改,不可仅靠一纸命令或一份公文,像运动似的粗暴处理,以免留下新的缺憾。

地名命名和更名应本着“符合习惯,照顾历史,体现规划,好找好记”的原则。对那些需要更改和调整的地名,应本着改偏僻地区不改交通要道的原则;改影响面小的不改影响面大的原则;改小的地名不改大的地名的原则进行调整。同时,要照顾历史,改历史短的不改历史长的原则。所谓历史长短,应指行政区域名称命名的历史。

历史上的地名重名,曾给社会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例如北宋景祐三年(1036年),发往潍州(今山东潍坊市)的断狱文书,因“潍”、“维”二字音同形近,被误投到维州(今四川理县东北)。[1](1052)又如上述所言的两个“通州”,在元、明、清六百多年的历史上长期并存,明弘治元年(1488年)一位漂泊来华的朝鲜人问道:“我所经处,浙江有通州,北京亦有通州,徐州府有清河县,广平府亦有清河县,一海内州县有同名者,何耶?”[2](148)古代的外国人对中国的重复地名难以理解。21世纪,世界已经变成地球村了,国际交往远非古代所能比,太多的重复地名恐怕要让更多的外国人和国人同叹“何耶”!

截至2009年10月,重庆市辖19个区、21个县(其中4个自治县),156个街道、574个镇、278个乡(包括14个民族乡),合计1008个乡、镇、街道。经过我们的统计,重庆市的重复地名太多。辖境内1008个乡、镇、街道地名中,就有167个同级政区的名称相同。另有6组12个多级政区的名称相同,其中有3组6个同名政区有直接隶属关系。同级重复地名达167个,超过了乡镇级政区地名总量的16.5%,重名率不可谓不高。其中,二地同名的有60组120个重复地名;三地同名的有13组39个重复地名;四地同名的2组8个地名。

重庆市辖区内有4个“兴隆镇”,分属渝北、奉节、南川、酉阳4个区县。有2个“中和镇”与1个“中和乡”,分属开县、秀山、铜梁3个县。有3个“三合镇”,分属开县、璧山、丰都3个县。有3个“双龙镇”,分属长寿区、巫山县、云阳县。甚至同一个辖区内还有同名的,如沙坪坝区有“歌乐山镇”和“歌乐山街道”,有“井口镇”、“井口街道”。实际上造成沙坪坝有2个“歌乐山”,有2个“井口”。因为人们称说时,通常都省掉“街道”、“乡”、“镇”等行政区级名称而直接称说专名部分。还有上下级行政区划单位同名的,如“沙坪坝区”与所辖“沙坪坝街道”同名、“云阳县”与所辖“云阳镇”同名、“万盛区”与所辖“万盛街道”同名。

三、重庆市的重复地名统计与分析

同级地名重名者67组148个重复地名。

四地同名者2组8个重复地名。

专名与政区通名完全相同的1组:

兴隆镇:渝北区、南川区、奉节县、酉阳县(冒号前是重复的乡镇街道名称,冒号后是该乡镇街道所隶属的上级行政区县名。下同。)

专名相同政区通名不同者1组:双龙乡(彭水县)—双龙镇(长寿区)—双龙镇(巫山县)—双龙镇(云阳县)

三地同名者13组39个重复地名:

专名与政区通名完全相同的1组:双龙镇:长寿区、巫山县、云阳县

2005年开县撤销了三合镇。此前,重庆有3个三合镇,分属开县、丰都县、璧山县。

专名相同政区通名不同者:大溪镇(酉阳县)—大溪乡(巫山县)—大溪乡(秀山县)

龙潭乡(石柱县)—龙潭镇(涪陵区)—龙潭镇(酉阳县)

龙溪街道(渝北区)—龙溪乡(彭水县)—龙溪镇(巫山县)

盘龙镇(荣昌县)—盘龙镇(云阳县)—蟠龙镇(梁平县)

平安乡(奉节县)—平安乡(彭水县)—平安镇(云阳县)

青龙街道(云阳县)—青龙乡(丰都县)—青龙镇(奉节县)

铜鼓乡(酉阳县)—铜鼓镇(荣昌县)—铜鼓镇(巫山县)

走马乡(彭水县)—走马镇(九龙坡区)—走马镇(万州区)

新盛镇(梁平县)—新盛镇(綦江县)—新胜镇(潼南县)

南坪街道(南岸区)—南坪镇(南岸区)—南平镇(南川区)

后坪乡(酉阳县)—后坪乡(武隆)—厚坪乡(城口县)

三合镇(璧山县)—三合镇(丰都县)—三河乡(石柱县)

双河街道(万州区)—双河乡(城口县)—双河乡(武隆县)

二地同名者65组130个重复地名。

专名与政区通名完全相同的29组58个重复地名,如:

重复地名 所属区县

白沙镇:江津区、南川区

白羊镇:铜梁县、万州区

大观镇:梁平县、南川区

东城街道:南川区、铜梁县

东溪镇:綦江县、忠县

凤凰镇:沙坪坝区、巫溪县

福禄镇:璧山县、梁平县

复兴镇:北碚区、忠县

高峰镇:垫江县、万州区

古路镇:巫溪县、渝北区

官渡镇:合川区、巫山县

回龙镇:大足县、梁平县

江口镇:武隆县、云阳县

金山镇:大足县、南川区

临江镇:开县、永川区

龙河镇:长寿区、丰都县

龙沙镇:石柱县、万州区

马武镇:涪陵区、石柱县

南城街道:南川区、铜梁县

三合镇:璧山县、丰都县

三汇镇:合川区、忠县

双路镇:丰都县、双桥区

太安镇:潼南县、万州区

太平镇:垫江县、铜梁县

溪口乡:万州区、秀山县

新民镇:垫江县、奉节县

义和镇:涪陵区、开县

永安镇:垫江县、奉节县

中和镇:开县、秀山县

除了以上30组60个重复地名外,在前述专名相同政区通名不同的三地同名地名中,其中二地专名与政区通名完全重复的还有11组22个地名:

大溪乡(巫山县)—大溪乡(秀山县)

后坪乡(酉阳县)—后坪乡(武隆县)

龙潭镇(涪陵区)—龙潭镇(酉阳县)

南坪镇(南岸区)—南平镇(南川区)

盘龙镇(荣昌县)—盘龙镇(云阳县)

平安乡(奉节县)—平安乡(彭水县)

三合镇(璧山县)—三合镇(丰都县)

双河乡(城口县)—双河乡(武隆县)

铜鼓镇(荣昌县)—铜鼓镇(巫山县)

新盛镇(梁平县)—新盛镇(綦江县)

走马镇(九龙坡区)—走马镇(万州区)

专名相同政区通名不同者31组62个重复地名,如:

白石乡(黔江区)—白石镇(忠县)

白土乡(黔江区)—白土镇(万州区)

板桥乡(酉阳县)—板桥镇(永川区)

长滩乡(彭水县)—长滩镇(万州区)

城东街道(黔江区)—城东乡(梁平县)

茨竹乡(万州区)—茨竹镇(渝北区)

大石乡(垫江县)—大石镇(合川区)

歌乐山街道(沙坪坝区)—歌乐山镇(沙坪坝区)

关坝镇(万盛区)—官坝镇(忠县)

接龙乡(武隆县)—接龙镇(巴南区)

井口街道(沙坪坝区)—井口镇(沙坪坝区)

龙桥街道(涪陵区)—龙桥乡(奉节县)

龙胜乡(梁平县)—隆盛镇(渝北区)

隆兴镇(合川区)—隆兴镇(合川区)

普子乡(万州区)—普子镇(彭水县)

人和街道(渝北区)—人和镇(云阳县)

三溪乡(巫山县)—三溪镇(垫江县)

沙河街道(万州区)—沙河乡(垫江县)

石家乡(石柱县)—石家镇(黔江区)

石门乡(云阳县)—石门镇(江津区)

双桂镇(忠县)—双桂街道(梁平县)

双河口街道(万州区)—双河口镇(巴南区)

双江街道(云阳县)—双江镇(潼南县)

水口乡(云阳县)—水口镇(铜梁县)

太和乡(奉节县)—太和镇(合川区)

文峰镇(巫溪县)—文峰街道(开县)

新田乡(彭水县)—新田镇(万州区)

鱼泉乡(南川区)—鱼泉镇(云阳县)

悦来街道(渝北区)—悦崃镇(石柱县)

赵家乡(武隆县)—赵家镇(开县)

中梁乡(巫溪县)—中梁镇(沙坪坝区)

跨级地名同名者6组12个重复地名。

属同一行政区县内的具有隶属关系的上下级政区,同名者3组6个重复地名:

沙坪坝区-沙坪坝街道

万盛区-万盛街道

云阳县-云阳镇

分属不同行政区县内的无隶属关系的跨级政区,同名者3组6个重复地名:

巫山县-巫山乡(开县)

璧山县-碧山镇(梁平县)

江北区-江北街道(涪陵区)

读音相同,书写汉字不同的同级地名9组23个重复地名:

盘龙镇(荣昌县)—盘龙镇(云阳县)—蟠龙镇(梁平县)

新盛镇(梁平县)—新盛镇(綦江县)—新胜镇(潼南县)

南坪街道(南岸区)—南坪镇(南岸区)—南平镇(南川区)

后坪乡(酉阳县)—后坪乡(武隆县) —厚坪乡(城口县)

三合镇(璧山县)—三合镇(丰都县)—三河乡(石柱县)

悦来街道(渝北区)—悦崃镇(石柱县)

龙胜乡(梁平县)—隆盛镇(渝北区)

隆兴镇(合川区)—龙兴镇(巫山县)

关坝镇(万盛区)—官坝镇(忠县)

由上述可知,重庆的重复地名实在不少,给我们的生活与交流带来许多不便,使地名的公共服务作用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规范地名管理,充分有效地发挥地名的公共服务作用,我们应该好好研究,妥善处理这些重复地名,以便地名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服务,方便人们的生活与交流。

四、重复地名的解决途径

妥善处理重复地名,是地名管理的重要工作,是地名管理实现国际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名命名与地名标准化不仅应严格杜绝三同地名(专名、政区通名的读音与书写完全相同),而且最好消灭两同地名(专名的读音与书写完全相同,政区通名不同),还要尽量避免同音字地名(音同字不同的地名)。

重复地名的存在是客观事实,它给社会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不可小视。因地名重复,从而导致打出租走错地方,物流与送货公司送错地址,甚至消防与急救车辆跑错方向的事情,在好多地方都发生过,以至于酿成严重后果的,都不乏其例。对重复地名进行有效处理,是地名标准化与规范化的重要内容。

在地名标准化与规范化过程中,对重名地名与同音地名,不妨采取不同的方式与手段,按阶段分步骤进行处理。重名地名必须尽快处理,妥善解决。地处同一行政区域内的同级重名地名,必须坚决更改,不得重复。地处同一行政区域内有隶属关系的重名地名,最好能够更改,避免重名。尽管在实际生活中,有隶属关系的重名地名的负面影响不是很大,但毕竟听起来很别扭。假如渝中区叫重庆区,向人介绍说我家住在重庆市的重庆区,你说别扭不别扭?对于没有隶属关系的多级重名地名,可以适当宽容一些。对于同音地名,如果是在同一个行政区域,必须更改,因为口头交际时无法区分,虽然“写”和“看”时不相同,但“听”时是相同的,而且用拼音书写时也是相同的;如果处在不同的行政区域,可适当宽容一些。

2000年以来,全国乡镇一级行政区划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在上世纪撤区并乡建镇的基础上,进一步撤并了一些乡镇,乡镇总数量减少了。特别是重庆市被列为“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以来,各区县对所辖乡、镇、街道的区划调整力度空前,合并了不少乡镇街道,乡镇级行政区划总量大幅度减少。同时,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不少乡改为镇,乡镇改为街道,这个过程直到今天仍在继续。这个时期,是处理重复地名的最好时机,合并乡镇取新名称或是乡改镇、镇改街道时,顺势考虑重名问题,从而避开选用重复地名,既省时又省力。但遗憾的是,我们没能这样做,所以今天仍有大量的重复名称,甚至撤并乡镇级区划和更名过程中,还产生了新的重复地名。这是与地名标准化建设相违背的,将来更改重复地名,难度更大,况且也不那么经济省力了。既要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同时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经过政区调整,乡镇撤并,一些乡镇名称消失了,客观上也减少了重复地名。比如,2005年8月以前,重庆市辖境内有3个“三合镇”,分属璧山县、丰都县、开县。2005年8月,开县的三合镇被撤销了,重复地名减少了1个。撤并后,原本3个重复的“三合镇”减少为2个。重庆市辖区原本有3个“文峰乡”,分属永川区、巫溪县和开县。后来,永川区撤销了文峰乡,同时,巫溪县的文峰乡改为了“文峰镇”,开县的文峰乡改为了“文峰街道”。撤改后,三地同名变成了二地重名。如果在乡改镇、乡镇改街道的时候,统筹兼顾,顺势更改重复地名,是非常省心省力的一件事。可是,我们当时并没有那样处理。可以说,现在已经错失了更改重复地名的最佳时期。之所以一再错过好时机,原因只有一个,重复地名没能引起相关职能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重视,或者说,重复地名的整理还没有进入到他们的视线之内。但愿本研究能起到一点作用,让重复地名的整理与更改尽早进入职能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视野之内,并尽快妥善处理。以使地名标准化工作能得到真正落实,以使地名管理工作尽快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使我们的地名管理尽早实现国际标准化。

近十来年,我们在更改政区名称的时候,不仅没有考虑更改重复地名,而且没有做到不再产生新的重复地名,这一点非常遗憾。比如酉阳县原本有个“后坪坝乡”,设置时间较早,后经多次更名。1935年置“后坪”乡,1958年改建“后坪”公社,1980年更名“后坪坝”公社,1983年置“后坪坝”乡。2006年,后坪坝乡与后兴乡合并组建新的乡,定名“后坪”乡。这样一改,从1980年以来的“后坪坝”乡(公社)消失了,重新启用了1935年时的名称“后坪”乡。虽照顾了历史,却忽略了现实并产生了新的重复地名:一是“后坪坝乡”已称说了将近30年;二是“后坪坝乡”政府驻地名叫“后坪坝”;三是更名“后坪乡”以后,产生了新的重复地名,与武隆县的“后坪乡”名称重复。这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可以说,这样的撤并更名是失败的,由于在撤并更名时没有统筹兼顾,反而增加了新的不便和麻烦。这是在地名标准化过程中出现的极不和谐的逆向操作。

其实,更改重复地名并不十分困难,就现有地名来看,有的地名,区别不是很大,增减一字也就不难辨别了。例如:

麻柳沱.镇(渝北区)-麻柳嘴.镇(巴南区)-麻柳乡(开县)

清溪镇(涪陵区)-清溪场.镇(秀山县)

太平镇(垫江县)-太平场.镇(南川区)-太平坝.乡(丰都县)

以上这些地名,为我们更改重复地名提供了可借鉴的命名方式。

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重庆市的乡镇级地名中,同级的三同地名太多。经过我们的统计,读音和书写形式完全相同、专名与政区通名完全相同的同级地名共有40组,83个重复地名。其中,2个地名同名的38组,76个重复地名;3个地名同名的1组,3个重复地名;4个地名同名的1组,4个重复地名。重庆市乡镇街道同级地名1008个,这83个完全重复的同级地名占重庆市乡镇级重复地名总量的51%。在地名标准化过程中,三同地名是首先应该得到清理的,必须更改名称,避免重复。比如:白沙镇(江津区、南川区)、双龙镇(长寿区、巫山县、云阳县)、兴隆镇(奉节县、南川区、酉阳县、渝北区)。

如果我们不考虑政区通名,仅就专名部分而言,读音和书写形式完全相同的有74组159个重复地名。其中,属于同一行政区域内的重复地名有6组12个,属于不同行政区域的重复地名有68组147个。

重庆市的重复地名,不可谓不多矣。在现实生活中,给我们的生产、生活与交流带来的麻烦与不便,是自不待言的。如此众多的重复地名,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和总结,寻找切实可行而又经济实惠的解决之道。对于历史上消除重复地名的成功经验,我们应该好好借鉴,对于过去在更名或命名过程中考虑不周,未能有效避免重复地名甚至因更名或命取新地名而导致的重复地名,我们应该深刻地反省,吸取教训,坚决杜绝逆向操作。为真正实现地名标准化做出努力。

[1][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M].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1.

[2]崔溥.漂海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郑宗荣)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ministrative regions, there are two cases of duplicate place names: duplicate place names of the same level and the cross-level duplicate place nam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there are three different expressions of duplicate place names. Duplicate place names of administrative regions are quite common in Chongqing municipality, with a total number of 179, which accounts for 17% of the total number of administrative region names. Careful study and thorough considerations should be given to these names, and the problem of duplicate place names should be dealt with positively as well.

Key Words:place names; the reduplicate place names; names of the administrative region; standardization of place names; Chongqing

On the Duplicate Place names in Chongqing Administrative Regions

ZHOU Wen-de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1)

K92

A

1009-8135(2010)06-0098-06

2010-09-12

周文德(1964-),男,四川达县人,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四川外语学院教授。

本文系重庆市社科重点研究项目“重庆地名研究”(2006-YW0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梁平县政区云阳县
我是国宝
江苏省政区图
外防输入 内防反弹 众志成城 夺取全胜万众一心抗疫情 中医药优势显奇效
——重庆市云阳县中医药学会抗疫纪实
耦合与失衡:闵行政区变迁中的上海城镇化进程(1958—1992)
江苏省政区图
旅游产业化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
梁平县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梁平县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
妙趣横生的识字教学——观云阳县第八届小学语文赛课活动有感
关于重庆市梁平县农村治安问题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