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性脑病30例临床观察

2010-09-21 07:26李翠芬董国宾韩长缨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肺性内啡肽纳洛酮

张 增,李翠芬,董国宾,韩长缨

(山东省邹平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山东邹平 2562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出现Ⅱ型呼吸衰竭会导致严重的低氧及高碳酸血症,使患者出现一系列肺性脑病的临床症状,直接危及患者生命,是呼吸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近来,我科应用纳洛酮治疗COPD并肺性脑病30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COPD并肺性脑病患者,均为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住院病人,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发表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1]。将入选6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治疗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61-85岁、平均73.52±4.65岁,病程5-25年、平均10.56±4.59年;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62-86岁、平均73.91±5.35岁,病程4-23年、平均10.80±3.96年。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病例治疗前均有明显的咳、痰、喘及意识障碍,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O2值相近,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均予以积极控制感染,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为1-3L/min,鼻导管给氧法),解痉平喘,止咳化痰,保持气道通畅,维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剂(北京四环医药科技股份公司生产,0.4mg/支),首剂负荷量0.8mg加入生理盐水20ml中静脉推注,以后给予纳洛酮注射剂2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以15滴/min的速度持续静脉滴注,连用3天。

1.3 观察方法 观察患者咳、痰、喘症状、意识状态、血压;于治疗前、治疗后行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O2)、血电解质及肝肾功能等检查。

1.4 疗效判定 显效:治疗后咳、痰、喘症状明显改善,意识状态在24h内由谵妄、躁动、昏迷转为清醒;有效:治疗后咳、痰、喘症状有改善,意识状态在24-48h内转为清醒;无效:治疗后咳、痰、喘症状,意识状态及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O2)没有改善甚至恶化。以治疗有效率判定临床疗效,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料 见表1。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病例的治疗有效率

2.2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见表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而治疗组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s,n=30,单位:mmHg)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s,n=30,单位:mmHg)

项目 治疗组 对照组 组间P治疗前 53.31±4.75 52.25±5.42 PaO2 治疗后 84.46±13.12 71.26±12.93 <0.01组内P <0.05 <0.05治疗前 77.64±9.73 78.31±9.32 PaCO2 治疗后 56.32±9.12 66.38±11.37 <0.01组内P <0.01 <0.01

2.3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抽搐、烦躁,无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无明显心律失常,未出现皮疹、皮肤发痒等药物过敏反应,无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COPD并肺性脑病因肺通气功能障碍引起,此时体内的β-内啡肽含量明显升高,β-内啡肽是内源性吗啡样物质,主要来源于下丘脑和垂体,β-内啡肽能抑制呼吸中枢,减少呼吸冲动,使呼吸动力进一步不足,导致呼吸困难,每分钟通气量下降,使低氧及高碳酸血症更趋严重,形成恶性循环[2]。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重心、肺、脑及循环功能损害,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多表现为躁动、谵妄,甚至昏迷。

纳洛酮是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为吗啡样物质的特异性拮抗剂,能竞争性阻止并取代β-内啡肽吗啡样物质与受体结合,从而阻断β-内啡肽类吗啡样物质的作用。纳洛酮容易透过血脑屏障迅速发挥作用,产生强有力的兴奋呼吸中枢作用,阻断β-内啡肽所致呼吸抑制的病理过程,从而阻断恶性循环,改善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改善脑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促进意识恢复。本研究发现,对于COPD并肺性脑病的患者,在积极控制感染,持续低流量吸氧,解痉平喘,止咳化痰,保持气道通畅,维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及早应用纳洛酮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2]季蓉,何权瀛.内源性阿片肽在呼吸调控中的作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7):440-442.

猜你喜欢
肺性内啡肽纳洛酮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关注肺性脑病
内啡肽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分析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
温和灸对脾虚证大鼠血浆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