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状况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0-09-21 03:11段秀卿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30期
关键词:主观患病病程

段秀卿 景 霜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030024)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且年龄趋于年轻化。糖尿病是一种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造成的以血糖增高,血脂代谢紊乱为主的慢性疾病,一经确诊需要终身治疗。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良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导致残疾或过早死亡。现代的治疗观点认为:健康教育,饮食治疗,药物治疗,运动治疗及自我检测是治疗糖尿病的综合措施,而这些措施主要依赖的是患者的自我护理。自我护理是个体的心理因素及适应社会的能力与疾病的转归之间的关系的体现,自我护理水平与社会支持状况有密切关系。社会支持是指人们在生活中得到家庭、社会所给予的物质或精神支持。它能缓解个体压力,消除心理障碍,增进个体心理健康,对提高个体社会适应,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对我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期间住院的2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了解患者社会支持状况,以给予患者正确的护理措施。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调查资料来自我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期间250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

1.2 方法

采用肖水源设计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2]问卷调查,共10个条目,包括三个维度,即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满分分别为20,32和12分,社会支持总分为64分。社会支持越好,分值越高。统计分组以患者病程长短为界,每组50例,每项取其平均得分为最后得分。

表1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调查结果

2 结 果

2.1 病程<5年的患者客观支持评分、主观支持评分 、社会支持总分高于其他项,支持利用度低于其他项。

2.2 随着病程延长,客观支持评分、主观支持评分、社会支持总分呈下降趋势;支持利用度呈上升趋势。

2.3 患病初期到并发症期,客观支持评分、主观支持评分、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呈上升趋势;

3 讨 论

社会支持,从性质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客观的支持,指可见的或实际的,包括物质上直接援助,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等;另一类为主观的支持,是个体体验的情感上感受到的支持,指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与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2]。从功能上可以分为四类:情感支持:让人们发泄情绪,分享对个人关心的事物的感受,并获得安全感。典型的情感支持是安慰;评价支持:常与情感支持相结合,为人们提供关于自己的正面信息,强化人们的自我价值感。信息支持:给人们提供有帮助的资料或知识;工具支持:给人们提供实际的帮助支持[3]。

本调查表明:对于健康相关的社会支持,患者在不同的患病阶段,面对不同的应激源时,其需要是不一样的。当某人刚刚被诊断为糖尿病,肯定是受到沉重的打击,这时,患者最需要家人、朋友的情感支持。当其从震惊中缓过来,开始接受、面对患病这一事实,便会觉得信息支持更为有用。随着病程的延续、年龄的增长,知识增多,经验越来越丰富,心理素质趋于成熟,社会支持水平逐渐升高。年龄增长,生理机能退化性改变及糖尿病原因,容易合并冠心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变等其他躯体疾病,生活质量较低。患者普遍认为预后差,医疗费用高,对生活失去信心和热情。如果不幸由于并发症导致截肢致残,患者此时最需要的是工具支持——家人的照顾。在整个病程中患者需要的是评价支持和无条件倾听,充分利用社会支持使患者能够长期、持续保持自信,坚持自我管理,对于疾病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在没有进行干预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在短期内变化不明显。患病初期及并发症期与患病<5年比较,社会支持利用度呈上升趋势,这与患者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自我护理意识增强有关。随着病程的迁延及病情波动,患者容易产生厌烦和麻痹心理,遇到烦恼和困难时不愿向家属或亲朋好友倾诉和求助,导致家人或其他团体提供的支持不能很好利用,所以支持利用度评分较低。有研究证明,社会支持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增益作用,是个体可利用的外部资源。

糖尿病患病在不同的患病阶段,其社会支持水平不同,所需求获得的社会支持也不同。因此护士应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正确评估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根据患者需求,针对性地给予患者护理干预手段,有效控制和改善患者病情,提高自我护理水平,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患病初期,患者思想负担重,精神压力大,护理人员应动员患者的亲朋好友多关心多鼓励患者,为患者提供来自家庭的情感支持。并发症期间,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充足的信息支持和来自专业人员的精神支持,指导个体进行再评价、求助、转移的应对方式,减少其负性心理反应,改善患者的心理应激水平,使其了解正确的、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及对健康影响的重要意义,防止或减少病情向不利的方向发展和转换。对长期患病者,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信息支持的同时,还应对患者家属实施同步健康教育,以更好地帮助鼓励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家人的支持也使患者能保持情绪、心理上的稳定,更容易坚持良好的行为,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另外,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属于高危人群,他们也需要掌握一定的糖尿病知识,做到早期预防[4]。

[1]张亚娟.银川市299例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2(2):198—199.

[2]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27-131.

[3]戴晓橙.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社会支持[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8,9(3):51-53.

[4]李艳红.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09,9(9):20-21.

猜你喜欢
主观患病病程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野生动物与人兽共患病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颞叶癫痫脑灰质和白质减少及其与病程的相关分析
完形填空训练
高二生物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